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普魯斯特一樣吃瑪德蓮|巴黎·好食光 15

2021-02-17 法範兒

● ● ●


在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晚年,離去世不久的日子裡,他還津津有味回想在貢布雷的別墅中,早晨起來喝一杯泡著瑪德蓮(Madeleine)蛋糕的熱茶,使他嘗到畢生難忘的美味。正是這種對往事親切而多情的回味,讓他寫出了《追憶似水年華》。


「母親著人拿來一塊點心,是那種又矮又胖名叫瑪德蓮的點心,看來象是用扇貝殼那樣的點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陰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見得會晴朗,我的心情很壓抑,無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邊。起先我已掰了一塊瑪德蓮放進茶水準備泡軟後食用。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顎,頓時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發生了非同小可的變化。一種舒坦的快感傳遍全身,我感到超塵脫俗,卻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覺得人生一世,榮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時遭劫亦無甚大礙,所謂人生短促,不過是一時幻覺;那情形好比戀愛發生的作用,它以一種可貴的精神充實了我。」


瑪德蓮蛋糕有著讓人過目不忘的貝殼形狀,是法國東北與德國接壤的洛林地區Commercy的當地名產(與巴黎的Madeleine瑪德蓮大教堂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找出真正的發明者卻很困難,因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說法一:遜位的波蘭國王在Commercy有一棟城堡,城堡裡的糕點師突然辭職,一個叫做Madeleine的女僕只好頂上,她改良了一種家傳蛋糕的做法,製作出了這種貝克形的小巧糕點,大受歡迎。於是便以她的名字為糕點命名。她的主子曾主持Commercy教堂大鐘的落成典禮。蛋糕在貝殼狀模具中烘烤而成凸起,就仿佛大鐘的圓頭。


說法二:是由另外一個瑪德蓮發明,她是路易十五的王后瑪麗·列辛斯基(Marie Leszczyńska,就是上面那個波蘭國王的女兒)的女廚師。

瑪麗·列辛斯基,是後來的路易十六的奶奶

說法三:大約1830年左右,一個叫做瑪德蓮的流動小販到皇宮推銷她的糕點,然後就一炮而紅。

最經典的瑪德蓮是黃油原味,雞蛋和糖一起打發,再以此加入牛奶、麵粉和發酵粉,最後加入溶化的黃油,為的就是在高溫烘烤過程中讓麵粉粒一顆一顆地分隔開來,所以才有了普魯斯特把瑪德蓮放進熱茶裡掉進去的點心渣。


從黃油瑪德蓮延展開來,還有開心果、檸檬、杏仁以及蘸了巧克力的。

下午四五點鐘,午飯的飽感行將消逝,巴黎的晚飯時間還遲遲沒有到來,這個時候,一杯熱茶配一兩塊兒小瑪德蓮,恰是極妥當的零嘴。也正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一般的懷舊吃法。

超市裡賣的瑪德蓮都是單個獨立透明塑料包裝,便於攜帶。家中常備當屬Bonne Maman出品。甜膩香軟,恰到好處。


吃到剛出爐的瑪德蓮不太多見。最近吃到的記憶深刻的那口美味是在巴黎的Ritz酒店,帶著杏仁片的熱騰騰瑪德蓮,被陽光烘烤得金光燦燦,就像盛開的橙色玫瑰。



還有前不久和北京來的老友在4區一家餐廳吃到現烤現上的藍紋奶酪瑪德蓮,鹽比糖勝一籌,因此可以當作主食。我們聊著過去的人和事,這盤「追憶似水年華」的瑪德蓮就十分合時宜地上了桌。


● ● ●

《追憶似水年華》開頭對於瑪德蓮蛋糕的描述:

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裡,母親見我冷成那樣,便勸我喝點茶暖暖身子。而我平時是不喝茶的,所以我先說不喝,後來不知怎麼又改變了主意。母親著人拿來一塊點心,是那種又矮又胖名叫瑪德蓮的點心,看來象是用扇貝殼那樣的點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陰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見得會晴朗,我的心情很壓抑,無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邊。起先我已掰了一塊瑪德蓮放進茶水準備泡軟後食用。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顎,頓時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發生了非同小可的變化。一種舒坦的快感傳遍全身,我感到超塵脫俗,卻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覺得人生一世,榮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時遭劫亦無甚大礙,所謂人生短促,不過是一時幻覺;那情形好比戀愛發生的作用,它以一種可貴的精神充實了我。也許,這感覺並非來自外界,它本來就是我自己。我不再感到平庸、猥瑣、凡俗。這股強烈的快感是從哪裡湧出來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點心的滋味有關,但它又遠遠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覺的性質不一樣。那麼,它從何而來?又意味著什麼?哪裡才能領受到它?我喝第二口時感覺比第一口要淡薄,第三口比第二口更微乎其微。該到此為止了,飲茶的功效看來每況愈下。顯然我所追求的真實並不在於茶水之中,而在於我的內心。茶味喚醒了我心中的真實,但並不認識它,所以只能泛泛地重複幾次,而且其力道一次比一次減弱。我無法說清這種感覺究竟證明什麼,但是我只求能夠讓它再次出現,原封不動地供我受用,使我最終徹悟。我放下茶杯,轉向我的內心。只有我的心才能發現事實真相。可是如何尋找?我毫無把握,總覺得心力不逮;這顆心既是探索者,又是它應該探索的場地,而它使盡全身解數都將無濟於事。探索嗎?又不僅僅是探索:還得創造。這顆心靈面臨著某些還不存在的東西,只有它才能使這些東西成為現實,並把它們引進光明中來。

● ● ●

點擊下列圖片,延伸閱讀

● ● ●

所有文字均為法範兒原創。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更多法範兒美好

點擊如下標題進入

巴黎城事美好預告|7月

有一種灰叫巴黎灰|星期天在巴黎做什麼

巴黎的超小眾博物館|巴黎城中最袖珍之地

最美的巴黎是黑白的|左岸VS右岸

Instagram上逼格最高的10個巴黎景點

像海明威一樣喝咖啡|十大法式甜點

點擊閱讀原文,像海明威一樣喝咖啡

相關焦點

  • 巴黎·好食光|01:血腥開場
    來,我為你戲份十足地原景重現——● ● ●巴黎·好食光|連載 01:血腥開場一條本來完完整整、雙眸有神、渾身閃亮亮的lemon sole就那樣無辜地被我肢解。幸好在法國售賣的食用魚類都不是活的,否則我還要承擔殺生之罪。法國人舉世聞名的懶散和毫無章法在他們的餐廳廚房裡竟然一下子沒了蹤影。
  • 和普魯斯特一起看世界盃吃瑪德蓮蛋糕|EXPRESSIONS FRANÇAISES
    足球、瑪德蓮、普魯斯特的組合是不是很酷?瑪德蓮蛋糕那馥鬱香濃、飽含檸檬香氣而又鬆軟的口感,恰與普魯斯特巨作《追憶似水年華》中第一卷作品《去斯萬家那邊》所描述的氛圍完美契合。我感到它同茶水和點心的滋味有關,但它又遠遠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覺的性質不一樣。那麼,它從何而來?又意味著什麼?哪裡才能領受到它?我喝第二口時感覺比第一口要淡薄,第三口比第二口更微乎其微。該到此為止了,飲茶的功效看來每況愈下。顯然我所追求的真實並不在於茶水之中,而在於我的內心。茶味喚醒了我心中的真實,但並不認識它,所以只能泛泛地重複幾次,而且其力道一次比一次減弱。
  • 普魯斯特的黃昏
    真正為普魯斯特推開貴族階級大門的人是孟德斯鳩伯爵。羅貝爾·德·孟德斯鳩比普魯斯特大12歲,這個人今天幾乎已經被遺忘,但在美好年代卻是無與倫比的人物。芭芭拉·塔奇曼說,如果王爾德有爵位、有財產、生活在巴黎而且懶惰,那他就是孟德斯鳩伯爵。孟
  • |巴黎·好食光 32
    Daniel Child的巴黎·好食光 連載 32● ● ●
  • 馬賽爾·普魯斯特:追憶那段不曾遠去的似水年華
    △馬賽爾·普魯斯特與母親的家庭合影1871年,馬賽爾·普魯斯特出生在一個巴黎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中,體質孱弱,並且敏感多慮和富於幻想。這樣的性格,讓普魯斯特對文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後人創作的馬賽爾·普魯斯特畫像「我一旦品味出那點心的滋味同我姨媽給我吃過的點心一樣,她住過的那幢面朝大海的灰樓便會像舞臺布景一般呈現在我的眼前。」
  • 中法吃兔大比拼|巴黎·好食光 05
    ● ● ●巴黎·好食光|連載 05:怎麼可以吃兔兔
  • 普魯斯特的同性秘聞
    這是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上層同性戀者的情感狀態,時代沒有給予他們應得的自信,他們便更多地從柏拉圖處諮詢問藥,而非攜手登上萊斯博斯島。「但絕對不會搞雞姦。但他們常常會為愛情所支配,互相手淫。簡言之,他們是情人。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愛要比通常的愛更不潔。」在給阿列維的信裡,普魯斯特又為同性戀辯解。而他的母親終於確定了普魯斯特是GAY的事實。
  • 我的「普魯斯特問卷」
    普魯斯特問卷(Proust Questionnaire)由一系列問題組成,問題包括被提問者的生活、思想、價值觀及人生經驗等,在當年時髦的巴黎人沙龍中頗為流行。這份問卷因為《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特別的答案而出名。因此後人將這份問卷命名為「Proust Questionnaire」。
  • 羅蘭·巴爾特與普魯斯特
    與但丁相比,巴爾特和普魯斯特之間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他們失去的都是母親,他們都是同性戀,都終生未婚,沒有自己的家庭,母親對於他們就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最美好、最值得依戀的東西,失去母親,對於他們而言就意味著失去了生活的目的和意義。普魯斯特在母親去世後,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寫出一部「唯一的書」,獻給自己的母親,那個世界上他最愛的人。
  • 「老佛爺」在這頭,普魯斯特在那頭
    「中國人的巴黎/是一條短短的奧斯曼大街/『老佛爺』在這頭/普魯斯特在那頭。」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對書裡提到的「馬賽魚湯」有些念念不忘。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裡講:「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作者卻好奇,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老佛爺」與普魯斯特,究竟誰更能代表巴黎,誰更能代表法蘭西的榮耀?
  • 【巴黎食光】2016猴賽雷套餐 正月初六-正月十五等您來品嘗
    巴黎食光私人微信:shiguangparis
  • 一份普魯斯特問卷,你會怎麼答?
    當然,像很多人一樣,我也咬牙跺腳地買過一套《追憶逝水年華》,在那時算是巨款了。是的,至今尚未讀完。呵呵。昨晚翻看新入手的冷冰川先生的《七札》,看到書裡他回答了這樣的一份問卷,一時興起,也上網找了一份,試著回答了。沒有。凡事說到最,好像都沒有唯一的答案了。又或者此一時彼一時,每次的答案會不一樣的。為避免前後矛盾,甚至相反對立,不說為好。畫畫。越來越喜歡看一些畫作了。
  • 普魯斯特問卷下的華晨宇:我的才華是自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 名詞解釋  普魯斯特問卷(Proust Questionnaire)由28個問題組成,是一種用來調查被提問者個人生活方式、價值觀、人生經驗等問題的問卷調查。該問卷曾在19世紀的巴黎人沙龍中頗為流行,其名稱來自於《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 追憶普魯斯特,別忘了他也是奮勇反抗的青年 | 單讀
    巴黎地鐵正式通車,一場更為盛大的萬國博覽會也於此年開幕。同年,弗洛伊德出版了《夢的解析》,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力學理論,畢卡索則首次來到巴黎。如格特魯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所言,巴黎「正是 20 世紀之所在」。不過在這個世紀的前幾年裡,普魯斯特無論在身體還是思想上都流連他處。巴黎地鐵通車時,他正在幾百英裡之外的威尼斯追尋古典藝術與建築。
  •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那就是馬塞爾•普魯斯特。……我自己就曾說過,我寧願讀普魯斯特讀得厭煩,也不願意讀其他作家的作品來解悶。」——毛姆極少給一個作家如此高評價。7、偉大的藝術品不像生活那樣令人失望,它們並不像生活那樣總是在一開始就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8、被愛的對象既是病又是藥,這種藥使疾病緩解或加劇。
  • 非常流行的普魯斯特問卷,自測下你能答出幾個!
    最近非常流行的普魯斯特問卷,通過這個問卷,可以較為全面地展示了答卷者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及性格特質。普魯斯特問卷——普魯斯特問卷因著作《追憶逝水年華》而聞名,它由一系列問題組成,問題包括被提問者的生活、思想、價值觀及人生經驗等。
  • 普魯斯特問卷
    著名的普魯斯特問卷由一系列問題組成,問題包括被提問者的生活、思想、價值觀及人生經驗等。
  • 紀念任洪淵|任洪淵:在現在經歷的過去——普魯斯特的回憶
    既然普魯斯特給他的第一人稱敘述者自己姓名的一半,一個曖昧的姓,馬塞爾,我們也就跟著含糊其辭地叫他普魯斯特吧。普魯斯特的文本上一再湧過「歲月」的詞語——時間似水,而不是逝水,普魯斯特的時間之流不是長逝,永逝,而是可以回流,倒流,甚至可以漫溢,泛濫,匯注,潭一樣沉靜,湖一樣蕩漾,和海一樣搖動四岸。
  • 華晨宇的普魯斯特問卷:我的才華是自由
    ■ 名詞解釋   普魯斯特問卷(Proust Questionnaire)由28個問題組成,是一種用來調查被提問者個人生活方式、價值觀、人生經驗等問題的問卷調查。該問卷曾在19世紀的巴黎人沙龍中頗為流行,其名稱來自於《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 王蒙的「普魯斯特問卷」
    劉西鴻(法國)·法蘭西情書 在一個老師家裡,看到他桌子上疊著好幾部厚書,王蒙前輩的《悶與狂》在其中。得到贈予,我一夜看完這部「新小說」。王蒙半個多世紀書寫的文字,讓我們習慣了一逢「王蒙」兩個字,就懷揣一種期待:開放、收穫、歇息、入睡、休整調養、重新開放的代謝過程,廣義上看作家創作,只有一次代謝,但王蒙是一個異數,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