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球員再限薪、球隊名稱去企業化最冷冬日裡中國足球在滬拋出...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被稱為下半年以來上海最冷的一天裡,中國足協召開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上發布的若干通知顯示,中國足協拋出了把限薪進行到底、俱樂部名稱要進行非企業化變更等等新政。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減費降薪對於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十分必要。他表示,對比亞洲其它足球發達國家的薪酬,中國聯賽的薪酬已經高到十分可怕的地步,因此減費降薪也勢在必行。「我們俱樂部的投入,是J聯賽俱樂部的三倍多,是K聯賽的10倍多,球員薪酬是J聯賽的5.8倍,是K聯賽的11.7倍。金元足球吞噬健康的足球肌體,現在有些人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

足協限薪細則中最為關注的是,國內球員的薪資上限為年薪稅前500萬元人民幣,外援薪資上限為年薪稅前300萬歐元;俱樂部的支出帽為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但不包括體育場和訓練基地的建設費用);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不僅如此,還對贏球獎金做出限額管理。其中,中超或足協杯贏球獎不高於300萬元、平球獎不超過100萬元;亞冠聯賽贏球獎不超過600萬元、平球獎不超過200萬元。並且規定中超各俱樂部每賽季可額外設立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機動獎金,不過這一部分支出納入俱樂部支出限制總額。

陳戌源透露,減費降薪的計劃受到了一致的支持,「許家印、王健林、張力等等投資人都鮮明表明立場。不管違反的人是誰,不管哪家俱樂部,一經查實,堅決查處不會含糊。」

根據名稱非企業化變更要求,國內足球俱樂部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

國安魯能建業這樣的隊名是否都需要變更?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陳戌源談到,目前不能說哪些俱樂部符合或不符合中性化名稱的條件,需要各俱樂部自行對照相應標準,不符合條件的俱樂部一定要改。

圖解來自新華社

(文章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中超限薪令、俱樂部名稱中性化落地
    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14日下午,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政策落地。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抑制金元足球和投資泡沫,中國足協發布了2021-20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但不包括體育場和訓練基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
  • 不再向錢看,中超新賽季強推「限薪+更名」
    文 | 一白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中超、中甲、中乙和中冠四級聯賽共58家俱樂部參會。此外,U21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30萬人民幣,如一名U21球員在單賽季亞冠聯賽、中超聯賽和足協杯賽累積出場時間超過900分鐘可不受此限制。而國腳不再享有薪資20%的上浮權利。中國足協對於獎金也有相應限制。
  • 足協公布「最嚴限薪令」:金元足球成往事 中超重回小成本?
    來源:新京報本周六山東魯能與江蘇蘇寧的足協杯決賽結束後,中國足球本賽季將就此落幕。落幕的不僅是2020賽季,中國足協本月正式公布了「最嚴限薪令」,這意味著中超將徹底告別「金元時代」。曾在亞冠賽場締造輝煌的中超球隊將因此經歷陣痛期,失去大牌外援的名氣與流量加持後,中國足球將回到打基礎與提升自身能力的老問題上。
  • 韓媒:中超限薪會讓中國球隊將更多目光轉向K聯賽
    韓媒Best Eleven撰文點評中超新政,該媒體表示,限薪令的出臺會讓中國球隊將引援目光轉向K聯賽,從而促進K聯賽轉會收入的提升。該媒體表示,中超聯賽在過往的十年中吸引了無數超級巨星登陸,但並未給中國足球帶來實質性提升。因此,中國足協在前不久頒布限薪令,希望讓中國足球回歸理性,回到正軌。
  • 中國足球這一年:走過「最特殊」賽季 迎來「最嚴厲」新政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邢翀)2020年,中國足球走過極為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響,中超聯賽首次實行賽會制,三個月完成20輪超密集賽程,再加之中超四強遠赴多哈「歷險」亞冠,中國足球走過職業化以來「最特殊」的賽季。
  • 限薪後1罕見舉動回應足協,或再引起一波潮流
    現如今中國足球正在嚴格進行限薪,而伴隨著本賽季中超聯賽的結束,中超各俱樂部也都在近期進行著下賽季球隊陣容的安排和補充,但是在足協限薪令下,俱樂部引援將會是很大的問題。但是近日廣州隊在限薪令下再次出現神奇操作,或再引起其他球隊的跟風。
  • 中超最嚴限薪令帶來最大疑問:上港3大神操作將如何服眾?
    中國足球歷史上的最嚴限薪令,國內球員的年薪在去年1000萬人民幣的基礎上再次被對半打折,直接變成500萬,外援也只剩下每年300萬歐元的水平,這種收入規模一下子有種一下子回到10年前的感覺,直接讓中國足球變得全無吸引力。
  • 兜兜轉轉30年,中國足球還是回到了1994年!
    近日中國足球限薪、改名成為超出體育話題的存在,贊同者有之,硬剛的也不少,據說有一老牌中超強隊要以退出抵制足協改名新政,很多超級外援也在盤算離開中超,復歸歐洲五大聯賽。仔細算算,從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化元年開始,兜兜轉轉近30年,中國足球又回去了!
  • 汪大昭:這輪限薪令還要看效果
    25日,中國足協將又一輪職業足球降薪方案推出。降薪又不是比賽,怎麼也是一輪一輪的?二十多年前,中國足球頂級聯賽實行職業化沒幾年,球員腰包急速鼓脹,國字號球隊戰績總不如人意,越來越大的落差引起社會普遍不滿,中國足協首次決定限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限薪令,有俱樂部老闆冷冷地表示:「這不是逼著我們做兩本帳嗎?」
  • 不擠掉泡沫沒有未來 中國足球「壯士斷腕」重塑聯賽
    今年5月,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曾對「金元足球」有過如此表態:「降薪不是有可能,是必須!必須用壯士斷腕的態度重新塑造職業聯賽的財務體系。不擠掉泡沫,中國足球沒有未來,所以一定要下很大的決心擠掉泡沫。」12月14日,「靴子」終於落地——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足球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
  • 足協限薪是飲鴆止渴!放開外援登場名額,激活國內球員競爭體系!
    近期,中國足壇炒作最熱的就是限薪的話題,國內球員要限薪,外援也要限薪。背後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很多俱樂部已經在國內球員越來越高的身價面前,顯得力不從心。身處中超的俱樂部,每個賽季燒個大幾億都不敢說肯定能保級,想要爭冠都得是幾十億的燒才有機會。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呼之欲出,26年老字號「河南建業」怎麼改?
    11月底,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超俱樂部投資人會議,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俱樂部名稱要在2021賽季前「去企業化」,完成中性化更名。雖然中國足協還未正式對外公布該政策,但各家俱樂部已經收到了消息。這一勢在必行的改革,引起球迷的熱議。而具體怎麼改?
  • 不懼限薪,兩大牌外援仍可馳援申花,3租借球員+恆大兩國腳補強
    不懼限薪,兩大牌外援仍可馳援申花,3租借球員+恆大兩國腳補強上海申花和上海上港都已經順利的回國,兩支球隊將會在元旦之前結束隔離,足協的限薪令讓俱樂部和球員都是比較頭疼。很多合同已經到期或者即將到期的球員也拿不到高薪了,稅前500萬,稅後能拿不到300萬。國內球員限薪對於中超球隊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對於想要投入的中超球隊引進外援將會受到阻礙,已經有多名大牌外援離開了。申花目前只有金信煜一名外援有合同在身,即使續約了莫雷諾和姆比亞也還有兩個外援名額。
  • 卡納瓦羅經紀人談足協限薪令:球員親屬有做代言或商業廣告的權利
    經紀人金暢(社交平臺名為「倫敦金暢」)12月17日在社交平臺就足協的限薪令相關事宜,發表了如下言論:「你不可能剝奪球員或者他的親屬做形象代言或者商業廣告的權利吧,這是公民權利。作為普通大眾球迷,可能熟知的也就是球員、教練和足協的一些工作人員而已,對於經紀人,尤其是中國球員、教練的經紀人往往非常陌生。然而,經紀人往往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許多中國球員和教練往往都要聽從經紀人的安排!說經紀人能操縱他名下的球員和教練有點誇張,但也差不了多少。金暢就是這樣一名在國內足壇有著巨大影響力的足球經紀人!
  • 規則變了,地產商的足球生意尚能繼續否?
    近幾年,房地產商已經成為中國職業足球最重要的「金主」。2020賽季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簡稱「中超聯賽」)的16支參賽俱樂部中,有15支俱樂部的主贊助商有房地產背景,其中11支球隊的贊助商以房地產為主業。中超聯賽也一度被戲稱為「中國房地產聯賽」。房地產業的資金密集特徵,頗為適合當下足球產業的高投入。
  • 劉建宏點評足協限薪政策,深中肯綮言必有中,講出廣大球迷的心聲
    對於足協進一步加大限薪力度的政策,總的來說是支持的人多反對的人少。畢竟,在這個經濟寒冬裡減輕俱樂部的運營成本,某種程度上會讓投資俱樂部的金主們得以平穩過渡。而且,就長遠來看,限薪也有利於中超及其他級別職業聯賽的健康發展。不過。大多數人對於足協限薪政策的限薪機制,有著不同的看法。
  • 限薪令後U21球員頂薪30萬,降薪幅度最大球員一年損失970萬
    蔣聖龍 19歲 200萬→30萬第五名 戴偉浚 21歲 約150萬→30萬第六名 韓佳奇 21歲 10萬→30萬第七名 郭田雨 21歲 24萬→30萬足協最強限薪令規定,U21球員年薪不得高於30萬。看到這條規定,哈蘭德、阿方索戴維斯、桑喬、法蒂、穆科科等球員一定非常慶幸自己不是中國球員。陶強龍曾經號稱是中國最強U18,頂薪加盟大連人隊,卻被禁賽,休息了一個賽季,躺賺1000萬。新政之下,陶強龍也許只能拿到30萬的年薪,縮水970萬。
  • 限薪令後大牌球星離隊會對中超球隊有影響?
    我們先來看看限薪令詳細內容。11月25日上午,中國足協在蘇州舉行中超聯賽工作會議。會上,中國足協向各中超俱樂部代表公布了中超俱樂部中、外球員「加碼限薪」的具體細則。2021賽季,中超每家俱樂部單季支出總額不得超過6億元,其中用以支付本土球員及外籍球員薪酬的最高分別最高不得超過7500萬元人民幣、1000萬歐元。本土球員頂薪為稅前500萬元人民幣、外籍球員頂薪為稅前300萬歐元,中、外球員平均年薪最高分別不得超過稅前300萬元、150萬歐元。
  • 中國俱樂部更名看世界:日韓俱樂部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中國足協制定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政策自出臺伊始,就伴隨著爭議。支持者認為這樣可以防止俱樂部名稱一變再變,破壞本來的球迷文化。反對者主要認為,這樣的一刀切政策對於河南建業、北京國安之類的20多年的品牌不公平。
  • 曝中超球隊神操作,球員限薪卻給妻子、親戚開天價年薪
    北京時間1月17日,根據《天津日報》最新發布的消息顯示,在中國足球的金元時代,竟然有球隊上演過非常多的荒唐操作,這些操作也都是非常離譜,甚至說起來都是一些笑話般的操作,個別俱樂部竟然為了能夠「合理」地給球員發放天假年薪,竟然給該球員的妻子和親戚籤署了天價勞動合同,而這樣的合同不需要工作就直接可以得到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