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肺休閒潛水-調節器

2020-12-23 我是有危險

休閒潛水是指觀賞娛樂性的潛水活動,潛水員使用水下呼吸系統所進行的潛水活動,其中有開放式呼吸系統及封閉式呼吸系統。

潛水員

開放式呼吸系統相對較簡單,原理是利用呼吸調節器裝置把氣瓶中的高壓縮氣體調節至人類正常呼吸時所需的壓力水平。,潛水員通過呼吸調節器從壓縮氣瓶中呼吸,氣體單次使用後直接排放在水中。

封閉式呼吸系統又稱循環呼吸器,可循環使用氣體,此類封閉系統可提供壓縮空氣、高氧或多種混合氣體給潛水員使用,不同的氣體,有不同的潛水時限以及深度。由於封閉式呼吸系統在潛水過程中基本不產生氣泡,以及潛水時限比較長,為了配合行動隱秘性,軍事潛水經常使用這種系統。

全面罩

開放式呼吸調節器的結構

其分為一級調節器,二級調節器,備用調節器,深度表,殘壓表。

一級調節器分為:平衡式和不平衡式調節器,

平衡式的調節器分為:活塞平衡式和隔膜平衡式

二級調節器,備用調節器 :分為平衡式閥門和順流式閥門

工作方式:氣瓶內的高壓氣體,經過一級調節器,進行第一次減壓,把氣體進行多個管路的分配。潛水員可以通過二級調節器或者備用調節器的咬嘴呼吸經過減壓後的氣體。

閉式循環呼吸器的結構

分為純氧型、半封閉型和全封閉型,

結構為稀釋氣調節器,氧氣調節器,呼吸袋,平視顯示器,氣體處理器,等等

工作方式:將氣瓶內的高壓稀釋氣體以及氧氣通過各自的調節器進行減壓,潛水員所呼出的廢氣經過氣體處理器把二氧化碳吸收,並注入適當氧氣再供應給予潛水員。

測試呼吸調節器

對於潛水員來說,了解調節器的結構是必須的,若感覺調節器的呼吸阻力有問題,或者出現漏氣 ,損傷以及其他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時,請不要使用,交給專業人士進行檢查和維修。

每個牌子都有不同型號的調節器,保養的時候也需要不同的維修包,價格在幾百到幾千不等,建議購買前要了解供應商的保養成本以及建議。

每個廠家對自己的產品保養的時限都不一樣。一般都要求每年進行保養,也要根據潛水次數來決定是否要進行全面保養。不及時保養呼吸調節器會導致其無法正常工作,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

調節器內部密封圈一般為橡膠材質,長時間不用,會幹燥開裂,應對這些密封圈進行更換,潤滑;一級頭二級頭內有簧片結構,也存在被腐蝕或者失去彈性的情況,其進氣孔小,海水的鹽結晶,可以明顯降低氣體流通能力,並且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故障,建議每年送給專業人員進行保養檢修。

潛水結束後應該好好衝洗調節器,檢查氣瓶連接處是否安全,防止海水進入調節器,保證不會因為海水進入引起內部調節器組件嚴重腐蝕損壞,並導致調節器故障。

調節器存儲時應該帶著防塵蓋。

相關焦點

  • 有關水肺潛水潛水調節器簡介
    調節器通過兩步或者說是兩個階段,來降低氣瓶裡的高壓空氣:第一步,將氣瓶的壓力降至中壓;第二步,將中壓調整為能夠供潛水員呼吸使用的環境壓力。通常來說,一組調節器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完成第一步減壓的部分,我們稱為「一級頭」;完成第二步減壓的部分,我們稱為「二級頭」。是的,就是因為它們分別完成了第一階段(first stage)和第二階段(second stage)的降壓工作,所以就叫這個名字了,嗯,我懷疑他們就是隨便取的。
  • 「科普」什麼是水肺潛水?
    水肺潛水又稱SCUBA DIVING (SCUBA - 全名為「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指潛水員自行攜帶水下呼吸系統所進行的潛水活動。
  • 水肺潛水的歷史發展歷程
    水肺潛水在古代是一項不起眼的運動。在早期的希臘和羅馬,人們習慣於屏住呼吸遊泳或潛水,或者使用中空的植物莖等臨時呼吸器具。這通常是在戰鬥中或從海洋中收集食物和材料時進行的。從那時起,我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由於幾個世紀以來許多偉大人物的貢獻,水下潛水從簡單的自由潛水或皮膚潛水發展到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更複雜的形式。
  • 什麼是水肺潛水?初級玩家必讀
    沉醉在這片「藍毒」你我都心甘情願義無反顧如果你想要來一次水肺潛水,就一定要有專業人士陪伴你一起。要學會各種潛水設備的應用以及了解潛水前,潛水時的基本注意事項。下面一起來看看水肺潛水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水肺經過不斷改進,日臻完善。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以色列、澳大利亞外海的大堡礁及英國的倫第島和波拜克半島等海岸,都設有使用這種呼吸裝置的 「海底公園」。在那裡,旅遊者可盡情遊覽海底世界的風光。利用這種呼吸裝置,潛水者可對古代沉船進行定位,測量及打撈等工作,為海洋考古學開創了新領域。大多數水肺允許潛水者潛水2小時,因此潛水者可在水下自由往來。
  • 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有什麼不同
    當然水肺潛水也有它的優勢,那就是可以令潛水員在水下停留更長的時間,來觀察周圍的海洋生物。但我們呼出的氣泡,有時會驚擾到海底生物,令我們錯失與海底生物親密共舞的良機。探索的不同
  • 水肺潛水最重要的規則:永遠不要屏住呼吸
    如果你還記得水肺潛水的一條規則,那就是:不斷地呼吸,不要屏住呼吸。在公開水域認證期間,水肺潛水者被教導,水肺潛水最重要的規則是持續呼吸,避免在水下憋氣。但是為什麼這個規則如此重要呢?水肺潛水員訓練避免肺部氣壓壓傷水肺潛水不同於浮潛或自由潛水。當浮潛者或自由潛水者從水面呼吸並潛到水下時,他肺裡的空氣由於水的壓力而壓縮,當他下降並回到水面時膨脹到原來的體積。
  • 潛水氣瓶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
    人們在進行水肺潛水活動時所呼吸的氣體是填充在「潛水氣瓶」裡面的,充裝的氣體也不是高壓氧氣,而是我們日常所呼吸的空氣,空氣是由78.01%的氮、20.9%的氧以及氬、氖、氙、氪等稀有氣體組成的混合物,我們潛水氣瓶內所填充的氣體是經過淨化、壓縮、乾燥處理的普通空氣。
  • 《水肺潛水》雜誌2017年度水下攝影獲獎作品,第一名獎金7000人民幣+斐濟船宿
    水下攝影比賽是《水肺潛水》雜誌最受歡迎的一部分。十三年以來,《水肺潛水》雜誌邀請不同水平的水下攝影師為攝影比賽提交作品。
  • 水肺潛水後永遠不要立即做的7件事
    水肺潛水後永遠不要立即做的7件事7 Things You Should Never Do Immediately After Diving「大多數潛水員都知道,在進行水肺潛水後立即乘飛機旅行會導致減壓病。但是,你知道還有其他類似的潛水規則嗎?
  • 96歲二戰老兵水肺潛水破紀錄
    【新華社微特稿】96歲英國老人雷·伍利8月31日在賽普勒斯一處沉船地潛水,打破他先前創下的最高年齡水肺潛水紀錄。路透社援引活動主辦方消息報導,伍利當天潛水48分鐘,最深下潛42.4米,打破他去年9月1日潛水44分鐘、最深下潛40.6米的紀錄。
  • 我是國際自由潛水及國際水肺教練,關於自由潛水的相關問題,問我吧!
    我是國際自由潛水及國際水肺教練
  • 不會遊泳能潛水嗎?深入海底,才發現敬畏自然是人類求生本能
    不論是浮潛還是水肺潛水,每當我漂浮或沉浸在海水中,世界就變得安靜,我與一群無法對話的魚群進行了無聲的交流。很多朋友問我,不會遊泳怎麼辦?潛水證難不難考?潛水危險嗎?潛水時,需要注意哪些?為什麼不能塗防曬霜?今天就以上這五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我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曾經潛水的經驗吧。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 緬懷​肖恩·康納利,他演過最為經典的潛水電影《007之霹靂彈》
    肖恩·康納利選擇度過餘生的巴哈馬也是007系列電影取景地中最為熱門的粉絲朝聖地之一併且或多或少都伴有潛水場景拿騷的安拉之淚沉船潛點如今都已被人叫成了邦德沉船確是唯一一部真正著重於水肺潛水的就連在當時的電影海報上詹姆斯·邦德都是一身潛水裝扮
  • 潛水死亡率高危險性大,為何仍有許多人去玩:挑戰極限就是玩命
    由於我對自由潛水沒有經驗(但一直很想學,非常酷的一種體驗),在這主要分享浮潛和水肺潛水的一些個人經驗。首先是【浮潛】,什麼是浮潛?水肺潛水一般分為休閒潛水、技術潛水和工業潛水。對於絕大多數遊客來說,我們需要的只是第一種:休閒潛水。水下深度通常不大於40m,當你的潛水技術十分嫻熟後,可以考慮進行技術潛水,比如水底洞穴、沉船等潛水活動。但其實休閒潛水也可以探索藍洞、沉船等活動。
  • 【潛水裝備】潛水必備六種裝備
    突然,一群色彩斑斕的小魚兒,整整齊齊、搖搖擺擺地從身邊遊過,真是令人驚喜不已……潛水雖然好玩,但是一些安全的措施不可不知。初學者需要有經驗的人帶領活動;水肺潛水技術不易自我養成,最好經過專業潛水訓練班的培訓。如果身體狀況不好或者有突發情況發生,要立即浮上水面。嚴格遵守潛伴制度,活動時無論任何時段都不要與潛伴失散。潛水前的裝備狀況也必須親自檢查,確保安全。
  • 淺談自由潛水 Free Diving
  • 你真的需要側掛潛水嗎?
    一些人選擇了獨潛來「簡化「問題,而不是去研究並練習(團隊潛水)所需要的流程。 另一些人則是因為選擇了獨自洞潛而採用側掛裝備,認為側掛能顯著提高他們的冗餘度和安全性。 雖然側掛裝備的閥門和調節器使用上可以說要方便一些,但獨立氣瓶帶來的問題顯然並不少,並且更嚴重(見下面冗餘氣體一節)。一些獨潛的側掛潛水員相信自己可以安全地屏住呼吸,更換自己當前使用的氣瓶調節器,則更加荒謬。
  • 【蜂首微訪談】原來,墾丁,也可以潛水!
    下面,本期蜂首微訪談主角——Adrian.Z為我們分享潛水基礎知識介紹及注意事項!問題1:什麼是水肺潛水(Scuba diving),即通常簡稱的潛水? 水肺潛水(英語: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縮寫:SCUBA)又稱水肺潛水,指潛水員自行攜帶水下呼吸系統所進行的潛水活動。
  • 自由潛水的死亡率
    核心數據,自由潛水的死亡率到底是多少?答案是:1/25250,其中競技自由潛水死亡率大概為1/50000,休閒潛水為1/500。競技潛水那麼危險,每次都是挑戰自我極限,為什麼死亡率那麼低?沒錯,競技自由潛水每次都是挑戰自我極限,以達到最大深度,最長屏氣時間、最長屏氣距離。
  • 白話話潛水 之6 「背飛型BCD」
    夾克式BCD簡單、易於上手,在商業和科研潛水佔據潛水領域大半壁江山的時代,對於潛水運動的大眾化推廣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它讓潛水員無需穿戴笨拙的重型盔甲,即使在水下也可以保持直立行走的習慣,讓潛水學習不再近乎殘忍,讓潛水休閒變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