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得裡亞海的眼淚——《車行巴爾幹》之二 黑山科託爾

2020-12-28 峰語同周行天下

上期連結:君臨城——《車行巴爾幹》之一 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

作為七十年代生人,陪伴我們成長的國外影片可不是美國大片,而是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影片。而其中有一部戰爭影片尤為特殊,其主題曲有著動人的旋律、悲壯的歌詞,讓人難以忘懷。這部電影就是《橋》,主題曲《啊 朋友再見》。這原是一首義大利民歌,直譯是「美麗的姑娘,再見」。但翻唱後,隨著劇中遊擊隊員的犧牲,而更顯悲壯,於是廣為流傳。

而更讓人唏噓的是,曾經的南斯拉夫已不復存在,曾經並肩戰鬥的「朋友」:塞爾維亞、黑山、波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也已分道揚鑣。2019年的巴爾幹之行,我們遊覽了前南斯拉夫在亞得裡亞海沿岸的克羅埃西亞、黑山、波赫三國。電影《橋》的原型即是塔拉河峽谷大橋,就位於黑山。

圖:塔拉河峽谷大橋(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從「君臨城」——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自駕出發,沿著亞德裡亞海岸向南,很快便進入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圖:巴爾幹三國與義大利隔亞得裡亞海相望

黑山人很實在,這點從國名就能看出,因為「黑山」真的是因為黝黑的山脈!

俯瞰科託爾峽灣,這裡有著亞得裡亞海邊最犬牙交錯的海岸,被稱作歐洲最南端的峽灣。科託爾公元7世紀見於史籍。15世紀起被威尼斯、奧匈帝國等國控制。在大航海時代,這裡的特殊地形曾是海盜們劫掠財富後藏匿的天然避風港。也因如此,在威尼斯共和國控制時期,科託爾大興土木,也就成了現在的科託爾古城。

因水質清澈,一平如鏡,一度懷疑是湖水,停車鑑定,是鹹的,海水無疑:)

科託爾古城就位於科託爾峽灣的終點,古城位於陡峭的聖喬瓦尼(San Giovanni)山之下,是一座被山脈和和大海包圍的小城,高懸的石灰巖崖壁則組成了大自然創造的最壯美的地中海風景。山頂有座16世紀的堡壘,老城是亞得裡亞海沿岸保存中世紀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沿著曲曲折折的科託爾灣行駛,我們入夜時分抵達科託爾,我們住在古城裡,這是和藹可親的房東大娘。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面積不如北京,人口僅62萬。其中,科託爾只有約2萬人,是的,幾乎相當於一所上點規模的大學。夜晚的科託爾很熱鬧——雖然黑山人很少,但因為有著美麗的風景和保留完好的古城,被譽為「亞得裡亞海的眼淚」,是歐洲人的度假勝地, 每年入境遊客達數百萬。近年來國人漸多,持申根籤證即可入境。

科託爾的貓很多,甚至有座貓咪博物館,不禁想起摩洛哥的菲斯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科託爾有三座城門,我們從「河之門」進入古城。

城牆外是護城河,與科託爾灣相通。

在河之門,可看到城牆沿著山勢蜿蜒向上。上面有一座堡壘。

古城不大,街巷不寬,但博物館、教堂、石頭街道、廣場、水龍、以及精雕細琢的臺階和城門,這些元素一個不少。科託爾古城因完整保留中世紀的建築而被列入世界遺產。

圖:聖尼古拉斯塞爾維亞東正教堂是科託爾的主教堂,教堂始建於1166年。大教堂屋頂上的雙十字也稱「大主教十字」。

與聖尼古拉教堂同在一個廣場的是聖盧克教堂。發生在上世紀的一場大地震中,就這座教堂安然無恙。

圖:聖盧克教堂

聖盧克教堂內,地面是大塊的石頭,之間用鉚釘鉚著。下面埋葬著信徒。

走進貓咪博物館。

圖:貓咪博物館

圖:一位流浪藝人正在彈奏權遊的主題曲

圖:海之門

這是海之門,這是主城門,坐落在老城西側,門上刻有一句狄托的話。進入海之門就是武器廣場,這裡的標誌性建築是聖特裡芬大教堂,又名科託爾大教堂,是科託爾老城最著名的歷史遺蹟。大教堂修建於12世紀,坐落在9世紀教堂的遺址上,以紀念並獻給科託爾的守護神聖特裡芬。它是科託爾最高的建築,也是亞得裡亞海東海岸現存最古老的大教堂。

圖:聖特裡芬大教堂

作為古老的地中海港口,科託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被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建造的城牆所環繞,長4.5公裡、高20米、寬10米的老城牆是歐洲最為完整的「長城」。

一定要沿古城內的小路走上城牆,這裡有最美的風光。上山大約1小時。

這一段外側為階梯,內側為平路,似乎是馬道。

山不高,但有些地段還是比較陡峭

山頂上的堡壘

山勢向上,峽灣逐漸展現在我們眼前:

時而瓦藍時而碧綠的峽灣、白牆紅瓦,美麗的科託爾灣和科託爾古城一覽無餘

我們從東門離開古城

如同這裡的水面,科託爾是一個非常安靜平和的城市,值得細細品味,而我們的下一站則是歐洲的火藥桶:塞拉耶佛!

相關焦點

  • 初識黑山,一個如名字般神秘旖旎的國度
    黑山(塞爾維亞語:Црна Гора,即「黑色的山」)共和國,是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裡亞海東岸的一個多山國家,面積1.3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 一戰結束後黑山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轉成為南斯拉夫共產聯邦的一部分。在科託爾古城距今500多年城門上,拓印有二戰時期狄托將科託爾從納粹手中解救出來說過的名言,"What belongs to others we don't want, what is ours we will never surrender".
  • 【東歐四國自駕】亞得裡亞海的瑰寶,東歐四國12日深度自駕活動(12.12出發,北京往返)
    克羅埃西亞,位於中歐的東南邊緣,巴爾幹半島的西北,亞得裡亞海東岸。隔亞得裡亞海與義大利相望,北邊是斯洛維尼亞和匈牙利,東面和南面則是塞爾維亞與波赫。貝爾格勒地處巴爾幹半島核心位置,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座古老而現代、傳統又充滿異域風情的城市座落在多瑙河與薩瓦河的交匯處,是歐洲東部和西部的重要聯絡點,被稱為巴爾幹之鑰。
  • 黑山老妖的老巢居然美的好似仙境一般
    好吧,我承認,其實我是個標題黨不過既然已經被我忽悠進來了,那就順便看完吧此「黑山」非彼「黑山」,今天要去的是位於巴爾幹半島,亞得裡亞海東岸的一個多山小國——蒙特內哥羅共和國。而被稱為歐洲最美海灣的科託爾(kotor)無疑是整個黑山最值得一去的地方,這個位於海中央的人工島,自然是來Kotor不能錯過的一站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相愛相殺的前世與今生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а或Republika Srbija),簡稱塞爾維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裡(含科索沃),首都貝爾格勒。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
  • 【南歐】巴爾幹夢境天堂5國13天
    參加百人赴巴爾幹地區「橋之旅」首發團可親身感受巴爾幹半島獨特的風土人情;我們一起走進童話般寧靜的海灣,這是歐洲最後一片淨土。【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是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裡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小國。其東北為塞爾維亞,東為科索沃,東南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克羅埃西亞,西南則為地中海的一部分亞得裡亞海。2006年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布獨立,黑山因而成為歐洲最新的獨立國家,並且恢復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獨立地位。黑山自然條件獨特,面臨亞德裡亞海,擁有73公裡長的陽光海灘,被亞德裡亞海清澈的海浪拍打著,清新的空氣吹拂著。
  • 黑山和塞爾維亞同甘共苦88年,為什麼他們最終與塞爾維亞分道揚鑣
    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裡亞海東岸的一個多山克羅埃西亞交界,西南部瀕臨亞得裡亞海然而,2016年,黑山舉行了全民公投,宣布將與塞爾維亞分道揚鑣,成為自己的國家,全世界的人都被這樣一波操作迷惑了,為此,很多人猜測塞爾維亞是否做了對不起黑山的事,讓黑山停止向代表團溫情合作,黑山官方給出的答案是因為他們想加入歐盟和北約,發展國內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手機鏡頭下的巴爾幹,這個飽受戰爭摧殘的國家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說起巴爾幹半島除了輝煌璀璨的古希臘文明外最出名的,就是「歐洲火藥桶」的綽號我對巴爾幹地區歷史和文化的好奇心一直縈繞於心想去那片有些神秘的土地上走走今年「五一」假期我如願踏上巴爾幹之旅這趟出行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不帶笨重的單眼相機用自己剛買的國產手機進行拍攝
  • 黑山和塞爾維亞很長一段時間都在一起,為何黑山要獨立出去
    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了獨立公投。支持獨立的比例達到了55.5%,黑山由此從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國家聯盟中獨立了出去,成為具有單獨主權的國家。那麼,黑山到底為什麼,偏偏要搞獨立呢?巴爾幹半島是一個著名的火藥桶,在歷史上一直戰亂不斷。15世紀,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上完成了徵服,統治了這裡近500年之久。一直到19世紀末期,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才正式獨立了出來。然而,黑山還沒有獨立多久,奧匈帝國又來挑起戰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聯合起來迎敵。不過,他們根本不是德國、保加利亞、奧匈帝國的對手。
  • 巴爾幹,歐洲下一站!走起~
    為了揭開巴爾幹神秘的面紗,由凱撒旅遊員工組成的巴爾幹深度考察團的團員們,於4月25日出發,陸續探訪了巴爾幹地域內的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及波赫(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等幾個國家,如今已順利歸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睹他們眼中真實的、精彩的巴爾幹風採吧!
  • 「巴爾幹猛虎」解體造成奇葩局面,狄托泉下有知情何以堪?
    「巴爾幹猛虎」南斯拉夫,慘遭三次分裂,變成了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最慘的就是前南的主體國家塞爾維亞。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塞爾維亞在劇烈的政治格局變化後,失去了亞得裡亞海所有的海岸線,變成了一個內陸國。此前,塞爾維亞還跟黑山維持著南斯拉夫的旗號,組成了南聯盟,勉強一起過日子。然而在科索沃戰爭後,西方對塞爾維亞瘋狂針對,南聯盟又變成了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 東巴爾幹獨角戲:巴爾幹半島是什麼?
    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半島,是歐洲三大半島之一,這塊5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曾孕育出了最燦爛的愛琴文明,不但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也是歐洲最早接受農耕文化的地方。希臘人,波斯人,色雷斯人,古羅馬人,突厥人,斯拉夫人先後成為這裡的主人。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碰撞出火花,不同宗教在這裡匯合。這塊土地有太多令人回味的歷史,也有太多用鮮血染紅的故事。
  • 到巴爾幹戰爭結束時,他的王國面積翻了一番
    黑山唯一適合男女秘密幽會而不會被發現的地方,估計也就在山頂上,但是那裡冬季冰天雪地,夏季蛇蟲肆虐。農民也許會克服這樣的困難,但王子不會。」「不管怎麼說,」薩瓦冷淡地說,「大家都知道是這麼回事。男人的妻子被她的部族驅逐,現在我們知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丈夫問:「在黑山,不忠的妻子都是這樣受罰嗎?」
  •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亞得裡亞海沿岸的千島之國
    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裡亞海沿岸擁有超過1000座島嶼。2018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8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其餘為塞爾維亞族、波什尼亞克族、義大利族、匈牙利族、阿爾巴尼亞族、斯洛維尼亞族等,共22個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克羅埃西亞語。主要宗教是天主教。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 義大利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為什麼丟掉了?
    ▲巴爾幹半島俄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是爭奪巴爾幹最積極的大國,英法等西歐國家也通過支持希臘來插手巴爾幹事務。相比之下,義大利是個晚來者,1871年才完成統一,但義大利對巴爾幹也是有領土要求的。▲1941年義大利地圖,義大利佔領了巴爾幹半島西海岸一、義大利人擴張古羅馬人徵服義大利半島後,很快開始了對外擴張,近在咫尺的巴爾幹半島是其首要目標之一,尤其是隔得亞得裡亞海相望的巴爾幹半島西端
  • 令人聞風喪膽的「巴爾幹」山賊
    這部名為《山羊角》的電影,被列為「保加利亞電影史十佳之一」,同時也深刻地刻畫出保加利亞、希臘、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黑山這些東南歐山國的一個共同現象——躲在山裡讓人聞風喪膽的強盜山賊。這些特殊的山民組織,希臘語稱之為「Klephts」。希臘以北一直穿越到歐洲的山脈,在歷史上一直不是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在古希臘傳說中,冥界入口就在保加利亞與希臘接壤的一座山的山洞裡。
  • 南斯拉夫上世紀解體,黑山為何2006年才獨立?
    黑山為何不在九十年代初獨立,反而在二十一世紀初選擇與塞爾維亞分家?黑山的這兩個選擇,其實都是根據黑山自己的利益做出的。在南斯拉夫六個加盟國中,黑山是最弱小的,無論是面積、人口還是綜合實力。黑山位於南斯拉夫西南部,東北是塞爾維亞,,正南是阿爾巴尼亞,西北是波赫,西北角與克羅埃西亞有短暫的邊界線。隔著亞得裡亞海,黑山可以遙望義大利城市巴裡——1991年歐冠決賽舉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