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1-02-13 詩詞名句天天說

出自宋代詩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賞析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臨生死關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他抓住了兩件大事,一是以明經入仕,二是「勤王」。以此兩端起筆,極好地寫出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心境。"幹戈寥落",是就國家整個局勢而言。據《宋史》記載,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樣高舉義旗為國捐軀者寥寥無幾。作者用"幹戈寥落"四字,暗含著對苟且偷生者的憤激,對投降派的譴責!

  如果說首聯是從縱的方面追述,那麼,頜聯則是從橫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悽涼的自然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極深切地表現了他的哀慟。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緊緊的聯繫在一起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這際遇本來就夠慘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顯悽苦。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艱苦卓絕的鬥爭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像鮮明,感情摯烈,讀之使人愴然!

  五六句緊承前意,進一步渲染生發。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軍隊被元兵打敗後,曾從惶恐灘一帶撤退到福建。當時前臨大海,後有追兵,如何闖過那九死一生的險境,轉敗為勝是他最憂慮、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軍隊潰敗,身為俘虜,被押送過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這一聯特別富有情味,"惶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他昨日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至,哀怨之情匯聚為高潮,而尾聯卻一筆宕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結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鬱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為國家安寧願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

相關焦點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釋義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⑵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⑶幹戈:指抗元戰爭。
  • 原創丨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你們    都變得更好了  *  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寫的盪氣迴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很少有人想過它會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指導。直到今天早上偶然聽到一段電視採訪,一位清潔工在接受採訪時居然用上了這句名言,她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難免一死,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我也要用勤勞和真誠照亮自己的歷史,讓生命發光、發熱。」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注釋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丹心:紅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冊。古代用簡寫字,先用火烤乾其中的水分,幹後易寫而且不受蟲蛀,也稱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遭逢:遭遇。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同盟軍戰士用鮮血詮釋其含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出自宋朝抗元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被後世稱之為千古名句,廣為流傳,充分表達了文天祥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了抵抗外族入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同盟軍中,也不乏這樣的英雄人物。
  •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最初是一道工序,後來演變為史冊和精神坐標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最初是一道工序,後來演變為史冊和精神坐標汗青最初作為動詞,是製作竹簡的一道工序。竹簡是我國最早的書籍,寫在竹片上稱「簡冊」,木片上是「版牘」。但實際上竹片因其柔韌性和材料可得性是撰寫史書的最佳材料,青竹製作的竹片含有大量水分和糖分,不易書寫且容易被蟲咬蛀,故而製作時需要將竹簡放在火上炙烤,此時竹片便會像出汗一樣滲出水分,即為汗青。
  • 國學經典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賞析: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鍊,無論什麼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其戰鬥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裡,作者度過了四年。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抒寫事態的發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
  • 【留取丹心照汗青】別只想節氣,還有氣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今天說一說我很敬佩的文天祥先生,他是個民族英雄,堅貞不屈,像松柏一樣高潔。他的死,使「山河頓即改色,日月為之韜光」。妻子被擄在宮中為奴,知道文天祥已死,說,「我夫不負國,我安能負夫!」隨即自刎而死。史書記載,天祥二子俱亡,六個女兒死了四個,另外兩個為奴隨公主遠嫁敦煌和慶陽。真是一門忠烈。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平語近人
    12集節目分別以「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勝寸心者勝蒼穹」「留取丹心照汗青」「為官避事平生恥」「願得此身長報國」「一言為重百金輕」「自強不息日日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百花齊放春滿園」「不畏浮雲遮望眼」「敢教日月換新天」「直掛雲帆濟滄海」為題,聚焦初心、信仰、忠誠、擔當、愛國、誠信、創新、綠色、共享、自信、奮鬥、夢想等話題。
  • 《鳴梁海戰》人生自古誰無死
    向死而生,面對侵略,面對敵人,可以豁出一切甚至生命的大無畏精神。這個不是什麼所謂民族主義的yy,這些都是在歷朝歷代真實存在的人物,也正是他們,才能讓現在的我們坐在電影院愉快地觀賞電影,如此自由地生活著。 這並不值得嘲諷,這正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接收也需要去傳達的訊息。如何面對恐懼,如何擁有勇氣,正義永不滅。我們需要這些。
  • 天地之間有正氣:為國而死,雖死猶生,精神不滅,英名長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民族英雄,20歲時中狀元,官至右丞相。抗元失敗被俘後,堅貞不屈,從容就義。注釋:1.零丁洋:又叫伶仃洋,今在廣東省珠江口。2.遭蓬:碰到機會;起一經:意為靠精通儒家經典考取狀元,出仕做官。
  • 自古忠孝難兩全,亞聖孟子是這樣選擇的
    自古忠孝難兩全,這是一個難解的命題。從古至今無數人在面對忠孝的選擇,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如果是你,你該如何選擇呢?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我們來看看「亞聖」孟子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吧!從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之心,到嶽飛背刺「精忠報國」的精神內涵。從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敢擔當到孫中山二十年如一日為近代苦難中國爭取民主的艱辛歷程。從洋務運動向學習西方技術到戊戌變法學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