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法院三年審結破產案件7387件2313家企業有序退出市場 75家企業經破產重整
發布時間:2020-12-20 19:32 星期日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寧旦 通訊員 籲青 趙瑋瑋
記者20日從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近三年來,廣東法院充分發揮破產審判職能,共審結破產案件7387件,破產案件平均審限由25個月下降到12個月以內,促使2313家企業依法有序退出市場,推動75家企業經破產重整、和解恢復生機,盤活資金上百億元。
在破產審判司法實踐中,廣東法院注重通過重整盤活企業資產、維護企業運營價值,特別是對華瀚科技公司、德奧通用航空公司等一批暫時陷入經營危機、具備重整價值和可行性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依法實施拯救。據悉,擁有200餘項專利技術的華瀚科技公司負債50餘億元,通過重整職工債權、稅款債權全額清償,普通債權清償率提高一倍以上,目前公司經營良好並已承接數個大型項目金額超過3000萬元。
今年疫情期間,廣東法院指引陷入困境的企業及時提出重整申請,利用法治化、市場化途徑進行救治。廣東邯彩新材料科技公司破產重整案,疫情期間法院通過「保底投資人+公開招募」等做法,有效壓縮時間成本,5個月內實現從啟動重整程序至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盤活資產9630萬元、公司資產價值提升50%、普通債權清償率達62.6%。
據介紹,對執行程序中發現的困境企業,廣東法院積極利用執轉破程序,促進破產重整啟動時點前移,避免企業資產耗盡後挽救無果。深圳南嶺玩具製品公司執行轉破產重整案、東莞新洋電子公司執行轉破產重整案均屬於執行轉破產後成功重整,體現了破產程序集中清理債權債務、化解矛盾的制度價值。其中,南嶺玩具公司整體網拍以競價5000多萬元成交、溢價超1400萬元。
對確實不具備重整條件的企業,廣東法院樹立持續經營的理念,採取資產整體轉讓的方式,保存企業商業價值,提升債權人回收率。惠州金灣化學品倉儲公司破產清算案,對特殊資產進行整體打包處置、積極引進同行業買受人,讓整體資產價值功能得到有效延續並最終以8千多萬元成功處置。
廣東法院不斷探索優化破產財產處置手段、探索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破產合作交流,推動辦理破產市場化、國際化。案例中,翡翠航空破產案首創全球在線拍賣成交3架波音747飛機,吸引了國際航空界的廣泛關注以及境外競買人參與競買,實現破產財產高效盤活,得到世界銀行等組織的高度關注和肯定。
責任編輯:方芳
8386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