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形象分析

2022-01-06 平靜心品真生活

     小說的人物形象要求個性化、典型化。刻畫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目的是為了反應社會生活。

     小說的人物有一個複雜、立體性格,並不是單一的某個方面。

    散文寫人也生動,栩栩如生,但散文寫人的目的是為了抒情。可以說人物是作者抒情的載體。一般寫人就某一方面進行描寫,然後抒情議論,所以人物性格比較單一。

     《社戲》、《孔乙己》同選自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很多人把《社戲》當作散文來讀是很有道理的。《社戲》不但寫了很多美的意境,有很多抒情成分,寫的人物的特點也比較單一,雙喜、六一公公、阿發等,他們都善良、好客、淳樸,這種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作者理想的社會所應具有的人際關係。

    魯迅先生成功塑造的 孔乙己這一藝術形象,絲毫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短篇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國的文學主張要有含蓄、深刻的內涵,這是有傳統的。僅從文字的外表來理解孔乙己的形象未免太膚淺了,不少人初看孔乙己,覺得發笑,阿Q也是如此。如果你再看變得凝重起來,說明你懂了魯迅先生的作品,也懂了魯迅先生。

    孔乙己是一個窮困的普通知識分子的代表,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脫不下那身長衫。很多人都解讀為他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內心可能暗笑他的愚昧、迂腐,那是站在短衣幫的角度思考,或者立場不堅定,能快速適應環境變化的人的角度而說的。如果是還有也如孔乙己一樣的不得志的知識分子來看,就會肅然起敬!孔乙己是再窮也不放棄追求高貴的靈魂。

     孔乙己的善良,不拖賴帳,還教我認字等說明他在骨子底裡還保留了知識分子該有品性,甚至是再窮也想著幫助他人的濟世情懷。

     寫得一手好字,最少說明他不是白讀書,有一技之長!這就是普通知識分子,普天之下普通的知識分子居多,他們的命運如何呢?從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中我們知道:他們很窮。孔乙己不只是窮,而且是沒有任何地位,是任何人都可以嘲笑的對象。

     一個社會的強盛與否、活力如何,要看知識分子的生活如何。請社會善待知識分子,包括普通的知識分子,這是魯迅的吶喊!

    偷書的描寫,其實不僅在於「偷」與「竊」表述上的轉換,孔乙己的理屈詞窮的表現,正好說明了知識分子的「直」,有點坦蕩蕩的味道,但我們仔細一想,他說偷書不能算偷,為什麼?只有一種解釋,窮困的他無法得到這些好書,只能偷著來看。偷是為了肉體享受,偷書是精神享受,兩者是有區別的。

     社會的有錢人怎麼樣呢?一個「踱」字夠了,這不是真正知識分子該有的修為!丁舉人打折孔乙己的腿,他更不是讀聖賢書該有的品德。兼濟天下為己任宗旨呢?讀書人!

     真正的君子在哪呢?孔乙己說:「君子固窮」。好一個「君子固窮」!一個沒落的社會就是一個君子固窮的社會,這也是魯迅所要表達的意思。

    「排」字有在窮人面前炫耀、顯擺的心理,我認為更多的是孔乙己證實自我的價值,自我的存在感,甚至是有點優越感。每個人都有這方面的追求,越是別人不在乎他的人就越有這種追求,孔乙己就是如此心理,有點像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通過各種搞怪來吸引別人。

     「摸」字寫出了孔乙己的窘迫的境地,這時他徹底喪失了銳氣,甚至連生活的勇氣也一併喪失,是窮途末路了。

     「大約」強調社會上沒人關心孔乙己,死當然也沒人確切地知道,所以是大約,也與文章開頭部分眾人的取笑,孔乙己名字的由來相照應,都是因為孔乙己地位低下,沒人重視。

     「的確」表達了孔乙己的死是必然,而且一定是沒人知道的悲慘地死。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表述,講的是兩個不同的方面所隱含的不同內容,一是社會冷漠,一是孔乙己悲慘地死是必然。這種結尾發人深思。這就是《吶喊》的寫作意圖。

同學們:

     讀書是為了學會思考,不是一味背前人的解讀!但願我的理解對你有所啟發,也許我的理解你不同意,沒關係,有這種想法恰好說明你學會讀書了。

2020年2月12日    周振峰寫於流泗

相關焦點

  • 《孔乙己》人物分析
    「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在魯迅筆下,這個愚昧可笑,心地淳樸善良,卻受盡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的虛造人物以及他與酒館的故事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寫照。他頑固迂腐。他深深地相信與知識與讀書的力量,可是他卻連秀才都沒考上。
  • 《孔乙己》賞析(顏郅歆)
    請點擊關註上方「中文系是治癒系」能敷衍成篇還是要些能力的,希望今後認真分析文本,寫出獨到的感受。
  • 《孔乙己》精神悲劇的文化內涵及其敘事分析
    ——《孔乙己》精神悲劇的文化內涵及其敘事分析 王攸欣 聶篤友 文學的本體,不是紙質文本或音像材料,而是文本的創作和解讀過程。這一過程也是每一位作者和解讀者特定生存狀態的呈現過程。小說文本的課堂細讀,也是文學生存的特殊形式之一。我想通過對《孔乙己》這樣一個經典文本的解讀,引導大家去細讀文本,進而作出研究。
  • 迂闊的孔乙己 被群嘲的孔乙己:有誰關心他的冷暖
    當代文學史上有許多經典形象深入人心,比如,大凡讀過書的人,沒有不知道孔乙己這個形象的。
  • 魯迅《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魯迅為孔乙己塑造的四座銅像魯迅在他的生活經驗中,在眾多相關的人物身上,整理出一些跟孔乙己這個舊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有關的特點,然後創造了一系列具有象徵性的形象、場景和對話,就因為通過這個結構,這篇只有二千多字的小說才能產生強大的爆炸力。我讀《孔乙己》,首先是感觸到它的視覺形象特別強烈。魯迅把孔乙己複雜的一生,把原來應該運用的敘述文字,節縮、提煉成一座座雕塑。
  • 品讀《孔乙己》:少年嘲笑過孔乙己,中年活成孔乙己,可悲亦可嘆
    少年時期初次閱讀《孔乙己》這個短篇小文的時候曾經無情地嘲笑過孔乙己,但人到中年後發現我們身邊的人甚至是我們自己都活成了「孔乙己」。孔乙己是一類人,他們用虛妄麻痺自己,相信自己能得到「最好」,但終究活成了他人眼中的笑柄。眼高手低,好生活過不上,平庸生活不想過,最終混沌度日。
  • 孔乙己
    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
  • 導學案|九下語文-重點課文《孔乙己》
    「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簡要說明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3. 品析「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句話的含義。4.「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兩句話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 《孔乙己》原文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我
  • 魯迅先生《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
  • 重讀魯迅最愛的《孔乙己》:從一個人、一群人的「笑」解析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不願意甚至不屑透露姓名的落魄書生,因為他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酒館就是彼時社會的縮影,映射出社會百態。孔乙己的故事發生在魯鎮鎮口的鹹亨酒館。魯迅先生開篇描繪了鹹亨酒館的客人身份,大抵分為三種。
  • 【後浪戲劇節】第四組——《孔乙己》
    」這篇文章將會向您介紹第四小組表演的《孔乙己》表演視頻請戳下面(建議在wifi狀態下觀看):導演:王雨琪攝影/後期:顧梓涵編劇:何悅演員表:孔乙己:高義堯;「我」:王施元;掌柜:魏奕然;長衫客人/這篇文章通過描寫主人公孔乙己以及魯鎮的鹹亨酒店,表現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諷刺了封建的科舉制度,表達了對被封建制度所毒害的人們的同情。第四小組的同學將其改編成了精彩的劇本,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讓同學們大飽眼福。——表演手記摘錄————雖然我演的角色沒有臺詞。但我並不覺得無聊。我認為要扮演長衫客這個角色,必須要對茶壺的使用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 丁帆|轉世孔乙己的自白書
    月光婆娑,疏影幢幢,我仿佛看見了「上大人,孔乙己」早已轉世復活了,只是分不清他的真面目,或許是百歲,或許是耄耋,或許是古稀,或許是花甲,或許是知天命,或許是不惑,或許是而立,或許是弱冠。他似乎像「變臉」一樣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中。以下文字是我採訪轉世孔乙己的錄音記錄,未加修飾,公布於眾,權作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涉及到人物的行狀若有形似者,切勿對號入座。
  • 《孔乙己》|在涼薄世界裡堅守的孔乙己,不僅是個被嫌棄的邊緣人
    這樣的邊緣人,讓我想起魯迅《吶喊》作品裡的人物:孔乙己。孔乙己的身上,有著跟松子很是相似的特質:一樣的被眾人嘲弄著過完那一生,一樣的有著在世間無處擺放孤獨的靈魂,一樣的曾被那個失望透頂的世界所拋棄和遺忘。但細思在封建制度大環境下成長的孔乙己,真的會和受日本文化薰陶的松子一樣嗎?
  • 重讀《孔乙己》:少時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成年人的悲哀
    「初識」孔乙己的時候是在初三的課堂上,我打著瞌睡迷迷糊糊地聽著語文老師的長篇大論,那時候讀到「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的時候,不禁感嘆魯迅先生的文採,僅一句就將孔乙己生活的窘迫甚至是內心的矛盾描寫到了極致。可那時還是一個孩童的我卻始終沒能理解這篇文章要揭示的內涵。
  •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課文5《孔乙己》圖文解讀
    一、作品簡介《孔乙己》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 舞臺演繹魯迅筆下的《孔乙己》 文化人最期待的改編!
    本劇取材於魯迅同名小說《孔乙己》,講述了孔乙己與丁舉人、酒店掌柜、妓院老鴇、夢蝶姑娘、乞丐、短衣幫一干人等的糾葛故事,刻畫了在科舉制度戕害下,執著科考、迂腐窮酸、貧困潦倒、心地善良卻飽受戲謔嘲弄、身心摧殘、直至幻夢破滅的孔乙己,描繪了一幅令人回味的眾生相。淮劇《孔乙己》是一出有著江南韻味的「人文新淮劇」。
  • 多年以後,符合這兩點的人,最後都變成了「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孔乙己》的主角,而且據說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一篇,沒有之一。初看可笑,細思極恐。魯迅先生作為反帝反封建的鬥士,其實他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是有深意的。‖因為懶惰而被邊緣化所謂「相由心生」,看孔乙己的穿著打扮,特別是那件「又髒又破的長衫」,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還叫長衫嗎?都說「人配衣裳馬配鞍」,由衣觀人,話說孔乙己的精神能好到哪去!人人避之不及,誰願意去搭理這樣的邋裡邋遢的閒人呢?
  • 慕容復和孔乙己,被生活壓垮的普通人
    孔乙己拼盡全力,也不過活成大寫的尷尬。上層和下層,我們在慕容復和孔乙己身上,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公元338年5月,夏至未至。暴君石虎率領20萬大軍直撲遼東而來,要消滅藐視皇權的慕容家族。千裡燕趙,殺氣衝霄漢。雙方僵持十幾天,慕容皝誓死不降。
  • 第五說:孔乙己的生活我的夢
    不過,孔乙己一進店,頓時就人潮湧動,人們紛紛拿起手機在警戒線外拍照。我端著酒食上前詢問孔乙己都成了大名人了,怎麼還穿著破長袍?孔乙己高傲地說這叫吸引流量。之後孔乙己一邊喝酒一邊把茴香豆一顆一顆分給湧上來的孩子們,按照慣例,分得差不多了,孔乙己就會說出那句名言「多乎哉?不多矣!」之後孩子們就會一鬨而散,而周圍的粉絲們都會稱讚孔先生好有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