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中紀委:御史臺(上)

2021-01-18 生民無疆

 

今天說唐朝政治體制是三省六部制,的確是莫大的誤會。

在唐朝人心目中,中央機關是四大衙門: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御史臺。無論是在皇帝的詔書中,還是在官員們的言談中,從來是四者並提。

中書省提方案,門下省挑毛病,這二省合一就是決策;尚書省通過下屬的六部,保證決策的落實。如何保證各項工作從決策到落實都是公正、科學、有效的?這要靠擁有強大的監督力量的御史臺來推動了。

御史臺,是負責監督全體官吏的部門,類似當今的中紀委,但是其權力遠大於中紀委。

比如吧,當今某個鄉鎮書記、鄉鎮長胡作非為,即便中紀委接到舉報信,也無權處理,只能轉給所在省市區的紀委;而省市區的紀委同樣無權處理,只能再轉給所在縣一級的紀委。縣一級的紀委照樣無權處理,他們必須向當地的主要領導匯報,等待他們的決定。

古代中國御史臺,才是地地道道的憲官,普天之下的官員,他們都有權直接糾彈。《唐六典·御史臺》:

御史大夫之職,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以肅正朝列;中丞為之貳。(其百僚有奸非隱伏,得專推劾。若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尚書省四品已上、諸司三品已上,則書而進之,並送中書門下。)凡天下之人有稱冤而無告者,與三司詰之。(三司:御史大夫,中書,門下。大事奏裁,小事專達。)凡中外百僚之事應彈劾者,御史言於大夫,大事則方幅奏彈,小事則署名而已。

這就是說,御史臺是代表天憲,根據大唐「禮」和「律」,監督、糾察全國官吏執行「刑憲、典章之政令」的情況的。因此,御史臺的官員,被稱為「憲官」,即對官員們的言談舉止,都有糾察權。

簡單說,御史臺的主要職能為:一是整肅整個官員隊伍的形象,二是是處理一切違法違紀的行為,三是審查一切可能的冤假錯案。

《孔子家語·入官》:

君上者,民之儀也;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邇臣便僻者,群僕之倫也。故儀不正則民失,表不端則百姓亂,邇臣便僻則群臣汙矣。

孔子說,君主是全國人民的榜樣,各級官員是百姓的表率,君主的近臣是全體官員的模範。因此,如果榜樣歪了,全國人民就失去了方向;如果表率不端,百姓的行為就會混亂;如果模範走了邪路,全體官員都會變壞。

古代官員,必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幹啥都要有「民之父母」、社會楷模的形象。因此,在古代中國,官員們的自由度,遠小於當今官員們。他們的一切活動,都要受到「禮」的約束,受到全社會的監督。

有個故事。武則天時期,有位位居四品官員下朝後回家,在街邊買了個燒餅,騎上馬,邊走邊吃,被御史臺官員看到後,報到朝廷。本來,朝廷已經討論通過提拔他為三品官,結果,就為這吃燒餅有失體統之事而泡湯。

 崔顥、王昌齡、孟浩然,可謂大名鼎鼎,當今的初中畢業生,都能背誦他們的作品。可是,這三人,在唐朝官場都混得不行。

為什麼呢?

《舊唐書·文苑下》說:崔顥「登進士第,有俊才,無士行,好蒱博飲酒」,雖有才,但德行不好,喜歡賭博嗜酒如命;王昌齡,「進士登第……又以博學宏詞登科……不護細行」,進士及第,又考中博學鴻詞科,這在唐朝精品級的奇才了,但是他行為不檢點。孟浩然的情況與這兩人不同,「隱鹿門山,以詩自適。年四十,來遊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長期隱居家鄉以詩酒自娛,四十歲才參加進士科考試,沒考中,就回家了。

更著名的,當然是李白、杜甫。今天某些學者,一邊胡亂攻擊中國古代「官本位」,一邊為李白沒能做大官鳴不平,甚至編排出種種無聊的「原因」來。

其實,在古代中國,李白、杜甫等人,不可能做大官。

杜甫有一首著名的《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唐朝士人好酒不假,但是喝酒是有節制、看場合的。著名詩人賀知章,雖然聲名顯赫,但是,他的豪放、詼諧的性格,成天捧著個酒罈子的樣子,便只能做秘書監,即國家科學院院長,領銜主持學術研究是可以的,但不適合幹政務。

李白、杜甫,本是上天降下的文學天才,而不是從政的人才。他倆整天醉醺醺的,酒是他們靈感的催化劑。人們都知道李白要高力士脫靴的故事,杜甫與李白差不多。杜甫在四川為官時,和官員們一起吃飯喝酒,喝著喝著,他跑到桌子上去了,指著四川最高首長嚴武大呼小叫。他倆的這種行為,作為官員便是不成體統的酒鬼,作為詩人則是豪放飄逸的酒仙。文學家幹嘛要當官呢?官員李白,能成為詩仙麼!

在唐朝,有才華的人,根本不需做官,大唐有無數的逸人隱士。今人十分羨慕民國時期的稿費標準,其實,比起古代,民國時期的稿費簡直就是毛毛雨。唐朝文化昌明,人民富足,因此稿費奇高,李白、杜甫終日遊山玩水,卻一直過著香車寶馬、錦衣玉食的生活。這些,我們後面再細談。

才華橫溢卻有性格缺陷的人,做官後必不得意。與李白、杜甫同時,名氣不亞於二人的大才子蕭穎士,恃才傲物,性情暴躁,一輩子只做到揚州功曹參軍。蕭穎士才華有多高?《舊唐書·文苑下》說:「是時外夷亦知穎士之名,新羅使入朝,言國人願得蕭夫子為師,其名動華夷若此。」用今天的話說,蕭穎士是國際知名人士。他有個僕人,整天被他打得鼻青臉腫。有人看不過,對這個僕人說:你幹嘛不辭職另找工作呢?僕人回答道:我也想過辭職,但是,他太有才了,為他在一起是一種享受,我實在捨不得離開他。據說,這個僕人最終被他虐待致死。

可以想像,如此才子,適合做大官麼!


相關閱讀:

1、原創 古代皇帝的權力有多大?

2、原創 唐代,朝廷是怎麼決定國家大事的(上)

3、原創 唐代,朝廷是怎麼決定國家大事的(下)

4、原創 唐代朝廷的執行機關:政、事分離


相關焦點

  • 御史臺和都察院,中紀委與檢察官
    年時和中紀委合署辦公了。近年來,眾多「大老虎」紛紛落馬,中紀委功不可沒,在老百姓拍手稱快、津津樂道的同時,也有人在問,為什麼設有反貪局的檢察院卻一直默默無聞?他們幹嘛去了?他們跟紀委系統有什麼區別?這倆系統跟我國古代的御史臺、都察院有什麼關係?「打虎英雄」為何是中紀委,而不是檢察院?今天,二師兄就跟大家好好聊聊。
  • 大唐的中紀委:御史臺(下)
    除「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尚書省四品已上、諸司三品已上」等極少數高級官員,御史臺對其它官員可以獨立處理。即便是這些高級官員,御史臺可以在報告宰相的同時,隨時在朝堂上報告皇帝。因為,御史臺的幾乎全部官員,是朝廷各種場合必須到會的成員。可以說,從皇帝到宰相,基本認識御史臺所有官員,但是,可能不記得尚書省或者其他衙門五品官的姓名。
  • 【獨家】探秘唐朝最牛"中紀委"——御史臺
    御史臺制度也不例外,正如《唐會要》所著:「因隋舊制為御史臺。」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後,十分重視吏治,特別注意以御史吏治。在集成隋制御史臺的基礎上,增設殿中侍御史和監察御史各兩人,並將隋朝時期的司隸臺統一到御史臺中來,形成了御史、謁者、司隸三臺合一的局面,進一步集中了監察權力。
  • 我唐日常(十) 大唐紀委部門:御史臺
    唐代的御史們權力很大,級別低,待遇高。皇帝給了他們說話不用負責的權力,甚至允許他們憑風言風語來彈劾,下級組團撕上級更是我唐家常便飯。貞觀之後,御史臺還有了審理案件的權力,一些酷吏御史趁機報復社會,於是,來自麗景門獄中的悽厲慘叫一次次縈繞在我唐黑夜上空。不管你有沒有犯錯,我們說你有錯就是有錯! --御史臺團隊宣言御史臺的人都是怪物!
  • 勾利軍 | 唐代東都御史臺研究
    以上史料均可說明,玄宗開元年間以前,東都御史臺已經設置,至少在高宗龍朔、鹹亨年間,東都御史臺已經設立並正常運行。 二、東都御史臺不設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為長官。西京御史大夫的品秩為從三品,級別低於三省長官,在制度上形成了以低官監高官的局面。
  • 唐代御史臺的基本職責
    唐代御史臺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和行政監察機關,負有監督百官、典正法度的重大職責。唐代御史臺監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
  • 御史臺,皇帝的「親信團隊」,封建朝廷裡的「天平」
    那麼御史臺的出現則剛好能幫助解決這一難題。1、上可彈劾百官、肅正朝綱;下可查訪民情、監管地方負責監察的官員從秦朝便有了,名為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兼管監察。據《周禮》記載:「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贊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贊書。」到了西漢末年東漢初期則正式確立了御史臺這一專門機構及其名稱,主要行使檢察權。
  • 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建立範圍最廣的監察系統
    御史臺與各道按察司都沒了,從中央到地方整個御史臺監察系統被叫停了整整兩年零五個月。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十月時,洪武皇帝又突然下令:「更置都察院,設監察都御史人,正七品,以秀才李原明、詹徽等為之;設浙江河南、山東、北平、山西、陝西、湖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十二道監察御史,正九品,其文移則都察院故牒各道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呈都察院。」
  • 漢朝設立御史臺和刺史,建立嚴密的監察系統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漢朝極大地發展和完善了官員的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了專門監察機構御史臺,在地方設置刺史監察地方的官員和諸侯。通過編織嚴密的監督系統,最大程度保證官員的清正廉潔和行政水平。漢朝建立之後,地方勢力崛起秦朝中央部門設立"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一項職責就是監察百官,但是,秦朝的御史大夫並沒有從行政系統中完全獨立出來。
  • 為何要設立都察院,而不是整頓御史臺?明太祖:官員權力需要平衡
    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明擺著擅權專制,而明太祖卻顯然是被蒙在鼓裡,根本就不知道胡惟庸擅權專制的事。——《明史·奸臣一》縱然「御史中丞劉基亦嘗言其短」,但胡惟庸依舊啥事沒有,無所顧忌,為啥?因為劉基沒法提供出完整的證據,而明太祖受胡惟庸蒙蔽,「以惟庸為才,寵任之」,自然也就不會隨便給胡惟庸治罪。
  • 從御史臺到諫院,唐宋監察制如何防止官員以權謀私?
    唐朝剛剛建立時,此時唐朝內部的政治體制當中還能看到許多隋朝的影子,御史臺便是其中之一,而朝廷內部的監察職能主要也是由御史臺來承擔。之後隨著三省六部制和一臺九寺體制的確立,御史臺也就被在法律上正式確定下來。另外,御史臺在貞觀年間還添加了受理訴訟案件的權力,表現出愈發全面的特徵。
  • 中紀委「自清門戶」樹立「權力自潔」典範
    此次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而接受組織調查,不僅彰顯了中紀委「權力自潔」的公正態度,而且還體現出了中紀委杜絕「燈下黑」的堅強決心。可以說,中紀委此次「清理門戶」之舉,既匡正了「家風」,也贏得了「民心」,無疑是純潔了紀檢監察隊伍,讓廣大人民群眾拍手稱快,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 人民的名義:鍾小艾是中紀委副主任,有多大權力,為何季昌明怕她
    在《人民的名義》中,鍾小艾是侯亮平的妻子,雖然她只是中紀委的副主任,但是季昌明卻很怕她,這是為何呢?鍾小艾的真實身份。在劇中,鍾小艾是中紀委某辦的副主任,屬於正處級的級別。正處級雖然不高,但是鍾小艾卻是一個有實權的人。
  • 中紀委一天連打四虎!
    2021年1月4日11時,中紀委官網連發4條消息,有4人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鄧恢林被「雙開」據中紀委網站消息,日前,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重慶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市公安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鄧恢林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 中紀委點名抗戰雷劇雷霆戰將
    【中紀委點名抗戰雷劇雷霆戰將:抗戰作品須對歷史對未來負責】11月18日,中紀委網站就電視劇《雷霆戰將》引發輿論批評被下架一事,發表題為《觀察 | 抗戰作品須對歷史對未來負責》的文章。最近,一部名為《雷霆戰將》的抗戰題材電視劇播出後,因為「雷點」不斷,引發輿論批評並被下架。近年來,一些抗戰題材的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其中脫離史實的內容受到批評,被網友稱為「抗戰雷劇」。
  • 中紀委重磅通報!
    中紀委重磅通報!經查,李偉喪失理想信念,背離初心使命,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規從事營利活動,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甘於被「圍獵」,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房地產開發建設
  • 中紀委評「最富法官」張家慧案:令人咋舌、觸目驚心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2月9日,中紀委網站披露了「最富法官」張家慧案的解讀。從執法者淪為犯法者,中紀委分析了張家慧案的背後原因。一方面,2006年來,張家慧擔任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黨組成員、副院長等職務,在法院系統「深耕」已久,處於重要崗位、關鍵環節,掌握著不小的權力,相關的監督和制度漏洞,為其提供了尋租空間。
  • 【中國網絡文藝傳統文化傳承榜】讀《拍翻御史大夫》,看大唐風貌
    縱觀全書,看大唐風貌,品風俗民情,除卻主角二人鬥智鬥勇、鬥罷門閥的共同進退,還可考考諸位看官的眼力,能否從中找到與歷史對應的角色片段。本書中的故事雖然設置在了名為「大梁」的架空朝代,卻處處帶著幾分大唐盛世的神韻。
  • 中紀委批評《亮劍3》,劇情罔顧歷史,違背常理,令人啼笑皆非
    11月18日,中紀委機關報也對下架停播的《亮劍3》進行點名批評,點出了這部劇的創作誤區,同時也說明了影視創作者該如何表現抗戰劇的問題。 相信劇組看過11月18日中紀委機關報的發文後,就不會有「狡辯」的態度了,中紀委機關報發文一針見血地說明了《亮劍3》存在的問題。
  • 中紀委發布漫畫形象披露「七個有之」突出問題
    相關新聞 中紀委一季度通報80餘名幹部違紀信息 涉及9名中管幹部 貴州原副省長王曉光落馬 為國家監察委成立後"首虎" 中紀委發布警示漫畫:嚴查6類深化機構改革中的違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