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史的魅力何在? | 青年維也納

2021-02-08 青年維也納

日本戰國史的魅力何在?

蕭西之水


在這個有趣的時代,日本人是怎麼生存下來、如何繼續走向下一個時代呢?

應該說,自從2008年山岡莊八小說《德川家康》引進出版以來,中國國內對日本戰國時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日本歷史文化作家通過網絡平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光榮公司的《信長之野望》等遊戲更是愈發普及。十多年來,日本戰國時代的歷史與文化已經漸漸深入人心,乃至青年讀者提到「天王山之戰」、「小田原評定」、「關原戰神小早川秀秋」這些梗已經不覺新奇,這確實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


圖:遊戲中的小早川秀秋漫畫像,這位臨陣倒戈的「關原戰神」已經被「玩壞了」。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日本戰國史這段發生在日本,又發生在古代的歷史,到底對我們現代中國人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非要扯意義的話,倒也不是不能說上幾句:日本近現代史是日本古代史的延伸,了解日本古代史,不但有助於了解日本近現代史,也有助於了解中國與日本的關係——但估計大家也隨著了解日深,如今肯定也越來越能明白,了解歷史原本就不應抱有太多的功利目的:閒來無事,手捧一卷書,徜徉在歷史海洋中,打發一個閒適的午後時光,或是睡前看上兩眼書,本就是一種快意人生,這快意本就不需要達到什麼目的,快意自身就是目的。


快意在何處?便在體味他人的人生選擇。


自古至今,客觀環境一直在變,但人類對於外界事物的反應模式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很多人之所以對歷史缺乏「共感」,主要原因依然是缺乏代入感,很難理解某個歷史人物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更不明白做了這些事情會導致一種什麼樣的結果。如果想讓更多人喜愛上歷史,就必須重塑彼時的權力格局,了解具體某個人的心路歷程,詳盡介紹該地的文化習俗,那麼便能理解一個人物為何做出那種人生選擇。畢竟,所謂「古代」「中世紀」「近代」「現代」這些語句無非是以後人之眼做出的分期形式,本質上,毎一代人都平等而普通。


圖:川中島古戰場公園的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一騎討」雕像。筆者(蕭西之水)新書《日本戰國武將記》之中也有著一些筆者前往日本拍攝的戰場實景。


或許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史記》才會選用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主角記錄歷史。雖然這種記述方式也難免重複之處,卻能從不同視角看待同一件事,千人千面,亦是美妙的體驗。當然,也不是每段歷史都適用於紀傳體,只有當人物性格與歷史脈絡較為明晰,撰寫者又具備相當的文學素養,才能創作出「無韻之離騷」。


就日本戰國史時代也確實更適合採用紀傳體。一來,日本戰國時代的戰場分割較細,同一時間點常會發生多個獨立的戰役與政變,若採取編年體記錄,恐怕會有些零亂;二來,因有大量文學、影視作品與遊戲的鋪墊,戰國時代各大武將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很多日本史愛好者的日常談資;三來,日本戰國時代的政治勢力多以家族為主要傳承模式,對於初窺日本戰國史的讀者來說,了解名將及其家族傳承,自然能顯著降低學習門檻,有助於迅速了解戰國史的主要人物及其事略。


圖:日本戰國前期的1506年,同一時期經常會爆發許多事件,且互相之間不一定有明確聯繫,這為編年體書寫方式帶來了很大麻煩。


提到"戰國",國人難免會想到中國歷史上曠日持久、動輒陣兵數十萬的大規模戰爭,不過就日本而言,戰國時代雖然戰事頻仍,但戰爭烈度卻稱不上多高,經常只有數千人數萬人規模的士兵對陣,因此被揶揄為「村長戰爭」。


這種現象固然與戰國時代的日本人口稀少、戰場分散、山脈縱橫有關,但同時也與日本人對待戰爭的態度有關。


日本的戰爭自古以來烈度都很低,大軍交戰與平定盜賊之間的界限從來不是很清晰,因而戰國前期的大部分戰役均夾雜著政變、「討賊」等任務;中期的很多戰役中,佔據要地的中小型豪族為了保護領地安全、而在兩大諸侯之間來回搖擺的事例數不勝數。直到進入織田信長時代以後,戰國歷史才算有了一條清晰的主線,戰役規模也陡然增加。再到日本軍隊在朝鮮王國戰場上經歷前所未有的慘烈戰爭之後,其軍事戰術與技術才得到了提升。但即便如此,徳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其取勝的關鍵點依然在於政治拉攏而非軍事作戰。


圖:日本戰國的最終勝利者德川家康,也被戲稱為「老烏龜」。對他的認識與理解也是許多中國人開始接觸日本戰國史的起點。不過有趣的是,比起軍事戰術而言,德川家康更擅長的是政治拉攏,這也是他獲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因素所在。


可以說,日本戰國史很好地體現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一名言,而戰國史最為精彩的部分也並非後人濃墨重彩描寫的各大戰役,反而是前期天下大亂如何收拾,中期地方豪族之間如何拉鋸,後期各大諸侯之間又如何縱橫捭闔的場景。


日本戰國史與其說是一部軍事史,更像是一部政治史,其間最有趣的,便是日本各級武士如何結成「主從關係」(上下級關係);鄉下大名如何靠著多年經營在某一地區逐漸立足,如何統轄群臣,如何建立高效的統治制度,又如何時不時以「挖牆腳」的方式撬動對手陣營。如果想深入了解到日本戰國史的背後元素,這些與政治相關的謀略與手段都會是很好的方向。


更重要的還在於當時人的思想。現代中國人對日本武士的印象,基本都與「武士道」這個概念有著深入聯繫。但事實上,現代人理解的「武士道」是1899年哲學家新渡戶稻造在日本古書基礎上、提煉與西方騎士精神相近的部分總結而成,本質上是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為了爭取西方人認同的一種理論工具,與歷史上實際存在過的武士價值觀並沒有直接關係。


圖:新渡戶稻造在1899年為了向西方人說明日本文化而撰寫了英文版《武士道》一書,成為日本文化向西方傳播的關鍵書目。


從實際歷史來看,由於日本沒有長期大規模的外族入侵危險,武士在誕生時期兼具「警察」、「軍隊」雙重屬性,甚至「警察」屬性還要更強一些,所以同輩武士之間基本都是相對平等的關係。需要站隊時,武士選擇陣營並不是基於一種「忠誠」的義務,更多是基於「志同道合」的嚮往,所以在室町時代乃至後來的戰國時代,武士改換門庭都不是什麼新鮮事,甚至一家分為多個分支也十分常見。正如日本戰國末期武將藤堂高虎所言:「武士一生不換七次主君便非好武士」,改換門庭、服從強者不但不是「叛逆」的象徵,反而是「胸懷大志」、「良禽擇木而棲」的表現。


對於中國歷史愛好者而言,最熟悉的人物關係模式要麼是中國式的森嚴等級關係,要麼是歐洲式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然而日本戰國時代卻並不屬於二者的任何一方,武士與武士之間的關係事實上是「絕對忠誠」與「黑暗森林」之間的矛盾統一體,大家都遊走於「忠誠」與「良禽擇木而棲」之間的灰色地帶——那麼在這個有趣的時代,日本人是怎麼生存下來、如何繼續走向下一個時代呢?


希望筆者、即蕭西之水新書《日本戰國武將記》能夠為大家描繪一幅有趣的圖景。   


(註:本書第103頁第3段誤將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寫為「武田信玄之子」,謹此更正並表示歉意。)


武士道:騎士精神的東方仿版?

↙ 點閱讀原文可購買《日本戰國武將記》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史之武將趣話
    而且今天還是接財神節,希望大家看了本期內容新的一年大發財!@那麼我們接下來繼續介紹一些日本戰國方面的內容。乃們知道嗎?,以及世上第一位接受盲腸手術的人。這幅肖像畫中的人物頭部所戴的冠冕也好,穿著的衣服也好,拿著的笏也好,都是大化改新以後,伴隨著律令制國家誕生才出現的東西,而不是聖德太子時代就有的。
  • 舌尖上的日本戰國史
    日本戰國第一梟雄織田信長。因為遊戲與漫畫,這位名氣極大,確實是開拓日本新時代的人物。1569年,葡萄牙傳教士弗洛伊斯來拜見他,就帶了禮物金平糖。金平糖是什麼?就是冰糖煮掉水分後,用小麥粉做成,傳統工藝是用熱鍋不斷搖,迫使糖滾動,搖出表面的碎疙瘩為止。信長答應了弗洛伊斯傳教的事兒,收了一瓶葡萄牙金平糖,就把日本本土僧侶們給端了。
  • 日本武士興亡史:稱霸一方的戰國大名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武士興亡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長達百年的群雄混戰時代也是武士發展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從中下級武士中湧現出許多影響深遠的軍事家、戰術家。繼守護大名之後登臺的上級武士,是大約200個大大小小的新興軍事家族——戰國大名。
  • 《信長協奏曲》不一樣的日本戰國史
    21世紀的高中生三郎,因為意外而離奇地穿越了時空來到了戰國時代,睜開朦朧的雙眼後卻遇到了一位與自己長相相同的男子,男子的一句「代替在下的身份活下去」使三郎成為了在日本名震古今的織田新長。
  • 懂點日本戰國史,讓你 Bigger than Bigger(更逼格)
    既然如此,我想不妨先來聊聊那些神編劇們還沒來得及挖掘的內容:「日本戰國史」。一來,這段歷史,大多數人比較陌生,白紙一張比較容易原汁原味地接受。二來,從歷史看成敗,從成敗看人性,古今中外都一樣。三來,懂點日本史,哪天在那些天朝宮廷粉前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淵博」,一定會讓你「逼格」飆升。 日本戰國時期,時在十三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初,相當於中國明朝的中後期。
  • 日本戰國撿漏史:謝天謝地,對手是個大胖子!
    01眾所周知,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從15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幾乎是日本歷史上最混亂的年代,豆丁點大的日本國土,被分成了六十六國,你打過來我打過去,無止無休。亂世麼,肯定是要出英雄的。俗話說得好,「國之將興必有祥瑞,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誰也不曉得,織田信長到底是天神降世還是妖孽禍害,但總之,這傢伙是日本戰國時代最拉風的武士沒有之一。他是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全日本的霸主,後來的豐臣秀吉也好、德川家康也好,都以織田的繼任者自居,可以說,沒有織田信長所奠定的基礎,就沒有後來大一統的江戶幕府。
  • 【美食】舌尖上的日本戰國史
    日本戰國時,有所謂關東三雄:拿孫子兵法做招牌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黑澤明《影武者》的主角),剛正不阿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的獅子北條氏康。沒法子,日本戰國時,大家都沒什麼好吃的。日本本土不產羊,所以日本料理裡沒羊肉吃;牛,1853年前日本是普遍不吃的;實際上,8世紀時,篤信佛教的嵯峨天皇首發「肉食禁令」,要到1876年明治天皇才正式下令解禁,在此期間,日本人吃肉都小心翼翼。老百姓吃米飯加醃漬蘿蔔,諸侯大名吃米飯,配上醃漬蘿蔔、醬湯、時令野菜和好魚,就算是難得了。住在伊勢灣附近的,會把伊勢海老——也就是大龍蝦——當寶。
  • 《信長協奏曲》以極大的腦洞展開日本戰國史
    影片改編自日本漫畫家石井あゆみ所創作的漫畫作品《信長協奏曲》,講述了天分不敏的高中學生三郎意外穿越時空,回到1549年的日本戰國,偶遇落難的織田信長並於後來替代他以「織田信長」的名義登上歷史舞臺,並在一系列的烏龍事件後將織田家推向歷史的巔峰的故事。
  • 來感受下《戰國無雙》遊戲的魅力吧!
    不過系列製作人兼現任KT社長的鯉沼久史在《戰國無雙4 DX》的官方售前直播活動中透露,製作組對《戰國無雙5》的構思已經慢慢成型,將會在近一兩年公布,算是回應了粉絲的期望。  《戰國無雙》的「劇情」魅力  眾多「《無雙》系列」中,只有《真·三國無雙》和《戰國無雙》是取材自歷史故事並加以原創情節進行改編的,二者都有著諸多耳熟能詳的精彩故事,而《戰國無雙》的日本戰國歷史更為日本玩家所愛,光榮考慮到了日本戰國歷史隨日本的文化傳播漸漸壯大的影響力,選擇這段歷史來改編製作更是得心應手,畢竟光榮還擁有大受好評的《太閤立志傳》《信長之野望》等日本戰國相關的遊戲系列
  • 【科普】日本戰國5大名將
    今天的魔王科普來說說日本戰國史上的5大著名武將,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武將和《星期六魔王》裡的形象都有什麼不同的區別。一、織田信長  外號:第六天魔王(自封),尾張大うつけ(尾張大傻瓜)、赤鬼、雨將軍  「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另外兩個為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將日本的戰國亂世徹底打破。
  • 共和國裡的貴族 | 青年維也納
    12月27日,高林將在青年維也納線上講座中開講《巴黎強拆記——第二帝國與巴黎》,文末掃碼報名!很多人在讀普魯斯特時第一次發現,第三共和國裡竟然還有貴族,而且依然牢牢佔據著上流社會的地位。難道在王冠落地之後,貴族都能生活得這麼滋潤?其實不是。
  • 輕鬆讀史:戰國日本
    鑑於本帳號最近的TONE調都是嚴謹學術範兒,急需我這樣的諧星來拉低逼格以平衡觀眾群的智商,所以今天就來推薦一本低齡輕鬆讀物——MIYA茂呂美耶的《戰國日本》。戰爭結束後,留下來收拾的,和見證歷史的,總是女人」。作者本人也是個中日混血的奇女子,二十歲為愛走天涯棄學嫁入豪門,離婚後隻身攜帶兩幼子千裡迢迢留學鄭州,賣過古董學過甲骨文,樂觀抗癌逆轉人生……同是女人,我覺得日本這段歷史還是挺有看頭的,梟雄英雄人才濟濟不輸三國,冷兵器時代的心理戰其實很像辦公室政治,雖然心碎斷腸的瓊瑤式愛情少了點,但是好歹還有腐女專愛的搞基男色趴呢,唔,反正口味蠻重的。
  • 日本人超愛中國春秋戰國時代!
    那是一位年輕的日本女性。       「明子,你熟悉中國吧。讀過《孟嘗君》嗎?真是太有意思啦。我完全被中國歷史迷住了」       她說的《孟嘗君》是日本作家宮城谷昌光的作品。宮城谷寫過很多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作品,全都很受歡迎。       我的朋友是個普通的日本上班族,既沒有去過中國,也沒學過中文。但在讀完《孟嘗君》之後,完全成為中國史愛好者。
  • 武田信玄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地位
    武田信玄號稱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對後世有著深刻的影響,從時間上說,他從古代一直影響到現在。
  • 【遊戲觀】中國三國與日本戰國五大相似的名將
    不過想想,其實日本戰國有些智將名帥跟我們三國的文武將帥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的,不比來比去的話何不來配配對?那麼,讓我們看看日本戰國那些名人幹的五大「名事」在咱們三國時代究竟會花落誰家。  一、誰是三國最表裡比興之人?
  • 「日本戰國張飛」身高只有160cm?跟潘長江一邊高!
    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戰亂年代,大致年代是從公元15世紀中葉到公元17世紀初。時間跨度大約對應的是我國明朝英宗年間到神宗(萬曆皇帝)年間。這段歷史對於日本文化的影響極深,從小說到影視劇應有盡有,日本NHK一年一度推出的大河劇,就充斥著大量的戰國時代素材,今年的大河劇《女城主直虎》(柴崎幸主演)就是戰國時代電視劇。
  • 北川有聲書:日本戰國英雄傳 · 序章
    「 北川有聲書《日本戰國英雄傳》在喜馬拉雅FM上線以來,收聽率節節攀升,有很多朋友留言,希望看到故事的文字版,所以從即日起,我們也將每周同步在公眾中更新原《日本戰國英雄傳》的故事連載。—— 北川十五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初,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上演過一段浩浩蕩蕩,又混亂不堪的歷史大劇,史稱「日本戰國時代」。雖然和當年中國的「春秋戰國」相比,動輒幾十萬大軍捉對廝殺,日本戰國真的算不上什麼「大場面」。但是,其波及的時間之久,對酒當歌、英雄氣概之豪邁,爾虞我詐、群雄逐鹿之壯烈,可以說卻毫不遜色。
  • 「如今已是戰國之世」
    日劇《真田丸》(2016) 劇照和很多人一樣,我零星的日本戰國史知識幾乎全部來自光榮株式會社和大河劇。「巖波日本史」第五卷《戰國時期》記述的便是從「一四四一年,足利義教將軍被家臣謀殺的嘉吉之亂為開端,到一五九八年,一統亂世的豐臣秀吉逝世為止」約一個半世紀的歷史。
  • 交流·交鋒·交誼︱第十屆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淺描
    也就是說,這裡的「青年學者」基本上是30歲上下的初出茅廬之輩。在某種程度上,第十屆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就有了更新換代的意義。十周年畢竟是一個特殊的段落,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孫正軍的話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為此,這屆聯誼會專門設置了十周年紀念座談,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胡鴻主持。下文對聯誼會的介紹主要就來自這場座談。
  • 日本十大人氣魅力男聲優
    日本十大人氣魅力男聲優漫迷對於自己喜歡的動漫總會記得一兩個特殊的聲音,他們演繹的角色讓故事顯得更加有說服力,或者更加現實話。下面小編帶大家看一下日本十大人氣魅力男聲優。神谷浩史大器晚成的日本著名男性聲優、歌手神谷浩史,主要配音作品:《夏目友人帳》夏目貴志、《化物語》阿良良木歷、《無頭騎士異聞錄》折原臨也、《高達00》提耶利亞·厄德、《蜂蜜與四葉草》竹本祐太、《海賊王》特拉法爾加·羅、《Angel Beats!》音無結弦、《黑子的籃球》赤司徵十郎、《進擊的巨人》利威爾、《青之驅魔師》梅菲斯特·菲雷斯、《野良神》夜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