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妮把網絡霸凌、女性身體焦慮寫進「少年A」觀察報告

2021-02-18 新京報

對於許多華語樂迷而言,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便是準時與陳珊妮的音樂作品相遇。


陳珊妮在廣東、深圳的演出。受訪者供圖


2019年,陳珊妮帶著《Juvenile A》(少年A)回來了。在「未來考古學」的主題概念下,陳珊妮以日本漫畫家、動畫導演大友克洋科幻作品《阿基拉》中一個觀察小組的名字為這張專輯命名,探討了諸多當代社會議題——例如,以科學家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編者註:陳珊妮專輯中譯作巴夫洛夫)延伸出的「生活制約」;例如,與政治哲學家漢納·鄂蘭的學說一脈相承的「 網絡文字言語霸凌」;又如,在《恐怖谷》中,陳珊妮邀請來周筆暢、田馥甄、徐佳瑩等藝人以及各行各業的女性工作者參與,在MV開頭把她們變成千篇一律的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的「網紅」形象,以探討「 女性的身體焦慮」……


陳珊妮將她對各類影像、書籍、音樂的龐大儲備內化,用旋律與歌詞展示出了一部2019年當代青年生存與生活圖景。但是,2019年的陳珊妮及其作品,又應當怎樣被記錄?在專輯發行之後、11月22日北京疆進酒「少年A」巡演上演之前,新京報記者與陳珊妮進行了一次對話。也許,從那些疑問句的答案,被選擇的選項與被填補的句子之間,人們可以獲得另一種關於陳珊妮和她的「 少年A」的咀嚼方式。


問答題


【專輯】


《Juvenile A》封面。


新京報:很多人會通過《Juvenile A》得到一些思考和啟發。若你從客觀聆聽者而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從陳珊妮的這張新作品中,你可以得到什麼?


陳珊妮:思考關於自身與這個時代,自己變成什麼樣子,時代的樣貌,以及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


新京報:《恐怖谷》的歌詞中有一個疑問句「什麼才是你的屬性」,那麼,什麼才是陳珊妮最重要的屬性?


陳珊妮:「A」吧,最常看到歌迷的反饋都是很A,能成為氣場爆棚的人物也是挺不錯的。


新京報:若能生活在《阿基拉》裡面,你覺得自己最適合的角色是「Juvenile A」嗎?或是其他?


陳珊妮:Juvenile A觀察團的任何一員吧,畢竟成員都是全球頂尖的人物,能夠將自己放在一個制高點思考觀察這個世界的現況。


新京報:能否分享《惡靈武士》《漢納怎麼說》《巴夫洛夫》這三首歌曲中提到的歌德、漢納·鄂蘭和巴夫洛夫這三個人物,分別對你產生過哪些影響?


陳珊妮:歌德的作品對於很多人影響力很大吧?《少年維特的煩惱》和《浮士德》,他的詩作尤其更是;我用漢納·鄂蘭的作品《平庸的邪惡》作為引子,希望大家思考更多關於這個網絡時代的事,他的作品需要很多時間咀嚼,我到現在始終還沒看完他的作品《人的條件》,但始終可以從他的著作思考很多事;巴夫洛夫的實驗,一直到開始做唱片宣傳,我才發現不是所有人的基礎教育都存在著巴夫洛夫這個名字,這讓我挺訝異的。


新京報:《玉女穿梭》裡找來了琵琶樂手鍾玉鳳合作,在傳統民樂領域,你還有其他偏愛或好奇的樂器嗎?


陳珊妮:二胡!我很喜歡二胡的聲音,家裡有把琴,還試圖學過一陣子,因為覺得二胡太美聲音太憂傷,很是喜歡。


新京報:請向2054年的人類推薦一首2019年誕生的歌曲,並請說明原因。


陳珊妮:《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吧,我認為這首歌留下了當代青年的一些共同記憶,應該能成為2054年的人類搜尋2019世代青年的線索吧。


【巡演】


陳珊妮2019少年A巡迴演唱會海報主視覺。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少年A」的音樂編排與視覺設計,前期大概花費了多久才讓它們得以實現?籌備的過程中,拓展了你的哪些音樂經驗?


陳珊妮:從春天我們就開始前制,我很在意前期方向的討論,也儘可能地讓每一個工作環節的人,都理解作品的意義。籌備的過程大都在實踐自己所累積,關於自己在視覺和聽覺上的想法,尤其我將這次巡演視為一個完整的作品,所以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大量的資訊如何能夠在演唱會呈現這件事,是一個比較具有深度的探討,對所有工作人員來說,應該都是和以往不一樣的工作經驗,更多屬於意識上的東西。


新京報:在演唱會上臺前的十分鐘裡,你一般會做些什麼?

陳珊妮:上臺前的十分鐘我只要求安靜,讓自己保持最好的專注力和準確度。


新京報:如果來觀看演出的觀眾都是不擅長情感表達的孤僻鬼,你會用什麼方法跟他們互動?


陳珊妮:我通常不會特地準備關於觀眾互動的部分,因為這必須是即時的情感表現,否則會顯得很虛假,所以我都是看氣氛做出當下直覺的反應,我不希望破壞live當下的直率與真誠。


新京報:在最近來大陸舉辦「少年A」巡演的路途中,你都聽了誰的哪些歌曲?能否推薦一下。


陳珊妮:這大半年很忙,音樂都聽得很混雜隨性,我幾乎都會在零碎的時間,尤其是交通移動的過程中聽音樂。什麼都聽啊,韓國歌手Zico的新歌,和我有合作的許正泰的樂隊傷心欲絕的新專輯,今天路上聽了Bon Iver的新專輯,還聽了Jade的《Siren ft. Meego》,看心情聽音樂。因為工作上需要聽很多不同類型的東西,有隨時擴充音樂資訊的習慣。


【關於自己】


新京報:作為普通人而非唱作人、製作人的陳珊妮,有哪些其他人所不了解的厲害之處?

陳珊妮: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厲害之處,不過相較於身邊的朋友,我似乎很善於在同一時間處理數件非常複雜的事務,我很喜歡複雜的事,尤其喜歡同時進行兩件以上的工作,我喜歡讓龐雜的事變得有條理,也擅長決定。


新京報:作為資深創作宅,如果給你24小時的戶外時光,你會怎樣安排?


陳珊妮:曬太陽,我挺喜歡曬太陽的。拍照,我喜歡補充對於光的反應與想法。


填空題


1.在巡演舞臺上,我的偶像包袱數值為 50 (滿分100 分),我最在意 與自己的平衡感 。


2.一場巡演下來,我的體力會消耗掉 100% , 好好睡一覺 之後,就會恢復滿格元氣。


3.做金曲獎評審團主席是一件 辛苦 且 難為 的事情,因為 美學的事都很主觀,無論結果如何都很難取悅所有人 。


4.2020年,如果做不到 好好休息 的話,我就在下一年金曲獎舞臺上表演太極拳招式「玉女穿梭」。



附加題

1.以下三個選項中,你絕對不願意錯過的合作機會是?原因是?

A,和Hyukoh一起在時裝周走秀

B,和山田孝之共同主演一部偶像劇

C,和Kanye West面對面freestyle


答:C!Kanye West是個太強悍太有趣的人,我不想錯過任何與他見面的機會。


2.在合作過的藝人中,如果評選「最搞笑的」、「最嚴謹的」、「最有魅力的」三個獎項,你會分別頒給誰?


答:最搞笑的肯定是吳青峰,總是被他逗得呵呵笑。最嚴謹的是林宥嘉,他對於工作很鑽牛角尖,不過也因此累積了不少能力。最有魅力的是周筆暢,我覺得有自信與核心價值的人很有魅力。

新京報記者 楊暢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網絡霸凌現狀:女性參與者和受害者都會對校園學習生活失去信心
    Gardner近日,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針對日益嚴重的網絡霸凌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網絡霸凌是一種語言暴力現象,對青少年尤其是對女生的負面影響很大,會引發女生對校園生活的消極思想。心理學家指出,年齡在11-15歲的女生,無論是網絡霸凌的實施者還是受害者都會受到來自其他同學的強烈排斥。
  • 專訪丨陳珊妮:專輯作品和現場演出,我認為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新專輯定名《Juvenile A》(少年A),乍看容易令普通人費解,其實是日本漫畫家、動畫導演大友克洋科幻作品《阿基拉》中一個觀察小組的名字,與「未來考古學」的概念一脈相承。有些主題在前幾張專輯裡已初露端倪,比如《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對雲端和微整形宇宙的哀愁,《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聊網絡霸凌和盲從,《那不是我唯一能做的》出現手機訊息的聲音。《玉女穿梭》的風格跟以往有所不同,融合琵琶與京劇花旦唱腔,但即便在新專輯裡拼貼加入老搖滾、中國風、電音、嘻哈等各類元素,聽這些音樂時你仍會覺得「這很陳珊妮」。
  • Q獨家專訪 | 陳珊妮: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暌違兩年,2019年,陳珊妮帶著新專輯《Juvenile A》回歸,以更為切實的視角、不受限的想像、融合性的曲風繼續觀察、探討、反思甚至批判著如今的網絡時代。關於網絡話題,其實陳珊妮的表達早有「布局」,《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是抒情化的、軟性而鮮明的揭幕,論及網絡對生活的制約;《戰神卡爾迪亞》以絕對尖銳而刺激的方式去審視和質疑「數碼竄流」的時代;到了《Juvenile A》陳珊妮立在了一個時間的高度上,俯視當下,以不乏戲謔的語氣給出當下網絡時代走向的某種可能,如同鏡鑑,我們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在《Juvenile A》的映照下,看到自我的來路和方向.在《恐怖谷
  • 專訪|陳珊妮:讓手機參與演出,成為音樂和演出的一部分
    寫的時候是什麼狀態,爽快?憋悶?把一大堆問題拋給觀眾的小小得意?陳珊妮:聽說那段獨白在網上有很多轉發,也是一個意外。其實一開始只是因為那首歌要介紹許正泰,許正泰的文章寫得很好啊,動輒都是幾千字起跳,對於歌迷來說真是又愛又恨,畢竟這年頭大家不擅長閱讀長文。但他那些瑣碎的文字又那麼好看啊,所以很多人稱許正泰的文章為「囉唆體」。
  • 這個夏天和陳珊妮組樂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陳珊妮通過觀察社會發現靈感,在日常生活中她遠離社交網絡,但發現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在用「玩手機」去填滿自己的碎片時間,而缺少了一些自己獨處思考的時間跟空間。 在公主2019年的專輯《Juvenile A》少年A中,有一首歌的MV構思特別有意思。 歌名為《恐怖谷》,特別邀請了徐佳瑩、周筆暢、田馥甄、張凱婷等不同領域的女性共同呈現,MV前段用技術處理,把每個人的臉都修得極度誇張,尖下巴、細窄挺拔的鼻梁、巨大的眼睛...而在後半段終於恢復正常。
  • 和陳珊妮組樂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陳珊妮通過觀察社會發現靈感,在日常生活中她遠離社交網絡,但發現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在用「玩手機」去填滿自己的碎片時間,而缺少了一些自己獨處思考的時間跟空間。在標籤化的社會裡,人們在社交媒體轉髮帶標籤的po文,就仿佛是給自己貼上了同樣的標籤,實際上他並沒有去做這樣一件事;在地鐵上倘若你從頭到尾穿越這一串車廂,你會發現幾乎所有車廂裡的人都在低著頭耍手機,如果你身在其中你可能覺得很平常,但倘若你作為旁觀者去觀察這種現場,你可能會突然無法理解大家到底都在幹什麼......
  • 今晚20:30 現場有票丨陳珊妮2019「少年A」巡迴演唱會深圳站
    華語音樂創作女王陳珊妮即將推出跨越流行與獨立的界線的全新專輯:《Juvenile A》(少年A),並計劃於11月在內地開啟「陳珊妮2019少年A巡迴演唱會」。演唱會將會選取每個城市最知名的Livehouse,樂迷朋友可零距離感受當今華語樂壇最完美製作的Live現場。睽違兩年,2019年陳珊妮在擔任完田馥甄專輯製作及金曲獎評審主席後,嘗試跨維度,開創定義華語新流行音樂的作品現場。
  • 陳珊妮2019少年A巡演廣州深圳站 再現超強LIVE現場
    網易娛樂11月6日報導 11月2日、3日晚,陳珊妮2019少年A巡迴演唱會一連兩晚分別在廣州、深圳兩地順利舉行。這次,陳珊妮帶領著臺北原班頂級演唱會製作團隊,為內地歌迷呈現出2019年跨越獨立於流行的音樂現場。
  • 從《少年的你》看媒體如何報導校園霸凌
    比如姚晨主演的關注中年女性的《送我上青雲》以及文晏執導的關注兒童性侵的《嘉年華》,票房只有2000-3000萬。那麼豆瓣評分8.4分的《少年的你》,如何做到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口碑票房雙豐收呢?《少年的你》是一部關注校園霸凌的電影,在開頭不久,就出現了一名高中生因不堪校園霸凌而選擇自殺的場景,而女主角因為報警提供線索成為了下一名被霸凌的對象。
  • 校園霸凌不止是《少年的你》《嘉年華》,是時候看看這部「神作」
    這上面兩部講述的其實都是校園內部一些勢力對於更多的女性方面的霸凌。就連最近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拿獎拿了個大滿貫的《少年的你》也是講述學校裡的同學對於女孩子的霸凌。女性是弱勢群體。區別在於《嘉年華》和《熔爐》更多的表現的是對孩子身體和心理雙方面造成的傷害,是受過非人的虐待的。而《少年的你》表現得是同學在校內和放學之後對女主的圍追堵截。甚至是各種嘲笑,諷刺女主角,對女主角的心靈甚至是身體(外部)造成一些傷害的題材。
  • 霸凌(Bully),也許是《少年的你》破7億的加持
    就在今天,《少年的你》在上映後5天票房突破7億,成為國內校園青春電影的黑馬。觀眾極高的評價和口碑效應助推這部不斷改檔、宣發緊湊、原本不怎麼被觀眾看好的校園電影一路「扶搖直上」,有預測稱該電影在內地院線的最終票房會達到13億。
  • 校園霸凌:少年江湖裡的傷與痛||雲心理
    這些不平等產生的霸凌,不是同學之間的一種玩鬧,因為它不是勢均力敵的對抗。第二:蓄意傷害。傷害本身的目的不是傷害,而是看到對方的困窘不安,乃至害怕而產生的快感。第三:有進一步或持續的危險。霸凌者跟受害者都知道,這件事還會再發生,不會只是單一事件。第四:產生一種恐怖的氣氛。
  • 《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看看歐美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很多被施暴者,可能要很多年之後,才知道自己當年遭遇了校園霸凌,或者在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被欺負了,卻不知道跟誰求助。這些霸凌行為往往不止一次,會重複出現,常常是以多對一。校園霸凌的形式,也絕不僅僅是肢體的碰撞,還有言語的辱罵和嘲諷,對被施暴者來說是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創傷。
  • 陳珊妮:生而自由,愛者勝利.戰鬥吧,王國在你身體裡|在野專訪
    當1975年已經成為上世紀時代的追憶珍藏,「6502」的初來含義也早已被遺忘,陳珊妮便用此來命名一場「以電子的身體,滾動搖滾的靈魂」的巡演,並且找來了一眾優質獨特的音樂人與藝術家前來燎原這世代的聲光烈焰。
  • 美國校園網絡霸凌增多,9成女生霸凌女生現象普遍
    女生舉報受到網絡霸凌是男生的三倍,而且調查顯示,「女生霸凌女生」的現象普遍。(美聯社)美國的網絡霸凌近年增多,全國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表明,女生舉報受到網絡霸凌是男生的三倍,而且調查顯示,「女生霸凌女生」的現象普遍。猶他州19歲的女大學生芮秀·維倫說,她在高中時就受到網絡霸凌,同學在社群媒體嘲諷她,並威脅與她斷絕朋友關係,使她難過得一度考慮自殺;在他人勸導下,維倫限制自己登入社群媒體的時間,她感覺有效。
  • 校園霸凌,現實遠比電影殘酷
    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嚴重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份全球校園欺凌現狀報告數據顯示,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相當於每3名學生就有約1人,曾遭受校園霸凌。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次公布數據,在全球範圍內,有32%的學生近一個月內被校園霸凌至少一次。我國情況同樣非常嚴重。
  • 感覺身體不對勁,越搜索越焦慮,可能是網絡疑病症
    通過網絡檢索醫療信息及嘗試自我診斷過程中,出現的健康相關的焦慮,開始獲得更多的重視。網絡疑病症,被定義為過度或重複性的在線醫療檢索行為模式,伴隨健康焦慮或痛苦的增加。這種疑病症,由幾個部分組成,包括重複性的耗費大量時間的在線醫療信息檢索;出現焦慮等負性情緒狀態,或者與檢索相關的痛苦;因為檢索而導致其他活動中斷;因為痛苦或焦慮增加而諮詢醫生,希望使自己心裡踏實。通俗地總結,網絡疑病症就是因為看到網絡信息,而開始懷疑自己的健康狀態,看得越多,越不安心,陷入焦慮,難以解脫。密切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本來是1件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