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不久前落下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成為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亞洲電影。對於設計師而言,除了影片的劇情與畫面設計,各版本宣傳海報的字體排版和構圖配色也都是關注的焦點。
有影迷評論說:「看懂海報,就看懂了電影」。電影海報不僅是吸引觀眾的宣傳物品,更是對影片主題的藝術詮釋。因此,設計師們通常需要對海報上的圖像使用、字體選擇和文字排版斟酌再三。
平面設計師與評論家Yves Peters在《Adobe Create》電子雜誌上發布了系列文章《Screen Font》,對《寄生蟲》《雙子殺手》《地球最後的夜晚》等46個電影海報的畫面構造、字體設計和文字排版進行了評析和解讀。
Peters希望以電影這個流行文化為案例,對字體在海報設計上的運用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Design360°為大家精選了其中15個知名電影的海報解讀,完整版本請點擊閱讀原文或前往《Adobe Create》雜誌官網了解:
https://create.adobe.com/2020/01/13/screenfonts-6.html
電影導演 | 奉俊昊
海報設計 | CJ Entertainment
上映年份 | 2019
豆瓣評分 | 8.7
在90年代,字體嵌合(Typographic Chimeras)風潮一度盛行。市面上有不少經濟實惠的字體設計軟體,讓設計新人或大師都能解構現有字體,將兩種或更多不同的字體切割開來,而後重新組合。如今,這種方法被應用在了《寄生蟲》的海報上。
影片名「PARASITE」是將襯線字體嫁接到了無襯線的Gotham粗體字上組合而成的。這兩種字體的結合就是對電影主題的巧妙隱喻——現代韓國中兩個極端階級的家庭相遇,窮困的基宇一家悄無聲息地融入了富有的樸社長家庭中。除此以外,人物臉上的黑、白長條也分別對應角色的窮人與富人身份。
電影導演 | 李安
海報設計 | BLT Communications
上映年份 | 2019
豆瓣評分 | 6.9
在《雙子殺手》中,由Will Smith飾演的美國國防情報局的特工被無意中捲入了一場暗殺之中,隨後他發現殺手竟是年輕了25歲的自己。
這是屬於不同年齡階段的「自己」之間一次生死的較量,而這場自我對抗也反映在海報上。細看之下,「Gemini」一詞中的「N」被隱去,只剩兩個字母「I」(也可譯作「我」)。兩個「I」之間剛好是一個「N」的距離。設計師在中間添加了上下相對的兩個三角形,搭配背景的藍色天空,以負空間手法呈現了一個類似於Rift和Korolev Compressed字體的字母「N」。
《地球最後的夜晚》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電影導演 | 畢贛
海報設計 | 蕩麥影業、Huace Pictures
上映年份 | 2018
豆瓣評分 | 6.9
這是中國一部十分賣座的藝術電影,講述了男主角羅紘武追查殺害好友的元兇時,與兇手情人的一段關於欲望、信念、夢魘和追尋的故事。
海報上的影片名使用了漸變的綠色,有著絲滑質感的拉丁字體疊加在大氣狂放的毛筆字上,形成了美麗的文字組合。這種字母結構中粗細對比明顯的英文字體被稱為「胖臉(Fat Face)」字體。漸變綠加上「胖臉」字雖然讓人有點閱讀困難,但卻作為綠色連衣裙的映襯,或是洋紅色花朵和皮膚的互補,和不同版本的海報相融合,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
《大象席地而坐》
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
電影導演 | 胡波
海報設計 | 陸雲帆
上映年份 | 2018
豆瓣評分 | 8.1
在這個充滿著瘋狂和虛無主義的故事裡,四個主人公將他們迷茫失落的前半生拋於背後,掙扎著去尋找一頭滿洲裡動物園中的大象。據說,這頭大象每天坐在那裡,似乎對世界上的痛苦和磨難視而不見。這個極富人情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以一種詩意的形態,呈現於海報之中。
主海報中,四人背對著世界,看著迷霧中若隱若現的大象幻影。另一版雙色海報則將粉色的大象剪影與黑白色調的四人重疊,以鋒銳有力的書法影片名橫貫其中。同時,英文標題也使用了粗糙中帶有律動感的字體,與中文片名的形狀紋理相匹配。但 Yves Peters認為,每個英文字母的間距太大,其中「Sitting」一詞尤為明顯,讓人懷疑是使用了低質量的免費字體。
電影導演 | James Gray
海報設計 | Works Adv
上映年份 | 2019
豆瓣評分 | 6.9
切割掉現有字體中字母的一個部分,以「創造」新的字體,通常是一種被鄙視的做法。但若將此做法應用到電影海報上,卻仍是可行的。在《星際探索》的海報影片名上,設計師使用了Century Gothic字體,並裁切掉字母「R」的一角,以製作出一種未來主義的風格,但衝擊力不足,沒有給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Century Gothic源於Twentieth Century字體,此字體由Sol Hess在1937年到1947年間為Lanston Monotype公司繪製。Century Gothic有著純粹的幾何形狀,但沒有多變的筆劃寬度。Yves Peters認為設計師應該使用像Ysans這樣的字體,來創作出更加強有力的設計。不過,從海報整體來看,扭曲的太空人漂浮於漆黑虛空中的這個形象,仍然成功地傳達了電影的神秘感和冒險感。
電影導演 | Jordan Peele
海報設計 | LA
上映年份 | 2018
豆瓣評分 | 6.4
在廣受好評的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之後,Jordan Peele再次創作了另一部恐怖驚悚片《我們》。影片始於一個家庭在沙灘度假時,被和自己一模一樣的「複製人」追殺。在主海報中,女主角摘下一個和她樣貌相同的面具,露出驚恐的表情,事實上就隱喻了兩個相同個體在爭奪主導地位的這一主題。
Adobe曾為許多經典字體創造了數字版本,海報片名中的字母「S」所使用的便是由Adobe出品的Caslon字體。這個系列的海報也合併疊加了兩種不同字體,設計出特別的文字排版,同時恰到好處地體現了電影的主題。設計師還可通過將Parkside等結構勻稱字體,以及類似Bluemlein Script Collection的精細書法風格字體相結合,並調整尺寸和重疊部分,以打造類似的效果。
電影導演 | 濱口龍介
海報設計 | Sam Smith
上映年份 | 2018
豆瓣評分 | 7.4
在《夜以繼日》中,女主角朝子的初戀情人麥忽然不知所蹤。兩年後,朝子在東京遇到了和麥長得一模一樣的亮平。在朝子終於接受亮平,甚至答應了他的求婚時。已成為模特明星的麥卻重新來到了朝子身邊。海報中的人物鏡像和重影片名委婉地點明了影片中的「替身」這一主題。
這張海報是為宣傳《夜以繼日》在美國的上映而製作的。設計師Sam Smith表示在創作時,他的腦海中第一時間就浮現出這個雙重人物形象。隨後,他便把使用了Lato字體的片名也製作成疊影效果。電影中的「雙重」概念,原是指朝子愛上的兩個男生,但影片名卻是Asako I&II(直譯為朝子 I&II),實際上喻示了朝子在「過去」和「現在」的感情中搖擺不定。
電影導演 | Lars Klevberg(2019版)
海報設計 | Orion Pictures
上映年份 | 1988-2019
豆瓣評分 | 5.8(2019版)
這部在2019年翻拍的《鬼娃回魂》恰好與《玩具總動員4》在同一天上映,因此Orion Pictures決定精心製作一些惡搞海報。在這些惡趣味的海報中,巴斯光年、胡迪和抱抱龍等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經典玩具人物都遭遇了被焚燒、砸碎、撕毀等可怕的命運。
電影導演 | Wayne Roberts
海報設計 | and company
上映年份 | 2018
豆瓣評分 | 7.6
《教授》的海報證明了一種觀點——直截了當的表現形式通常能製作出相當不錯的效果。這部電影又名為《理察的道別》,描述了一位大學教授在被診斷出身患絕症後,不顧一切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海報中,演員Johnny Depp手插口袋,冷靜地邁向書本堆成的「懸崖」邊緣。用書本堆作的「懸崖」喻示了主人公的教授身份,而向邊緣邁出的腳步暗示了他正處於生命垂危、走投無路的狀態。但是,Depp平靜釋然的表情卻表現出一種從容面對生死的態度。這樣的設計上雖然簡潔平淡,卻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了電影的核心主題。
《馭風男孩》
The Boy Who Harnessed the Wind
電影導演 | Chiwetel Umeadi Ejiofor
海報設計 | Rhubarb、Akiko Stehrenberger
上映年份 | 2019
豆瓣評分 | 8.2
《馭風男孩》改編自馬拉威發明家及作家William Kamkwamba的同名自傳,講述了他在13歲那年利用小塊金屬廢料、舊自行車零件和木材修建風輪機,為自己的村莊提供急需的電力,並最終獲得獎學金以繼續發明研究的故事。
設計師在海報中使用了定製的Netflix Sans字體。13歲的Kamkwamba站在金黃的莊稼中仰望天空,飽滿的莊稼擋住了部分字母,為整個畫面增添了立體感,呈現出一種具有現代感的新怪誕風格。
電影導演 | Alejandro Landes
海報設計 | Sander Brouwer
上映年份 | 2019
豆瓣評分 | 7.3
《猴子》講述了八個哥倫比亞遊擊隊少年被委派到山區基地中,看守一名美國俘虜的故事。電影以雨林、山丘、湍流為背景,對成長、反叛和規訓等主題進行探討和反思。海報的整體設計理念紮根於哥倫比亞的傳統文化,呈現了雨林探險的神秘感。
為了創造出這種隱喻冒險精神的美感,Brouwer邀請了藝術工作室Cooper & Gorfer合作設計海報的文字排版。他們從一張大型黑色硬紙板中裁剪出26個字母,上置一層塗抹了金色顏料的板面進行拍攝,隨後將這些圖片導入PS做成一套字體。其中,標題「MONOS」一詞中的五個字母則是經特意剪裁和擺放後,被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拍攝的。
電影導演 | Kirill Serebrennikov
海報設計 | Le Cercle Noir
上映年份 | 2018
豆瓣評分 | 7.8
故事發生在80年代初列寧格勒的一個夏天,年輕的搖滾音樂家Viktor Tsoï獲得了偶像Mike對其樂隊的鼎力相助,同時又和Mike的妻子Natacha漸生情愫。三個人碰撞出了一段關於搖滾、友誼與愛情的樂章。
《盛夏》的俄羅斯版海報和美國版海報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理念。在俄羅斯版海報中,三位主人公隨意散漫的站姿和漫不經心的態度,搭配著黑白人像、紫紅手寫標題和黃色塗鴉,反映了朋克搖滾狂野的能量和活力。相比之下,美國版的設計聚焦於三人間的關係,以簡單的黑白攝影和乾淨的無襯線字體作為主要設計元素,卻將音樂這一推動故事發展及代表電影靈魂的元素完全抹去了。
電影導演 | Neil Jordan
海報設計 | P+A、Bond
上映年份 | 2018
豆瓣評分 | 6.0
一個天真甜美的年輕女孩Frances撿到了一位寂寞寡婦「無意間」落下的手提包,並與寡婦漸漸成為親密的朋友。然而不久後,Frances卻發現寡婦有著精神疾病,還蓄意綁架囚禁她。最終,Frances在好友幫助下順利逃脫。
在第一張海報中,寡婦冷漠的眼神預示了她邪惡的意圖。而海報右上方,位於寡婦「腦海」中的女孩,正是她所準備侵害的對象。海報中所用的無襯線字體Alexon RR在七八十年代很常見。它雖是一種精緻小巧的無襯線字體,但其中的字母「G」卻又有著一小段短襯線,就如同一個魚鉤,隱喻了寡婦誘惑少女上鉤的打算。
電影導演 | Yann Gonzalez
海報設計 | Le Cercle Noir
上映年份 | 2018
豆瓣評分 | 6.7
《刺心》是一部同性愛情犯罪懸疑驚悚片,講述了色情片製片人Anne決定重新拍攝一部更加出彩的新片,以挽回離她而去的愛人,卻無奈被捲入一起連環殺人案中,最終發現兇手是一位被父親發現同性戀情後施以閹割和毀容的男子。
海報中,親吻女主角的烏鴉與故事中每個受害者身邊出現的烏鴉羽毛相呼應。整幅圖像沐浴在夢幻般的紫粉色光芒中,而扁長的片名字體也製作成了霓虹燈效果,給觀眾一種置身於70年代享樂主義鼎盛時期的感覺。
電影導演 | David Michôd
海報設計 | Bond
上映年份 | 2019
豆瓣評分 | 6.4
《蘭開斯特之王》是一部改編自莎士比亞的著名劇本《亨利五世》的歷史電影,講述了哈爾王子被命運推動,繼位為蘭開斯特王朝國王亨利五世,於在位期間創下了輝煌的軍事成就。
海報中的王子眉頭緊蹙,一臉憂鬱煩躁。他身穿戰甲,臉上和手上都沾滿了灰塵,反映出他正與國家的內憂外患苦苦鬥爭。「KING」一詞中被裁切的「N」和「G」象徵著他對於承擔王位重任並未做好準備,也體現了他內心的不情願。
資料來源
www.create.adobe.com
www.movie.douban.com
編譯排版 | Roni
校對 | ChipsandYogurt、Yeeman
- Design360°雜誌新刊 No.84 -*包含2020年2月刊至12月刊(85期至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