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2021-02-13 美樹嘉文藝志

  






普魯斯特將自己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傾注在《追憶逝水年華》中,他敏感的精神世界、由感官展開的色彩斑斕的生命都一一展現在這部巨著中。


毛姆評價《追憶似水年華》:「就在我們這個時代,法國產生了一位堪與歷代大師媲美的偉大小說家。那就是馬塞爾•普魯斯特。……我自己就曾說過,我寧願讀普魯斯特讀得厭煩,也不願意讀其他作家的作品來解悶。」——毛姆極少給一個作家如此高評價。


《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從1906年開始寫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輪廓已定,分七大部分:《去斯萬家那邊》《在少女們身旁》《蓋爾芒特家那邊》《索多姆和戈摩爾》《女囚》《女逃亡者》《重現的時光》。其中,第6部和第7部是在作者死後發表。

——美樹嘉文藝志

回複數字「01」可得微信目錄

回復「轉載」可得轉載說明



藝術之美  人文之思    美樹嘉文藝志


本期圖片:西班牙畫家Carlos Morago 之《空房間》系列

追 憶 似 水 年 華

(選)

馬塞爾·普魯斯特


 


1、想想吧,因為我們的懶惰,總想著來日方長,做何事都能拖則拖,竟致那麼多的計劃、旅行、戀愛、對人生的探究未見實行!大難不至,我們就會什麼也不做,我們會發現自己又回到日復一日的平庸生活,生活的欲望被消磨殆盡。

2、真正的書籍應是黑夜和沉默的產物,而不是白晝和閒聊的果實。

3、我把麵包片放到茶水裡浸了浸,放進嘴裡;我嘴裡感到它軟軟的浸過茶的味道,突然,我產生了一種異樣的心緒,感到了天竺葵和香橙的芳香,一種無以名狀的幸福充滿了全身;我動也不敢動,惟恐在我身上發生的不可思議的一切就此消失;我的思緒集中在這片喚起這一切奇妙感覺的浸過茶的麵包上,驟然間,記憶中封閉的隔板受到振動鬆開了,以前在鄉間住所度過的那些夏天,頓時湧現在我的意識中,連同那些夏天美好的早晨,一一再現了。但是這樣的夏季清晨早已成了過去,而茶水泡軟的麵包幹的感覺,卻成了那逝去的時間——對智力來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時間——躲藏隱匿的所在。

4、愛情的特性既使我們更懷疑,又使我們更輕信。與對其他的人的態度相比,我們更容易懷疑自己的戀人,但也更容易相信她的表白。





5、憤怒不能同公道和平共處,正如鷹不能同鴿子和平共處一樣。

6、我們總是把未來想像成虛無空間對現實的一種折射,其實未來的出現是有原因的,只是大部分原因我們不了解而已。

7、偉大的藝術品不像生活那樣令人失望,它們並不像生活那樣總是在一開始就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

8、被愛的對象既是病又是藥,這種藥使疾病緩解或加劇。





9、眼睛是首先宣布溫柔的愛情故事的前驅。

10、我現在才明白,凡屬嚴重錯誤都有一個共同的性質:那就是沒有克制感情的衝動。

11、我們聽到他的名字不會感到肉體的痛苦,看到他的筆跡也不會發抖,我們不會為了在街上遇見他而改變我們的行程,情感現實逐漸地變成心理現實,成為我們的精神現狀:冷漠和遺忘中跳躍的浪花。其實,當我們戀愛時,我們就預見到了日後的結局了,而正是這種預見讓我們淚流滿面。

12、任何一樣東西,你渴望擁有它,它就盛開。一旦你擁有它,它就凋謝。





13、唯一真實的樂園是我們已經失去的樂園,唯一有吸引力的世界是我們尚未踏入的世界。

14、我們記憶最精華的部分保存在我們的外在世界,在雨日潮溼的空氣裡、在幽閉空間的氣味裡、在剛生起火的壁爐的芬芳裡,也就是說,在每一個地方,只要我們的理智視為無用而加以摒棄的事物又重新被發現的話。那是過去歲月最後的保留地,是它的精粹,在我們的眼淚流幹以後,又讓我們重新潸然淚下。

15、我終將遺忘夢境中的那些路徑、山巒與田野,遺忘那些永遠不能實現的夢。

16、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





17、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

18、現實折過來嚴絲合縫地貼在我們長期的夢想上時,它蓋住了夢想,與它混為一體,如同兩個同樣的圖形重疊起來合而為一一樣。

19、當歲月流逝,所有的東西都消失殆盡時,唯有空中飄蕩的氣味還戀戀不散,讓往事歷歷在目。

20、我們徒然回到我們曾經喜愛的地方;我們決不可能重睹它們,因為它們不是位於空間中,而是處在時間裡,因為重遊舊地的人不再是那個曾以自己的熱情裝點那個地方的兒童或少年。





21、愛情之所以不可以永恆,大約正因為回憶不可能始終真實,因為生命就是細胞的不斷更新。

22、在很長一段時期裡,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有時候,蠟燭才滅,我的眼皮兒隨即合上,都來不及咕噥一句:「我要睡著了。」半小時之後,我才想到應該睡覺;這一想,我反倒清醒過來。我打算把自以為還捏在手裡的書放好,吹滅燈火。睡著的那會兒,我一直在思考剛才讀的那本書,只是思路有點特別;我總覺得書裡說的事兒,什麼教堂呀,四重奏呀,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爭強鬥勝呀,全都同我直接有關。這種念頭直到我醒來之後還延續了好幾秒鐘;它倒與我的理性不很相悖,只是象眼罩似的蒙住我的眼睛,使我一時覺察不到燭火早已熄滅。後來,它開始變得令人費解,好像是上一輩子的思想,經過還魂轉世來到我的面前,於是書裡的內容同我脫節,願不願意再掛上鉤,全憑我自己決定。

23、所謂認識,只有對自身的認識可言。我們幾乎也可以說,所謂嫉妒,只有對自身的嫉妒可言;別人的行為是無足輕重的;我們只有從自身感到的快樂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

 




作家簡介




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意識流文學的先驅與大師;也是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重要小說家之一,與卡夫卡、喬伊斯並稱為現代主義文學的三大鼻祖。

點擊下圖可得微信目錄



MEISHUU001 美樹嘉文藝志

請長按以下二維碼 即刻關注

藝術之美  人文之思

點擊下圖

可得 《弗朗索瓦絲·薩岡,一個迷人的小魔鬼



我考慮著

要過一種卑鄙無恥的生活

這是我的理想


點擊下圖

可得 《以色列&約旦 聖經地理之旅丨美樹旅行



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

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美樹旅行----上帝垂愛之地

相關焦點

  • 馬賽爾·普魯斯特:追憶那段不曾遠去的似水年華
    △馬賽爾·普魯斯特巨著《追憶似水年華》馬賽爾·普魯斯特被看作是意識流文學的先驅與大師,1984年,普魯斯特獲評歐洲十名「最偉大作家」之一,排名第六。在普魯斯特的筆下,充滿了意識流文學的藝術技法。《追憶似水年華》一書,與傳統的小說相比,這部作品的結構似乎顯得有些許混亂,全書並未出現一個較為明顯的中心情節,有的只是回憶。
  • 如何略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2020年7月10日,是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誕辰149周年紀念日。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一向被看做最難讀的經典文學作品之一,有「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的說法。究其原因,除了七卷本的篇幅之外,還有他好用長句,情節性不強,喜歡面面俱到地描寫沙龍場景等因素。那麼,結合全書的結構和寫法來看,是否有更簡單的閱讀途徑可以幫助讀者進入這本偉大著作呢?
  • 直到死前最後一刻,普魯斯特仍在修改《追憶似水年華》
    20 世紀初,普魯斯特開始構思《追憶似水年華》。1908 年,普魯斯特開始動筆。1912 年,普魯斯特認為自己已完成這部書。1919 年,普魯斯特去世前第三年《追憶似水年華》終獲龔古爾文學獎1919 年 12 月 11 日,正是普魯斯特去世前三年,他憑藉《追憶似水年華》第二卷《在少女們身旁》獲得龔古爾文學獎(法國久負盛名的文學大獎,於 1903 年設立)。
  • 這個畫畫很笨拙的人居然畫了《追憶似水年華》!
    看完的都是大大大佬……這部名著是普魯斯特因病臥床多年寫就的,也許讀者也須得有個長期臥床的機會才能有時間讀完這部書吧,普魯斯特的弟弟羅貝爾曾笑著說:「要想讀《追憶似水年華》,先得大病一場,或是把腿摔折,要不哪來那麼多時間?」
  • 爆料 普魯斯特追憶的其實是……袋鼠餅乾
    除了夏娃的蘋果和珀耳塞福涅的石榴,文學作品中少有比瑪德琳小蛋糕更出名的了——在的《追憶似水年華》中,這塊浸滿茶香的小蛋糕喚醒了普魯斯特的童年記憶
  • 追憶普魯斯特,別忘了他也是奮勇反抗的青年 | 單讀
    不過在這個世紀的前幾年裡,普魯斯特無論在身體還是思想上都流連他處。巴黎地鐵通車時,他正在幾百英裡之外的威尼斯追尋古典藝術與建築。幸好有《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在現代主義的殿堂裡才能佔牢一席之地。但當新世紀來臨時,他的目光正堅定地注視著過去。這並不意味著他對當前發生的一切不感興趣,只是他正極力鍛造著自己的藝術,塑造著自己對世界與美的觀點。
  • 《情書》追憶似水年華
    看到那麼多人對影片如此簡單淺薄甚至錯誤的理解,我也只能無語凝噎藤井樹在圖書館看的書為什麼是《追憶似水年華》?影片結尾處的那幅有點題意味的肖像畫——也就是真正的實際的情書,為什麼要夾在《追憶似水年華》當中?這部普魯斯特的經典為何一再在影片中出現。
  • 推薦 | 普魯斯特、加繆與失樂園
    Germain)的課堂和母親的沉默;而普魯斯特這邊,敘述者重現了貢布雷的生活,它的氣味、顏色、街道、房屋、河流和母親之吻。法語版《反與正》然而,《追憶似水年華》所尋求的是一種感覺的永恆,而《反與正》(尤其是《第一個人》[Le Premier Homme][4])則是在忠於苦難(和自我)當中尋求「最有效的行為準則」。
  • 羅蘭·巴爾特與普魯斯特
    經過一段艱難的猶豫彷徨,普魯斯特終於在1909年10月開始了構思已久的《追憶似水年華》的創作。這部內容極為豐富的偉大作品雖然涵蓋了從1870年普法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上流社會歷史,但其創作最核心的動機,乃是母親去世之後那份刻骨銘心的懷念。在普魯斯特心目中,母親代表著他曾經有過的天堂,母親的去世,意味著天堂的一去不復返。
  • 紀念任洪淵|任洪淵:在現在經歷的過去——普魯斯特的回憶
    任先生是《世界文學》的作者,曾發表精妙長文分析昆德拉和普魯斯特的作品。在此刊出其中一篇評論《追憶似水年華》的文章,以載我們的綿長追憶,紀念任先生為詩為人為師的清潔風骨,依憑從他的作品和生命歷程中讀出的力量,抵禦不可逆的似水年華。
  • 眾家言說 任洪淵:在現在經歷的過去 ——普魯斯特的回憶(一)
    《追憶似水年華》,體會這位法國作家筆下「時間建築的空間形式」,以及書中「千年遺夢的現在投影」。時間的空間形式可惜,普魯斯特再也看不到,世界上還有一種語言,漢語,能夠把他法語的A I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追尋逝去的時間》)譯為《追憶似水年華》。因為普魯斯特的時間從未「失去」。「此情可待成追憶,只覺當時已惘然」[1]。現在與過去對轉。
  • 王瀝川為何會喜歡《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四刷後發現原因不簡單
    為什麼我會看《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呢?是因為《遇見王瀝川》中,王瀝川最喜歡這本書,但世間有那麼多書的存在,為何他偏偏獨愛這一本,這部劇看完第四遍之後,我才發現其實真的不簡單。《追憶似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 普魯斯特創作的一本自傳體長篇小說,全書以「我的回憶」展開, 其中包含童年回憶、家庭生活、初戀與失戀、歷史的觀察,還有對藝術的見解和對時空上的認識等等。
  • 普魯斯特時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
    譯本書名《追憶似水年華》,讓人想起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和《牡丹亭》裡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確實很美。但正如詩人于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說,「這個書名讓人以為追憶的是某種有意義的生活,閃光的生活,所謂過去的好時光。」那不是普魯斯特的意思。——周克希《譯邊草》
  • 「老佛爺」在這頭,普魯斯特在那頭
    「中國人的巴黎/是一條短短的奧斯曼大街/『老佛爺』在這頭/普魯斯特在那頭。」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對書裡提到的「馬賽魚湯」有些念念不忘。作者卻好奇,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老佛爺」與普魯斯特,究竟誰更能代表巴黎,誰更能代表法蘭西的榮耀?走在奧斯曼大街上,有感於普氏故居的消失與「老佛爺」的熱鬧,他戲仿道:中國人的巴黎/是一條短短的奧斯曼大街/「老佛爺」在這頭/普魯斯特在那頭。在這本集子裡,法國文壇往事令人浮想聯翩,陷入深思,或者恍然大悟。
  • 追憶似水年華的明星咖啡館
    據說,馬塞爾·普魯斯特是在吃一塊瑪德琳蛋糕的時候,產生了寫作《追憶似水年華》的靈感。
  • 普魯斯特的蛋糕已經保質一百年了 | 如晤
    (圖片來源:豆瓣)寫在普魯斯特逝世紀念日。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法國小說家,以七卷巨著《追憶似水年華》獨步。在這部作品中,他借敘述者「我」的視角,詳盡地描述了十九世紀末法國上流社會社交圈的面貌。他傾盡一生完成的這部作品,足以使他躋身歷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列。
  • 普魯斯特問卷 答完這28道題,你會對自己有新的認識
    最著名作品《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自幼體弱多病,大部分時間沒辦法外出,他是一個感受力和情緒敏感到極端的人,能撲捉到每一個瞬間的細枝末節,所以他也是一個最好的觀察者,有人形容他是把「一根頭髮劈成四根」的文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因為不是以故事性見長,隨便從哪一章哪一節看下去都無妨。
  • 像普魯斯特一樣吃瑪德蓮|巴黎·好食光 15
    「母親著人拿來一塊點心,是那種又矮又胖名叫瑪德蓮的點心,看來象是用扇貝殼那樣的點心模子做的。最經典的瑪德蓮是黃油原味,雞蛋和糖一起打發,再以此加入牛奶、麵粉和發酵粉,最後加入溶化的黃油,為的就是在高溫烘烤過程中讓麵粉粒一顆一顆地分隔開來,所以才有了普魯斯特把瑪德蓮放進熱茶裡掉進去的點心渣。
  • 王蒙的「普魯斯特問卷」
    《悶與狂》和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沒大關係,普魯斯特這本連法國人也要讀幾十次,每次快進幾十頁,記憶都只停留在前三頁。《悶與狂》是春樹花開,我很自然想到普羅斯特,不過想到的是他那個著名的問卷。 王蒙前輩,您一定聽說過那個叫「普魯斯特問卷」的提問卷。
  • 普魯斯特的同性秘聞
    這是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上層同性戀者的情感狀態,時代沒有給予他們應得的自信,他們便更多地從柏拉圖處諮詢問藥,而非攜手登上萊斯博斯島。「但絕對不會搞雞姦。但他們常常會為愛情所支配,互相手淫。簡言之,他們是情人。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愛要比通常的愛更不潔。」在給阿列維的信裡,普魯斯特又為同性戀辯解。而他的母親終於確定了普魯斯特是GAY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