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撿漏史:謝天謝地,對手是個大胖子!

2021-02-13 漢周讀書

01

眾所周知,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從15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幾乎是日本歷史上最混亂的年代,豆丁點大的日本國土,被分成了六十六國,你打過來我打過去,無止無休。

亂世麼,肯定是要出英雄的。

俗話說得好,「國之將興必有祥瑞,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誰也不曉得,織田信長到底是天神降世還是妖孽禍害,但總之,這傢伙是日本戰國時代最拉風的武士沒有之一。

他是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全日本的霸主,後來的豐臣秀吉也好、德川家康也好,都以織田的繼任者自居,可以說,沒有織田信長所奠定的基礎,就沒有後來大一統的江戶幕府。

信長小時候是個熊孩子,跟一幫狐朋狗友鬥雞走狗,還學女孩子塗脂抹粉,最喜歡看女胖子玩相撲,被稱為「尾張的大傻瓜」。

父親死後,他身為嫡長子繼任家督,卻在老爹葬禮上扔香灰,氣得他的老師平手政秀切腹自盡。

不過,他沒有一直胡鬧下去,很快,織田家就迎來了關乎生死的一次大考驗,而織田信長,則在這次考驗下迅速地成長了。

考驗來源於一個叫今川義元的傢伙,外號「東海道第一弓取」,是當時日本最強大的大名之一,很多人都看好他能統一日本、結束亂世。

於是,他要上洛。

「洛」在日本指的就是京都,「上洛」就是帶兵去京城,割據政權擁兵直入京城,可不是去給天皇送小餅乾的,今川義元一旦上洛,也就意味著宣示全國霸權,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他上洛的必經之路,就是織田信長家所在的尾張國。

臣服?還是反抗?

是乖乖給大佬讓路從此做一個俯首帖耳的小弟,還是螳臂當車誓死不做亡國奴?

尾張的大傻瓜選擇了後者。

據說信長出兵前,帶著家臣們去熱田神宮裡搞了一次祈禱大會。

家臣們覺得很奇怪,老闆一輩子不信神佛,怎麼這會兒搞起封建迷信了?看來真的是生死關頭沒辦法了。

想想也是,今川義元是如今最拉風的大名,這次上洛就帶了兩萬五千精銳,而織田家上上下下,連買菜的夥夫都加上,也只湊了4000小兵,怎麼打?

信長當然知道家臣們都害怕,於是說:「如今硬剛是死,投降也是死,你們要咋死?」

家臣一聽差點背過氣去。

信長哈哈大笑:「沒關係,對手是個胖子!」

02

第一次來神社祈禱,織田信長顯然不熟悉流程,隨便拜了拜,雙眼一閉,突然大喊道:「我聽到了神的聲音,神說我們必勝!」

當然,沒有人真的相信他們真的會勝利,可能信長自己也不信。

此時,今川義元大軍行進到了尾張國境內。

今川是個大胖子,怕熱且腿短,所以打仗從來不騎馬,要抬轎子,這就導致了行軍速度比較慢,而且轎夫需要常歇息,歇息的地方,叫桶狹間。

顧名思義,這是個山谷狹長地帶,大軍不容易集結成團,只能分散成線,最適合搞伏擊。

織田信長就埋伏在這裡。

據探子來報,由於山谷狹長,大部隊還沒跟上來,此時在今川義元身邊的,只有兩千餘人。

信長鬆了一口氣,小螺號一吹,信長第一個衝了出去。

此時恰好天公作美,下起了暴雨,伴隨著雷鳴聲,織田軍四千餘人分三路衝下了山崖。

今川軍正脫了盔甲懶洋洋打哈欠,突然漫山遍野的喊殺聲,還有電閃雷鳴,把他們嚇得差點尿褲子,以為是雷公來了。

今川義元急吼吼套上盔甲,無奈肥肉太多穿衣困難,只套了一半,越著急越穿不上。

大佬就是大佬,眼看架勢不對,才不管面子裡子,當機立斷,下令回縮軍隊,準備撤退。

只要後面大部隊跟上來,織田家這幾個小崽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可惜,由於電閃雷鳴的,現場的情況越忙越亂。

今川義元準備騎馬逃走,可原來服侍他上馬的小兵早不見了,他跳了一次,沒成功,跳了兩次,還是沒成功,人胖腿短,再加上馬受了驚,怎麼也上不去。

當今川準備再努力一次的時候,一個人殺了過來。

他是織田家臣服部小平太,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小子,不知道怎麼趁亂殺進了今川軍中。

他殺紅了眼,也不管對方是誰,先往大腿上扎了一槍。

今川義元紅了眼,拔出刀一刀砍斷了服部的槍桿,接著就是一頓猛砍。

服部小平太顯然沒想到對方這麼能打,膝蓋受了重傷。

看著當場撲街的小兵,今川正準備一刀結果了他,就聽見後面「咔嚓」一聲,一把刀捅進了自己的腹部。

背後捅刀子那位叫毛利新助,也是織田家臣,因為這一刀,他從此名垂青史了。

大佬就是大佬,被下了黑手的今川義元依然保持了高度的戰鬥力,回過身子對著敵人就是一刀。

這場博弈最後的結果,是毛利新助用兩根手指換來了今川義元的項上人頭。

織田信長勝局已定。

03

「桶狹間合戰」以4000烏合之眾大勝25000大軍的光輝勝利被列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首,從此以後,今川家一落千丈,織田氏如日中天,開啟了「天下布武」的時代,最終成為日本戰國最強霸主。

順便一提,此戰之後,德川家康得以擺脫今川氏的控制,與織田氏達成清州同盟,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並成為了這場大亂鬥的最終贏家。

不過,這場戰役的勝利,也許並不應該歸功於織田信長的奇謀與勇武,而是要感謝——對手是個胖子。

這麼說吧,如果今川義元不是胖子,他就不會坐轎子,大軍就不會走得慢,信長就沒有時間排兵布陣;

如果今川義元不是胖子,他就不會怕熱,也就不會在桶狹間這個陰涼處休息;

如果今川義元不是胖子,危急時刻他就能騎馬逃跑,不會把小命直接報銷。

此戰之勝還有個關鍵因素就是天降大雨,信長千算萬算,恐怕也沒有想到,老天爺都在幫他!

總之這場仗,信長撿了個大漏子!

不過,他的「撿漏史」才剛剛開始。

04

今川義元死後,信長勢力迅速發展,於是他也想上洛,可上洛得師出有名啊,不然就會遭到全國大名討伐。

正好這時,日本名義上的統治者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被權臣所殺,其弟足利義昭來到尾張國尋求織田信長的庇護。

信長啥都沒幹,平白撿了一個可以「令諸侯」的「天子」,歡天喜地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殺進了京都,扶立足利義昭為第十五代幕府將軍,織田信長正式稱霸。

隨著織田勢力的擴張,他的對手也越來越多,甚至多次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但幸好,擁有主角光環的信長一次次突破了包圍,一步步擴張著地盤——直到他遇見武田信玄。

被稱為「戰國第一名將」的武田信玄,外號「甲斐之虎」、「日本孫子(孫武)」 ,他的赤備鐵騎所向披靡,幾乎轉動了整個日本戰國的歷史車輪,他的「風林火山」軍旗曾經插遍日本各個山頭,鋒芒直指京都。

就是這麼一位傳說級別的大神,在1573年的三方原合戰中大敗織田德川聯軍,給了信長一生中最慘烈的一次重擊。

(據傳當時德川家康在逃命時嚇的拉了一褲子屎尿,在逃回濱松城後還叫畫師畫下自己落魄的樣子,這幅畫一直掛在家康的居室內,並保存至今。)

就在織田信長被打得落花流水,準備最後決一死戰時,武田家卻忽然撤兵了。

武田信玄死了,突然暴斃。

關於他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有說得肺病死的、有說被德川家康的狙擊手暗殺死的、有說X盡人亡死的,甚至還有說法說武田信玄其實是個女的,打仗時來大姨媽流血過多而死。

但無論如何,織田信長一生最可怕的敵人走了,他又一次「撿」到了一場勝利。

天下無敵的武田信玄,最終沒能取得天下,歷史在信玄和信長之間,選擇了後者。

可惜的是,數年之後,正處在人生巔峰的織田信長,被至親家臣所叛,灰飛煙滅於一場熊熊大火…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史的魅力何在? | 青年維也納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日本戰國史這段發生在日本,又發生在古代的歷史,到底對我們現代中國人有什麼實際意義呢?就日本戰國史時代也確實更適合採用紀傳體。一來,日本戰國時代的戰場分割較細,同一時間點常會發生多個獨立的戰役與政變,若採取編年體記錄,恐怕會有些零亂;二來,因有大量文學、影視作品與遊戲的鋪墊,戰國時代各大武將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很多日本史愛好者的日常談資;三來,日本戰國時代的政治勢力多以家族為主要傳承模式,對於初窺日本戰國史的讀者來說,了解名將及其家族傳承,自然能顯著降低學習門檻,有助於迅速了解戰國史的主要人物及其事略。
  • 懂點日本戰國史,讓你 Bigger than Bigger(更逼格)
    既然如此,我想不妨先來聊聊那些神編劇們還沒來得及挖掘的內容:「日本戰國史」。一來,這段歷史,大多數人比較陌生,白紙一張比較容易原汁原味地接受。二來,從歷史看成敗,從成敗看人性,古今中外都一樣。三來,懂點日本史,哪天在那些天朝宮廷粉前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淵博」,一定會讓你「逼格」飆升。 日本戰國時期,時在十三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初,相當於中國明朝的中後期。
  • 舌尖上的日本戰國史
    往期回顧:『日本戰國時代』從莫逆之交到生死仇敵,豐臣秀吉與日本茶聖的恩怨情仇其一,一般傳聞,光秀對信長的大不滿處,是因為信長公開侮慢了他,理由呢?嗯,一種傳說是:信長要招待盟友德川家康吃飯,光秀管廚房,忙著催琵琶湖調新鮮魚過來,沒打掃乾淨,信長過來一視察,大怒:這廚房髒成這樣,要丟誰的人吶?
  • 【科普】日本戰國5大名將
    今天的魔王科普來說說日本戰國史上的5大著名武將,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武將和《星期六魔王》裡的形象都有什麼不同的區別。一、織田信長  外號:第六天魔王(自封),尾張大うつけ(尾張大傻瓜)、赤鬼、雨將軍  「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另外兩個為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將日本的戰國亂世徹底打破。
  • 日本武士興亡史:稱霸一方的戰國大名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武士興亡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長達百年的群雄混戰時代也是武士發展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從中下級武士中湧現出許多影響深遠的軍事家、戰術家。繼守護大名之後登臺的上級武士,是大約200個大大小小的新興軍事家族——戰國大名。
  • 日本戰國被低估的5個人物,留下了偉大痕跡卻被遺忘,甚至抹黑!
    日本戰國歷史上有太多太多的人物,所以難免有人留下了偉大的痕跡卻被遺忘,甚至被抹黑。那麼,日本戰國歷史上有哪些人物被低估了呢?本文就為大家介紹5位。其實不然,弗洛伊斯在《日本史》寫道「齋藤龍興思慮深遠,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
  • 【美食】舌尖上的日本戰國史
    日本戰國時,有所謂關東三雄:拿孫子兵法做招牌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黑澤明《影武者》的主角),剛正不阿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的獅子北條氏康。當然,日本地方不大,海澱區那麼大的地方都能整出四天王八大將之類,肥前之熊美濃之蝮蛇等各類動物稱號也不勝枚舉,只說吃的。北條氏康家在如今的東京附近,所以守著東南海灣,不止一部電影裡,都描述他擊退上杉謙信的攻擊後,邊吃海鮮雜煮邊看海,得意:「真美啊,決不能讓謙信看見相模的海!」——大概,歷史上氏康是真愛吃雜煮吧。
  • 輕鬆讀史:戰國日本
    歷史書通常難啃,不過MIYA這本很適合入門速成,秉著嚴肅的八卦態度,硬漢當道的戰國歷史也可以寫得生動好玩。女人對歷史的看點總是不同,就像作者在書裡寫的:「有關戰爭,男人的話不可全信。戰爭結束後,留下來收拾的,和見證歷史的,總是女人」。
  • 日本戰國史之武將趣話
    日本第一個使用鉛筆的人是伊達政宗日本第一個戴眼鏡的人是德川家康日本第一個穿小內褲的人是豐臣秀吉日本第一個使用鉛筆的人是伊達政宗伊達一直走在潮流尖端,據說他還是第一個將味增美食軍用罐頭帶到韓國直銷的人,第一個用外語給外國教宗發郵件的人,第一個娶了南蠻側室的人
  • 《信長協奏曲》不一樣的日本戰國史
    21世紀的高中生三郎,因為意外而離奇地穿越了時空來到了戰國時代,睜開朦朧的雙眼後卻遇到了一位與自己長相相同的男子,男子的一句「代替在下的身份活下去」使三郎成為了在日本名震古今的織田新長。
  • 日本戰國時代的他本可以問鼎天下,卻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而他的傳奇是由一場名為「桶狹間之戰」的戰鬥開始的,這場戰鬥中織田信長擊敗了上洛的今川義元大軍,並斬殺了他
  • NHK大河劇大盤點,經典一籮筐部部難忘 日本戰國
    骨肉分離的悲劇、視為己出養大的家臣間互相對立與殘害、那些戰國大名送作人質的妻小...夫君的辭世與豐臣家的滅亡...為創造一個再無戰亂的國家...為迎來安定的日子...面對一局定天下的關原之戰,寧寧究竟會作何打算...!?
  • 《信長協奏曲》以極大的腦洞展開日本戰國史
    影片改編自日本漫畫家石井あゆみ所創作的漫畫作品《信長協奏曲》,講述了天分不敏的高中學生三郎意外穿越時空,回到1549年的日本戰國,偶遇落難的織田信長並於後來替代他以「織田信長」的名義登上歷史舞臺,並在一系列的烏龍事件後將織田家推向歷史的巔峰的故事。
  • 【人物誌】日本戰國武將VS三國名將大PK
    日本戰國武將和中國三國武將,在某些地方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我們經常就拿織田信長和曹操做比較,兩人都是曾經的一代梟雄,卻無法實現真正的統一大業,今天魔王就來對比下日本戰國武將VS三國名將大PK!不知是幸運還是諷刺,他們取得最終勝利的最大因素都是建立在對手的早逝!
  • 「刀光劍影,一招制敵」,日本戰國十大劍豪
    在小編看來,日本戰國時代最具魅力的其中之一就是劍道精神,當時的日本流派眾多,每個流派都有獨一無二的劍道絕技,劍客間的比試,刀與刀之間砍擊時劃出的火花,在腳步交替間尋找對手的破綻,修為高的劍豪甚至可以做到一招制敵,像是看到未來般,預測到對手的下一步動作。
  • 武田信玄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地位
    從空間上說,他的影響也已從日本蔓延開來。小時候街上流行一款被稱作街霸的格鬥遊戲,日本武士出場時,背景有一面旗幟。上書四個字「風林火山」。當時覺得這幾個字挺有意思,卻又不知道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那便是武田家的軍旗。是「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縮略,均出自《孫子兵法》的軍爭篇。而現在「風林火山」卻成了日本的標誌符號之一。從中到日,從日到中,想想文化的影響也真有些意思。
  • 日本戰國:名門大內家滅亡,毛利家崛起
    雖然這樣前後花費了毛利軍近三年時間才完全徵服大內家領地,但卻成功地以穩紮穩打的方式鞏固了新徵服地的支配,掃清大部分潛在的反抗。同年冬,成功進入周防國內陸的都濃郡鬚鬚萬地區(今.山口縣周南市)後,毛利軍再次遇到強力抵抗,最終又再花了數月的時間利用包圍斷援的方法迫使了敵方投降。
  • 日本戰國之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二、桶狹間奇襲作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另外兩個為嚴島合戰和河越合戰),這三場戰爭決定了三個家族,甚至是日本戰國的走勢,而桶狹間合戰是其中影響最大的。桶狹間合戰雙方的形勢對比。今川氏坐擁三河、遠江、駿河三國,軍隊25000人;織田家剛完成統一,可動員的士兵僅有3000人,實力懸殊。戰爭結果是織田氏獲勝並擊斃今川義元。
  • 日本人超愛中國春秋戰國時代!
    那是一位年輕的日本女性。       「明子,你熟悉中國吧。讀過《孟嘗君》嗎?真是太有意思啦。我完全被中國歷史迷住了」       她說的《孟嘗君》是日本作家宮城谷昌光的作品。宮城谷寫過很多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作品,全都很受歡迎。       我的朋友是個普通的日本上班族,既沒有去過中國,也沒學過中文。但在讀完《孟嘗君》之後,完全成為中國史愛好者。
  • 「日本戰國張飛」身高只有160cm?跟潘長江一邊高!
    如果懶得看文字可以聽語音版喲~↓↓(在 [喜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錘說史」關注收聽過往節目)我們 「BT歷史零售」 公眾號正式更名 「大錘說史」 感謝各位讀者老爺的一路支持!由於戰國歷史從江戶時代開始(也就是德川幕府統治時代),經歷了300多年來不斷的藝術加工,雖然至今日本還保留了不少的歷史文獻甚至實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說,這段歷史的敘述,跟可靠的歷史真實之間,已經存在比較大的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