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失獨家庭在扶助金和收養之間二選一,太殘忍了

2021-02-16 狐度工作室

收養子女,就停發補助金,甚至在國家新法正式實施後,也不恢復發放,那就意味著:要讓承受了失獨之痛的失獨家庭,還要在扶助金和收養子女之間,做為難的選擇,非此即彼二選一。難道就不覺得刻薄、殘忍嗎?

文丨於立生

痛失獨子4年後,福建大田縣中學教師章德斌和妻子收養了一個女孩,隨後當地衛計局(現衛健局)停發了他們的失獨家庭扶助金。因不服停發決定,信訪無果後,他們將該局告上法庭。

6月27日,明溪縣法院一審宣判,認定該局未再支付扶助金的行為符合法律規定,駁回原告訴求。而章德斌則表示:福建的地方法規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訂後,與上位法衝突,應屬無效,應給領養家庭繼續發放扶助金,將於近日上訴。(據澎湃新聞)

福建大田縣中學教師章德斌 澎湃新聞記者 王選輝 圖

章德斌夫婦在推行獨生子女政策的特定年代,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好;只是,十分不幸的是,後來獨子夭折。而世易時移,隨著人口紅利消減,出生率低迷,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近年我國的人口與計生政策、法規作了一系列的調整,「全面二孩」政策於2016年正式推行。與之相匹配的是,《人口與計生法》在2015年底的修訂中,對於失獨家庭扶助金的發放條件,其第27條第4款中,刪除了「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限制性表述,明確傳遞出鼓勵再生或收養的信號。

若說在2014年時對章德斌夫婦所作停發扶助金決定,在當時確實是依法的;但從2016年1月1日即新版《人口與計生法》正式實施開始,也該對他們即行恢復扶助金的發放。因為收養子女已不復成為扶助金領取的障礙。

而大田縣衛健局拒絕對其恢復扶助金發放,以及明溪縣法院一審判決支持該局的理由是:2017年修訂版《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37條第2款中,對於扶助金的發放,依然保留了「未再生育且未收養子女」的限制性表述;並且認為,根據新版《人口與計生法》第29條規定—— 「本章規定的獎勵待遇措施,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依據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福建省計生條例中,有權保留此限制性條文,並在轄區範圍內執行。但是此說,是偏頗、狹隘的。

其一,在國家人口與計生政策、法規已作出方向性調整的前提下,地方計生條例為何就不對標國家法規,緊跟、靠攏、看齊,而偏要保留陳舊、滯後的條文,拖其後腿?如若結合地方實際制定的具體條例,與國家法規存在不盡一致處,但不一致條文是增進了當事人福利的,自然無妨;但是,若不一致條文,比照國家法規,卻是附加了當事人義務,或者減損了當事人權益的,那就確屬牴觸上位法規,應歸於無效。

天津某社區專為失獨老人組織的「暖心之家」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二,儘管章德斌夫婦已領養了一女孩,但這也是他們承受了失獨之痛之後的被動、無奈自救選擇;而對他們的失獨之痛,難道就不該予以同情、體恤嗎?承受喪子之痛時,他們夫婦都已49周歲,不再具備生育的條件,所以,儘管4年後又領養了一女孩,似乎已作了自我補償,但是,並不意味著在情感上就沒有缺憾之處。因而,繼續對之發放具有情感撫慰和經濟補償性質的扶助金,於情於理於法,也都是盡皆說得過去的。

其三,放寬視野來看,法諺有云:「法律不外乎人情」,又云:「法律不強人所難」。而收養子女,就停發補助金,甚至在國家新法正式實施後,也不恢復發放,那就意味著:要讓承受了失獨之痛的失獨家庭,還要在扶助金和收養子女之間,做為難的選擇,非此即彼二選一。難道就不覺得刻薄、殘忍嗎?而且一方面,國家一直鼓勵失獨家庭通過再生育或收養等手段自救;而另一方面,大田縣衛健局卻對收養子女,停發夫妻人均每月數百元的扶助金,並不予恢復發放,這也未免難以自洽,只會對國家政策的善意起到消解作用,不利於對失獨家庭的幫扶,不利於促進失獨家庭的自救。

其四,法諺有云:「任何人不能因為自己的過錯而獲得利益」;那麼同樣的道理,也不應該讓任何人,因為自己做對了事,反而蒙受損失,受到懲罰。領養孤兒或事實孤兒,本身就是個對孤兒或事實孤兒,對失獨家庭,及對社會三方都有利的,具有公益的事,本該予以大力扶持才是。但章德斌夫婦卻要為此承受扶助金停發並不予恢復,夫妻每月消失上千元的經濟損失,不啻受到了懲罰,這不荒誕嘛!

2013年5月1日,北京第二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上,失獨家庭關愛展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任何法律判決,對人的行為,都是具有指引作用的,因而法律判決就得務求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相統一。明溪縣法院堅持認為:新版福建省計生條例第37條第2款中,繼續保留「未再生育且未收養子女」的限制性表述,與新版《人口與計生法》第27條第4款中,已刪除相應表述,並不矛盾。但是,按照《人口與計生法》刪除相關表述、鼓勵再生育和收養的修法精神,國家難道真的就會支持大田縣衛健局,為難失獨家庭,讓失獨家庭在扶助金和收養之間二選一,這般刻薄、殘忍、不近人情、有悖人性的做法嗎?

鑑於判決所憑藉的條例依據,是給當事人附加義務,減損當事人權益,故而牴觸上位法規,該判決若論法律效果,是存在明顯硬傷的。至於說社會效果——本就屬於社會弱勢人群的失獨家庭,做了收養孤兒或事實孤兒的善事,因為自身年齡問題,還要面臨相當大的撫養、教育壓力,卻要因此蒙受經濟上的損失,每月流失近千元,負面導向如此明顯;當地衛健局以及支持該局的明溪縣法院,不是雪中送炭,卻還在創口上撒把鹽,這不是寒磣人嗎?

相關焦點

  • 北京海澱:曙光街道「家庭助理、親情扶助」義工行動書寫人間大愛
    目前,劉先生和張女士一家是社區的失獨、低保、特扶家庭。「考慮到兩人的特殊情況,街道社區義工對他們進行了重點幫扶。一方面,我們聯繫送餐公司,堅持為他們送上新鮮飯食。每一季度,社區義工會幫助他們領取低保物品並送到家中。另一方面,義工過年過節上門慰問。」曙光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 《地久天長》:失獨家庭的痛,3個小時的電影演不完
    膽小的劉家孩子本來不想下水,卻被膽大的沈家孩子「忽悠」下了水;這還不算,本來劉家孩子只想在淺水區呆著,沈家的孩子卻推了他一把……這熊孩子!「不知深淺」就是用來熊孩子做事莽撞的,而「不能承受」則是做事莽撞的結果——劉家孩子溺水了!結果,劉爸爸抱著兒子使勁兒往醫院跑,呼吸急促,但依然無法挽回孩子的生命。劉家從此變成了失獨家庭。
  • 省財政下達計生特別扶助制度專項資金6418萬元
    稿件來源:劉佳本報訊記者11月3日從省財政廳獲悉,截至2014年10月,我省下達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制度專項資金計劃生育特別扶助的對象是四川省戶籍人口中對獨生子女死亡或傷殘、病殘後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家庭的夫妻。特別扶助金以個人為單位發放。對獨生子女傷殘家庭按年人均不低於3360元的標準發放;對獨生子女死亡家庭,按年人均不低於4200元的標準發放,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
  • 《生命緣》最真實的一面,失獨家庭的曙光
    作為一期無導演、無編劇、反作秀的真實記錄影片,它的每一期節目,每一平凡的人物,都折射出了震撼人心的巨大生命力和精神能量。這也一度讓《生命緣》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它也在一眾娛樂節目充斥的周日晚間檔裡獨樹一幟,愈發亮眼。在第三季的《生命緣》裡,令人感觸最深的一期,絕對要數『45歲失獨家庭拼命想要再生育』。山東濟南的劉女士夫婦曾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兒子孝順、孫女乖巧。
  • 失獨老人:「直到停止呼吸,才能忘記孩子」
    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人生漸入暮年時,突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也從此失去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託。春節快要到了,在萬家團聚的時候,失獨老人們更需要社會的關心和扶助。今天我們的過年系列報導,就走進這個特殊的群體。    兒子早逝老伴癌症晚期,田國鳳孤身一人擔起重任  田國鳳:喝點點嘛,明天你要上醫院了。  胡久元:不要,我不要。
  • 失獨老人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養老院將他們拒之門外
    在全中國,有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正在和潘妙良教授承擔著同樣的痛苦,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他們的名字,叫失獨老人。失獨現狀「根據衛生部發布的《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鑑》數據推算,我國「失獨」家庭已超百萬個,每年新增7.6萬個。」
  • 失獨老人調查:有人現「逆反心理」憎惡小孩 恨不得放學兒童被壓死
    這是很多「失獨家庭」正在和即將面臨的厄運。雖然國家對這類人群有體系化的扶助措施,但杯水車薪,依然無法穩住他們動蕩不安的生命之舟。 照顧丈夫的擔子只有李秀芳自己承擔,可她感覺「太累了」。此時,李秀芳更想念兒子。如果他活著,現在應該32歲了。她不敢把照片存入手機,也不敢回憶,因為「一想起就流眼淚,一想起來就哭」。但她還是拿出了4張老照片。
  • 深圳市幸福工程獨生子女家庭再生育扶助項目正式啟動!
    12月23日,市計生協、市人口基金會、市醫院管理者協會和深圳怡康婦產醫院在深圳怡康婦產醫院聯合舉辦獨生子女家庭再生育扶助項目啟動會暨愛心基地揭牌儀式。首先,洪旺全會長、李紅聯專職副會長、莊俊漢會長、劉穎院長四個單位的領導進行籤訂「獨生子女家庭再生育扶助項目合作協議」和為「幸福工程獨生子女家庭再生育愛心基地」 揭牌。
  • 「失獨後,我又生了一個女兒,被一個跳樓的人砸死了」
    03我們通常以為,面對共同的傷痛,夫妻之間會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為他們唯有彼此了。但事實卻是,失獨的巨大悲痛,會導致夫妻之間互相怨懟。2012年,中國整體離婚率為2%,而失獨家庭的離婚率卻高達30%。很多原本就靠著孩子維繫的婚姻,很快分崩離析。更扎心的是,失獨後,男人選擇另組家庭生兒育女,而很多上了年紀的中老年女性,她們不可能再擁有自己的孩子,永遠也無法翻篇。
  • 塗磊淚別愛情保衛戰,事業與家庭之間一定是二選一嗎?
    今天,著名的愛情導師塗磊淚別舞臺,宣布暫時退出,回歸家庭。他發文表示:「愛情導師十年,傾注所有心血!但飛來飛去的生活缺失了給家人的陪伴。一場疫情,和妻女朝夕相伴,讓我意識到丟失多少美好,內心飽含愧疚,小丸子的五年之約是大度包容,我決定提早踐行約定,減少工作,回歸家庭!十年,如果我的話對大家有幫助是我的幸運,如有偏頗之處,原諒我!再見,熟悉的椅子和舞臺!」
  • |失獨家庭冬日慰問
    清水慈善本周來到了瓦房店市,為那裡的失獨家庭帶去了冬日生活物資,給予那些失獨老人陽光般的溫暖。婁汗升,男,66歲。兒子16歲時患紅斑狼瘡去世,耗光家裡積蓄。目前大叔沒有收入,僅靠政府扶持。自己的房子塌了,藉助外別人的危房裡,生活條件比較困難。
  • 馨美聚愛服務中心志願者真情關愛失獨家庭
    觸情生愛在馨美聚愛服務中心記事本上,2018年的一串串數字躍然紙上:走訪慰問失獨家庭40餘戶,傷殘家庭152戶;幫助雙江坪底村85歲的廖大爺夫婦採摘銷售農產品;協助杉山鎮集和村失獨家庭李某申請法律援助,聯繫免費律師…… 馨美聚愛志願者團隊成立於2016年,羅素珍任法人代表、理事長,現有志願者152人。
  • 劉詩詩:工作和家庭不是二選一
    這樣在採訪中問她自己的生活狀態,她說,「我其實很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喜歡呆在劇組拍戲,也喜歡在家裡和家人相處,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只是某一時間段做選擇,但並不是二選一要捨棄什麼,我覺得這可能是大家的一個誤解「,這樣的想法顛覆我們對家庭與工作二選一的認知。在過去,很多人都在想盡辦法平衡工作和家庭,似乎總是在做出取捨的選擇。
  • 最殘忍的是在夢想和愛情中二選一
    世上最殘忍的事就是在夢想和愛情當中二選一。在他們第一次見面的車站前,一對情侶面對面沉默著。
  • 她為了演藝事業「終生未生育」,61歲收養女嬰,可百年後咋辦?
    不過從育兒角度來說,61歲收養女寶寶,有想過自己百年以後,孩子該怎麼辦嗎?畢竟孩子太小,還是領養的,到底由誰來照顧呢?不過老兩口奮鬥了一輩子,留給女兒不少的資產,肯定會有人爭著搶著幫忙照顧,可是真心帶孩子的又有幾個呢?
  • 被砸死女孩家人二次失獨,網友憤怒道:死都要連累別人,真噁心!
    12月24日,重慶一男子墜樓砸死2名路人,兩人系參加藝考的女生(張某,17歲;霍某,15歲)三人經搶救無效死亡。一個人的墜落帶來了三個家庭的不幸,不僅自己父母面臨無人贍養,自己的家庭將會面臨民事賠償責任,因李某已身故所以沒有刑事責任,但家裡人經濟上將有不小的負擔,而且還把兩個家庭帶入了悲痛中.....據張某表姨說:其中一個被砸死者張某是家中失獨後再要的孩子,第一個十幾歲時離世了。看遺體時孩子父親都是背著去看的,已無法行走。
  • 南山路街道組織特殊家庭成員走進影院
    當天,城區計生協、南山路街道計生協正式啟動了「暖心家園」服務項目,組織計生特殊家庭觀影。  張女士是新華東街社區一戶失獨家庭的成員。幾年前,她的孩子因病離世。在南山路街道轄內有十幾位老人像張女士一樣來自失獨家庭或獨生子女傷殘家庭。
  • 【每周壹法】收養與寄養——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是養育的首要原則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第一千零九十四條:下列個人、組織可以作送養人:(一)孤兒的監護人;(二)兒童福利機構;(三)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
  • 我和我收養的流浪狗,流浪貓之間的故事一
    一直以來我都想寫一寫,我和我那些流浪動物之間的故事。這個心願在我入住百家號、今日頭條的時候得嘗心願!從誰開始呢?已經過世的?還是在我心上印記最深的那一隻?思緒萬千,有點混亂。看看他們一個個天真無邪的樣子,回憶他們流浪的日子,竟然不知道從誰開始了!
  • 68歲失獨奶奶,備孕成功懷上雙胞胎,網友:不太理智
    張奶奶和老伴是獨生子女家庭,家裡原本有一個健康孝順的孩子。但是在一次意外的車禍中,張奶奶的孩子不幸身亡,使得張奶奶和丈夫失去了唯一的孩子。 在奶奶的堅持之下,醫生只能要求張奶奶嚴格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規律作息和調整飲食,以確保張奶奶的身體安全和小寶寶的健康出生。 分析 在生活中有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上了年紀之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心裡遭到了巨大的創傷,畢竟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是難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