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下半年以來上海最冷的一天裡,中國足協召開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上發布的若干通知顯示,中國足協拋出了把限薪進行到底、俱樂部名稱要進行非企業化變更等等新政。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減費降薪對於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十分必要。他表示,對比亞洲其它足球發達國家的薪酬,中國聯賽的薪酬已經高到十分可怕的地步,因此減費降薪也勢在必行。「我們俱樂部的投入,是J聯賽俱樂部的三倍多,是K聯賽的10倍多,球員薪酬是J聯賽的5.8倍,是K聯賽的11.7倍。金元足球吞噬健康的足球肌體,現在有些人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
足協限薪細則中最為關注的是,國內球員的薪資上限為年薪稅前500萬元人民幣,外援薪資上限為年薪稅前300萬歐元;俱樂部的支出帽為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但不包括體育場和訓練基地的建設費用);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不僅如此,還對贏球獎金做出限額管理。其中,中超或足協杯贏球獎不高於300萬元、平球獎不超過100萬元;亞冠聯賽贏球獎不超過600萬元、平球獎不超過200萬元。並且規定中超各俱樂部每賽季可額外設立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機動獎金,不過這一部分支出納入俱樂部支出限制總額。
陳戌源透露,減費降薪的計劃受到了一致的支持,「許家印、王健林、張力等等投資人都鮮明表明立場。不管違反的人是誰,不管哪家俱樂部,一經查實,堅決查處不會含糊。」
根據名稱非企業化變更要求,國內足球俱樂部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
國安魯能建業這樣的隊名是否都需要變更?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陳戌源談到,目前不能說哪些俱樂部符合或不符合中性化名稱的條件,需要各俱樂部自行對照相應標準,不符合條件的俱樂部一定要改。
圖解來自新華社
(文章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