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每一個受害兒童背後都有一對失職的父母

2020-09-05 小櫻專欄

前兩天,在家看了一部由周迅、惠英紅、趙雅芝聯合主演的電視劇《不完美的她》。


在片子的開頭,是由一個個紅點所在位置拼湊起來的中國地圖。每一個紅點,都代表了一個真實的家暴事件;每一個紅點,都代表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每一個紅點,都有一位女性受害者或者他的孩子。


隨著片頭展示結束,大幕緩緩拉開,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兒站在遊戲的大幕前,配合著一個玩遊戲的大男孩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雖然很疼,但她不哭,因為她怕她的媽媽傷心。


這個小女孩兒叫穆蓮生,那個玩遊戲的大男孩叫尚武——是她媽媽的男朋友,她的媽媽愛這個大男孩已經勝過了愛自己。


與穆蓮生有著相似經歷的是周迅飾演的林緒之,雖然她現在事業有成,有一個很愛她的養母,但是她還是覺得內心缺少什麼。她失去了五歲之前的記憶,而這記憶的空洞,卻給她帶來了無限的恐懼,使她不得不找尋丟失的記憶。


一個偶然的機會,林緒之去了大連,在海灘上她碰到了瘦弱的穆蓮生,她們彼此互看一眼,就知道彼此有著相似的經歷。

穆蓮生雖然只有七歲,卻有著超出七歲同齡孩子的懂事與成熟,那是多次被媽媽的小男友所虐待的結果,那是媽媽多次忽略她不保護她的結果。


可能,她的媽媽真的很愛這個小男友,以至於想著找到合適的機會拋棄她。可是,這一切都被小蓮生看破,依舊假裝天真的跟著媽媽一起回家。


正如林緒之所說:父母給孩子的愛,並不是無償的。孩子給父母的愛,才是無償的。哪怕被拋棄了,也會一直愛著他們。


可是啊,那些被拋棄了的孩子,又有誰愛他們呢?


02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有些人用一生都在詮釋什麼是好的父母,而有些人卻用一生都在證明做父母的可以做到多差勁。


2018年12月22日,深圳市寶安區8歲女童被父母毆打的視頻在網上引發輿論。


視頻中一個8歲的小女孩兒坐在桌子旁寫作業,本來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卻遭到母親的毆打。抽耳光、拿掃帚抽打、拉拽頭髮摔到地上、用腳踹和踢,但這個女童每次挨打過後都如同什麼都沒發生般,重新坐到桌子旁。

而讓人更加氣憤的是,比女童更大一點的男童,和女童的父親,有時也會加入虐待到女童的行列中,仿佛女童是這個家裡的出氣筒,任何人都可以拿她出氣。


這個家裡的每一位成員,對於女童來說,都是施暴者。父母以及哥哥給這個女童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痛,還有心靈的傷痛。


03


人這一生,會碰到兩千九百二十二萬個人,相遇的機率只有零點零零四七。能成為孩子的父母,能成為父母的孩子,是何等的緣分。


可是,有些人,卻不想成為父母的孩子。就像《不完美的她》裡面的穆蓮生,最後認了林緒之當媽媽,而自己的生母,她卻想忘記,可能因為生母帶給了她太多的痛吧。


在小蓮生一次次像母親喊救命、尋求幫助時,母親卻一次次拒絕;在小蓮生希望母親能多多陪她時,母親卻為了陪男朋友,最後給小蓮生一張50元錢讓她自己買吃的。


有些大人活成了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而有些小孩子卻活成了特別懂事的大人。


2019年,看到這樣一段採訪視頻,13歲女孩徐蜻蜓在家裡沒有上學,原因是繼母讓她在家帶孩子當「保姆」。繼母的衣服髒了,要她洗;繼母和生父生的小弟弟,要她帶。


小女孩還有個10歲的弟弟叫洪金華,有一次在飯桌上想吃肉,卻被繼母用酒瓶砸了他的頭部,導致受傷。


而小女孩和小男孩的生父,卻不管他們繼母的打罵,似乎小女孩和小男孩不是他的親生孩子一樣。


小女孩和小男孩的父親的做法,讓兩個孩子心理深深的產生了怨恨,就像他們所說的「討厭爸爸」。


爸爸,已經不是一個很偉大的代名詞,對於他們來說,有著隱隱的痛。


04


世界衛生組織某工作小組對中國兒童成長狀況曾經進行系統評估,數據非常驚人。中國有26.6%的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遭受過身體虐待,19.6%遭受過精神虐待,8.7%遭受過性虐待。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青少年兒童遭受虐待,很大情況下與他們的家庭有關。


著名主持人柴靜在《看見》裡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家庭是基本的社會單元,門吱呀一聲關上後,在這裡人們如何相待,多少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目。


家,是一個私密的空間,很少有人可以窺探到別人的家裡發生了什麼。是快樂的,是苦悶的,還是悲傷的,我們都很難知曉。


所以,我們時常誤以為,我們的家庭是這樣快樂,別人的家也許也是一樣;或者,我們的家庭是這樣痛苦,別人的家也許也是一樣。


在那一扇扇被關著的門背後,存在著很多問題家庭。比如,家暴家庭、重男輕女家庭、重組家庭、離異家庭以及單親家庭。


而那每一個問題家庭的背後,也很有可能存在著一個又一個遭受著身體和心靈傷害的孩子。


他們可能把身上的小傷當成了習以為常,把身上的大傷口當成了家常便飯,「忍一忍就過去了」、「習慣了就好了」,也許成為了他們心中常常安慰自己的話語。


同時,他們的心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他們常常會自責,進行自我否定「我是誰?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上?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他們要這樣對待我?」


可他們卻從沒想過,父母可以選擇生與不生出自己,而自己無法決定出生或不出生。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那些認為自己長大了或許狀況會變好的孩童,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心理會受到新的煎熬。


比如,過分討好。在長期遭受家暴虐待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看別人臉色,學會了討好別人。


可正如《不完美的她》林緒之對穆蓮生所說的話:「當女孩子啊,不要把討好別人當成一個習慣。如果你把這個當成習慣了,有一天會發生靠山山塌的情況,那就不好了。」


成人後的那些小受害者,心理還會經受學習「愛與被愛」的煎熬。比如林緒之不知道如何愛別人,也不知道如何接受養母帶來的愛。


此外,最糟糕的,是那些在家暴和虐待下長大的小受害者,在成人之後,可能也會變成家暴的加害者。因為長期受到暴力,他們的心理也會變得更加狂躁,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也有了暴力傾向。


因此,面對那些問題家庭以及那些在家暴和虐待下成長的兒童,家庭社工和心理醫生的介入就顯得尤為重要。


家庭社工對問題家庭的介入,可以有效的預防家暴兒童事件的發生;心理醫生的介入,可以有效的緩解兒童的心理問題。


而只有家庭關係以及兒童心理問題得到了改善,這個社會才能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願每一個兒童都可以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被父母所愛。


相關焦點

  • 每一個「電視兒童」的背後,都有一個失職的父母
    有育兒問題,留言就好。可是現今社會,幾乎家家都有電視電腦、人人有手機,孩子在走都走不穩的時候,已經學會怎麼按遙控器、拿著父母的手機玩遊戲了,想要杜絕孩子接觸電子屏幾乎是不可能。甚至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懶得照顧孩子等,一有機會就將孩子丟給手機、電視。
  • 每一個出格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對不合格的父母
    熊孩子5分鐘停運3部地鐵扶梯警方:追責家長…… 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熊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對「熊爸媽」。 一邊的乘客提醒孩子的母親,讓孩子把聲音關小一點,孩子的母親卻說:「孩子嘛,就是這樣。我們都是當父母的,理解一下。」 那位乘客冷冷地說了一句:「你這麼教育孩子以後她會無法無天的,再說我憑什麼容忍你的孩子!」 把那位母親懟的啞口無言。
  • 「失職家長」會給熊孩子們帶來哪些惡果
    「熊孩子」背後的「失職家長」 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一起女學生被多名未成年人性侵的案件引起社會關注。檢察機關辦案發現,7名涉案未成年人中有4名身在單親家庭,大多數為在校生,均存在沉迷網絡、抽菸喝酒、看淫穢錄像、夜不歸宿甚至猥褻、性侵未成年人等行為。
  • 虐童事件背後是「不合格父母」 律師呼籲虐待兒童罪入刑
    鐵鉗拔牙、針刺大腿、菸頭燙嘴、熱水澆頭、餵食貓糧……遭受如此非人虐待的是一名6歲女童,施暴者竟然是她的親生母親及其男友。遼寧撫順6歲女童被虐事件曝光後,檢察機關以受害女童母親及其男友涉嫌故意傷害罪、虐待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當天予以立案,表示將依法從重從快嚴懲犯罪嫌疑人。
  •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熊父母」
    作者:一勺美文每天回家的時候,都可以看到路邊一家小店裡有這樣的畫面:一個年輕的母親坐在櫃檯後,捧著手機目不斜視,而門口的臺階上,坐著一個三四歲的男孩,同樣也是捧著手機在玩遊戲,同樣的目不斜視。這樣的畫面在今天看來似乎已經不新鮮了,走到哪,都可以看到大人小孩子各玩各的手機,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可怕的。如果父母貪圖一時之快,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手機比父母」好的概念。事實上,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手機確實是比父母要好的。首先,手機不會打罵他,其次,手機可以讓他在玩遊戲中得到愉快。
  • 《不完美的她》周迅對趙雅芝說:我覺得孩子對父母的愛才是無償的
    《不完美的她》是一部令人失眠的劇3月27日,一部叫《不完美的她》的劇在某視頻網站神秘上線了,雖然不聲不響,但是卻絕對驚豔,因為主演竟然是久違的女神——周迅和趙雅芝。這是一部帶點懸疑神秘感的劇,畫面精緻,劇情緊湊,有電影般的質感,演員和臺詞都很考究,高大上是第一印象。
  • 有一對不靠譜的「父母」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一對不靠譜的「父母」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水果臺」與BBC合拍的這部英劇,或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回答。一對年輕的夫妻剛從酒吧裡出來,準備返程回家。公交車上,女人無意中看了一眼手機。她驚訝的發現原來她記混了日子,今天並不是星期三,而是星期四。
  • 每個小女孩都有一個公主夢,但父母應該教育她:這個世界很危險
    每個小女孩都有一個公主夢,從孩提時期就喜歡抱著粉色的芭比娃娃,一有機會就抹上媽媽的口紅,穿上媽媽的高跟鞋,悄悄躲在鏡子面前擠眉弄眼,可是這個世界,真的很危險。2018年12月6日晚,雲南省鎮雄縣的初二女生沙雪,年僅14歲,死於鎮內一家賓館中。死亡前曾被兩名社會青年沙某和吳某性侵,而嫌疑人沙某是她的堂哥,吳某也是同村青年。
  • 年幼遭誘姦的美女作家自殺了,人們卻怪她不夠堅強
    的確,積極的心理暗示是走出陰影的關鍵,但我們需要的卻不僅僅是正能量,因為現實就是有殘忍、無情的一面,林奕含難以擺脫的傷痛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同身受,她用墮落的書寫反應殘酷的現實,但無意也無力改變現狀作為悲劇的受害者,大家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林奕含是否應該壓抑自己的痛苦,而是導致其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至今依然殘害著更多的孩子!兒童性侵到底有多可怕?
  • 周迅《不完美的她》:當媽是勇敢者的遊戲
    穆靜明知女兒受害,卻怕危及與男友的關係,非但沒有保護女兒,還替男友隱瞞罪行。她自我欺騙,將尚武當成了可以給她安全、幸福和未來的救命稻草。尚武吃準了她的軟弱,授意她把蓮生扔掉,否則就與她分手。為了留住男友,穆靜幾次狠心把蓮生騙到野外試圖遺棄,都被蓮生追了上來。
  • 金亞中為性剝削受害兒童發聲:是作為大人的我們對不起你們
    女演員金亞中積極參與「Save the Children」發起的「反對兒童性剝削活動,我們對兒童性剝削零容忍」活動,為性剝削受害兒童發聲。國際救濟NGO團體「Save the Children」方面表示:「金亞中積極參與了反對兒童性剝削,我們對兒童性剝削零容忍的活動,金亞中得知「N號房事件」後就擔任了反對兒童性剝削活動的宣傳大使,這次也積極參與了「Save the Children」發起的運動,為保護受害兒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周迅X惠英紅X趙雅芝,《不完美的她》完美嗎?
    昨天上線的網劇《不完美的她》,終於讓觀眾過了一把「神仙陣容」的癮。當周迅飾演的女兒林緒之與惠英紅飾演的母親袁玲通過電話完成首場隔空對話。彈幕飄過一句:這可不是一場普通的對戲,背後是7座「三金」女主角獎盃。
  • 《不完美的她》—不完美的你我他
    最近刷了個劇,周迅趙雅芝惠英紅演的《不完美的她》。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前段時間還有熱議,現在都幾乎消停了,我才靜下心來好好看了一下。 說實話,很多次看的淚目。心裡也頗不平靜。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所謂完美,就是接受那些不完美。
  • 韓星金雅中參加反對兒童性剝削活動,為受害兒童發聲
    金雅中27日,據韓媒,韓國演員金雅中參與了「Save the Children」活動中,並為性剝削受害兒童發聲引起了關注。4月27日,據韓媒,國際救濟開發NGO「Save the Children」方面表示:「演員金雅中積極參與到了反對兒童性剝削的「我們不容許兒童性剝削」活動,為保護受害兒童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演員金雅中得知最近發生的「N號房事件」後擔任了反對兒童性剝削活動的宣傳大使,並通視頻呼籲修改保護性剝削受害兒童及處罰加害者,改善為兒童和青少年制定的社會保護體系。
  • 兒童安全事故頻發,設立疏忽照顧兒童罪可否?
    中國每年近1000萬的孩子受到意外傷害,其中重傷及殘疾者超過100萬,死亡兒童達到10萬,平均每天死亡270餘名。而這些傷害事件中,大多數與監護人的疏忽失職直接相關,各種嚴重案例比比皆是,讓人觸目驚心。
  • 熊孩子們的「失職家長」誰來管
    原標題:熊孩子們的「失職家長」誰來管 未成年人涉罪的新聞屢屢刺痛人們的神經,原本單純無瑕的孩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很多「熊孩子」背後,都有疏於履行職責的「熊家長」。 近日,記者採訪多位從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檢察官,聊到同一個話題:「熊家長」的監護職責缺失,到底誰來管?
  • 由《不完美的她》聯想到這些電影,不敢再看第二遍怕再次潸然淚下
    最近改編自2010年日本高分電視劇《母親》的中國版《不完美的她》熱播,即使現在快接近尾聲也是引起了無數熱議。不得不提旨在是個淚點越來越低的人,看了其中幾集後實在不敢去看這部電視劇,尤其是從中看到劇中穆靜的男朋友虐待她的女兒穆連生,而穆靜卻不加以阻止的時刻真是氣憤之極又替可憐的小女孩難過傷心。在決定棄劇的同時又聯想到以前看過幾部電影,旨在至今不敢再看第二遍的,因為這些電影無一不在告訴著我們「人性永遠比你想像中更可怕」,孩子們正遭受來自各個方面的侵害。
  • 保護兒童避免性侵,你我都不該是局外人
    家扶基金會提供)讓所有家長不忍、憤概的兒童受虐受害新聞,幾乎以每兩天一則的速度出現在臺灣媒體上。家扶基金會公布了2017年十大兒保新聞,呼籲社會大眾雞婆一點、多看一眼,就可能拯救一個受虐兒。或許這是每個爸媽都不忍心點開的連結,卻是不可不知、至關孩子安全的重要新聞。每一年年底,家扶基金會都會公布臺灣當年度重大兒保新聞。
  • 【法治新聞】熊孩子們的「失職家長」誰來管
    很多「熊孩子」背後,都有疏於履行職責的「熊家長」。近日,記者採訪多位從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檢察官,聊到同一個話題:「熊家長」的監護職責缺失,到底誰來管?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多地檢察機關都在探索督促監護令,探尋喚醒失職監護人監護意識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