花生的驚豔,從遇到陳皮開始。
花生的記憶
總與兒時、家、夥伴們牢牢相關
那時,我們簡單而有趣
拿起媽媽炒好的花生果
吧唧吧唧,不顧形象
嚼起來的十分暢快
花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因為熟悉,所以對它不會有太多期待
直到遇見這陳皮與花生的組合
才知道花生還能這樣吃
原來,花生的味道也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在陳皮花生中
陳皮與花生是一對勢均力敵的雙主角cp
誰也搶不走誰的光彩
拿起花生,雙手一捏
剝開殼,吹掉皮,再扔進嘴裡
嘎嘣嘎嘣,笑著嚼起來
鹹、香、潤溢滿口腔,一吃就停不下來
吃累了花生,隨手來幾塊陳皮幹
一碰即碎,酸酸的、鹹鹹的
清冽的柑果香清心安神
又或者挑幾塊陳皮泡著喝,正好解膩
當舌尖感受到花生的挑逗時
那是不言自明的熟悉與親密
廣式陳皮的加入
又讓它多了幾分清冽和柑香
還能順時滋養我們的脾胃
讓這個秋冬溫暖而治癒
陳皮花生
八年陳皮 珍珠花生 粒粒入味
新品上架,每滿79減10元
點擊下列小程序購買 ▼
交易擔保誰立方陳皮花生 粒粒入味小程序
| 陳皮+花生,勢均力敵的「雙主角」。
當朋友將這道花生小食分享給我時,我有些疑問:花生,從小吃到大,煮的、炒的、炸的、甜的、鹹的,有什麼特別的?
但當我真正吃到時,卻根本停不下來。還是熟悉的香甜花生,卻多了些味蕾上的新意,更加清冽,更加乾爽。這種感覺,就像多年相處的朋友和伴侶,忽然向你展示了一種新技能,又熟悉,又新奇,讓人慾罷不能。
朋友告訴我,它是陳皮花生。我恍然大悟:正是那股清冽的柑橘藥香,使得它如此不同。
新會陳皮之於廣東人,就如陳醋之於山西人,辣椒之於湖南人四川人,堪稱各種粵菜的點睛之筆。正所謂廣東有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廣東人把新會陳皮放在頭一位,足見其江湖地位。
而當花生遇上這養生的新會陳皮,「雙主角」的戲份,便註定它不一樣。打開包裝的那一刻,陣陣陳皮香味襲來,淡淡的,又帶些清冽,還未開吃,便挑逗著人們的嗅覺。
隨便拿起一顆,果殼很薄,用指尖剝開,可見一粒粒肉嘟嘟的果仁,十分飽滿。入口咀嚼,嘎嘣脆,甘甜的藥香裹挾著花生的鮮香,在口腔中肆意蔓延。就算連紫衣一起吃也不會扎舌燥口,不知不覺吃了幾大捧,竟然沒有平日吃花生的油膩感。
忽想起朋友的囑託:「一定要嘗嘗裡面的陳皮」。這一嘗更停不下來,近乎酥脆的陳皮幹在牙齒間一碰即碎,酸酸的、鹹鹹的,卻並不厚重,清冽的柑果香清心安神。
一般柑橘的果皮存期足三年,就可被稱為陳皮。但這裡面的陳皮都是陳化8年的新會陳皮,味香濃鬱,更顯清脆,開胃解膩。吃罷甘冽的陳皮幹後,再回頭吃花生,兩相轉換,好不自在~
故陳皮+花生,堪稱地道風物界的「頂流」cp,廣東當地人都是一物三吃。它也常被廣東本地人或者遊客當做伴手禮送給親朋好友。
一吃龍巖花生,在陳皮水中煮過後清香可口;二吃陳皮,烤制過後的八年陳皮,口感酸甜驚豔;三可以用陳皮泡水,在熱力的刺激下,八年陳皮累積的香和醇完全釋放出來,似乎還能嘗出柑橘之味。
| 秋冬養生健脾胃,也可以很簡單。
眾所周知,花生和陳皮都是滋補小食,兩者的搭配,更能協同養生。
從傳統中醫角度來看,陳皮味苦性溫,對脾胃很有好處;從藥理研究結果來看,陳皮內含揮髮油、橙皮甙、維生素B、C等成分,可以溫和的刺激腸胃,幫助消化,是「藥食同源」的好食材。
花生也是優質蛋白質來源,更有健康的植物油脂,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膽固醇,促進兒童發育等,故被古人稱為「長生果」。
兩者的搭配更是巧妙,陳皮性溫,恰到好處地中和了炒制花生的燥熱,吃花生時不會上火。此外,花生作為高滋補的小食,吃多了是會導致脹氣,不利於消化。而陳皮恰恰具有解膩、開胃的功效。加入了陳皮的花生,即使多吃也不會感覺到膩味,而且更利於消食,不易發胖。
在被外賣和宵夜填充的生活裡,給疲憊的身體一些慰藉吧。有了這道陳皮花生,你不必再勉強自己「刻意養生」,每天只需動動嘴嚼幾捧,吃零食的功夫就順勢養生健脾胃了。
| 好滋味,來自複雜的製作工藝。
這讓人「一口就愛上」的滋味,依賴的是天然的食材和複雜的製作工藝。
將新下的花生清洗乾淨,挑出去壞果、癟果、小果,再與陳皮一起放進料水中煮沸,光是這個過程就要耗費整整100分鐘。待花生吸足陳皮香,烘乾,翻炒,滋味自是不同,清新甘冽又甜蜜,連吃幾捧都不會膩口。
此外,翻炒後的花生中,還要再加入烤制好的8年陳皮碎。煮了陳皮水的陳皮,味道和功效都打了折扣。新添的陳皮乃是經過8年陳化,經過45天、七道工序烤制,專為這道小食調配的。
每盒陳皮花生中有兩袋,每袋450g(400g花生+50g陳皮)酥脆適口的陳皮片與滿口生香的花生,「雙主角」陳皮花生就此誕生。
平時無事,泡一壺普洱,來一捧陳皮花生。甜、香、酸,舌尖歡喜之餘,一絲清香亦能療愈身心。
| 8年陳皮,珍珠花生,精挑細選的好食材。
食材越是簡單,就越需要精挑細選。要得到地道的陳皮花生,必須得用陳皮之鄉——廣東新會的陳皮。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記述,「柑皮紋粗,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廣中(新會)採者為勝」,可見明代新會陳皮的盛名。其實早在唐代,新會陳皮便已經是臣民或藩屬向君主進獻的土產,宋代又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
新會陳皮產區很多,尤以天馬村為尊。它以新會熊子塔為中心畫圓,直徑只約有2公裡。這裡佔盡氣溫和土壤優勢,保留了原生態環境,十分有利於柑樹的生長,是廣東省生態鄉村的模範村,巴金《鳥的天堂》原型即來源於此。
這裡種植的柑樹,都不用化肥,用幹雞糞,所以製作好的陳皮沒有農藥成分殘留,質軟、皮厚、性溫,味甜香。
所謂「一兩陳皮一兩金」,新會陳皮會隨著歲月的積累而慢慢生出陳香,一般來說三年陳化是基礎,具備養胃、滋補、調氣等養生功效。五年陳皮味道、調和功效更佳,八年陳皮,都可以算得上是珍品了。在這個「沉不住氣」的時代裡,用八年時間晾曬的心意,顯得愈加珍貴。
花生則是頗具名氣的「龍巖珍珠花生」,龍巖位於福建的西部,屬於山區,礦產資源豐富,長出的花生又香又脆又有嚼勁,還不容易上火,活脫脫一個令人驚豔的小可愛。
龍巖珍珠花生個頭很小,但十分飽滿,被比作珍珠,且能輕鬆剝開外殼。因為之前和陳皮料水一起煮沸過,所以花生仁上的內皮顏色會重一些,同時也帶著清甜的柑橘味,讓人毫無防備地愛上它。
| 越家常,越溫情。
花生作為家常小食,無論是當零食,還是當茶點,亦或下酒菜,都牽連著許多美好記憶。
下午茶時刻,一壺清茶,配些陳皮花生,獨處時光也很美好;二人小酌,陳皮花生是下酒菜,談天說地,往昔的日子還在眼前;沒有添加劑又自帶香甜,熊孩子嚼著嚼著,就安靜了下來;追劇時當作小零食,忽想起兒時媽媽炒的花生,忍不住給她打通電話……
而每日嚼幾捧陳皮花生,讓營養從脆香的口感中瀰漫開來,無需耗費太多時間與精力,便兼得健康與美味,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