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眾所周知,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從15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幾乎是日本歷史上最混亂的年代,豆丁點大的日本國土,被分成了六十六國,你打過來我打過去,無止無休。
亂世麼,肯定是要出英雄的。
俗話說得好,「國之將興必有祥瑞,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誰也不曉得,織田信長到底是天神降世還是妖孽禍害,但總之,這傢伙是日本戰國時代最拉風的武士沒有之一。
他是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全日本的霸主,後來的豐臣秀吉也好、德川家康也好,都以織田的繼任者自居,可以說,沒有織田信長所奠定的基礎,就沒有後來大一統的江戶幕府。
信長小時候是個熊孩子,跟一幫狐朋狗友鬥雞走狗,還學女孩子塗脂抹粉,最喜歡看女胖子玩相撲,被稱為「尾張的大傻瓜」。
父親死後,他身為嫡長子繼任家督,卻在老爹葬禮上扔香灰,氣得他的老師平手政秀切腹自盡。
不過,他沒有一直胡鬧下去,很快,織田家就迎來了關乎生死的一次大考驗,而織田信長,則在這次考驗下迅速地成長了。
考驗來源於一個叫今川義元的傢伙,外號「東海道第一弓取」,是當時日本最強大的大名之一,很多人都看好他能統一日本、結束亂世。
於是,他要上洛。
「洛」在日本指的就是京都,「上洛」就是帶兵去京城,割據政權擁兵直入京城,可不是去給天皇送小餅乾的,今川義元一旦上洛,也就意味著宣示全國霸權,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他上洛的必經之路,就是織田信長家所在的尾張國。
臣服?還是反抗?
是乖乖給大佬讓路從此做一個俯首帖耳的小弟,還是螳臂當車誓死不做亡國奴?
尾張的大傻瓜選擇了後者。
據說信長出兵前,帶著家臣們去熱田神宮裡搞了一次祈禱大會。
家臣們覺得很奇怪,老闆一輩子不信神佛,怎麼這會兒搞起封建迷信了?看來真的是生死關頭沒辦法了。
想想也是,今川義元是如今最拉風的大名,這次上洛就帶了兩萬五千精銳,而織田家上上下下,連買菜的夥夫都加上,也只湊了4000小兵,怎麼打?
信長當然知道家臣們都害怕,於是說:「如今硬剛是死,投降也是死,你們要咋死?」
家臣一聽差點背過氣去。
信長哈哈大笑:「沒關係,對手是個胖子!」
02
第一次來神社祈禱,織田信長顯然不熟悉流程,隨便拜了拜,雙眼一閉,突然大喊道:「我聽到了神的聲音,神說我們必勝!」
當然,沒有人真的相信他們真的會勝利,可能信長自己也不信。
此時,今川義元大軍行進到了尾張國境內。
今川是個大胖子,怕熱且腿短,所以打仗從來不騎馬,要抬轎子,這就導致了行軍速度比較慢,而且轎夫需要常歇息,歇息的地方,叫桶狹間。
顧名思義,這是個山谷狹長地帶,大軍不容易集結成團,只能分散成線,最適合搞伏擊。
織田信長就埋伏在這裡。
據探子來報,由於山谷狹長,大部隊還沒跟上來,此時在今川義元身邊的,只有兩千餘人。
信長鬆了一口氣,小螺號一吹,信長第一個衝了出去。
此時恰好天公作美,下起了暴雨,伴隨著雷鳴聲,織田軍四千餘人分三路衝下了山崖。
今川軍正脫了盔甲懶洋洋打哈欠,突然漫山遍野的喊殺聲,還有電閃雷鳴,把他們嚇得差點尿褲子,以為是雷公來了。
今川義元急吼吼套上盔甲,無奈肥肉太多穿衣困難,只套了一半,越著急越穿不上。
大佬就是大佬,眼看架勢不對,才不管面子裡子,當機立斷,下令回縮軍隊,準備撤退。
只要後面大部隊跟上來,織田家這幾個小崽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可惜,由於電閃雷鳴的,現場的情況越忙越亂。
今川義元準備騎馬逃走,可原來服侍他上馬的小兵早不見了,他跳了一次,沒成功,跳了兩次,還是沒成功,人胖腿短,再加上馬受了驚,怎麼也上不去。
當今川準備再努力一次的時候,一個人殺了過來。
他是織田家臣服部小平太,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小子,不知道怎麼趁亂殺進了今川軍中。
他殺紅了眼,也不管對方是誰,先往大腿上扎了一槍。
今川義元紅了眼,拔出刀一刀砍斷了服部的槍桿,接著就是一頓猛砍。
服部小平太顯然沒想到對方這麼能打,膝蓋受了重傷。
看著當場撲街的小兵,今川正準備一刀結果了他,就聽見後面「咔嚓」一聲,一把刀捅進了自己的腹部。
背後捅刀子那位叫毛利新助,也是織田家臣,因為這一刀,他從此名垂青史了。
大佬就是大佬,被下了黑手的今川義元依然保持了高度的戰鬥力,回過身子對著敵人就是一刀。
這場博弈最後的結果,是毛利新助用兩根手指換來了今川義元的項上人頭。
織田信長勝局已定。
03
「桶狹間合戰」以4000烏合之眾大勝25000大軍的光輝勝利被列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首,從此以後,今川家一落千丈,織田氏如日中天,開啟了「天下布武」的時代,最終成為日本戰國最強霸主。
順便一提,此戰之後,德川家康得以擺脫今川氏的控制,與織田氏達成清州同盟,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並成為了這場大亂鬥的最終贏家。
不過,這場戰役的勝利,也許並不應該歸功於織田信長的奇謀與勇武,而是要感謝——對手是個胖子。
這麼說吧,如果今川義元不是胖子,他就不會坐轎子,大軍就不會走得慢,信長就沒有時間排兵布陣;
如果今川義元不是胖子,他就不會怕熱,也就不會在桶狹間這個陰涼處休息;
如果今川義元不是胖子,危急時刻他就能騎馬逃跑,不會把小命直接報銷。
此戰之勝還有個關鍵因素就是天降大雨,信長千算萬算,恐怕也沒有想到,老天爺都在幫他!
總之這場仗,信長撿了個大漏子!
不過,他的「撿漏史」才剛剛開始。
04
今川義元死後,信長勢力迅速發展,於是他也想上洛,可上洛得師出有名啊,不然就會遭到全國大名討伐。
正好這時,日本名義上的統治者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被權臣所殺,其弟足利義昭來到尾張國尋求織田信長的庇護。
信長啥都沒幹,平白撿了一個可以「令諸侯」的「天子」,歡天喜地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殺進了京都,扶立足利義昭為第十五代幕府將軍,織田信長正式稱霸。
隨著織田勢力的擴張,他的對手也越來越多,甚至多次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但幸好,擁有主角光環的信長一次次突破了包圍,一步步擴張著地盤——直到他遇見武田信玄。
被稱為「戰國第一名將」的武田信玄,外號「甲斐之虎」、「日本孫子(孫武)」 ,他的赤備鐵騎所向披靡,幾乎轉動了整個日本戰國的歷史車輪,他的「風林火山」軍旗曾經插遍日本各個山頭,鋒芒直指京都。
就是這麼一位傳說級別的大神,在1573年的三方原合戰中大敗織田德川聯軍,給了信長一生中最慘烈的一次重擊。
(據傳當時德川家康在逃命時嚇的拉了一褲子屎尿,在逃回濱松城後還叫畫師畫下自己落魄的樣子,這幅畫一直掛在家康的居室內,並保存至今。)
就在織田信長被打得落花流水,準備最後決一死戰時,武田家卻忽然撤兵了。
武田信玄死了,突然暴斃。
關於他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有說得肺病死的、有說被德川家康的狙擊手暗殺死的、有說X盡人亡死的,甚至還有說法說武田信玄其實是個女的,打仗時來大姨媽流血過多而死。
但無論如何,織田信長一生最可怕的敵人走了,他又一次「撿」到了一場勝利。
天下無敵的武田信玄,最終沒能取得天下,歷史在信玄和信長之間,選擇了後者。
可惜的是,數年之後,正處在人生巔峰的織田信長,被至親家臣所叛,灰飛煙滅於一場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