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校園網絡霸凌增多,9成女生霸凌女生現象普遍

2021-01-21 洛杉磯華人資訊


女生舉報受到網絡霸凌是男生的三倍,而且調查顯示,「女生霸凌女生」的現象普遍。(美聯社)

美國的網絡霸凌近年增多,全國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表明,女生舉報受到網絡霸凌是男生的三倍,而且調查顯示,「女生霸凌女生」的現象普遍。

猶他州19歲的女大學生芮秀·維倫說,她在高中時就受到網絡霸凌,同學在社群媒體嘲諷她,並威脅與她斷絕朋友關係,使她難過得一度考慮自殺;在他人勸導下,維倫限制自己登入社群媒體的時間,她感覺有效。

許多學校過去是不插手學生的校外生活,但如今開始制定防止網絡霸凌的政策,將對霸凌者給予停學和開除處分。學校改變政策的部分原因,是一些州近年來相繼通過網絡霸凌法,包括德州與加州。

調查顯示,2016至2017學年,20%的學生表示受到過網絡霸凌,包括謠傳、被排斥、威脅和人身攻擊。比重與2014至2015年的調查沒有變化,但兩個時期的網絡霸凌舉報卻大幅增加,2014至2015學年是11.5%,2016至2017學年升至15.3%。

在報告網絡霸凌的學生中,初中與高中女生佔21%,稱她們在2016至2017學年受到網絡和簡訊霸凌,而同一時期,報告受到網絡霸凌的男生不到7%。

而在2014至2015學年,12至18歲的女生中僅16%的人報告受到網絡霸凌,同一時期報告被網絡霸凌的男生只有6%。報告網絡霸凌的女生表示,霸凌者往往是對他人有影響力的人。

加州的霸凌維權組織Kind Campaign創辦人勞倫·保羅說,她在學校工作時聽到的網絡霸凌中,90%是女生被其他女生霸凌。保羅說,她的組織十年前就展開免費教育計劃,一年要深入300所學校,重點解決「女生霸凌女生」的問題。

保羅說,某校一個女生對她的社群媒體帳戶產生了強迫症,由於一批女生抵制她,一個星期都沒人為她按贊。但為了達到按贊標準,她為自己設立了假身份。

來源:世界日報編譯孫梁 


推薦閱讀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您一句「在看」👇

相關焦點

  • 網絡霸凌現狀:女性參與者和受害者都會對校園學習生活失去信心
    Gardner近日,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針對日益嚴重的網絡霸凌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網絡霸凌是一種語言暴力現象,對青少年尤其是對女生的負面影響很大,會引發女生對校園生活的消極思想。心理學家指出,年齡在11-15歲的女生,無論是網絡霸凌的實施者還是受害者都會受到來自其他同學的強烈排斥。
  • 初三女生被初一女生霸凌!央視新聞給出7大建議,能避免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又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霸凌者囂張跋扈令人憤怒,被欺凌者弱小無助讓人同情。2021年1月5日晚,重慶萬州第三中學被曝出現校園欺凌事件。一名初三女生被一群初一女生狂扇耳光,還被拍下視屏。同時拍攝者不僅輕鬆戲謔,更是大言不慚不斷自嘲:「好久沒有校園霸凌了,這是我在萬州第一次欺凌,是我不夠社會還是你太社會?」
  • 9歲女生遭受校園欺凌?不要動不動都往校園霸凌上靠
    9歲女生遭受校園欺凌?不要動不動都往校園霸凌上靠 活躍思維 針對廣東東莞鳳崗鎮中心小學「一名9歲女生肖某遭受校園欺凌」,東莞市鳳崗鎮教育管理中心日前對外發布情況通報證實,該事情發生於2020年9月,實為同班同學李某抽走肖某凳子導致肖某受傷。據通報表明,經公安部門初步認定,此事屬於青少年間調皮致人受傷的偶發事件,李某不構成違法犯罪。
  • 又見校園霸凌,成都一初中女生被同學蒙眼打耳光,官方通報來了,究竟...
    9月6日,網上有視頻流出,稱成都金堂淮口鎮中學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從網友發布的同一段視頻顯示,一位穿著校服的女生背靠牆角,用口罩蒙著眼睛,被其它幾位身著校服的女生輪番扇耳光,一度打出鼻血,打人者還不時發出笑聲。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不過反應過度,或者對真實存在的霸凌行為重視不夠的現象,的確普遍存在。尤其部分校領導/老師,對什麼是霸凌行為認知不足,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只針對能看到的具體事件處理,甚至有意無意的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進一步助長的霸凌行為的發生。
  • 島內校園霸凌中多為關係霸凌 多因身材長相遭排擠
    華夏經緯網3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兒盟調查,校園霸凌中,近9成5是難察覺的關係霸凌,多因身材或長相被排擠,甚至有2成1關係霸凌受害者曾有輕生念頭。    據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日下午舉行2013年臺灣校園關係霸凌現象調查報告,去年9月24日到10月12日,對小學四到六年級生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817份,在97%信心水平下,抽樣誤差值不超過正負3個百分點。
  • 校園霸凌:脫韁的原生之惡-虎嗅網
    2017年,騰訊研究院調查了3萬6千名網友,超過半數表示自己親身遭遇過校園霸凌,四分之一的網友曾霸凌過別人。為了遠離霸凌,逃避成了受害者的選擇。其中,三分之一的被霸凌者徹底放棄學業,三分之一轉學到其他學校,四分之一曾短期不來上學。而自殺,是孩子們面對校園霸凌最後也是最可悲的反抗方式。
  • 聚焦校園霸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
    所謂校園霸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間的一方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其具有低齡化、群體性和反覆性等特點。二、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1)家庭因素家庭是人們成長的搖籃,一個家庭的教育決定著一個孩子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方式,同樣也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品質。
  • 直擊校園霸凌!這本《悲傷逆流成河》終於拍成電影了!
    原定9月30日上映的電影現今正式提檔9月21日!(文中部分圖片上映日期為9月30日,實際上映日期9月21日) 一本《悲傷逆流成河》,主角們沒有一個好下場。卻伴隨了80後的青春時光,那種疼痛的,悲涼的青春,掠走過很多人的眼淚。現如今它被改編成電視劇跟電影了!
  • 山東一高中女生遭霸凌,校園霸凌為什麼越來越多?該怎麼辦?
    今天小編看到一個非常讓人氣憤的視頻,視頻中一個女生跪在地上,旁邊的女生還打她耳光,還有人拍視頻,叫她下跪,這件事是真實發生在山東的一所高中的,這名女生遭到了校園霸凌。近幾年,校園霸凌的事情發生的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呢?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
  • 《少年的你》:作為言情外衣的校園霸凌,和女生墮胎沒有本質區別
    《少年的你》自上映以來,就各種獎項拿到手軟,其獲得的觀眾讚譽也是數不勝數,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3,有超過百萬網友給予評價,其中4星評分超過46%,5星評分超過35%,堪稱近些年來的重大現象級作品。從一開始,女生胡小蝶就因為不堪霸凌而跳樓自殺,之後陳念也因此事深陷以魏萊為首的三人組的霸凌,並且也沒有刻意迴避現實中的霸凌方式,如抽耳光、威脅、毆打、拍X照之類,都有適當的展示。可是,本片提到校園霸凌,描述校園霸凌,用意卻不在校園霸凌本身,更別提深挖背後的原因,給觀眾一種反思的力量了。
  • 女神降臨帶我們走近校園霸凌
    在小編自己看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在校園中常見的問題這也是近年來的電影電視劇的熱門題材校園霸凌不論國內國外校園暴力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我們熟知的 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等國內的上映的電影也在講述校園霸凌的故事
  • 校園「霸凌」頻頻出現,學霸很少被欺負,學生遇到此類現象該如何
    我們在學生時期的回憶通常都是美好的,而對於小部分學生來說,有好的回憶也有不好的回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會遇到過校園「霸凌」。現如今校園「霸凌」頻頻出現,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個電影,名叫《悲傷逆流成河》,內容主要講述的就是校園「霸凌」事件。
  • 《少年的你》:真正的校園霸凌,悲傷不只是「逆流成河」
    首日票房破2億,豆瓣評分8.6,貓眼評分9.7。數據給出了最直觀的市場反應。而關於影片本身,媒體也給出了較為統一的定性:國內首部深度直觀展現校園霸凌的電影。一部嚴肅的校園青春片這部由曾志偉之子曾國祥執導的影片,的確直面的是青春片中最為幽暗、沉重的一種題材——校園霸凌。
  • 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經常被同學欺負的兩個人進行報復,最終釀成了一場血腥的校園槍殺案,本片根據1999年發生在美國的真實事件改編。這也很符合我們平時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那些霸凌視頻,視頻中的男男女女使用各類令人髮指的手段欺負同學。一段網絡上流行的校園霸凌視頻截圖,這樣的視頻可以找到上百個怎麼會有人可以像魏萊這麼壞?為什麼有一些孩子非要欺負另外一些孩子?這些人是魔鬼嗎?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這些孩子是被人教壞了。這很符合我們的一般看法,孩子做不好,就是爸媽沒教好。熊孩子欺負人,大概率是他們教養有問題。
  • 校園霸凌與年齡無關,還美麗校園一片藍天
    #蔚縣校園霸凌事件家屬發聲# 妹妹被掌摑30多次。近日,河北張家口蔚縣,某校園內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三女生對坐在下鋪的同學推搡、掌摑。記者聯繫到被霸凌者哥哥:妹妹在校園裡被三名女生逼迫抽電子菸,妹妹不抽便被掌摑30餘次。當地教育局稱:目前該校校長已被停職,目前事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過一個「習得性無助」的心理效應,指的是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任聽擺布的行為,一些孩子被霸凌時如果父母教育得當,老師處理得當,孩子會告訴父母和老師,繼續尋求他們的幫助,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 校園霸凌:少年江湖裡的傷與痛||雲心理
    一提到校園霸凌,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影片中那些毆打、羞辱及嘲笑。校園霸凌比這複雜得多。「受害者(可能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團體)長期而重複地暴露在霸凌者(可能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團體)所施予的互相行為當中。」這是1978年,挪威學者Olweus最早提出的霸凌的定義。這裡面有兩點值得關注。
  • 校園霸凌:那些被踐踏的少年
    受害人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後來的麻木,他在一步步地忍受著霸凌,心裡的希望一點一點被吞噬,最後患上了抑鬱症。祁縣職業中學的一名學生在微博控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霸凌事件2018年10月10日,湖南省瀏陽市烏龍初級中學學生,脅迫同年級一女生跪在地上,並與另一女生互扇耳光。
  • 聚焦校園霸凌,《聲之形》這部絕美的動畫電影其實是個校園霸凌事件的後續…送票!
    如果男主是霸凌的主要實施者,那冷漠的同學就是整個過程的加害者。在純愛動畫的連番轟炸下,這部作品深刻剖析校園欺凌主題,實在讓人驚喜。記得上初中時,班裡的一個女生由於相貌的原因,時常被班上同學的開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 。然而,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為她說話,有所制止。開玩笑的人隨心所欲,其他人事不關己。那個女生一直默默地承受著,突然有一天,她悄無聲息地轉學了。除了老師 ,沒有任何人知道她去了哪裡。從此,同學間沒有了任何關於她的消息,再也無從知曉,她現在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