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 | 十三先生文 | 星眸
迷霧劇場2020年的收官戰打得著實漂亮!
跟眾多高開低走的劇作不同,《沉默的真相》豆瓣開分8.8,直到全劇結束,開播初期觀眾擔心的注水、魔改、爛尾問題一個都沒出現。
憑藉高超的敘事技巧,劇方成功地讓觀眾跟隨導演的鏡頭,如同劇中查案的警察嚴良一般:
一次次回望、追溯,穿過重重阻隔去和過去的江陽,乃至侯貴平一起憤怒、無力、憋屈、哀嘆,又不斷重燃希望......
沉浸式的觀看體驗,令追劇的劇迷甘之如飴,欲罷不能。
自9月16日首播至10月1日,該劇在高熱度、高播放的情況下,口碑上佳且表現穩定,連續兩周霸佔華語口碑劇集榜單TOP1。
網友甚至為此創造了一個新詞:高開炸走。
截止10月24日,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沉默的真相》在豆瓣上顯示,觀劇人數超過44萬。
還有2.7萬人標記在看,11.4萬人標記想看。
評分高達9.2。
至此可以確定,本年度國產懸疑劇NO .1非此劇莫屬。
而劇作獲得的巨大成功,令其所屬的「愛奇藝迷霧劇場」,繼《隱秘的角落》後,再次賺得一波高關注和好口碑。
作為「迷霧劇場六部曲」的倒數第二部,2020年迷霧劇場播放的最後一部劇,《沉默的真相》不負壓軸重任,給劇場的品牌化運營吃了一顆定心丸。
不少嗅覺敏銳的人突然發現,迷霧劇場已成為懸疑劇場第一廠牌。
觀眾對於這個名字產生了一定的熟悉和信任,品牌效應初步形成。
本文作者會像《沉默的真相》一樣,帶讀者一起回溯過去。
通過復盤迷霧劇場的誕生和發展,看一看「愛奇藝」是如何布局「品牌化運營」,成功塑造「迷霧劇場」這一標杆品牌的。
01 早早布局,多年深耕
2020年第二季度,愛奇藝推出了名為「迷霧劇場」的懸疑類型劇場。
劇場一共包含六部劇:《十日遊戲》、《隱秘的角落》、《非常目擊》、《在劫難逃》、《沉默的真相》、《致命願望》。
打頭陣的《十日遊戲》,豆瓣評分7.3,開了一個不錯的頭。
接下來的《隱秘的角落》,更是憑藉堪比電影質感的精良製作,和全民解謎的情節魔力,成為現象級的爆款。
「一起去爬山」,「我還有機會嗎?」
至今還被網友孜孜不倦地玩梗。
6月底,本該接檔《隱秘的角落》的《非常目擊》疑似臨時下架,面對觀眾的疑問,愛奇藝回應時提到:
「迷霧劇場不是一個專題欄目,而是一個品牌概念。」
這是「愛奇藝」首次對外明確提出,將「迷霧劇場」品牌化運營。
而事實上,愛奇藝對懸疑題材的深耕,早就開始了。
2018年愛奇藝就推出了主打精品短劇,以"懸疑","探險"為標籤的「奇懸疑劇場」。
「迷霧劇場」正是對「奇懸疑劇場」的升級。
奇懸疑劇場播出了20餘部懸疑劇作,其中《破冰行動》、《原生之罪》等劇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而更早些時候,在「奇懸疑劇場」之前,「愛奇藝」就已經在懸疑賽道上默默探索了。
2016年愛奇藝自製的緝毒主題懸疑劇《餘罪》,掀起了一陣觀劇熱潮,令童星張一山重回大眾視野。
其後,愛奇藝又推出了《無證之罪》、《河神》等一系列,在懸疑、推理粉絲群體中,頗受推崇的代表劇作。
現在看來,愛奇藝選擇提早布局懸疑領域非常明智。
2016年的「網絡自製劇行業白皮書」,發布網劇受眾調查稱,罪案懸疑劇在市場上最受歡迎,觀眾無論性別,對推理解謎、探索真相類的劇作題材,都有濃厚的興趣。
沒有任何一個品牌能夠一蹴而就。
是「愛奇藝」在懸疑領域的多年深耕,使其持續得到市場的反饋,不斷強化用戶的觀劇習慣,逐步完成了對市場的探索、觀眾的引導、自身的提升,以及用戶和口碑的積累。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迷霧劇場」在懸疑賽道上的勝出,絕不是偶然。
02 對標美劇,力求精品
品牌運營的核心是品質。
2019年,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的總經理戴瑩,在接受「綜藝報」訪談時就說過:「網絡劇要以精品化策略取勝」。
這一點,在迷霧劇場上,執行得非常徹底。
迷霧劇場一開始對標的就是精品美劇。
縱觀劇場已經播出的五部劇作,雖然各劇評分和播放量互有高低,但在這一指導思路下,劇作擁有了統一的美學風格和氣質。
都是12集短劇,強情節,快節奏,大信息量,足以媲美電影的視聽效果……形成了極具辨識度的「迷霧劇場特色」。
在精品化的策略指導下,愛奇藝以大資金和大製作託底,為迷霧劇場深度打磨內容,精益求精。
以《隱秘的角落》為例,原著小說是人氣作家「紫金陳」的作品,本身便擁有優秀的故事內核。
編劇團隊又有曾執筆電影《東京審判》的胡坤,參與《瘋狂的外星人》劇本創作的潘依然等實力人員。
在此基礎上,「愛奇藝」還請來高分美劇《紙牌屋》的金牌編劇,「喬·卡卡西」跨洋擔任劇本監製。
製片人盧靜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曾說:
「在類型把控、人物設定上,卡卡西給了我們很大幫助」。
依盧靜所說,劇情方面正是卡卡西給出了兩個選擇:「少年成長+家庭關係」為A線,「懸疑劇情」為B線。
方案一是A為主線,B為輔線;二是兩者對調。
製作團隊最終選擇了方案一,讓整個故事在緊張燒腦的懸疑節奏中,又不失溫暖動人之處,成就了有別於其他懸疑劇作的獨特質感。
而且迷霧劇場的出品,不僅情節引人入勝,人物形象豐滿,故事內核積極正面,其細節也十分考究。
以《在劫難逃》為例,故事發生地「綠藤市」本是一個虛構的城市,但片中出現的相應鏡頭,將身份證、車牌號、手機號碼歸屬地等,都做了細緻對應,可謂是滴水不漏。
正是對品質的高標準、嚴要求,讓「迷霧劇場」在今夏,幾乎壟斷了懸疑類型下的所有高分劇集。
03 多方發力,精細運營
以往許多視頻網站,也曾有過將相近的主題打包,集中運營的先例。
但大都沒有專門的企劃、宣傳,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愛奇藝的動作大得多。
2020年5月19日,愛奇藝公布迷霧劇場首款概念海報,踏出了品牌建設的第一步。
整張海報,以血之紅與霧之灰為底色,配上經典的列車追逃橋段,左側的LIGHT ON(亮燈)與中央的反置問號設計,不僅將視覺衝擊拉滿,更是充滿了神秘、懸疑的味道。
精心設計的海報,瞬間具化了品牌形象。
5月22日,「迷霧劇場」發布劇場演員群像海報。
廖凡、王景春、王千源、劉琳、倪大紅,秦昊、朱亞文等老中青三代實力派的加入十分搶眼,使觀眾對於劇場的整體品質平添信心。
而鹿晗、白宇、範丞丞等流量明星的加盟,又帶動了相當多自身粉絲的觀劇熱情。
6月9日,愛奇藝正式發布迷霧劇場全陣容片單。
乾淨利落的剪輯,精彩紮實的看點,收穫了大量用戶的觀劇期待。
這一系列細緻鋪排、節奏密集的動作,令「迷霧劇場」迅速給市場留下了強烈的記憶點。
除了在名稱和海報上做文章,形成統一認知外,圍繞迷霧劇場,愛奇藝在播放模式上,也建立了自己獨有的一套打法。
除開單列到2021播放的《致命願望》,迷霧劇場的其他5部劇,都是集中上線,快節奏排播,每部劇的播出時間只有2-3周。
自6月2日《十日遊戲》首播,5部劇在短短4個月內,就完成了連續更新。
這樣持續的強輸出,深化了觀眾對劇場和劇集的整體記憶和認知,集中播放也產生了規模效應,各劇集共享熱度和讚譽,使迷霧劇場的整體口碑得以發酵。
另外,愛奇藝還巧妙利用了平臺劇集,進行聯動。比如:
《在劫難逃》中鹿晗飾演的付吉亮,推人下天台的動作,和《隱秘的角落》片頭,張東升推嶽父母墜崖的高能鏡頭如出一轍;
《隱秘的角落》中小主人公「嚴良」的夢想是成為警察。《沉默的真相》中,破案的主角正是嚴良;
而「嚴良」還是早前《無證之罪》中,破獲雪人案的警官,扮演者為秦昊;
再到了《隱秘的角落》中,秦昊又飾演張東升,跟小嚴良演起了對手戲。。
像是畫了一個圈。
種種刻意安排的「巧合」,成功製造了更多話題,讓觀眾們樂此不疲地尋找聯動細節加以討論。進而將對單一劇集的熱情期待,延伸至整個劇場。
04 品牌矩陣?海量市場
目前,網絡視頻播放平臺的戰場上,「愛奇藝」、「優酷」、「騰訊」三足鼎立,激戰正酣。
表面繁榮下,幾大視頻網站其實都處於燒錢拉用戶,賠本賺吆喝的尷尬處境。
即使是發展了10年之久,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愛奇藝,離盈利都還很遙遠。
今年2月底愛奇藝公布的2019年全年財報顯示,全年虧損再創新高,達到103億元。而2018年,這個數字還只是91億。
過去幾年裡,為了新增會員,愛奇藝推出了不少如「首月9元」、「99元包年」的低價活動,然而獲取到的付費用戶依然有限。
在各大網視平臺內容重疊、選擇眾多的情況下,用戶的忠誠度也難以保證。
再有,現階段會員客單價低廉,會員營收遠不足以抵消高額的版權與內容成本。
另外一個危機在於,隨著「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帶貨的興起,在實時變現的刺激下,廣告主對網視平臺的廣告投放興趣也有所消減。
如此處境下,「愛奇藝」急需擴大付費用戶規模。
2019年財報顯示,愛奇藝全年總營收的290億元中,付費會員收益僅為144億元,佔比不足50%。
而愛奇藝對標的流媒體平臺Netflix(網飛),2019年會員服務收入為198.59億美元,佔全部營收的99%。
參照網飛的數據與模式,分析國內的用戶存量,對愛奇藝而言,會員付費市場仍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籌重金耗巨力,塑造「迷霧劇場」品牌,是「愛奇藝」以優質內容提昇平臺黏性,撬動海量付費市場的布局與行動。
然而,單靠「迷霧」這一個品牌,並不足以令「愛奇藝」從各大平臺間的拉鋸戰中突圍而出,擺脫囚徒困境。
現如今,社區視頻平臺B站(嗶哩嗶哩)異軍突起,大有後來居上之勢,自製劇《風犬少年的天空》在近期,更是博得許多關注與好感。
同賽道對手又多了一個,競爭愈發激烈了。
不知「愛奇藝」此次,能否藉助「迷霧劇場」大熱之勢頭,深耕「迷霧」的同時,迅速分化出更多內容品牌,打造品牌矩陣?
以點帶面,圍點打援,一番緊鑼密鼓的攻勢過後,「愛奇藝」已經初戰告捷。後續能否步步為營,打破僵持,脫穎而出,完成自身的戰略躍遷?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麻辣娛投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