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連結:君臨城——《車行巴爾幹》之一 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
作為七十年代生人,陪伴我們成長的國外影片可不是美國大片,而是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影片。而其中有一部戰爭影片尤為特殊,其主題曲有著動人的旋律、悲壯的歌詞,讓人難以忘懷。這部電影就是《橋》,主題曲《啊 朋友再見》。這原是一首義大利民歌,直譯是「美麗的姑娘,再見」。但翻唱後,隨著劇中遊擊隊員的犧牲,而更顯悲壯,於是廣為流傳。
而更讓人唏噓的是,曾經的南斯拉夫已不復存在,曾經並肩戰鬥的「朋友」:塞爾維亞、黑山、波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也已分道揚鑣。2019年的巴爾幹之行,我們遊覽了前南斯拉夫在亞得裡亞海沿岸的克羅埃西亞、黑山、波赫三國。電影《橋》的原型即是塔拉河峽谷大橋,就位於黑山。
圖:塔拉河峽谷大橋(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從「君臨城」——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自駕出發,沿著亞德裡亞海岸向南,很快便進入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圖:巴爾幹三國與義大利隔亞得裡亞海相望
黑山人很實在,這點從國名就能看出,因為「黑山」真的是因為黝黑的山脈!
俯瞰科託爾峽灣,這裡有著亞得裡亞海邊最犬牙交錯的海岸,被稱作歐洲最南端的峽灣。科託爾公元7世紀見於史籍。15世紀起被威尼斯、奧匈帝國等國控制。在大航海時代,這裡的特殊地形曾是海盜們劫掠財富後藏匿的天然避風港。也因如此,在威尼斯共和國控制時期,科託爾大興土木,也就成了現在的科託爾古城。
因水質清澈,一平如鏡,一度懷疑是湖水,停車鑑定,是鹹的,海水無疑:)
科託爾古城就位於科託爾峽灣的終點,古城位於陡峭的聖喬瓦尼(San Giovanni)山之下,是一座被山脈和和大海包圍的小城,高懸的石灰巖崖壁則組成了大自然創造的最壯美的地中海風景。山頂有座16世紀的堡壘,老城是亞得裡亞海沿岸保存中世紀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沿著曲曲折折的科託爾灣行駛,我們入夜時分抵達科託爾,我們住在古城裡,這是和藹可親的房東大娘。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面積不如北京,人口僅62萬。其中,科託爾只有約2萬人,是的,幾乎相當於一所上點規模的大學。夜晚的科託爾很熱鬧——雖然黑山人很少,但因為有著美麗的風景和保留完好的古城,被譽為「亞得裡亞海的眼淚」,是歐洲人的度假勝地, 每年入境遊客達數百萬。近年來國人漸多,持申根籤證即可入境。
科託爾的貓很多,甚至有座貓咪博物館,不禁想起摩洛哥的菲斯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科託爾有三座城門,我們從「河之門」進入古城。
城牆外是護城河,與科託爾灣相通。
在河之門,可看到城牆沿著山勢蜿蜒向上。上面有一座堡壘。
古城不大,街巷不寬,但博物館、教堂、石頭街道、廣場、水龍、以及精雕細琢的臺階和城門,這些元素一個不少。科託爾古城因完整保留中世紀的建築而被列入世界遺產。
圖:聖尼古拉斯塞爾維亞東正教堂是科託爾的主教堂,教堂始建於1166年。大教堂屋頂上的雙十字也稱「大主教十字」。
與聖尼古拉教堂同在一個廣場的是聖盧克教堂。發生在上世紀的一場大地震中,就這座教堂安然無恙。
圖:聖盧克教堂
聖盧克教堂內,地面是大塊的石頭,之間用鉚釘鉚著。下面埋葬著信徒。
走進貓咪博物館。
圖:貓咪博物館
圖:一位流浪藝人正在彈奏權遊的主題曲
圖:海之門
這是海之門,這是主城門,坐落在老城西側,門上刻有一句狄托的話。進入海之門就是武器廣場,這裡的標誌性建築是聖特裡芬大教堂,又名科託爾大教堂,是科託爾老城最著名的歷史遺蹟。大教堂修建於12世紀,坐落在9世紀教堂的遺址上,以紀念並獻給科託爾的守護神聖特裡芬。它是科託爾最高的建築,也是亞得裡亞海東海岸現存最古老的大教堂。
圖:聖特裡芬大教堂
作為古老的地中海港口,科託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被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建造的城牆所環繞,長4.5公裡、高20米、寬10米的老城牆是歐洲最為完整的「長城」。
一定要沿古城內的小路走上城牆,這裡有最美的風光。上山大約1小時。
這一段外側為階梯,內側為平路,似乎是馬道。
山不高,但有些地段還是比較陡峭
山頂上的堡壘
山勢向上,峽灣逐漸展現在我們眼前:
時而瓦藍時而碧綠的峽灣、白牆紅瓦,美麗的科託爾灣和科託爾古城一覽無餘
我們從東門離開古城
如同這裡的水面,科託爾是一個非常安靜平和的城市,值得細細品味,而我們的下一站則是歐洲的火藥桶:塞拉耶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