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高中女生遭霸凌,校園霸凌為什麼越來越多?該怎麼辦?

2021-01-17 曉喬聊社會

今天小編看到一個非常讓人氣憤的視頻,視頻中一個女生跪在地上,旁邊的女生還打她耳光,還有人拍視頻,叫她下跪,這件事是真實發生在山東的一所高中的,這名女生遭到了校園霸凌。近幾年,校園霸凌的事情發生的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呢?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

小編以前上學的時候也看見過這種事,其實小編認為這種校園霸凌的現象不是越來越多,而是本身就很多。只不過以前的網絡沒有這麼發達,而擁有手機的也是大人,而現在的中學生基本都有手機,甚至連小學生手裡也有手機。現在情況不過是上傳到網絡上的視頻多,曝光的也越多罷了。

有網友說:「這種事件怎麼就制止不了呢,就是處罰太輕了,這個未成年保護法還是有問題,那些犯罪的小孩根本就有恃無恐,這種現象真的是一種畸形的社會亂象,這些小屁孩就應該好好教育一下!」「為什麼校園欺凌都是女生佔多數呢,現在的個別女生可真讓人擔憂啊!看來還是以前關於校園凌暴處罰太輕,這麼囂張,一定要嚴懲!」

這些孩子一點法律意識都沒有,不清楚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他們認為不就是淘氣打架嗎?需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天高地厚。很多」翹楚」都在低調的活著,你算個屁啊……處罰太輕,所以這種事情才會屢次發生!未成年又怎樣,未成年法就應該更加嚴格呀,如果未成年間都不好生處罰那成年了就是殺人放火了!不能對於未成年過於保護!

不能因為他們不到成人年齡就免於處罰,應該得到響應的處罰,畢竟他們犯的是刑事責任,只是他們未成年,在量刑上可以考慮,但一定要得到應有的制裁,因為他們打人,侮辱人那個狠勁不比成人差。學校就應該嚴懲,不然這種現象還會蔓延,她們還會自以為自己很牛逼,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學校不嚴懲的話以後得校園氛圍會變成怎樣,想想都覺得可怕。

很多時候都一直在怪受害者家長對施害者嚴厲的報復不應該,可人家的孩子遭欺負就活該嗎,昨天那個個案,13歲大小的孩子把人家孩子殺害fenshi,都只是罰款結束,是你你會忍受嗎,這樣的事情多了,家長的報復也會多,法律不能因為年齡小就網開一面,要知道這人心裡住進了惡念,如果網開,只會讓更多人受害。

一位網友說:因為我也是這種情況的,至於為什麼,不如說是你當時內心覺得極度恐慌,周圍環境都很惡劣的,現在你遠離這些事情一段時間,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安全到你可以釋放感情了。就像很多東西說出來好的快一樣,我現在也在給自己緩衝,十幾年的東西緩衝不止一兩天或者一兩個月就能好的,也許那一天我會重新變成新的一個人。

他們滿腦子都是想著,反正我是未成年最多被罵幾句,大不了父母賠點錢(自己不掙錢 不理解父母掙錢的辛苦)我都後悔當年像他們那麼大的時候那些挑釁過我的人,應該給他們幾dao!所以說勸那些被欺負的未成年,覺得自己打不過人家,可以帶把dao去抓欺負你的人單挑。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這個不是我們個人可以解決的,如果沒有相應的懲罰,對於不良少年起不到任何作用。千萬不要希望不良少年的家庭對孩子加強約束與管教,其次對於被欺負的小朋友家庭好像只有二個選擇,一個是躲的遠遠的最好可以換一個城市,還有就是以霸道制霸。千萬不要想著用錢來填補這個問題,這樣會為被欺負孩子帶來更多的人的欺負。

相關焦點

  • 小戲骨陶奕希被霸凌,校園霸凌難以止休
    4月2日晚上,知乎上一個匿名的關於「明星的承受力有多高?」回答引起了關注,在網友的解碼下,最終得出結論,回答裡的被霸凌的小明星是陶奕希。隨後答主解除匿名表示的確就是陶奕希。同時也意識到,校園霸凌並不是挑人的,所有人都可能被校園霸凌,不管你是學霸還是明星。原答主的文採斐然,將霸凌描述得很「文學化」,反而淡化了這種霸凌的惡劣。在我看到豆瓣拉踩小組的相關帖子時,意識到了有時候因為被提及的次數很多,有時沒有實感的「校園霸凌」背後到底是多麼惡劣。
  • 柳州一小學生被校園霸凌,校長被免職!如何反霸凌?
    事情的經過是胡某某與劉某某發生口角,被劉某某及本校三名學生實施校霸凌。小胡也因為這次的霸凌事件,造成心理中度抑鬱,對上學產生了恐懼心。11月13日下午,柳江區發布了關於此事的情況通報,在該事件中處置不力的學校校長已被免職。
  • 遭遇「霸凌」,我們該怎麼辦?
    霸凌行為之所以最常見於校園,是因為學生尚未形成社會人格,認知世界的方式多以自我為中心。這裡的「自我」並非自私自利,而是不能明確自己和他人以及這個世界的聯繫與區別,便以自我的感官訴求為基準。怎樣最滿足?《緋聞計劃》「為什麼酒保需要為醉酒後犯罪的酒鬼負責,霸凌者卻無需為被霸凌者的自殺負責?」
  • 馬思純自曝三年地獄生活:關於校園霸凌,我發現了一個扎心的真相
    騰訊曾為校園霸凌專門拍過一個短片:《和陌生人說話》,故事的主人公王晶晶,被霸凌了整整10年。而這一切的源頭,是一個莫須有的杯子。2008年,王晶晶正在讀高中。5月27日,一段「女生被多名男生毆打」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 馬思純自曝「三年地獄生活」:關於校園霸凌,我發現了一個扎心的真相
    這可以說是古往今來所有校園暴力的共同點。被霸凌的人絕望吶喊:為什麼是我?騰訊曾為校園霸凌專門拍過一個短片:《和陌生人說話》,故事的主人公王晶晶,被霸凌了整整10年。兩個男同學課間嬉鬧打碎了王晶晶的杯子,還未等她開口,一旁的同桌開玩笑地說道:「她的杯子值300萬呢。」
  • 關於校園霸凌
    有人開始納悶了:「為什麼不反抗,他在顧慮什麼?」「為什麼不告訴家長和老師?沒同學知道?」「蒼蠅不叮無縫蛋,你自己肯定也做錯了什麼吧?」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
  • 當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怎麼辦?(自救手冊)
    其中一個特別多的呼聲就是當我、我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事件後,我們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回答問題首先是來分析其成因。了解一下什麼是「霸凌」,它指的是一個學生長期並重複性的被某個同學或多個同學進行各種騷擾、攻擊、辱罵,或是被某個同學、固定的團體指定為欺辱對象,對其身心進行嚴重打擊、傷害、孤立等情形。
  • 深度 | 從紀錄片到數據,這些研究告訴你:面對霸凌該怎麼辦?
    霸凌讓受害者感到痛苦、羞恥、尷尬、恐懼、憂鬱,校園霸凌帶來的傷害往往不可逆轉。 校園霸凌研究先驅、挪威的Dan Olweus 丹·奧維斯博士明確指出霸凌的三大顯著特徵:重複發生性、傷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園霸凌的加害方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群體。通常來講,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體霸凌,女生受言語霸凌或性騷擾的比例較大。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校園霸凌」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難題,困擾著無數的家庭和學校。為什麼說它是「教育難題」,主要原因有幾點:對如何判定某種行為,是孩子之間的一般衝突還是「校園霸凌」?當然,這完全不代表沒有這種行為,一般都被籠統地概括為「在學校被欺負了」,當下也有用「校園暴力」來形容的。「霸凌」音譯自英文「bully」一詞,其本意是「恃強凌弱」。最早由臺灣地區翻譯,然後再傳入大陸。臺灣地區教育行政部門甚至還在2012年,出臺了一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從制度上重視霸凌行為的同時,也讓這個譯名得以登堂入室。
  • 遭到校園霸凌怎麼辦?教你一招,比「打回去」更有用
    少年的你,本該在如歌的年紀,享受青春應有的歡聲笑語,而那些龜縮在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卻成了威脅你的噩夢,甚至可能成為你一生都揮之不去的陰影。你是否遭遇過似有似無的「校園霸凌」?當你遭遇了校園霸凌後,你會怎麼辦?
  • 被霸凌少年刺傷同學被判正當防衛:怎麼能更好應對校園霸凌?
    根據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UIS)發布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遭受霸凌,受霸凌行為影響的孩子遍布所有地區,無論地域和國家收入水平。2003年底,浙江大學心理系教授鄭全全的課題《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社會心理研究》調查顯示,有49.2%的學生承認對其他同學有過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有87.3%的學生承認曾遭受過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 初三女生被初一女生霸凌!央視新聞給出7大建議,能避免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又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霸凌者囂張跋扈令人憤怒,被欺凌者弱小無助讓人同情。2021年1月5日晚,重慶萬州第三中學被曝出現校園欺凌事件。一名初三女生被一群初一女生狂扇耳光,還被拍下視屏。同時拍攝者不僅輕鬆戲謔,更是大言不慚不斷自嘲:「好久沒有校園霸凌了,這是我在萬州第一次欺凌,是我不夠社會還是你太社會?」
  • 聊一聊日本校園霸凌
    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累了,一直想在學校開開心心的,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我討厭自己,如果這一切都沒發生,該多好。我走了,謝謝,對不起,真的一切都變了,可是為什麼?我什麼也沒做... ... ...是我不好,為什麼沒有自覺性,給你們添麻煩了。
  • 影后馬思純曾遭校園霸凌:面對霸凌,如何拯救少年的你?
    對於這部分人下手代價小,所以霸凌行為也就肆無忌憚。3.環境對霸凌行為的縱容,使霸凌者變本加厲如果在一個環境裡,大家都對於霸凌別人的行為坐視不理,甚至起鬨,添油加醋,那麼,被霸凌者就很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也會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霸凌的行列,霸凌者也會變本加厲。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島內校園霸凌中多為關係霸凌 多因身材長相遭排擠
    華夏經緯網3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兒盟調查,校園霸凌中,近9成5是難察覺的關係霸凌,多因身材或長相被排擠,甚至有2成1關係霸凌受害者曾有輕生念頭。    據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日下午舉行2013年臺灣校園關係霸凌現象調查報告,去年9月24日到10月12日,對小學四到六年級生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817份,在97%信心水平下,抽樣誤差值不超過正負3個百分點。
  • 三分之一學生都曾遭校園霸凌,現實遠比電影《少年的你》更殘忍!
    不知不覺中,陳念成了學校中的「壞人」,被集體所孤立;被同學故意推下樓梯摔傷也沒人扶;被嘲笑母親到處欠債……就這樣,來自外界的各種目光和敵意強行撬開了這個緊閉上鎖的小世界,陳念變成了下一個被霸凌的人。緊接著,陳念揭發了同學間的霸凌行為,結果施暴者被停學、班主任遭調走,可是,並沒有人覺得她勇敢,反倒怪她多事,結果受害的人被推成了混亂的源頭,她成了公敵。
  • 校園霸凌:根本原因是不理解什麼是「惡」
    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可謂是屢見不鮮,幾乎每隔兩三天,各大新聞都能出現相關事件的報導,比如說:1月3日微博網友爆料,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一名初一女生劉某姿在上個月底,不到十天的時間內,遭到7名同學的多次毆打。家長趕到學校後才知道,在學校寄宿的孩子因為和寢室一女生發生矛盾,便被寢室7個女生合夥兒欺凌。
  • 為什麼校園霸凌中,好學生很少會成為「目標」?聽聽老師怎麼說
    學校應該是一個安靜祥和、充滿快樂的地方,但是,近幾年學校卻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霸凌問題。雖然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不希望學校霸凌事件的發生,但是它卻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相信大家也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校園霸凌事件,甚至很多家長的孩子就是霸凌事件中被霸凌的孩子。
  • 校園霸凌:脫韁的原生之惡-虎嗅網
    2017年,騰訊研究院調查了3萬6千名網友,超過半數表示自己親身遭遇過校園霸凌,四分之一的網友曾霸凌過別人。為了遠離霸凌,逃避成了受害者的選擇。其中,三分之一的被霸凌者徹底放棄學業,三分之一轉學到其他學校,四分之一曾短期不來上學。而自殺,是孩子們面對校園霸凌最後也是最可悲的反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