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風塵 | 相信愛的年紀,唱給你的歌,是我最好的回憶

2021-02-19 淘漉音樂

 

提起「戀戀風塵」這四個字,腦海中第一時間跳出來的是老狼輕輕哼唱的旋律,清澈、乾淨,就像校園時光從未遠走,初戀從未遠去。

「你迎風吟唱

露水掛在發梢

結滿透明的惆悵

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

 

如果你也懷念這種清澈的味道,那麼還有一部同名電影也將抓住你的心。

 

臺灣電影大師侯孝賢的這部《戀戀風塵》,講的正是一個純正的初戀故事,它改編自編劇吳念真與一個叫阿真的女孩的真實戀愛經歷。

 

這部電影便是第一次侯孝賢不再拍攝他自己的個人回憶。


導演 侯孝賢 


侯孝賢用吳念真的經歷講了一個小清新式的故事,雖全片幾乎從未有過激烈的情感爆發,一切都只是在陳明章的吉他聲中緩緩敘說,卻在不知不覺中讓人紅了眼眶。

 

陳明章的配樂更是讓這部電影熠熠生輝。

 音樂人 陳明章

記得他們拍攝的當時,是大夏天。音樂人陳明章他們就到拍片現場抓感覺,最後他用600塊錢的吉他演繹實驗鄉土民謠,為原聲帶配了樂。

 

陳明章的實驗鄉土民謠一出,便與整部影片的舒緩寧靜氣質極搭。

 

《戀戀風塵》彰顯了侯孝賢成熟的影像風格。

 

他用大量固定機位的長鏡頭,營造出一個如夢似幻的臺灣鄉村舞臺,在如畫的景色中,讓人追憶逝去的青春年華。

 

雖說侯孝賢善於運用複雜的場面調度,但他的電影從來沒有離開過現實生活。

 

他用一個簡單的初戀故事帶出了臺灣社會的不同側面。


在《戀戀風塵》講述的故事中,青梅竹馬的阿遠和阿雲一同去城市打拼,那年他十五歲,而他們相識已經十四年,兩人互相等待。

 

後來,阿遠入伍,他們鴻雁傳書,互訴衷腸,但阿遠卻沒能等到阿雲,阿雲在阿遠服兵役之時嫁給了給他倆傳信的郵差。

 


曾經,他們都懷著最美好的心情等待著彼此,守護著彼此,保持這份心照不宣的美好。

 

記得有一次,他為了她扛著米袋一起往家走,一路上是人們為露天電影做準備的場景,風將幕布的一角掀起,有人連忙跑過去弄好。

 

他與她沿著鐵軌繼續往回走。

 

故鄉的風塵就在他們身邊輕輕揚起。


 

時代的變動,家庭的困苦,少年的漂泊,城市的險惡,人心的易改,年月的白雲蒼狗,都在這一抔風塵中彌散開來。

 

侯孝賢以小見大地揭開了那個時代臺灣社會的真實幕布,讓這部電影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故鄉記憶。

 

80年代的臺灣是鄉村向城市轉型的時代。

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撞擊,年輕的人們在異鄉的黃昏街頭彷徨,孤獨的內心不知漂向何處。

 

商業化、現代化、城市化加劇著人們內心的衝突與碰撞。

工業社會的到來,使得傳統的家庭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年輕人不得不經歷外鄉漂泊的歲月,並試圖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這群年輕「漂泊者」的頭上,始終籠罩著無所適從的陰影。


他們既無法完全逃離故鄉的傳統束縛,又無法完全融入不可預知的都市生活。

 

侯孝賢開始電影創作的時代正是這麼一個激烈變化的時代,這個時代的臺灣青年則是處於激流中的一根浮木,他們迷惘且不安,隨著時代飄蕩卻不知去向。

 

雖主題沉重,但侯孝賢整部的電影基調卻是那樣輕,那樣淺,仿佛只讓人看見雲淡風輕,沒有沉重、遺憾和哀傷。

大量空鏡頭的運用,輕描淡寫,稀釋了厚重。

 

電影的最後一場,侯孝賢用固定機位的空鏡頭對準整個山村,全景之下是青山翠谷,明朗天光,以及遠處蔚藍的海灣,整個留白場面如詩又如畫,有著無法描繪的悠遠意境。

 

《戀戀風塵》的美,卻不只在於侯孝賢營造的獨特意境,還有吳念真貢獻的珍貴回憶。

 

吳念真和侯孝賢一度情同手足,無話不講,分享彼此的秘密,這部電影可以說與吳念真本人的初戀故事相差無幾。

 

編劇 吳念真

當時,吳念真剛初中畢業到臺北工作,有個叫阿真的女孩子晚他一年到臺北。

 

而在他們的村莊裡,他們的父母親早就稱彼此為親家了。

 

阿真是那種很典型的臺灣女孩子。她住在山上,不曉得外面的世界,吳念真給阿真說什麼,她就相信什麼。

 

她到臺北來工作,就是一心想著可以依靠吳念真。

 編劇 吳念真

後來吳念真去當兵,阿真買了一千多個信封,然後寫上她的地址,貼上郵票。

 

那時候一張郵票兩塊錢,一千多張郵票是兩千多塊,得要她五個月的薪水。

 

在吳念真離開的前一天,兩人還熬夜寫信。

 

最後侯孝賢拍了他們一起寫信封,卻把其他的刪掉了,侯孝賢覺得這太煽情,沒有人相信。

 

後來吳念真扛著一千多個信封去當兵,去金門要坐船,憲兵檢查說你以為金門沒郵局嗎。

 

再後來,就如電影裡的故事一樣,阿真嫁給了別人,當時吳念真非常痛苦,他便開始寫小說,投稿。

 

吳念真有個念國中的妹妹,他們經常跟她聊天。

 

有一天妹妹幫吳念真去投稿,她把吳念真原來的名字「吳文欽」塗掉,寫了「念真」,就這樣寄出去了。

 

阿真在報紙上看到了吳念真的小說,便打電話到辦公室,她給吳念真說,「你不要用那個名字,我看到很難過」。

 

吳念真再改名又比較麻煩。便加了個「吳」。就這樣變成了「吳念真」。

 

回憶起這段初戀,吳念真感慨道,「現在再回頭看那一段,真的是青春的滄桑啊。我想每個人如果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心裏面記著也不壞,不然白走了這一遭。」

 是啊,有個人在心裡想想也不壞。

 

愛過的人是青春,是純真的美好。因為未能如願,或許愈加美麗。

 

曾經的愛戀在遙遠的記憶中發酵,變成一首唱不完的詩。

 

這份朦朧,不曾被生活的粗礪所抹殺。這份情感,將成為餘生的慰藉。

 

「相信愛的年紀

沒能唱給你的歌曲

讓我一生中常常追憶」

相關焦點

  • 今夜,宜聽《戀戀風塵》
    磁帶上還有四個字——戀戀風塵。「D文景」戀戀風塵 當年,我們這幫聽著《戀戀風塵》成長的懵懂少年,如今都早已作別校園,可偶爾想起青春時代關於音樂的記憶,依然有這首歌謠留下的永恆感動。-建議廣播和文字同步收看收聽-主播:文景陝西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回憶可以泛黃,但聲線依舊沉迷」 老狼在戀戀風塵裡寫「我們有沒有可能回到從前,你給我很多快樂,我為你做一些事
  • 《戀戀風塵》:不過是相信愛的年紀,沒能唱給你的歌曲
    如果要我用一個詞語去形容像《戀戀風塵》這樣的愛情電影,我只是覺得太過寡淡,這份寡淡並不是貶義的意思,而是兩位主角在一起出現的時間太過短暫,只有短短的幾個鏡頭,讀書時一起坐過的火車,工作時因為忙碌而短暫的相聚,他吃醋她在陌生人面前喝酒,她給他做衣服,徹夜照顧因氣管炎而發燒的他,直到他去當兵,還沒有告別就得知她另嫁他人,看來看去,還是要告訴我,這是一部關於初戀的故事嘛
  • 畢業歌:戀戀風塵
    畢業歌:戀戀風塵2016-06-07 09:35:4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歌曲:戀戀風塵  lrc歌詞:  [ti:戀戀風塵]  [ar:陳慧嫻]  [al:留戀]  [by:mp3.5nd.com]
  • 電影歌曲,《戀戀風塵》的臺灣味道
    臺灣老電影《戀戀風塵我經常會哼唱這部電影的主題曲,許景淳作曲演唱,電影原聲裡這段音樂是只有哼唱和吉他,20年後許景淳重新編曲並請父親填詞。旋律很簡單,相同的段落,每一句就四個和弦,很民歌,但是這樣飄著飄著也是一幅臺灣山村嫋嫋炊煙的畫卷。很美的一首歌,飄逸中帶點「閩南泥土」的味道。
  • 娛樂人生老狼:從相信愛的年紀唱到今天的歌曲
    不誇張地說,當年如果有這個詞兒,我和她就是狼哥的鐵桿迷妹,這一迷,就一起迷到了三十多歲。狼哥走紅於90年代中,那時我們兩個人經常一起衝到百貨商場頂層的音像部買磁帶,《戀戀風塵》你買兩盤送我一盤,《青春無悔》我買兩盤送你一盤,回到家反覆聽直至能從第一個音跟唱到最後一個,做題做煩了就對著電話一起哼到半夜3點。
  • 電影歌曲︱《戀戀風塵》的臺灣味道
    《戀戀風塵在那小山村裡,空靈的聲音響起,吉他的弦淡淡地撥動著,阿公聽不懂的方言在嘮嘮叨叨,你的心裡想起了啥,還是最初來時的地方,還是尋找那曾經似曾相識的感情。《戀戀風塵》便是像仙女一樣的許景淳,整首歌最驚人的就是她前面那段無伴奏人聲哼唱了。這樣的歌是種情懷,在臺灣鄉間的山巒間飄著,懷舊的青山綠水,有城市裡絕望後回來的最後歸宿。許景淳是個很會唱歌的人,唱功科學規範有古典範,又極力想在流行中找個平衡點,很多個時候有點擔心她用力過猛,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在臺灣本土歌謠的空間裡,她溫和地像個「聖母」,「月娘」。
  • 《戀戀風塵》| 三十三
    (這個鏡頭約1分55秒)再舉個例子,電影《路邊野餐》,畢贛說片中的演員讀的導遊手冊就是最好的詩。你要真能理解了,就不會在這裡找人生哲理了,不如去買些勵志書來的直接。 侯:《戀戀風塵》是吳念真以前的戀愛故事,就是家鄉的一個鄰居女孩。因為他初中就上來臺北念書,念延平高中夜間部,一邊做事;這個女孩子也上來臺北了,在裁縫店。念真去當兵,女孩子還給他一千多封寫好自己姓名地址的信封,一元郵票都貼好了。結果就被常常送信的郵差追上,結婚了。我想那女孩太年輕了,太寂寞了。
  • 《只想聽音樂》想把戀戀風塵說與你聽
    ◆◆只想聽音樂music生活就像跳動的音符,時而歡快,時而熱烈,時而安靜,時而低沉……它在為你講述不一樣的故事,關於過去,關於現在,關於未來……就讓我們,聽一首歌,愛上音樂,愛上生活。每天14:00-15:00,晚間23:00-0:00《只想聽音樂》初曉陪你一起傾聽音符的故事。我們有很多的心事想對身邊的人說。但是翻遍手機,在心中過濾很多遍,卻找不到可以說的那個人。可能我們的朋友沒有很多,但是有一兩個讓你放心的講出心事,ta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特別重要的存在。聽每一首歌,或每一段音樂都會與你的心產生共鳴。在音樂中,自己的心才是最為真實的,因為它會靜靜的聽你說。
  • 侯孝賢《戀戀風塵》:鄉土中的情與愛,初戀終歸是無疾而終
    戀戀風塵》正式上映。正如片名所寫,戀戀往事,化作風塵。隨著電影故事的推進,我們在臺灣鄉土中,仿佛感同身受——平淡的青春,卻是查無此人;怦然心動的初戀,卻是無疾而終。,我中有你,就連父母雙方都互稱為親家。
  • 相信愛的年紀,你們的音樂給了我勇氣 歌單
    在他們的音樂中,你有沒有看到自己青春的影子?在那個八十年代,高曉松還不玩自拍,老狼也不唱搖滾,有沈慶,有鬱冬,有穿著白裙子單純的姑娘,有在草地上抱著吉他的少年,有詩,有歌。高曉松曾說,「無法描繪出那個時代的確切模樣,只記得那些書包裡的詩集,四周充滿才思和風情,驃悍和溫暖。」今夜,小編整理了一些屬於那個時代的歌(不僅是民謠哦),與君共勉。
  • 侯孝賢《戀戀風塵》:鄉土中的情與愛,初戀終歸是無疾而終
    《戀戀風塵》1986年,臺灣知名導演侯孝賢執導的電影《戀戀風塵》正式上映。正如片名所寫,戀戀往事,化作風塵。隨著電影故事的推進,我們在臺灣鄉土中,仿佛感同身受——平淡的青春,卻是查無此人;怦然心動的初戀,卻是無疾而終。
  • 老狼:最好的歌,最無悔青春
    2016年老狼老狼在《我是歌手》以補位歌手登臺,唱的是樸樹的《旅途》,觀眾一邊是集體的驚喜狀,一邊給了他最少的票和墊底的名次。歲月不可逆轉,青春只可回味,物是人非。已經沒有人會有時間去慢慢品讀一個中年男人做音樂的心聲。老狼和民謠,在這個時代裡只不過是過去的一個標籤,少有的幾個人懷舊的情節。但曾經有一個時代是屬於老狼和老狼的民謠。
  • 『影視評論』青春之愛,化作塵散於風——評析電影《戀戀風塵》的藝術特色
    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由吳念真的真實初戀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青梅竹馬的阿遠和阿雲,因阿遠入伍而漸行漸遠,最終阿雲移情別戀,嫁給了經常替他們兩人送信的郵差的故事。大抵多數人的初戀都是這個樣子的,一往情深,卻又無疾而終。本文將從鏡頭語言、敘事方式和音樂音響三方面淺析影片的藝術特色。在影片《戀戀風塵》中,侯孝賢導演用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為觀眾呈現兩位少年之間的情感故事。
  • 《戀戀風塵》在陽光下閃爍著,珍藏著
    這是一篇關於侯孝賢《戀戀風塵》電影影評和原聲音樂碟評。《戀戀風塵》我是先聽到原聲碟,後來才完整的看了藍光電影,感謝彌熊兄弟推薦。二三十年前,候孝賢的幾個朋友商議想在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臺灣九份拍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編劇吳念真貢獻出了自己的初戀故事,及筆名吳念真中的「真」—阿真,為此吳念真的夫人還為此大哭一場。
  • 侯孝賢電影《戀戀風塵》:越平淡,越悠長
    作為一部青春愛情電影,《戀戀風塵》平淡如水,說青春,看不見打架鬥毆,說愛情,也聽不到一句甜言蜜語。        《戀戀風塵》拍攝於1986年,故事背景是70年代初的臺灣。故事很簡單,阿遠和阿雲青梅竹馬,阿遠初中畢業到臺北謀生,阿雲畢業了也跟著過去,後來,阿遠去金門服兵役,阿雲嫁給了替他們送信的郵差,最後,阿遠回到家鄉十分。
  • 民謠如詩——老狼,唱不盡的青春,聽不完的憂傷
    一開嗓仿佛回到了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旁邊坐著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同桌的你,我們彈著木吉他,哼唱著一首首民謠。唱不盡的青春,聽不完的憂傷,青春的故事都融在歌裡。1.自帶「風氣」的他老狼本名王陽,出生於音樂世家,從小就耳濡目染,加上對音樂的喜愛,在大學裡是中國第一支大學生搖滾樂隊「青銅器」的主唱。
  • 《戀戀風塵》:查無此人,唯有風塵!
    在《戀戀風塵》中,他拍了一段類似的「鄉愁」。有一家大陸的人的船壞了,他們不得不留在阿遠所在的臺灣營地。這家人迷茫地坐在那裡,但又迫切地想回到船上,最後等船修好後,他們坐船離開,士兵們將身上最好的東西送給他們,有收音機、手錶,阿遠送的是父親給他的打火機……最後小船駛入大海,越行越遠,阿遠聽著海浪與發動機的轟鳴聲,和其他幾個士兵站在礁石上,在風中沉默。
  • 那些年少時光裡的同桌與初戀,你曾欠TA們一首歌
    偶然看到徐靜蕾在舞臺上唱起《戀戀風塵》,一身文藝黑裙,一束普通卻清純的馬尾,一張嘴便是撲面而來的校園青春氣息。她像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那段與青蔥歲月相關的印記。「相信愛的年紀沒能唱給你的歌曲讓我一生中常常追憶」——《戀戀風塵》大概我們都曾愛過一個人,會跟他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音樂。音樂裡有你,也有我。我們的校園時光裡,最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同桌」。能把同桌寫進歌裡的,恐怕沒有人能比老狼做得更真摯了。
  • 周六放映 | 《尼羅河女兒》&《戀戀風塵》8.26
    13:00-14:35  放映《尼羅河女兒》91" 14:35-15:15   放映《尼羅河女兒》幕後花絮42" 15:15-15:30   幕間休息 15" 15:30-17:20   放映《戀戀風塵》109" 17:20-18:00   放映《戀戀風塵》幕後花絮 36" 正片結束後,將額外放映: 1、託尼·瑞恩斯談《尼羅河女兒
  • 戀戀風塵的老狼,校園民謠代表者,一個沒有被時代改變的優秀歌手
    這一期的《嚮往的生活》迎來了老狼,可能大家不知道他是誰,可是他的歌大家都會唱,當年那首膾炙人口的《同桌的你》就是他演唱的,可以說老狼是校園民謠的代表歌手之一了。到了1994年的時候,老狼參加了香港大地唱片公司《校園民謠》的錄製,演唱了《同桌的你》、《誰在我上鋪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這三大主打歌,同年呢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94大學生畢業晚會「1995年,老狼發行了自己首張專輯《戀戀風塵》,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1995年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同桌的你》,獲得了「觀眾評選最極愛節目的金獎「1996年的時候,老狼與北京麥田音樂製作公司合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