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浙江老人早早立下遺囑,他們在焦慮什麼

2021-01-11 浙江在線

2018-04-13 07:2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胡芸 胡昕然

浙江遺囑庫負責人葉世娟接待諮詢者。

倒了3趟公交,87歲童偉如一個人從杭州城西的古墩路趕到城南的紫花支路22號,取上2個月前預約的號,加入等候的隊伍。眼前,這群兩鬢斑白的老人,正聚集在這個只有兩間門面的地方——浙江遺囑庫,完成自己的遺囑登記。

2016年6月28日,浙江民生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和杭州南都法律服務所共同發起成立的浙江遺囑庫正式啟動運行,可為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辦理遺囑法律諮詢、遺囑登記和遺囑保管等服務。自此,一向安靜的紫花支路開始熱鬧了起來。

凡事預則立。隨著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老人不再諱談「遺囑」二字,相對於計較所謂的不吉利,老人們更不希望看見兒女紛爭、家庭失和、財產旁落。

「人老了,就怕家裡鬧矛盾」

上午9時,等待的老人已將不到80平米的大廳坐滿。他們有的來諮詢,有的來拿遺囑證,有的來辦理登記。隆重、緊張、期待……種種情緒交織著出現在老人們的臉上。

趁著排隊時間,老人們並沒有閒著,湊在一起大方聊起各自的故事。沒有任何忌諱,更多的是出出主意或者發點牢騷。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寫好遺囑,免得以後麻煩。不少老人說:「人老了,就怕家裡鬧矛盾。」

80歲的儲娟已經抄好遺囑,坐在椅子上等著進行精神評估。她趁著大女兒不在家,悄悄「溜」出來。問及原因,儲娟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

儲娟有三個孩子,自己和大女兒一起生活。「孩子們總體來說都很孝順,逢年過節,二女兒和小兒子都會來看我。」儲娟說,老伴早年去世,留下來一套60多平方的房子和一些存款。「兩個女兒條件都不錯,也有大房子,小兒子收入不高,生活相對困難。」在儲娟看來,兩個女兒並不需要多這一套房子,所以她打算把房子留給小兒子。「因為是住大女兒家,所以不能告訴她。不想讓孩子埋怨我偏心,導致現在家庭不和。但也要提前做好安排,現在不分好,以後他們更加難分,我不想他們為了這一點點財產去爭。」 儲娟說,「當家長的都這樣,護著最困難的。」

近年來,到浙江遺囑庫辦理遺囑登記的老人數量逐年上升,目前已辦理遺囑登記2000多份,近300位老人排隊預約。浙江遺囑庫負責人、杭州市南都法律服務所主任葉世娟發現,許多老人決定趁著身體健康、意識清楚的時候訂立遺囑,都是為了避免以後子女因遺產發生爭執。

據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統計,2017年有關遺產類目的官司達742件,比2016年增加223件。越來越多的老人,希望生前做好財產等安排。

張平是在老伴的攙扶下拄著拐杖來的。登記遺囑的過程對於這位耳朵和眼神都已不太靈光的耄耋老人來說,要花更多的時間。

老人家有兩個兒子,本該是盡享天倫,可兩個兒子卻因老人唯一那套房的最終歸屬鬧得事事錙銖必較。

僅有的這套80平方房子是老兩口一輩子的家底,原本想在兩人百年後留給兒子們共有,卻未料成了家裡矛盾頻發的導火索。老人橫下心來,將房產留給小兒子。立遺囑時,老人特別關注一點,「如果有生之年未能得到良好的照顧和贍養,將隨時變更遺囑」。

在謄寫遺囑時,張平極力克制握筆的右手少一點顫抖。幾百字的遺囑文書,張平整整寫了半個小時,他盡了最大努力完成這份遺囑。

「以後有人來爭房,可怎麼辦?」

「您確定遺產都給孫子嗎?」「等錄影室空了我叫您進去」……穿行在幾個房間,耳邊充盈著工作人員清晰響亮的聲音,詢問、解釋、叮囑……他們一刻不停。

等了一個多小時,童偉如如約坐在了律師面前。再婚的童偉如有一兒一女,老伴和前妻也有一個兒子,現住的房子屬於他和老伴共同所有。辦遺囑的事年前就和自己兒子女兒說過,老伴也知道。而繼子壓根就不知道,這都是因為繼子至今都沒看過童偉如一面,卻不斷在向他們要錢,「到時他要來爭這套房子怎麼辦?」 考慮到女兒家條件不錯,老人乾脆就將房子留給孫子的兒子,自己唯一的玄孫,「寫個遺囑免得以後節外生枝。」 童偉如說。

和童偉如一樣,許多老人來這裡,都是為了自己遺留的房產。經歷了採集指紋、錄像等一系列工作之後,劉爽順利地完成了遺囑登記,拿到《遺囑證》的老人眉間終於舒展開來,邊走邊念叨著:「房子都分好了,這下可以安心了。」

數據顯示,在浙江遺囑庫保存的遺囑中,95%以上涉及房產分配問題。「這一現象在全國都差不多。房價上漲導致家庭財富中的主要財富是房產,所以來立遺囑主要集中在房子。」葉世娟介紹,除了房產,存款、現金、股權,保險等也是遺產的重要內容,家庭財產的內容越來越多元化。

「遺囑是受法律保障的,可對當代社會中日益複雜的家庭關係進行約束。」浙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員王平分析,由於經濟社會發展,老年人可用於遺產分配的財產有了很大提升,立遺囑一個重要的功能在於保護財產安全。

「就一個小孩,不想她受委屈」

自遺囑庫成立以來,葉世娟說她明顯感覺到立遺囑人群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目前來立遺囑者最年長為93歲,最年輕為60歲。平均年齡從80歲下降到71歲。獨生子女家庭老人辦理遺囑數量從2016年的30%,升至2017年的50%。」

對此,葉世娟認為,隨著遺囑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早日訂立遺囑;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的今天,新邁入老年人群的這部分人往往觀念超前,也傾向於早日立遺囑。這些因素疊加,浙江遺囑庫立遺囑老人的平均年齡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而有兩大原因造成獨生子女家庭立遺囑意願上升:一是因為現代人離婚率的上升,二是父母都希望將自打拼積攢下來的財富傳承給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子女。在浙江遺囑庫,有超九成的老人將財產傳承給自己的子女。「遺囑的作用不僅是為了防範糾紛,更能夠避免家庭財產損失。」葉世娟說。

70歲的徐方和老伴因為不認識路,一路走一路問,等找到浙江遺囑庫,距離出門已近兩個小時。

老徐家的情況比較簡單,只有一個女兒。他們在文三路有套兩居室,不是新房,但也不便宜。老兩口早已想好將房產和全部存款留給女兒。「之前沒想過要立遺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這樣的。」

去年末,老徐偶然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身為獨生子女小麗,竟不能完全繼承父母留下的學區房,七大姑八大姨都可以來分房,原因就是她父母沒有留下明確的遺囑」。

這讓徐方老兩口有些不淡定了。生怕遇到同樣的情況,他們決定立下遺囑,「就一個小孩,不想她受委屈」。

「到時遺囑裡一項主要內容就是將女兒定為房產的唯一繼承人。」來之前,老徐把要立遺囑的事告訴了女兒,但沒讓女婿知曉。問及原因,他笑著說:「以後的事誰都不好說,最好是一直都是幸福美滿。不給女婿知道,為了不讓他多想,覺得我們排外,但我們還是要確保我給女兒的財產,以後婚姻沒有問題,自然也是他們的。」

(為保護隱私,文中老人均為化名)

1523575595000

相關焦點

  • 霍英東比何鴻燊看透人性,早早立下遺囑與家規,防止後人爭產
    和何鴻燊這種富家少爺比起來,貧家子弟霍英東就認真多了,皆因他知道讀書機會來之不易,因此在學習上非常刻苦。何鴻燊對於讀書,起初毫不上心,在成績最差的D班裡,也是倒數一二的樣子,是全校出了名的差生;而霍英東,在A班也是年年第一。有回就因為拿了第三,還偷偷哭了一場。他當然珍惜學習的機會,每月5元的學費,可是母親一分一分賺回來的。
  • 女子新婚不久立遺囑:如有意外名下婚房歸父母
    浙江在線3月9日消息,前幾天,寧波的公證處來了一位90後姑娘。她要立遺囑,如有意外,名下的婚房給父母繼承,老公沒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遺囑應該是老了或者臨終時的事。而現在,不少年輕人開始走進公證處,早早立下遺囑交待身後事。
  • 若風身體垮了,不敢告訴戚藍尹,還悄悄立下遺囑
    作為媳婦的戚藍尹對老公還是很了解,大致上面有什麼情況,她還是能夠感受得到。所以她就當著問若風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瞞著她?你不能瞞著我哦!但是安眠藥這個東西,很多人都非常的敏感,而且也知道這個藥物隨便的醫生是不能給病人開的,因為吃多了的話,那就可能對生命造成危險。但是若風為什麼要吃這麼多粒才能入睡?
  • 潁上:老人留下兩份不同的遺囑 兩個兒子對簿公堂
    正是因為這處房產,在老人去... 在潁上縣某鎮,張某是一位很受大家尊敬的老人,膝下共有兩男三女。1989年,張某夫婦自建了一處房子,帶有樓房和院落。正是因為這處房產,在老人去世後,他們的兩個兒子對簿公堂。
  • 立遺囑時,逾99%的老人選擇了「防兒媳女婿」條款,網友吵翻了!
    在遺囑中規定繼承人所繼承的財產屬於個人財產,不屬於其夫妻共同財產。在中華遺囑庫上海分庫登記點,每天都有近十位老人前來諮詢預約登記,最多的一天甚至有近百位老人,前來諮詢的老人大多在70多歲,年齡最大的96歲。
  • 丈夫生前給老人買房,老人也立下遺囑將房留給兒媳,為何最後她卻拿...
    兒子購房孝敬父母后去世,為表感謝,老人立遺囑將這套房屋留給兒媳。老人去世多年後,兒媳起訴要求遺囑繼承,她主張自己雖不屬於法定繼承人的範圍,但符合《繼承法》所述 「喪偶兒媳對公、婆盡主要贍養義務可以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的規定,繼而再用法定繼承人資格去進行遺囑繼承。審理本案的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長寧法院)是否會支持她的訴訟請求?
  • 世事無常,像Selina立個遺囑又怎樣
    自然,生前立下遺囑在很多人看來也是「不吉利」的。特別是對於老人,仿佛是不孝之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一家人為了爭奪遺產從而家破人亡的社會新聞。前不久,Selina就因曝光自己立下遺囑,悄然出現在娛樂版。這次,你可能想多了。
  • 瀋陽:解憂身後事 他們為老人免費辦遺囑
    中心不僅引入了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專業的系統管理軟體,還聘請了專業的律師團隊給予法律援助,並由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和瀋河區人民法院的法官為項目的服務環節進行梳理和指導,在法律層面評估服務流程的可操作性,避免出現失誤給立遺囑人和繼承人造成損失。  「炎黃遺囑庫」項目專職人員有5個,參與項目的志願者有100多人。
  • 18歲大一新生立遺囑:銀行卡裡的錢留給朋友!
    去年 25 歲的她在自己生日當天立下遺囑。在崔文姬立下遺囑後,她的父母還不是很理解,非常詫異。但在崔文姬看來,立遺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才能來。"她認為,如果意外發生,這樣才能夠不留遺憾。如何看待年輕人立遺囑?
  • 老人去世沒有留下遺囑,女兒可以繼承遺產嗎?民法典有新規
    《民法典》:劉女士和丈夫育有1兒1女,他們婚後買了套房,丈夫不幸離世,劉女士想立遺囑把房子給兒子,女兒能分到房子嗎?能分到1/6。最近,影響14億人的《民法典》正式施行了,裡面規定:子女在一方父母離世後,如果沒有立下遺囑,那么子女將和父親或者母親平分房產,如果父母有設立遺囑的,則按照遺囑執行。
  • 都市報導60分:多份遺囑,以哪個為準?
    都市報導60分:多份遺囑,以哪個為準?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位老人立下遺囑
  • 解讀四川遺囑報告:5500餘份遺囑 近9成涉房產
    在5500餘份遺囑中,70歲到80歲年齡段立遺囑的人最多,遺產近9成涉及到房產。其中,年齡最小的立遺囑者為38歲,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最大的92歲。  同時,遺囑庫的律師發現,很多老人存在認識誤區,他們認為只有一個子女,沒有立遺囑的必要。律師提醒說,從法律層面來說,如果不立遺囑,獨生子女可能無法全額繼承到父母的財產。遺囑怎麼立?
  • 宋美齡不肯見宋慶齡最後一面,那為何與二姐立下相同的遺囑?
    宋美齡不肯見宋慶齡最後一面,那為何與二姐立下相同的遺囑? 內戰結束後,蔣介石退守臺灣,宋美齡也跟隨蔣介石離開大陸,從此和自己的姐姐宋美齡天各一方,斷絕了聯繫。
  • 遺囑言後事,公證了心願
    為了安心養老,防止昂貴的房產引起子女紛爭,避免家庭財產損失,生前做遺囑公證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老人所接受。公證服務保障民生的職能作用,為中老人解決「後顧之憂」。近日,奈曼旗公證處受理了一位「特殊」老人的遺囑公證,老人今年七十多歲,因患重病在奈曼旗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因其行動不便,公證人員應邀來到旗人民醫院老人所在病房,老人的身體狀況十分虛弱,在確定了老人具有行為能力的前提下,根據其請求和口述,公證員為其代書了遺囑,後將遺囑念給老人聽,確定無誤後籤了字並按了手印。
  • 88歲老人300萬遺囑曝光的背後:「民法典」關於6個繼承的新亮點!
    前有「上海88歲的老人將300萬房產全部留給家樓下的水果攤主」,後有「99歲老人因被子女強辭保姆哭訴:『子女統一戰線針對我『」。別擔心,其實這條規定是第二順位繼承人時的代位繼承,隨著越來越多的丁克家庭出現,很多人的養老其實是由侄子或者侄女負責的,2021年民法典施行後,老人的侄子或者侄女是可以代位繼承他的遺產。
  • 遺囑、繼承有什麼區別?憑遺囑就能辦房產過戶嗎?答案看這裡
    一 家裡老人去世前寫了份遺囑 ·遺囑繼承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被繼承人的遺囑,確認遺囑受益人享有繼承權的活動。 ☆簡單來說,遺囑公證是立遺囑人健在時本人向公證機構申辦;遺囑繼承公證則是立遺囑人去世後受益人向公證機構申辦。
  • 北京老人遺囑將房平分7個子女,法院卻判遺囑無效
    一般來說,子女們會選擇平均分配,如果誰盡了更多的贍養義務,多分一些,相信大家也都是認可的。家住北京的劉奶奶,去世前就曾立下遺囑,將自己居住多年的房產,留給七個子女平均繼承。可法院判決,這份遺囑是無效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咱們一起來看。劉奶奶育有七個子女,其中兩個女兒,五個兒子,王大叔排行第七,是劉奶奶的小兒子。
  • 大學生18歲就立遺囑,是遊戲不好玩,還是動漫不好看?思想咋了!
    近期,上海一位年僅18歲的大學女學生,在中華遺囑庫當中立下了遺囑。遺囑這東西在大多數人的心裏面意味都是不好的,一般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在臨終的時候才會立下遺囑來分配自己的財產之類的。而這位女大學生才上大學一年級,年僅18歲,為什麼這樣的年紀就開始寫遺囑了呢?是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還有另有隱情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的來分析一下18歲女大學生立遺囑的事件。18歲立遺囑,是動漫、遊戲不好?18歲,是一個年輕人的代名詞。
  • 又一位影視大咖陷入重病,已經立下遺囑!
    2014年,吳孟達因為細菌感染引發心臟衰竭,最後心臟功能只剩三成多,醫生都說活不久了。兩次傳出死訊,但是吳孟達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挺過來了。他現在已經瘦了很多,臉上也是憔悴不少。一個在螢屏帶給觀眾歡樂的人,卻在鬼門關一直徘徊。
  • 老人房產遺囑範本
    老人房產遺囑範本遺囑人立遺囑時必須有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立的遺囑,即使其本人後來有了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遺囑人立遺囑時有行為能力,後來喪失了行為能力,不影響遺囑的效力。」患有聾、啞、盲等生理缺陷而無精神病的成年人,他們是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因此他們也可以立遺囑。遺囑人所立的遺囑必須是其真實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