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伯是誰?復旦大學創始人,一生都在救國路上奔波,應當被銘記

2021-01-13 傳記全說君

馬相伯,是今天的復旦大學的創始人。

他一生都在嘗試挽救這個即將傾塌的國家,

遊走於各國之間,為中國謀取利益。

一生當中足足經歷了五個皇帝的變遷,六個民國總統的接連上任。

可惜在當時卻不被時人所理解,被罵作了一個賣國賊。

連他的母親,都不信任他,直到死都沒有原諒馬相伯。

馬相伯,出生在1840年,正是清朝末年。

他從小便是天資聰敏,同時有著一個好奇求知之心,

對於不了解的東西,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因此他的父母,便早早的送他去私塾讀書,滿足他的求知慾。

馬相伯進入私塾之後,竟是如魚得水般歡樂。

雖說他比同學都要小得多,但是在學習進度上,

是絲毫不亞於年齡比他大的學生。

有些古人晦澀難懂,尋常人抱書苦讀,仍是不得其解。

但是馬相伯只需稍稍看上幾遍,便是可以倒背如流。

這也使得他倍受私塾老夫子的喜愛。

等到年齡稍長一些,馬相伯便是不滿意私塾能教給他的學識了。

他如同一隻羽翼初生的雛鷹,迫不及待地想去天空中翱翔。

於是馬相伯想離開家鄉去求學。

但是父母並不同意,覺得他還小,這般做就是在胡鬧。

但是馬相伯受到求知的心的引導,

竟是依靠這驚人的毅力,用雙腳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上海,

開啟了他新的求學之路。

當同窗還在苦苦研究白話文的時候,

馬相伯已經學會了八個國家的語言,可以說馬相伯非常的有語言天賦。

在31歲的時候,馬相伯被徐匯公學邀請去當校長。

因為馬相伯天資聰慧,又是學識淵博,受到了許多人的讚賞。

當時正值洋務運動,李鴻章知道馬相伯的才能,便是邀請他一起革新。

馬相伯有著古代文人的風骨,有報效祖國的壯志。

於是欣然答應,辭去了校長的職務加入了革新派。

當時洋務派在籌辦新軍,軍費的支出十分龐大。

馬相伯見到了這個情況之後,提議可以從西方銀行貸款,並為此奔波。

馬相伯因為精通多國語言,又對西方的文化比較了解。

美國銀行的主事人,對馬相伯也是十分的欽佩。

在馬相伯的個人魅力之下,有二十多家美國銀行,

願意提供貸款,馬相伯籌款五億多。

但是好心並不一定有好報。

當時的晚清政府,否定了馬相伯的努力。

他們覺得美國不可能如此好心,願意提供如此多的資金幫助,

一定帶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目的。

而作為籌款方的馬相伯,肯定是和西方相勾結,

想要謀奪國家利益,馬相伯是一個沽名釣譽之徒,

所作所為實際上就是賣國。

馬相伯對此是百口莫辯,心中也是十分悲苦。

想不到自己為了國家的發展,遠渡重洋,籌款如此之多,

卻被認為是一個賣國賊。

馬相伯的心,涼了。

於是馬相伯離開了政界,馬相伯想到,

想要拯救中國,只要從教育入手。

只有打開了民智,才能真正的挽救這個國家。

於是馬相伯建立了一所私立大學,叫做震旦大學。

看著馬相伯的名字,許多學子慕名來到震旦大學求學。

後來校內的天主教徒把馬相伯架空了。

於是馬相伯又再次籌款,建立了復旦公學。

北京大學的校長蔡元培,就是馬相伯的弟子之一。

馬相伯為了能讓國家富強起來,一生嘔心瀝血。

卻不想在晚年看到了日本侵華的景象,

一時之間悲憤之極,便就此而去。

這樣的人,才是中國的棟梁。

李鴻章之類的人,在馬相伯面前,也只能給他提鞋。

參考文獻:

《馬相伯先生文集》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馬相伯的百年悲壯傳奇人生
    在張謇、嚴復和袁希濤等社會名流的支持下,馬相伯於1905年中秋節在江灣另行籌建了復旦公學。 在吳淞廢棄的提督衙門,破破爛爛的屋舍裡,一個老人,一百多個學生,沒有桌子、沒有椅子,只有一塊黑板,這就是現在名校復旦大學的前身復旦公學。
  • 去上海,一定要去聲名赫赫的復旦大學看看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 精通八國語言,創辦復旦大學卻客死異鄉,死前嘆息:我只是一條狗
    精通八國語言,創辦復旦大學卻客死異鄉,死前嘆息:他只是一條狗,馬相伯是舊名馬志德,是有近代傳說的奇人,晚年自稱華封老人,近代中國著名的教育者和愛國者,創立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震旦大學,之後創立了如今的復旦大學。
  • 復旦大學和長寧區共建復旦中學
    本報訊  復旦大學與長寧區委區政府本著「機制創新、區校聯動、共建共贏、攜手共進」的原則,基於「復旦」發展歷史及復旦大學與復旦中學合作現狀,建立並發展區校教育戰略合作關係,共同確定了「共同努力,把復旦中學建設成為一所一流的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和享譽國內外的現代名校」的奮鬥目標。
  • 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活了100歲,臨終前為何說自己一條狗?
    有位老人在臨終前說了這句話:我只是一條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都沒把中國叫醒。這位老人為何將自己比作一條狗呢?這位老人是誰?他生活了一個世紀,他見證了中國近代的屈辱,他歷經清朝、民國兩個朝代。他還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在花甲之年創辦了兩所國內頂尖高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 復旦中學牽手復旦大學,對標復附,打造一流市重點!
    然而,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復旦系」都逆天。就比如:每當有人路過華山路1626號,看到與復旦大學高度重合的校名,都不免發出靈魂三問: 「復旦中學,和復旦大學什麼關係?」 「復旦中學,光聽名字好像比復旦附中更厲害?」
  • 開學典禮這一天,復旦大學寄語新生:先憂後樂交相勉
    開學典禮上,面對線上線下的14845名復旦新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說道。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許寧生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長的時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只有把準時代脈搏、辨清時代航向,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奮勇搏擊、不斷前行。因此,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需要每個人思考。
  • 焦揚:115年櫛風沐雨,復旦始終與民族休戚與共、與祖國同心同行!
    今天8點,復旦大學建校115周年升旗儀式在邯鄲校區國旗坪舉行。校黨委書記焦揚出席,並在國旗下講話。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海內外校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共同迎來復旦大學115歲華誕。世界各地的復旦人相聚雲端、共沐光華,追憶光榮歷史、展望美好前程。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向為復旦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的前輩先賢們表示崇高敬意!向全校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和關心支持復旦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誠摯問候和衷心感謝!115年前,馬相伯帶領愛國師生創立復旦公學,成為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從此,「復旦」這個寄寓教育救國、復興中華宏大理想的名字登上了歷史舞臺。
  • 復旦和交大:同根一脈,相愛相「殺」
    立校,同為一脈交大前身是南洋公學,復旦則脫胎于震旦學院。南洋和震旦分別由盛宣懷(1844-1916年)、馬相伯(1840-1939年)創辦,他倆都崇尚新學、力推洋務,因深感自強之道在於「作育人才」,便著手興學辦校。
  • 北大、清華、復旦、浙大這四所大學的校訓,你了解多少
    每個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大學,或許都有過這樣的一種疑問:這是一所怎樣的大學,自己在這裡將如何開展今後的生活和學習呢?而校訓正可以解碼一所大學的治學底蘊和校園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學冷知識——校訓」,去感受校訓的魅力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力量。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
    他先後參與創辦了震旦大學、復旦大學、輔仁大學,其中兩所為知名的天主教會大學。 馬相伯因為家庭緣故出生不久便受洗禮,他從法國教會徐匯公學獲得神學博士,在遊歷歐美之後一度從政,還曾在朝鮮和袁世凱共過事,襄助改革政事。他於1901年退隱上海時,將祖產良田3千畝捐給天主教會。教會也投桃報李不負所望,幫助馬相伯實現了辦學夢。
  • 人物 復旦少龍三兄弟的跨界「回家」
    進入大學後,復旦的武術協會最先抓住了他的目光,可在其中呆了兩年,他卻發現社團組織方式與他想像的不相同,大家各打各的拳,私下裡沒什麼交流,不似同門師兄弟,反倒有些相忘於江湖的薄涼意味。大三的一個平常日子,他的好朋友魏斌來復旦看他,郭駿請他在旦苑吃飯,飯吃到一半,魏斌忽然看著他,手一攤。「我贊助你三千塊錢,喜歡武術你就在大學裡搞一個社團嘛。」郭駿至今都認為魏斌是影響他人生的一位貴人。
  •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蔡元培、于右任、趙鳳昌、馬相伯等名人贈楊杏佛書畫冊
    後赴美國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學習。1927年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發動工人起義,楊杏佛出席國共席會議。起義勝利後,當選為臨時政府常務委員。後任孫中山治喪籌備處總幹事、民權保障同盟總幹事。九一八和一二八事變之後呼籲抗日,1933年6月被國民黨暗殺。魯迅先生作詩紀念:「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 生活,一直奔波在路上
    能夠換回多少硬幣,我不知道,能夠觸發我的靈感,願意記錄下來是因為由此我想起了不知哪個名人的一句話:「生活,一直在路上。只要你把目光往下看……」是啊!生活太廣泛了,有衣食無憂的生活;有為下頓飯還沒有著落的生活;有一擲千金的生活;有舉債深淵的生活;有逢迎獻媚的生活;有潔身自好的生活……我敬佩這位賣菜的農婦,想想自己不也是一直奔波在生活的這條路上嗎?每天傍晚,下過班之後,忙扒拉幾口,洗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像下海明星趕場子似的,去補習班給孩子們補習作文課。說好聽點,去兼職,實質上還不是為了生活,多掙幾個。
  • 楊洋新劇開機現身復旦大學,復旦學子為之瘋狂,都在拍楊洋生圖
    像是在哪個地方,粉絲網友又拍到了哪個明星,然後就是一頓瘋狂議論,「某某明星生圖真能打」、「誰誰高糊的生圖還是好看的」、「網友拍的生圖比精修圖更好看」。等等的言論,相信打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多少都說過吧。
  • 復旦大學慶生「致敬」東京大學?換來口水仗
    對此,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該片製片人否認抄襲,「創作劇本的過程是獨立的。」該片製作團隊,主要來自復旦大學與上海某視覺工作室。今早,南都記者致電該片導演何易,對方以正在開車為由,拒絕接受採訪。網友:復旦宣傳片抄襲東京大學  5月27日,復旦大學110周年校慶日,復旦大學發布了一個名為《To My Light》的宣傳片。
  • 七律·北嶽恆山,幽香小路通幽處,人一生的奔波,文化誦讀
    《人一生的奔波,為了啥?》人在尋找錢更多的路上的奔波,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在到滿足與不滿足的需要,奔波一生就為錢而累而活。雖然錢最不是東西讓人傷透了腦筋和一生的筋骨。到頭來誰都避勉不了人生的歸路。人為財死,鳥兒食亡,雖然不很貼切,可為一切的情,沒有食又怎麼活?真正看淡名利情,終不能喝西北風就能修仙成道的。沒有了生命就沒有了一切。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
    在第71個「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昨天「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近200名師生醫護人員代表共同線上參會互動,在線觀看直播人數13.3餘萬。該評選已經走過19個年頭,當年的優秀青年已經通過努力和奮鬥成長為各個方向的領軍人物和棟梁之才,引領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 聲音地圖②|復旦大學楓林校區的美,讓我慢慢講給你聽
    原創 李玲 王宇航等 復旦大學 收錄於話題#復旦聲音地圖1個這裡是楓林校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所在地她的美,讓我慢慢講給你聽。東一號樓與中山醫院 攝影 / 李玲北側的綠地上,復旦上醫創始人顏福慶先生的石像矗立在廣場正中。
  • 消失在國權路上的這家飯店,曾是復旦的「校外食堂」!名教授們都是...
    地圖選自《上海百業指南》在國權路上,來喜門面小,並不顯山露水。店內設有火車席,桌椅為原木色、不上油漆,在「一張方桌、四條凳子」的小飯鋪格局中顯得卓爾不群。復旦子弟李北宏先生在《復旦校園孩子的回憶》一文中寫道,來喜比較乾淨衛生,「我上學時曾看見店員將餐桌搬到飯店外面,用板刷輔以鹼水刷餐桌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