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32歲的時候,家裡來了一個陌生人。
那人自稱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看了他的小說寫得不錯,想買一兩部版權回去改編。
最初餘華給張藝謀看的是小說《河邊的錯誤》,可是看完這本小說張藝謀卻覺得不是那個味,讓餘華把壓箱底的東西都給掏出來。
被逼無奈的餘華,只能拿出了他壓箱底的小說《活著》,不過在張藝謀要看之前,餘華提醒了一句:「這部小說尺度有點大,我敢寫,你不一定敢拍啊!」
也許是被這句話給激到了,也許是真的覺得《活著》就是他心中所求的神作,張藝謀付了錢,就帶著這本小說回了家。
將近半年的時間,張藝謀拉著幾個編劇都在一直修改餘華的這本小說,確實如餘華所言,這本小說不僅僅尺度太大,劇中的人物一個個也太慘了。
有慶被抽盡血而死、鳳霞因為生兒子意外而死、家珍得了絕症多年,最終因為兒女接連離世而撐不下去、二喜被水泥板砸的血肉模糊,只剩下頭和腳、苦根(饅頭)吃豆子被撐死,最終留下來陪伴福貴的也只有一頭和他一樣老的黃牛。
這種劇情就算他張藝謀敢拍,觀眾也一定接受不了。
可是張藝謀也太愛這部小說了,他隱約覺得這部電影將會是他人生的另外一個起點,所以說什麼他都不肯放棄對這部小說的電影化改編。
最後經過張藝謀的妙手,電影版《活著》終於拍完了,比起餘華的慘,張藝謀加工過的《活著》,可能更能被觀眾所接受。
特別是結尾,張藝謀給了福貴一個溫暖的結局,至少在他人生的最後,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了。
可即便張藝謀做出了這麼大的讓步,最終這部電影還是沒能在國內上映,但是在國外,特別是在坎城電影節上,憑藉這部電影,張藝謀的大名傳遍了世界,有人講:這是張藝謀拍過最好的一部電影。
也有人說講,這是張藝謀拍過最慘的一部電影。
而張藝謀的回答是:我只是拍出了餘華小說的一二,真正慘烈的,真正震撼人心的其實都在他小說的後半段!
《活著》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沒有煽情的語言,很直白,也很殘忍,有的都是經歷著苦難還竭盡全力活著的人們。
因為天災,也因為人禍,福貴接二連三地失去他的全部親人。到了晚年,他只能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雖然人生如此悲催,但他活得非常豁達。
建議大家可以去讀一讀,活著本身很艱難,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意義。只要活著,不管遇到多大的風雨艱險,都要想辦法繼續活下去。
相信我,在你讀完之後,一定會對人生有不一樣的新的感悟。
現在恰逢出版社活動,這本經典僅需28元!也就是兩盒煙錢,還是十分划算的!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