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稱「琴奴」,為了一張古琴竟變賣家產,其中包括母親的遺物!

2021-02-08 古琴札記


唐 「大聖遺音」伏羲式琴

尺寸:長121釐米

成交價:1.15億元

拍賣專場:儷松最珍——唐琴「大聖遺音」

拍賣時間:中國嘉德2011年春拍

文 | 陳桂湖    圖片提供 | 中國嘉德

文章來源 | 《古典工藝家具》2016年12月刊


© 點擊上方,聆聽最美音樂

聽琴 · 交流 請加札記君微信:guqin5577


2003年秋拍,中國嘉德舉行「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會。因為拍品皆為王世襄夫婦六十載所藏珍貴文物,所以這場拍賣非常成功,現場人山人海,拍品成交率100%。其中一把古琴拍價891萬元,為本場最高,也是當時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那就是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



王世襄與袁荃猷夫婦


8年後的2011年春拍,中國嘉德又舉辦「儷松最珍——唐琴『大聖遺音』」專場,這一次,這一張古琴構成了整個專場。最終,「大聖遺音」成交價1.15億元,成為繼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的宋琴「松石間意」之後,拍場上出現的第二張億元古琴。


出身大唐名家


「大聖遺音」伏羲式琴誕生於公元756年,迄今有一千兩百多年歷史。時值安史之亂,唐玄宗入川,其子李亨即位,改元至德元年,是為唐肅宗。「大聖遺音」是李亨即位後所作第一批宮琴,製作者正是唐朝最負盛名的古琴製作家族雷氏。


琴名之「大聖遺音」,歐陽修曾在《琴說》中說:「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意思是古琴之制,原是為抒發舜、文王和孔子的聖人之心。



龍池兩側所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臺。」以及鮮于樞的「困學」方印。


說起唐代制琴的四川雷氏,真是如「雷」貫耳。整個家族自雷儼始,其後雷霄、雷威、雷鈺、雷文、雷會、雷迅,皆是名滿天下的斫琴名家,其中又以雷威名氣最大。雷氏所制琴稱「雷琴」,著名唐琴如「春雷」、「九霄環佩」、「飛泉」、「玉玲瓏」等,都出自雷氏之手。


傳說雷威技藝傳自神人,他常在大風雪天獨往峨眉山,暢飲醉酒後戴著鬥笠進入深山老林,聽風吹過樹木的聲響,從中辨別造琴良材。蘇東坡曾有張愛不釋手的雷琴,他在《雜書琴事》中寫道:「琴聲出於兩池間。其背微隆,若薤葉然。聲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餘韻,此最不傳之妙。」


王世襄所藏的這張「大聖遺音」伏羲式琴,據鄭珉中先生考證,即是雷氏入宮所造,是唐琴的標準器。古琴有「唐圓宋扁」之說,此琴琴聲頎長,通身蛇腹紋,琴面弧度大而厚,龍池渾圓,鳳池扁圓,金徽玉軫,極具盛唐大氣雍容氣象。



王世襄《自珍集》中所收的第一琴「大聖遺音」


王世襄《自珍集》全書第一件藏品即介紹這張琴,他用專業鑑賞的筆墨寫到:


「大聖遺音」慄殼色,七徽以下弦路露黑色,遍體蛇腹斷,中間細斷紋,額有冰紋斷。圓池,池上刻草書「大聖遺音」四字。池內納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隸書「至德丙申」四字年款……池兩側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臺」十六字。池下「困學」、「玉振」兩方印。以上除年款外皆刀刻髹金。青玉軫足,細鏤絛結及旋瓣花紋,當為明琢。沼扁圓形。


古人論琴又有「九德」之說: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但兼具「九德」的琴幾乎不存在。著名琴家管平湖先生閱琴無數,曾在儷松居操縵「大聖遺音」,之後說:「九德兼備當推『大聖遺音』。」



青玉軫足,細鏤絛結,為明朝所制。


鮮于樞曾收藏它


然而,這張「大聖遺音」伏羲式琴,自唐代誕生以後,之後的經歷十分神秘,也不知是一直深藏於深宮,還是輾轉流落江湖之遠。


直到民國琴學大師楊宗稷先生著《藏琴錄》,其中有「龍門寒玉」一則說:


「虞君得鶴鳴九皋與李君伯仁所藏獨幽及飛泉,錫君寶臣藏大聖遺音,武英殿陳列所長安之年制者五琴,池下皆有印方二寸玉振二字,絲毫不爽。西園主人因大聖遺音『玉振』印上有方印『困學』二字,定為鮮于伯機印,或『玉振』亦鮮于樞印也。……皆鴻寶也。」



鳳沼上方的「玉振」方印


這裡一是說北京琴家錫寶臣收藏了「大聖遺音」,二是說「大聖遺音」琴池兩側刻有「困學」和「玉振」方印,西園主人愛新覺羅漙桐認為,這兩印皆為鮮于樞的方印。


鮮于樞是元代與趙孟頫齊名的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為人豪邁,因鬍鬚濃重,人稱「髯公」。鮮于樞不僅書藝絕世,也極善彈琴,精通文物鑑定。從這些信息推斷,「大聖遺音」問世後幾經輾轉,曾被放置於鮮于樞的琴案上撫彈,並刻印「困學」。


王世襄「變賣家產」買下了它


繼鮮于樞之後,「大聖遺音」可知的收藏者,是民國初年北京古琴名家錫寶臣,錫寶臣之後,便是王世襄先生。



琴身遍體蛇腹紋


因為袁荃猷師從汪孟舒和管平湖先生學琴,且琴藝高超,王世襄便自稱「琴奴」,並四方搜尋材料,為袁荃猷精心製作了一張黃花梨琴案。王世襄雖謙稱自己「全無欣賞音樂的能力,聽琴只能當一頭牛」,但他與眾多古琴大師皆有往來,諸如管平湖、楊葆元、汪孟舒、溥雪齋、關仲航、張伯駒、潘素、張厚璜、程子榮、鄭珉中、吳景略、查阜西、詹澄秋、凌其陣、楊新倫、吳文光等,這些文化名人和琴家,一直都是王世襄夫婦的師友和儷松居的常客。在為袁荃猷製成黃花梨琴案後,王世襄曾這樣回憶這些琴家來儷松居彈琴的情景:


傳世名琴曾陳案上者,僅唐斫即有汪孟舒先生之「春雷」、「枯木龍吟」,程子榮先生之「飛泉」,拙藏「大聖遺音」及歷下詹式所藏等不下五六床,宋元名琴更多不勝數。案若有知,亦當有奇遇之感。


1946年春,王世襄與汪孟舒一同來到錫寶臣孫子章澤川的住所「訪琴」。章澤川深知汪孟舒與祖父錫寶臣是多年琴友,於是同意將錫寶臣舊藏的兩件古琴讓予王世襄,一把是明代的「金聲」蕉葉式琴,另一把便是「大聖遺音」。


為了得到「大聖遺音」,還產生了王世襄的一段「鬻書典釵」的佳話。當時王世襄經濟上並不寬裕,於是只好用袁荃猷的三件首飾和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畫大觀》換得黃金約五兩,再加上三枚翡翠戒指,這才如願以償,其中一枚戒指還是他母親的遺物,真可算是變賣了家產。


購得「大聖遺音」後,王世襄請青銅器修復專家高英先生為它製作了銅套,並仿舊染色,王世襄的好友、書法篆刻家金禹民先生便在銅套上鐫刻道:「世襄荃猷,鬻書典釵,易此枯桐」。此外,王世襄還請管平湖先生調漆灰,為琴安裝了銅足套,使得整張琴煥然一新,而琴音絲毫未損。管平湖先生笑著說:「又至少可放心彈五百年了!」


銅套上金禹民先生所刻:「世襄荃猷,鬻書典釵,易此枯桐」十二字


從此之後,「大聖遺音」就一直留在儷松居。直到2003年,相伴一生的袁荃猷逝世,年屆九旬的王世襄無限傷心慨嘆,於是將六十載夫婦所藏文物悉數委託中國嘉德,先舉辦展覽,之後又進行拍賣,這其中,自然包括「大聖遺音」。


從千年前的唐朝皇宮走來,經由眾多古琴名家的撫彈,這張「大聖遺音」最終走入了拍場,成為億元天價琴。如今,它不知正被放置在哪一處雅舍中,與哪一位雅士為伴,發出幽幽清音,吟唱著它永恆不變的清透和光明。


參考資料:

王世襄《自珍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7年3月

王世襄《錦灰堆·卷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年6月

朱長文《琴史》,中華書局


一分鐘了解「古琴札記」


琴譜查詢丨教學視頻丨琴曲欣賞丨琴學資料

古琴課程丨琴家軼事丨練琴打卡丨雅集講座

全國大師班丨名師指點丨音樂會丨古琴商城

交流、投稿、合作請聯繫

微信:guqin5577(註明:琴友)

▲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  點下方,進入雅物商城

相關焦點

  • 他自稱「琴奴」,為了一張古琴竟變賣家產
    其中一把古琴拍價891萬元,為本場最高,也是當時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那就是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王世襄「變賣家產」買下了它繼鮮于樞之後,「大聖遺音」可知的收藏者,是民國初年北京古琴名家錫寶臣,錫寶臣之後,便是王世襄先生。
  • 為了收藏這張出身「大唐名家」的古琴,差點讓王世襄傾家蕩產……
    其中一把古琴拍價891萬元,為本場最高,也是當時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那就是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王世襄「變賣家產」買下了它繼鮮于樞之後,「大聖遺音」可知的收藏者,是民國初年北京古琴名家錫寶臣,錫寶臣之後,便是王世襄先生。
  • 袁荃猷彈琴,王世襄常伴左右近60年,自稱「琴奴」
    在中國古琴近代史上,有很多琴人琴家為古琴的傳承默默地做著的貢獻,其中就有昨天介紹的袁荃猷先生。
  • 人生跌宕起伏,為了生活明星也變賣家產
    ▲圖左Makiyo與媽媽在病床上合影,圖右Makiyo出席活動裝扮性感娛樂圈這麼風雲詭譎的地方,大起大落是常事,靠變賣家產度日的絕不止Makiyo一人,有好多明星在非常時期,為生活都走過變賣家產這一步。
  • 原創 | 妖姑琴奴,淪陷英俊侄兒
    笛聲停了,琴奴從老屋的麻石臺階走下來,她穿著一身白色的無袖長裙,瘦得像一條楊樹枝,手臂上青色的血管特別明顯,仿佛夏天的穿堂風能吹走一樣。琴奴手撫在大哥背上,對正在地坪裡翻曬著穀子的父親說:哥,你也別心急,明年禹童復讀一年,再考一次吧,反正年紀並不大。 父親悶不作聲,母親揮著打鐮錘著殘留的禾穗子上的穀粒,停了手,臉上譏誚地現出一絲笑來,嚷著:還讀?我們這種人家,嚇!
  • 月露知音話古琴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聖遺音」神農式,為中唐宮琴,音色松秀透亮,造型渾厚優美,然而在發現之初,竟被定為「破琴一張」,漠然置之多年,如果不是遇到懂琴的王世襄先生慧眼識珠,珍寶亦已變柴草。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入宮點差。在清點皇家最大的文物庫房南庫時,看到了一張破敗不堪的舊琴,棄之於庫角牆隅,弦軫具失,嶽山崩缺,琴面灰白,宛如漆皮脫盡。
  • 馬蘇爸爸:變賣家產供女兒上學,女兒前途堪憂卻讓他住豪宅開豪車
    身為馬蘇的爸爸,馬爸爸變賣家產供女兒上學,眼看女兒成功名就卻名聲盡毀、前途堪憂,讓他心疼不已,但即使如此女兒依舊讓他住豪宅開豪車,真的很幸福。為了讓馬蘇平安健康的長大,一家人小心翼翼的捧著她,怕她凍到、熱到、餓到,將她當成一個易碎的寶貝。由於爸爸姓馬,媽媽姓蘇,所以為她取名馬蘇,代表著父母的愛。
  • TVB「小朱茵」近況慘澹,變賣家產擺地攤,仍舊無法維持生計
    這其中就包括一出道被大家稱作小根據她在採訪當中所透露的,自從離開了TVB之後,自己就開始考慮變賣自己的家產然而變賣家產並沒有讓她的生活變得富足,接下來的日子反而更加的困難,甚至一度到了難以揭開鍋的程度。
  • 為了修行,他放棄億萬家產出家,已歸隱28年,如今母親仍在等他
    其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兩句更是廣為流傳,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組成家庭、娶妻生子,才是正事。所謂成佛的事情,大家又沒去過西天,誰知道是真是假呢?但是對於虔誠的佛教徒來說,他們真把「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當做至理名言的,甚至為了信仰可以拋家棄子。
  • 傳奇車王因滑雪成植物人,妻子拒絕「安樂死」,變賣家產痴心守護
    傳奇車王因滑雪成植物人,妻子拒絕「安樂死」,變賣家產痴心守護導語:去年"車王舒馬赫已經清醒"的消息振奮了一大批人,因為距離他清醒已經過去了6年,這6年裡他一直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沒有意思,沒有行動,也沒有表達。
  • 【古琴認養計劃】免費領一張古琴回家,養琴亦養心
    》,該組織2009年由田高發起於北京,組織各類傳統文化活動古琴、茶會、插花、香道、雲遊等等,現在每月500餘場活動,另有《古琴認養計劃》《30元古琴課計劃》,旨在讓愛琴的小夥伴都可以有一張古琴!♦ 古琴一張,琴囊一個,琴墊一副,認養協議一份,空山紋彩一個,古琴資料光碟一張,擦琴凡士林一盒,擦琴布一塊;♦ 這是一張數據光碟,裡邊有4個G的古琴資料,學習視頻講解,琴譜,琴書,琴曲CD,等等。
  • 作為娛樂圈最喜歡古琴的明星,他很努力的在宣傳古琴
    要問現階段的娛樂圈裡,喜歡國風文化,推崇傳統樂器,致力製作與展現中國風魅力的音樂,大約張藝興要屬其中一位了,而在大型演出場合,更是親彈古琴,努力宣傳古琴文化,這麼熱愛古琴的一位藝人,怎能不為他打call呢?
  • 佳文欣賞 | 古琴音樂在歐美的傳播——章華英
    1884年,比利時人阿理嗣出版了《中國音樂》,詳盡地介紹了中國音樂的歷史,在「樂器記述」部分,他介紹了中國的古琴譜,並按「八音」分類法介紹了47種中國樂器,其中包括古琴的介紹及其樂器圖形。此書對於19 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西方讀者來說,是有關中國音樂最詳盡,同時也是最容易獲得的一項資料。
  • 相差40歲的「爺孫戀」,女方孕味十足,64歲丈夫卻變賣家產養媳婦
    李坤成本來是林靜恩的父親,好友來林家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幫李靜安去輔導功課,可是跟隨著兩個人慢慢長時間的相處,逐漸性的產生了一些感情之後,林靖恩不顧家人們的反對和李坤城卻走到了一塊,這一件事情一出也引起了很大的一些社會方向,同時這也會給我們這個家庭帶來一個晴天霹靂。
  • 中國「最會賺錢」夫妻遊客,變賣上億家產旅行,環球一趟反賺2億
    所以時間和金錢限制了人們想去全球旅行的腳步,但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對夫妻就不同了,被稱為中國最會賺錢的夫妻遊客,變賣上億家產去旅遊,但是環球旅行一趟反賺了2億,所以很多人覺得他們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 陶然純鈞·張子盛 錚錚古琴,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
    1995年,他在天津文聯大禮堂舉辦個人首場音樂會,1999年,他出版首張古琴CD唱片,成為了出版唱片最年輕的琴家。為了傳習琴藝,弘揚琴道,1999年末,他在天津文廟文昌宮的配殿創辦了國內首家職業琴館——張子盛古琴藝術中心,面向全國開展古琴教學。就是這個面積不大的琴館,先後接待了李禹賢、梅曰強、吳釗等數十位當代古琴名家,組織了數十場名家音樂會。一時間,全國琴人絡繹不絕,前來天津學習、交流。
  • 遺物被扔垃圾桶,看梅豔芳生前身後的悲涼親情,母親為得遺產「絞盡...
    影片的幕後故事很心酸——2013年,梅豔芳遺物被拍賣,拍賣所得用於梅豔芳媽媽的生活。當時,很多被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全被扔到了垃圾堆裡。梅豔芳歌迷會的副會長聞訊後帶人前往尋找,「看到我親手寫給她的信,崩潰了!」要知道,梅豔芳原來都好好保留著粉絲們送她的禮物。於是,副會長萌生了把其他禮物都送還粉絲的想法。
  • 大鬧靈堂,拍賣遺物,傳奇歌手梅豔芳被母親及家人消費一生
    其中梅豔芳的母親覃美金首當其衝。網絡搜索有關覃美金的諮詢,最近一條是關於她舉行95歲生日宴的消息。照片中95歲的她笑容滿面,身著一身旗袍打扮貴氣。然而操辦一場盛大的生日派對的資金,是年前95歲高齡的她再次向法院索要梅豔芳遺產得來。
  • 鄧兆尊父親鄧永祥遺物曝光!價值不菲英國訂製的老爺車天天天擦
    去年七月鄧兆尊的母親洪永梅(祥嫂)不幸去世,一段關於「鄧氏爭產案」的笑談也就此畫上句號,唯有遺產15億是具體如何劃分的,至今不詳,當然這也是家事
  • 賭徒欲弒父 辯稱拿菜刀為母親所留遺物
    32歲的男子陳明(化名)認為母親的自殺是父親之過,去年11月18日凌晨拿著菜刀到父親住所揚言要殺父。(本報1月28日曾報導)陳明庭上辯稱,之所以拿著菜刀去找父親,是因為菜刀是母親留給他的唯一遺物,他對檢方指控其故意殺人罪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