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唐朝政治體制是三省六部制,的確是莫大的誤會。
在唐朝人心目中,中央機關是四大衙門: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御史臺。無論是在皇帝的詔書中,還是在官員們的言談中,從來是四者並提。
中書省提方案,門下省挑毛病,這二省合一就是決策;尚書省通過下屬的六部,保證決策的落實。如何保證各項工作從決策到落實都是公正、科學、有效的?這要靠擁有強大的監督力量的御史臺來推動了。
御史臺,是負責監督全體官吏的部門,類似當今的中紀委,但是其權力遠大於中紀委。
比如吧,當今某個鄉鎮書記、鄉鎮長胡作非為,即便中紀委接到舉報信,也無權處理,只能轉給所在省市區的紀委;而省市區的紀委同樣無權處理,只能再轉給所在縣一級的紀委。縣一級的紀委照樣無權處理,他們必須向當地的主要領導匯報,等待他們的決定。
古代中國御史臺,才是地地道道的憲官,普天之下的官員,他們都有權直接糾彈。《唐六典·御史臺》:
御史大夫之職,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以肅正朝列;中丞為之貳。(其百僚有奸非隱伏,得專推劾。若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尚書省四品已上、諸司三品已上,則書而進之,並送中書門下。)凡天下之人有稱冤而無告者,與三司詰之。(三司:御史大夫,中書,門下。大事奏裁,小事專達。)凡中外百僚之事應彈劾者,御史言於大夫,大事則方幅奏彈,小事則署名而已。
這就是說,御史臺是代表天憲,根據大唐「禮」和「律」,監督、糾察全國官吏執行「刑憲、典章之政令」的情況的。因此,御史臺的官員,被稱為「憲官」,即對官員們的言談舉止,都有糾察權。
簡單說,御史臺的主要職能為:一是整肅整個官員隊伍的形象,二是是處理一切違法違紀的行為,三是審查一切可能的冤假錯案。
《孔子家語·入官》:
君上者,民之儀也;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邇臣便僻者,群僕之倫也。故儀不正則民失,表不端則百姓亂,邇臣便僻則群臣汙矣。
孔子說,君主是全國人民的榜樣,各級官員是百姓的表率,君主的近臣是全體官員的模範。因此,如果榜樣歪了,全國人民就失去了方向;如果表率不端,百姓的行為就會混亂;如果模範走了邪路,全體官員都會變壞。
古代官員,必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幹啥都要有「民之父母」、社會楷模的形象。因此,在古代中國,官員們的自由度,遠小於當今官員們。他們的一切活動,都要受到「禮」的約束,受到全社會的監督。
有個故事。武則天時期,有位位居四品官員下朝後回家,在街邊買了個燒餅,騎上馬,邊走邊吃,被御史臺官員看到後,報到朝廷。本來,朝廷已經討論通過提拔他為三品官,結果,就為這吃燒餅有失體統之事而泡湯。
崔顥、王昌齡、孟浩然,可謂大名鼎鼎,當今的初中畢業生,都能背誦他們的作品。可是,這三人,在唐朝官場都混得不行。
為什麼呢?
《舊唐書·文苑下》說:崔顥「登進士第,有俊才,無士行,好蒱博飲酒」,雖有才,但德行不好,喜歡賭博嗜酒如命;王昌齡,「進士登第……又以博學宏詞登科……不護細行」,進士及第,又考中博學鴻詞科,這在唐朝精品級的奇才了,但是他行為不檢點。孟浩然的情況與這兩人不同,「隱鹿門山,以詩自適。年四十,來遊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長期隱居家鄉以詩酒自娛,四十歲才參加進士科考試,沒考中,就回家了。
更著名的,當然是李白、杜甫。今天某些學者,一邊胡亂攻擊中國古代「官本位」,一邊為李白沒能做大官鳴不平,甚至編排出種種無聊的「原因」來。
其實,在古代中國,李白、杜甫等人,不可能做大官。
杜甫有一首著名的《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唐朝士人好酒不假,但是喝酒是有節制、看場合的。著名詩人賀知章,雖然聲名顯赫,但是,他的豪放、詼諧的性格,成天捧著個酒罈子的樣子,便只能做秘書監,即國家科學院院長,領銜主持學術研究是可以的,但不適合幹政務。
李白、杜甫,本是上天降下的文學天才,而不是從政的人才。他倆整天醉醺醺的,酒是他們靈感的催化劑。人們都知道李白要高力士脫靴的故事,杜甫與李白差不多。杜甫在四川為官時,和官員們一起吃飯喝酒,喝著喝著,他跑到桌子上去了,指著四川最高首長嚴武大呼小叫。他倆的這種行為,作為官員便是不成體統的酒鬼,作為詩人則是豪放飄逸的酒仙。文學家幹嘛要當官呢?官員李白,能成為詩仙麼!
在唐朝,有才華的人,根本不需做官,大唐有無數的逸人隱士。今人十分羨慕民國時期的稿費標準,其實,比起古代,民國時期的稿費簡直就是毛毛雨。唐朝文化昌明,人民富足,因此稿費奇高,李白、杜甫終日遊山玩水,卻一直過著香車寶馬、錦衣玉食的生活。這些,我們後面再細談。
才華橫溢卻有性格缺陷的人,做官後必不得意。與李白、杜甫同時,名氣不亞於二人的大才子蕭穎士,恃才傲物,性情暴躁,一輩子只做到揚州功曹參軍。蕭穎士才華有多高?《舊唐書·文苑下》說:「是時外夷亦知穎士之名,新羅使入朝,言國人願得蕭夫子為師,其名動華夷若此。」用今天的話說,蕭穎士是國際知名人士。他有個僕人,整天被他打得鼻青臉腫。有人看不過,對這個僕人說:你幹嘛不辭職另找工作呢?僕人回答道:我也想過辭職,但是,他太有才了,為他在一起是一種享受,我實在捨不得離開他。據說,這個僕人最終被他虐待致死。
可以想像,如此才子,適合做大官麼!
相關閱讀:
1、原創 古代皇帝的權力有多大?
2、原創 唐代,朝廷是怎麼決定國家大事的(上)
3、原創 唐代,朝廷是怎麼決定國家大事的(下)
4、原創 唐代朝廷的執行機關:政、事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