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05年被命名以來,暴龍(亦稱霸王龍)就成為最被人們關注的恐龍之一。1990年,第一具完整的暴龍化石「蘇」被挖掘出來,此後,在經歷了一場長達十年的激烈爭奪戰後,它變得越來越著名。最後,「蘇」帶著一身的傳奇塵埃落定,在博物館裡與觀眾見面了。
美女與野獸
女孩蘇珊 發現了霸王龍「蘇」
女孩蘇珊發現了暴龍「蘇」,她手邊就是「蘇」的大牙
在美國南達科他州有一片印第安保留地——夏延族保留地。保留地的人們主要以畜牧業和種植業為生,不過有時也發點意外之財,比如化石。
恐龍化石曾經被印第安人當成「大蛇」的遺骸頂禮膜拜了很多年。到了現代,印第安人逐漸開始明白:這些化石是能給他們帶來財富的。1990年,一位名叫威廉士的印第安農場主就寫信給黑山地質研究所的負責人拉爾森,邀請他到自己的農場來挖化石。
四歲時就開始「玩」化石的拉爾森,不僅是古生物學家,還是從事化石生意的商業化石獵人,是追獵暴龍的世界第一人。
接到威廉士的邀請信時,拉爾森正在費恩城附近的一個化石點挖掘化石,他決定順道到夏延保留地去碰碰運氣。在拉爾森的團隊中,有一個新加盟的女孩,名字叫蘇珊,她11歲上學,讀到高中輟學,開始為水族館收集海洋動植物標本。她總是把那些最好的標本,以成本價賣給博物館,這為她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在來到夏延保留地之前,蘇珊從來沒有挖掘過恐龍化石,僅僅聽拉爾森講了幾次野外培訓課而已。然而,幸運之神如此眷顧她,8月12日這一天,成為她人生的轉折點。
這天天氣不太好,一早就下起了大雨,但蘇珊和她的愛犬依然按計劃順著夏延河畔尋找化石。雨越下越大,雨水匯成一道道小溪在地表奔流。蘇珊發現河畔有一座十幾米高的陡坡,就爬上去避積水。可當她爬上陡坡後,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蘇珊後來回憶說:「它就在那兒!一整具暴龍骨架完全從地下顯露了出來。它的脊椎骨很大,上面的關節非常清晰。我可以肯定,這隻暴龍自白堊紀時起就沒有挪動過地方。」
拉爾森聞訊趕來,他一看化石便預感到這可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暴龍發現。他欣喜若狂,當即向威廉士徵求挖掘許可,並為後者開了一張5000美元的支票。拉爾森和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僅用17天時間就將這具龐大的恐龍化石從巖石中發掘了出來。令拉爾森吃驚的是,這具化石長12.8米,高5.48米,比陳列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那隻暴龍還要高大,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暴龍。這隻暴龍被命名為「蘇」(蘇珊的暱稱)。
摘編自《大自然探索》
冗長民事案
打了四年還是「無法作出裁決」
化石很快被運回黑山地質研究所,工作人員立即著手進行清理。拉爾森說:「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之一。」然而,這位忙碌的古生物學家萬萬沒想到,這具化石帶給他的不是名和利,而是一連串的厄運。
當地一家報紙報導了這個重大發現,拉爾森在接受採訪時不遺餘力地吹噓了一番「蘇」的巨大價值,卻不料讓看了報紙的威廉士如夢方醒。於是,覺得自己吃了大虧的威廉士對外聲明:他曾經告知拉爾森,因為農場的土地已經交給聯邦政府代管,所以土地中發掘出來的化石必須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許可才能出售或出租。他還說,他和拉爾森根本就沒有達成出售恐龍化石的協議。據此,威廉士聲稱自己擁有這具化石的所有權,因為化石是從他的農場裡發掘出的。
威廉士的背信棄義令拉爾森十分氣惱,他當即聘請了律師並聲稱,支票上已經寫明,支付威廉士的款項是用於購買「獸腳類恐龍蘇」的。
就在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的時候,當地印第安部族也鬧了起來,他們認為化石既然是在保護區內發現的,部族理所當然就是化石的主人。圍繞「蘇」的法律糾紛就這樣開始了。在一片爭吵聲中,黑山地質研究所繼續緊鑼密鼓地清理恐龍化石,為未來的展出做準備。
轉眼兩年過去了,1992年5月14日,黑山地質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正像平常一樣工作,忽然一陣由遠而近的警笛聲打破了這裡的寧靜。緊接著,50多名聯邦調查局探員和國民衛隊隊員闖了進來。他們出示了美國聯邦駐南達科他州辦公室的檢察官斯格弗爾籤署的命令,宣布:由於該研究所涉嫌非法發掘自然遺產,聯邦政府要查封「蘇」的化石標本和所有檔案,作為日後起訴的證據。隨後,聯邦探員和軍隊忙碌了兩三天,將10噸重的化石和圍巖,以及所有相關資料統統打包裝箱,用軍用大卡車運到南達科他州礦業技術學校的保險庫裡保存起來。
實際上,所有這一切都是美國聯邦法院南達科他州分院的官員拜泰一手操縱的。黑山地質研究所一直從事化石交易,何以這次就被查封了呢?據猜測,這可能是威廉士活動的結果,也可能是拜泰在看清局勢後作出的決定。真正的原因現在已無從知曉,但古生物化石作為「犯罪證據」被查封,這在全世界還是第一次,而且被查封的是被譽為「暴龍之王」的極其珍貴的完整化石骨架。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事件引起了新聞界和公眾的極大關注,各大報刊紛紛在頭版予以報導。黑山地質研究所立即將地方法院告上司法部,稱其錯誤行使法律,要求歸還「蘇」。拉爾森希望法院澄清,「蘇」到底是託管土地的一部分,還是在土地中發現的私人財產。經過一番唇槍舌劍,地方法院作出裁定:「蘇」是威廉士託管協議中的土地不動產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蘇」屬於土地的主人,在未得到美國內政部允許之前,不得進行買賣。
黑山地質研究所敗訴後並不服輸,拉爾森層層上訴直到美國最高法院,冗長的訴訟一拖就是四年。這件案子堪稱美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民事案件,其結果也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最高法院竟然宣布:無法作出裁決!
塵埃落定
柯林頓總統宣布「蘇」物歸原主
這一事件最後驚動了白宮,時任總統的柯林頓宣布:「蘇」屬於那片土地的主人——威廉士,這場爭奪之戰才落下了帷幕。「蘇」在礦業技術學校的保險庫裡塵封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倒黴的拉爾森卻因此連遭不幸:他被控犯有154條罪狀,檢察官要求對他處以353年監禁!這場官司連續打了九個月,創下了南達科他州歷史上最長訴訟的紀錄。在眾多古生物學家的救助下,拉爾森本來已經免於牢獄之災,但心有不甘的拜泰又以拉爾森未申報4.6萬美元稅款的罪名,將其判處兩年監禁。
「蘇」的歸屬權塵埃落定後,它的去向又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許多私人收藏者紛紛表示了對「蘇」的興趣。1996年,威廉士同意由蘇富比拍賣行帶著「蘇」參加紐約的拍賣會。
參加拍賣會的買主可謂大腕雲集,其中出現了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名字,這是美國一家著名的私營博物館。拍賣會召開前,博物館地質部負責人福林親赴紐約查看「蘇」。福林回憶說:「我第一眼看到『蘇』,就感覺如同見到了大鑽石『希望之星』。它的頭骨超過5英尺長,而且保存得相當完好。」
博物館主席麥卡特與合作夥伴麥當勞公司進行了溝通,並成功地說服迪斯尼公司和一些私人提供贊助。在拍賣會上,「蘇」的起價為50萬美元,但僅八分鐘後,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便在麥當勞和迪斯尼的強大支持下以836萬美元的天價成功中標。此後,經過博物館工作人員四年的精心修理及復原,「蘇」於2000年5月17日正式與觀眾見面了。
如今,在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觀眾除了可一睹「蘇」的真容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與「蘇」全面接觸——觀看由電腦重組的「蘇」的頭骨動畫,觸摸仿製的「蘇」的肋骨、上肢及牙齒,觀看「蘇」從被發現到搬至博物館整個過程的錄像帶,網民也可通過網上攝錄機與「蘇」見面。
從1902年第一具暴龍化石被發現到現在,總共已發現了近30具暴龍化石。有古生物學家感嘆地說,暴龍並不像人們原先估計的那麼稀少,因此「蘇」的價值降低了。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作為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暴龍化石,「蘇」讓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了暴龍的真面目,它的傳奇將永載史冊!
1901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化石採集技師布朗在邁爾斯市的喬丹小鎮發掘出一大堆骨骼化石,這些化石被運回博物館後,經過布朗的老闆奧斯本先生的認真研究,於1905年將先後發現的好幾批化石命名為「暴龍」。按照傳統的叫法,它的全稱應該是「君王暴龍」,不過在中國,人們一般稱它為「霸王龍」。
迄今為止,暴龍仍然是已發現的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肉食性恐龍之一。在發現暴龍之前,人們根本無法想像在地球上竟然生活過如此龐大的動物——身長達12.8米,身高5.48米,臀高約3.9米,整個身體構造簡直就是專為襲擊其他恐龍而設計:1.55米的頭顱長而窄,頸部短粗,身軀結實,後肢強健粗壯,尾巴向後挺直以平衡身體;前肢細小,僅有兩隻較弱的手指。暴龍兩頰肌肉發達,口中密布著60多顆牙齒,形狀類似香蕉,最長的達30釐米,被稱為「致命的香蕉」——其實這條「香蕉」有2/3以上是埋在牙齦裡的,在其周圍圍繞著非常細膩的鋸齒,它們的作用像小鉤,當鋸齒刺穿肌肉時,鉤子能鉤住肉的纖維並將其撕裂。
暴龍的舌頭巨大,在頭骨中佔有相當大的空間比例,上面可能長著肉刺,以方便刮乾淨獵物骨頭上的碎肉。在暴龍的頭骨前端有一個小孩子拳頭大的空洞,那裡長著一個巨大的嗅覺神經球,使暴龍能夠聞到很遠距離之外的腐屍或獵物的氣味。
暴龍憑藉巨大的體形和咬力,在其他肉食恐龍全部滅絕之後開始獨霸天下。
人們最初裝暴龍骨架時,由於無法把重達兩噸的骨頭組合成心目中的形象——靈巧如大鳥的兇殘巨獸,只好將暴龍化石組合成直立而遲鈍的模樣,讓暴龍的尾巴拖在地上,以此來協助支撐身體。直到1990年「蘇」的發現,暴龍的廬山真面目才得以昭顯。直立的暴龍是不可能成活的,因為它的脊柱承受不了這麼大的負擔。現在博物館裡陳列的暴龍的外觀是:頭呈低垂狀,身體和地面平行,依靠巨大的骨盆作為支點,同時以尾巴作為平衡整個身體的配重。頸部被擺成一個大致的S形,這是依據最新的結論作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