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1-02-13 河西學子

宋 嶽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賞析:

嶽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這首詞,代表了嶽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願和艱苦的徵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這首詞使人體會到,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嶽飛的這首詞中,詞裡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出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賞析:

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鍊,無論什麼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其戰鬥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裡,作者度過了四年。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抒寫事態的發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悽楚。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已遭危難而顫慄的痛苦心靈。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在史冊上就行了。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讚歌。全詩格調沉鬱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宋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賞析:

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江山千古,欲覓當年英雄而不得,起調不凡。開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見而聯想到兩位著名歷史人物——孫權和劉裕,對他們的英雄業績表示嚮往。接下來諷刺當朝用事者韓侂(tuō)胄(zhòu),又像劉義隆一樣草率,欲揮師北伐,令人憂慮。老之將至而朝廷不會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嘆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寫北方已非宋朝國土的感慨,最為沉痛。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

唐 岑參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裡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xiá]虜,無事莫經秋。

賞析:

詩人對友人英姿勃發、捨身報國、不計名利的行為極為讚賞,又進一步饒有興趣地設想友人戍守邊疆一定會產生思鄉之念,最後祈盼早日蕩平虜寇,還邊境以安寧。全詩充滿愛國主義豪情。全詩先寫友人的英雄風採,再由表及裡,從報國、思鄉的角度謳歌了友人的美好心靈,最後告誡友人,儘快結束戰爭,最好是別「經秋」。因為唐朝戍邊將領往往擁兵自重,養敵蓄功,常將本可早日結束的戰爭一拖經年,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所謂「兵聞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見詩人淳樸的觀念中,還飽含戰略家的遠見卓識。

相關焦點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丹心:紅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冊。古代用簡寫字,先用火烤乾其中的水分,幹後易寫而且不受蟲蛀,也稱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遭逢:遭遇。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注釋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賞析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臨生死關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他抓住了兩件大事,一是以明經入仕,二是「勤王」。以此兩端起筆,極好地寫出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心境。"幹戈寥落",是就國家整個局勢而言。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釋義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⑵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⑶幹戈:指抗元戰爭。
  • 原創丨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你們    都變得更好了  *  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寫的盪氣迴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很少有人想過它會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指導。直到今天早上偶然聽到一段電視採訪,一位清潔工在接受採訪時居然用上了這句名言,她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難免一死,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我也要用勤勞和真誠照亮自己的歷史,讓生命發光、發熱。」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同盟軍戰士用鮮血詮釋其含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出自宋朝抗元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被後世稱之為千古名句,廣為流傳,充分表達了文天祥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了抵抗外族入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同盟軍中,也不乏這樣的英雄人物。
  •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最初是一道工序,後來演變為史冊和精神坐標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最初是一道工序,後來演變為史冊和精神坐標汗青最初作為動詞,是製作竹簡的一道工序。竹簡是我國最早的書籍,寫在竹片上稱「簡冊」,木片上是「版牘」。但實際上竹片因其柔韌性和材料可得性是撰寫史書的最佳材料,青竹製作的竹片含有大量水分和糖分,不易書寫且容易被蟲咬蛀,故而製作時需要將竹簡放在火上炙烤,此時竹片便會像出汗一樣滲出水分,即為汗青。
  • 【留取丹心照汗青】別只想節氣,還有氣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今天說一說我很敬佩的文天祥先生,他是個民族英雄,堅貞不屈,像松柏一樣高潔。他的死,使「山河頓即改色,日月為之韜光」。妻子被擄在宮中為奴,知道文天祥已死,說,「我夫不負國,我安能負夫!」隨即自刎而死。史書記載,天祥二子俱亡,六個女兒死了四個,另外兩個為奴隨公主遠嫁敦煌和慶陽。真是一門忠烈。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平語近人
    12集節目分別以「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勝寸心者勝蒼穹」「留取丹心照汗青」「為官避事平生恥」「願得此身長報國」「一言為重百金輕」「自強不息日日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百花齊放春滿園」「不畏浮雲遮望眼」「敢教日月換新天」「直掛雲帆濟滄海」為題,聚焦初心、信仰、忠誠、擔當、愛國、誠信、創新、綠色、共享、自信、奮鬥、夢想等話題。
  • 《鳴梁海戰》人生自古誰無死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史上最勵志,最激勵人心的10句古詩詞經典名句,展現文化自信!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語出宋代蘇軾《浣溪沙》,流水自西向東,就如同人的青春一去不復返,都是自然的一般規律。中國人自古就有老當益壯不服老,散發餘熱的精神。終南山院士雖86歲高齡,但身體仍保持著年輕的狀態,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如年輕人一樣身先士卒。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語出南朝鮑照《擬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