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樁共享單車進軍臺灣,為何遭遇尷尬?
騎到哪、停到哪,oBike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截止目前,oBike已經在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新竹市、南投縣、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等臺灣縣市提供租車服務。 綜合臺媒報導,目前oBike是在臺灣的唯一一家無樁共享單車公司。有人會認為,一家獨大,繼而形成壟斷,瘋狂吸金,豈不是要賺翻!
-
有樁還是無樁?臺灣共享單車走到十字路口
臺共享單車走到十字路口 本報記者 任成琦 臺灣共享單車分有樁和無樁兩種。原本有樁的Ubike(微笑單車)一枝獨秀,去年4月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型oBike進駐臺灣,隨後VBikes打著來自美國的名號,也跟著oBike於去年8月在宜蘭插旗。臺灣「共享單車大戰」開打,形成「三強鼎立」。
-
共享單車進軍港臺 水土不服前路漫漫
騎到哪、停到哪,oBike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截至目前,oBike已經在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新竹市、南投縣、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等臺灣縣市提供租車服務。 據臺媒報導,目前oBike是在臺灣的唯一一家無樁共享單車公司。對於這種情況,人們自然會認為單車公司一家獨大,從而形成壟斷,瘋狂吸金,豈不是會賺翻?
-
體驗臺灣共享單車Obike 和摩拜幾乎一模一樣
體驗臺灣共享單車Obike 和摩拜幾乎一模一樣 2017年07月10日 15:16作者:趙雷編輯:趙雷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新加坡共享單車服務
-
「騎到哪、停到哪」為啥爭議大(兩岸聚焦)
本報記者 王 堯攝 騎到哪、停到哪,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共享單車租借服務oBike2017年落地臺灣,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然而,令業者始料未及的是,運營不久就引發臺灣社會強烈反彈,新北市政府幹脆對oBike下了重鍘,引來一片叫好之聲。無樁共享單車在臺灣的路該怎麼走?目前還是眾說紛紜。
-
共享電單車「攻守道」,如何運維停放才是燃眉之急
大潮之下,百態畢現站在時代潮頭的共享單車,一時間成了資本的寵兒,各單車品牌藉此快速完成融資,單車投放規模空前壯大。而競爭升級的背後,過度投放、單車扎堆、亂停亂放、搶佔道路、管理混亂等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多地交通委向各共享單車企業發布告知書,明確要求暫停新增投放車輛,甚至指出違反者將被納入企業徵信檔案。2017年6月,悟空單車的倒閉拉開了共享單車大洗牌的序幕,緊接著町町單車、騎唄等品牌陸續退出市場,同年12月,共享電單車企業「行運兔」宣布退出共享電單車市場,成為電單車領域首家退出的企業。
-
CCbike入局共享單車 新玩法對標摩拜
網易科技訊10月27日消息,今日,CCbike官方對外發布CCbike一代共享單車,創始人張進自2009年從事和政府合作的傳統公共自行車系統企業。CCbike推出「站點+無樁」新模式,既可以獨立鎖車,又可以通過車輛之間串聯鎖車。目前,CCbike的團隊有三十多人,三位聯合創始人除了CEO張進以外,還有來自中科院研究所的技術合伙人和多年公共自行車項目城市運營經驗的運營合伙人。
-
共享電單車迎來契機,小遛90°停車技術或成關鍵一招
相比於共享自行車,共享電單車的騎行更加省力、速度更快、通勤距離更遠,同時依然保持共享單車的綠色、環保、便捷,有助於城市交通通暢,可以說是現代城市通勤的又一有效方案。當然,作為共享單車2.0方案,也必須切實解決共享單車行業面臨的管理維護成本高、擺放雜亂等問題,才可以得到市民和政府的認可。特別是電單車的體積相比於自行車會更大更重,在停靠擺放時的要求也會更高。
-
共享單車「想停就停」?我市城管部門出手了!
共享單車「想停就停」?我市城管部門出手了!但「想停就停」「橫七豎八」等亂象也層出不窮,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嚴重影響交通秩序,已成為民生「痛點」。近期,我市城管部門多措並舉,規範共享單車。
-
地鐵口邊不能停共享單車,潮汐時間段一旦單車堆積將立即清運
杭州的周女士很久不坐地鐵,騎著共享單車到5號線和睦地鐵口,竟然發現附近一圈都被圍了起來,還有人在現場維護秩序,非機動車都不能進入地鐵附近一塊區域。這是臨時的,還是以後都這樣呢?小時記者從杭州拱墅城管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集中攻堅行動持續關注共享單車停放等城市管理難題,多方聯動,致力問題破解。
-
「殭屍」單車、亂停亂放、擁擠佔道……共享單車「亂象」何時休?
「每次出門路過這裡,看到這些共享單車都覺得挺鬧心的,太影響市容市貌了!」圖為石家莊市開發區北莊住宅區附近停放的「殭屍」單車。圖為石家莊市開發區北莊住宅區附近停放的「殭屍」單車。現象二:亂停亂放佔用車道通行難在地鐵口、醫院門口、重點商圈、寫字樓這些人流量較大的地方,亂停亂放、佔用便道甚至車道成了市民們反映最普遍的問題。
-
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共享交通叢林?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五顏六色的共享兩輪車,代表著人類對都市生活的美好嚮往,亮黃色則代表著活力與希望。創立於2017年的小遛共享是一家寧波本土網際網路企業,小遛電單車(Liubike)是全國首批智能、無樁共享電單車品牌。成立至今,已在巨頭環伺的共享交通叢林中成功突圍,用三年時間躋身全國行業龍頭企業,這匹行業黑馬引起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的關注,成為寧波打造新興產業全國性名企的優質「種子選手」。
-
小遛推出90°停車,承德就要這樣的共享電單車
用戶為何更青睞共享電單車?是什麼讓共享電單車在共享出行行業中脫穎而出?1.共享出行陷困局,亂停亂放問題漸顯雖然共享出行工具發展勢頭迅猛,但是由於自身管理、用戶使用不當等問題,亂停亂放現象頻發,對文明城市建設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
中國臺灣地區共享單車兩強競爭局面將走向終結
記者 王歡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中國臺灣地區爆發的「共享單車大戰」終於將走向終結。在固定停車點停放的行政主導的「微笑單車(Ubike)」率先進入市場,但源自新加坡的「Obike」也在2017年進駐臺灣,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競爭。Obike以隨取隨停型的便捷性為武器,一度顯示出強勁勢頭,但由於違章停車較多等原因而受到市民的反對,目前Ubike的優勢正日趨鞏固。 「不管怎麼收拾都沒完沒了」,在臺北市的臺灣大學的校園內,負責違章停放的自行車收容的男性唉聲嘆氣地說。
-
昆明共享單車亂停 管理部門卻沒找到好的管理方法
在昆明這個溫暖的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非常受市民的歡迎,解決了市民「最後1公裡」的問題。但共享單車、電單車亂停亂放在地鐵站口、商圈外圍尤其明顯。昆明是一個文明城市,對共享單車、電單車的規範停放彰顯著本市居民的文明程度。
-
共享電單車:兩千億市場的「新故事」
彼時摩拜和ofo開始雙雙勢弱,在三四五線城市佔據優勢的哈羅開始全面反攻一二線城市,目前的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車市場中,哈羅已居於第一名。其中可轉化成共享電動車出行的約3億次/日,按2元/次出行計算,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這其中,還未包括換電市場的規模。而最重要的,未來的想像力還在於,基於兩輪的共享平臺未來還能集成更多的服務,比如換電、電池售賣、車輛維修、車輛保險、生活服務、金融服務、數據變現、廣告變現等。這才是吸引巨頭紛紛入局最為重要的原因。
-
共享單車,怎麼管更好?
可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他覺得習慣了的場景發生了變化。 「秩序好了,路也通了,這個變化確實喜人!」王哲斌看著變得整齊的擺放和嶄新施劃的停放區域,再享受著共享單車帶來的便利,他覺得這感覺太舒心了。 共享單車從出現的那天起,在給大家帶來出行便利驚喜的同時,就給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道新的考題。
-
中國共享單車火到美國 「照葫蘆畫瓢」的LimeBike在ofo摩拜夾擊下...
美國是Ofo和摩拜的新戰場,它們發明並推廣了中國的無樁自行車共享市場,並開始走向國際化。 Ofo 8月份在西雅圖、波士頓郊區和華盛頓特區開始運營,而摩拜在9月份在華盛頓特區推出。美國主要競爭對手LimeBike於6月份在格林斯博羅的北卡羅來納大學開始初步進軍市場,並迅速擴大至20個地方。
-
哈囉單車在滬成功落地「定點還車」,共享單車進入3.0時代
創新技術研發規範用車行為,全市布局定點停車項目自2014年國內第一輛共享單車出現至今,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後一公裡」出行難題,融入了都市人日常生活。哈囉出行上海公關負責人李煜則稱,目前僅該品牌單車在上海註冊用戶就達1500萬人,日訂單超百餘萬。
-
探訪青島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敗退後,共享電動車又來了!
「共享電單車挺方便的。」市民趙先生工作地點位於城陽區正陽中路附近,他告訴記者,自己家離著公司並不遠,往返開車只需要十幾分鐘。「之前我上下班都是開車的,但是早晚高峰經常堵車,到了單位停車也是個難題。」「走在路上的確也看到了一些共享電單車亂停亂放的情況,再加上有些人在騎車時不遵守交規,甚至在人行道、機動車道上行駛,感覺這方面的監管還有待加強。」作為共享電單車的受益者,趙先生不否認其給自己帶來的便利性,但同時也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