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

2020-12-23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

日本戰國時代,相比於九州地區,四國地區明顯離京都更近,但四國四面環海,地理上也疏離於政治與經濟中心,整體陷入極為混亂的交戰狀態,由於交戰方勢力相當,一直處於互相牽制的尷尬局面中。

當時,四國地區維持著由擁有勢力的守護與地方豪族時而交戰、時而聯手對敵的膠著狀態。統治伊予國東部的河野氏是伊予國的守護,其內部不時會爆發內鬥,因此,難以維持領土完整,在整日本戰國時代也未有太大作為。

統治伊予國西部的西園氏則和土佐國的一條氏長期爭鬥,由於沒有人才湧現,在持續的爭鬥中,國力不斷衰弱,提早退出了成為強力地方勢力的隊伍。

土佐國、贊岐國名義上由守護細川氏統領,實際上卻是由總稱土佐七勇的豪族爭相割據,互別矛頭。而這七個勢力分別是一條氏、本山氏、吉良氏、安藝氏、津野氏、香宗我部氏、長宗我部氏。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於細川氏在京都統治,難以有效約束當地豪族。

細川氏的精力全在京都而非四國

在這七個勢力中,長宗我部氏靠著細川氏的權力急速膨脹,但當政治靠山管領細川政元在公元1507年遭到暗殺後,翌年周邊豪族則聯手舉兵攻打長宗我部氏,造成家督長宗我部兼序陣亡。

隨著長宗我部家督陣亡,其家督長子長宗我部國親繼任家督。由於在戰場上損失過大,長宗我部氏只好躲藏在土佐七勇中勢力最強的一條氏之下休養生息,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公元1547年為止。

在這混亂不堪的局勢中,唯一能夠順利擴張勢力的只有三好氏。三好氏雖然系出名門,但此時只是阿波國守護細川氏之下的家臣。在三好氏伴隨著細川政元的繼承者之一細川澄元前往近畿地區後,便藉此機會統領近畿地區的一部分,使得三好氏成為能夠幹涉幕府施政的勢力。

自此以後,三好氏以四國地區為基礎,成功邁向京都,成為四國地區唯一一個向外擴張的勢力。不過,儘管三好氏擴張勢力,但並未帶來太好的結局。近畿地區的混亂程度遠超四國,名門望族更是全日本首屈一指。

三好義賢

三好氏有一個極好的開局,但卻捲入近畿地區的政爭中,由於沒有善加運用局勢,使得政治實力大為減弱。最後,於公元1553年三好義賢殺害守護細川持隆,徹底掌握阿波國的實權,三好家自此成為四國地區首屈一指的龐大勢力。

縱觀整個戰國初期,四國地區除三好氏外,並沒有出現更強有力的地方勢力,豪族之間的爭鬥反而極為頻繁。由於內耗過多,在整個日本戰國時代,四國地區更多陷入豪族爭鬥,加上家族內部爭權奪利,豪族勢力此起彼伏,始終未能擺脫這種局面。

四國地區內亂太久無力顧及其它

三好氏儘管成功邁出四國地區,一度在近畿地區成功擴張,但這種局面並未持續很長時間,在進入戰國中期後,三好氏同樣盛極而衰,並在之後被消滅。反而是受到一條氏庇佑的長宗我部氏再度崛起,成為四國地區的強大勢力。

不過,這都是後話。戰國初期的四國地區由於沒有在內部形成強大勢力。唯一一個邁出四國的三好氏反而將精力放在近畿,並未優先統治四國地區,這造成四國地區反而陷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境地中,這也意味著四國地區提前退出日本爭霸之路。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公元794年,日本恆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這就是京都的前身。他們極大威脅了周邊勢力,使得戰國大名對於這些勢力極為警惕,並一直試圖將其消滅。伊賀國則是由國人為中心自行經營的國土。這種紛亂的局勢下,拔得頭籌成為近畿地區新統治者的是阿波細川氏的細川晴元及其家臣三好元長。他們在公元1526年舉兵,成功驅逐當時統治山城國的細川高國後,佔據和泉國與攝津國,建立了臨時政權。
  • 戰國初期,魏國擊敗五十萬秦軍之後為何不把秦國滅了?
    我們都知道秦雖然最後統一了天下,但是戰國初期秦國是很慘的,被魏國壓著打了幾十年,直到商鞅變法才算是開始起飛。春秋末期趙、韓、魏三家分晉,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來臨。而在戰國時代的初期,華夏大地最強大的國家不是秦國,也不是老牌強國楚國和齊國,而是魏國,一個憑藉著率先變法的優勢成為戰國初期的唯一霸主。而在魏國的西邊,則是秦國。秦國在春秋初期才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可以說實力很弱。且秦國的地盤位於戎狄交匯之處,生存艱難,文明落後,這也是為什麼山東六國看不起秦國的原因。
  • 實力弱小的韓國,直到戰國末期才被消滅,韓國的生存欲望有多強
    戰國形勢但是,作為戰國七雄之中的韓國大家不禁對它感到好奇,我們都知道韓國和魏國以及趙國一樣,都是從晉國中分出來的,我們再看看看地圖,可以看出韓國處於四戰之地,北部與東部都被戰國前期的霸主魏國包圍著,大家也經常給欺凌韓國,但是其他諸侯國自然不希望韓國被自己的對手消滅,所以不會讓韓國滅亡,因為各路諸侯都不希望任何一個國家有吞併一個國家的實力,因為一旦這個國家出現,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
  • 謎一樣的日本-7戰國時代
    在隱身這100多年裡,關東發生的故事,幾乎和關西一樣——各家族相互傾軋,兼併,守護大名數量越來越少,存活下來的守護大名實力越來越強,而且,也搞出了「南北朝」鬧劇——最終勝出的兩個守護大名各擁立了一個關東管領(都是足利氏子孫),南北對峙,簡直沒有任何新意。直至戰國時代,關東的整合統一趨於結束,後北條氏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基本統一關東。
  • 【文化教育】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戰國七雄地圖古今對照
    秦國是七國裡面實力排序最後的一個國家,是因為當時嬴政的祖先只是因為養馬養得好,所以得到了封賞,可是他的地位僅僅是一個大夫。後來因為祖先保護周平王獲得了很大的功勞和獎賞,所以才被封為了諸侯。當時初期的秦國地理壞境比較偏僻,實力不高,相對來說比較落後。但是秦國後期的發展卻十分驚人,實力大大上升。
  • 周朝數十諸侯國為何到戰國只剩七國爭霸,其他諸侯國存在感卻不強
    然而,歷經春秋中後期的大規模兼併戰爭,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那麼,戰國七雄都是如何崛起的呢?戰國時期的其他諸侯國為何存在感不強呢?秦國雖為春秋大國,但戰國初期的形勢其實並不樂觀,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這才真正走上崛起之路。
  • 日本戰國被低估的5個人物,留下了偉大痕跡卻被遺忘,甚至抹黑!
    日本戰國歷史上有太多太多的人物,所以難免有人留下了偉大的痕跡卻被遺忘,甚至被抹黑。那麼,日本戰國歷史上有哪些人物被低估了呢?本文就為大家介紹5位。其實不然,弗洛伊斯在《日本史》寫道「齋藤龍興思慮深遠,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
  • 《戰前37天》一戰的歐洲與戰國
    在看這部劇之前我對一戰戰前形勢僅限於起因於塞拉耶佛事件,在看到這部劇的第三集才對整體局勢有了大概反應。總共只有三集的劇,前兩集都用來適應英式英語口音和理清人物關係了。看完之後不免感嘆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但又不簡單重複」和「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的道理。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並列七雄的?
    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存在,而其中的韓國爭議頗大,一是因為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國的,二是戰國時期韓國實在是沒有幹什麼事,存在感極低,如果不是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國家。韓國的實力真的很低麼?韓國為何會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
  • 日本武士興亡史:稱霸一方的戰國大名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武士興亡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長達百年的群雄混戰時代也是武士發展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從中下級武士中湧現出許多影響深遠的軍事家、戰術家。繼守護大名之後登臺的上級武士,是大約200個大大小小的新興軍事家族——戰國大名。
  • 日本戰國氏族,靠旗,家紋介紹
    ,望大神們看到什麼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接下來就進入本文主題吧:靠旗因為本文可能會很長,所以關於靠旗我就簡單說三點:1、為了辨認敵我,所以背後插旗子;2、那時候的日本普遍生產力不高,給士兵發一樣的「軍服」不太現實,靠旗便宜,一個字就是「窮」;3、日本人太矮了(自己腦補,哈哈哈)來一張靠旗大集合的圖:
  • 【科普】日本戰國5大名將
    今天的魔王科普來說說日本戰國史上的5大著名武將,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武將和《星期六魔王》裡的形象都有什麼不同的區別。一、織田信長  外號:第六天魔王(自封),尾張大うつけ(尾張大傻瓜)、赤鬼、雨將軍  「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另外兩個為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將日本的戰國亂世徹底打破。
  • 戰國時全程打醬油的韓國,根本不算強國,為何能夠並列戰國七雄?
    論戰國七雄的實力,各有各的輝煌,各有各的鋒芒,只有韓國時時被打的喊娘!自趙魏韓三家分晉開始,掀開戰國的序幕,魏文侯變法使得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超級大國,所向無敵,還曾經吊打秦國。魏國衰弱之後,逐漸形成秦、齊、楚三國橫強的局面,在秦昭襄王十九年的時候,秦齊還並稱「東西二帝」。
  • 趙國的君主為什麼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正式稱王的君主?
    在前文《禮崩樂壞:戰國七雄的君主大概都是在什麼時候正式稱王的?》中,本鬼介紹了戰國七雄正式稱王的時間。在戰國七雄的君主中,趙國稱王時間是最晚的,直到戰國中後期才正式稱王,比楚國晚了近四百年。對春秋戰國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們可能知道,趙家在晉國時期就是實力最強的執政卿大夫之一,其綜合實力在戰國也是前列的。既然如此,趙國為什麼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正式稱王的呢?甚至比七雄最弱的韓國還晚?「三家分晉」之後,趙國的綜合實力在「三晉」位居第一。
  • 日本戰國之織田信長
    去年12月,從名古屋入境日本,首先想到了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出生於尾張國的那古野城(現名古屋市)。從這裡他一步步走向全日本,並留下了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合稱「日本戰國三傑」。另兩人相比織田信長的光芒萬丈,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 戰國頭號騎牆派:有能力統一日本的毛利家,是將自己如何越打越窮
    日本的姓氏裡面有許多都很生僻,很多人認識這些日本人的姓氏基本上都是從一些日本的影視作品中都了解的,如果不是對日本戰國有所了解的人,大多數人知道毛利這個姓,基本上都是通過那個男人,那個留著兩撇小鬍子,大智若愚的名偵探,毛利……小五郎。雖然別看小五郎過得很落魄,但他們毛利家祖上可是曾經闊過。
  • 日本戰國史的魅力何在? | 青年維也納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日本戰國史這段發生在日本,又發生在古代的歷史,到底對我們現代中國人有什麼實際意義呢?非要扯意義的話,倒也不是不能說上幾句:日本近現代史是日本古代史的延伸,了解日本古代史,不但有助於了解日本近現代史,也有助於了解中國與日本的關係——但估計大家也隨著了解日深,如今肯定也越來越能明白,了解歷史原本就不應抱有太多的功利目的:閒來無事,手捧一卷書,徜徉在歷史海洋中,打發一個閒適的午後時光,或是睡前看上兩眼書,本就是一種快意人生,這快意本就不需要達到什麼目的
  • 日本戰國時期,清州同盟為何能夠改變戰國格局?
    日本戰國中前期,特別是這個時代,前三雄(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就要謝幕,後三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則即將登上歷史舞臺。公元1560年5月,在日本戰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桶狹間合戰」以後,有著「東海道霸主」之稱的足利氏名門今川義元身死。緊接著蟄伏多年的德川家康,終於掙脫了牢籠,而德川家康會有何作為。不僅今川織田翹首以盼,整個天下都將拭目以待。
  • 日本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10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
  • 日本戰國時期兵力如何?巔峰兵馬20萬,國土面積只有海南十分之一
    日本整個戰國一直到末期,巔峰兵馬人數是20萬, 同時期兵多馬少,騎兵只是很小一部分,日本戰國本土戰馬有很多缺點,矮小,衝鋒能力有限,屬於蒙古馬系,但是日本人矮啊小矮人與小矮人騎小矮馬打,咋滴都是有馬的高點,快點,衝鋒效果好點,震懾力強點…首先最深入人心的,當然是日本戰國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小,日本戰國時期,總國土面積大約在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