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深度丨美國社會結構性問題之金字塔尖:「互哺」的金錢與政治

2021-01-08 萬象之晝夜觀察

「黑人被殺」事件持續發酵,在抗議種族歧視之後,美國民眾已經開始將目光聚焦到貧富差距等問題上了。從5月31日開始,部分騷亂者闖入洛杉磯頂級富人區比華利山(Beverly Hills),高喊著「吃掉有錢人」(Eat the Rich)等口號。

從黑白之爭到貧富較量,美國社會正一步步被撕裂,而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也隨之被再一次公之於眾,就連前總統歐巴馬都發出了「審視自身結構」的聲音。

6月3日,歐巴馬首次就喬治·弗洛伊德事件發表公開講話,表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全國動蕩,這是美國人認識並解決「挑戰、結構性問題」的機會。

但這位前總統也僅僅是就事論事而已,美國社會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他並沒有深入提及。他只是呼籲美國人共同努力應對種族歧視等問題,與它們鬥爭,敦促地方執政官員與民眾一道重新審視執法中動用武力的問題,並做出改革。

但除了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美國社會還有諸如毒品、教育、醫療、失業、槍枝等等問題。

那麼,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根源在哪兒呢?一起來了解其中一個——置身於美國社會金字塔尖的權貴階層與他們之間「互哺」的權錢遊戲。

支票大於選票的政治選舉

「金錢是政治的母乳」。1966年,美國加州州議會領袖傑西·安諾一句不經意間的話,如今已成為談論美國政治的名言。

據中國人權研究會2019年12月26日發表的《金錢政治暴露「美式民主」的虛偽面目》顯示,21世紀以來,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總統候選人的選舉費用從2004年的7億美元,快速增加到2008年的10億美元、2012年的20億美元。2016年,包括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在內的美國大選總共花費了66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政治選舉。

除了4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美國中期選舉費用也在快速升高。2002年到2014年間舉行的4屆中期選舉分別花費21.8億美元、28.5億美元、36.3億美元和38.4億美元,2018年則達到57億美元。

今年的大選亦是如此,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網站2019年12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所有參選人已籌集超過10.8億美元競選資金,已花費5.31億美元,選舉籌資競賽日趨狂熱。

而這些還僅僅是總統競選。據中國人權研究會的報告,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中,贏得一個參議院席位的平均成本為1940萬美元,贏得一個眾議院席位的平均成本超過150萬美元。

高額的選舉費用大大提高了參選門檻,排除了絕大多數人參加競選的可能。只有少數有能力籌集大量競選資金的人,才能加入美國政治選舉角逐。

有分析指出,金錢是美國政治的驅動力,美國龐大複雜的政治機器,只有在金錢燃料的推動下,才能持續前行。金錢是美國政治的潤滑劑,離開金錢,美國政治根本無法順暢運行。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馬丁·吉倫斯研究後也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過去40多年的經濟政策,「強烈反映了最富裕階層的偏好,但與美國窮人或中等收入群體的偏好幾無關係」。在支票大於選票的美國政治生態中,政客口中的民意化為了資本的遮羞布。

富人把持的美國政治

在2017年川普當選後,有媒體曾列出他創造的「8個史上之最」。

其中之一,川普是歷任總統裡個人財富最多的一位,具體數額有不同版本的估計。《福布斯》的說法是37億美元,他本人的說法是超過「100億美元」。

另一個最——最富有的內閣。據統計,川普內閣成員的個人財富加起來,總共有350億美元,超過玻利維亞的國內總產值。財政部長姆努欽曾在高盛幹了17年之後更是買下了一個銀行,據悉他的財富超過4000萬美元。

有意思的是,在川普組閣時,提名人選的錢包之鼓脹還曾招致民主黨的譏嘲,他們說,先總統林肯所言」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看來要變成一個「百萬、億萬富翁擁有、百萬、億萬富翁治理、百萬、億萬富翁享受」的政府了。

其實,不光是川普和共和黨,前總統歐巴馬的內閣也很富有。據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數據,歐巴馬全部內閣成員總資產值僅為27.5億美元,並且其中95%以上源於兩位成員:當時的商務部長、凱悅繼承人普利茨克(25億美元)和國務卿克裡(1.5億美元),其餘眾閣員身家總和約1億美元。

這些在美國「公開秘密」網站上也曾有過爆料,據悉,在2016年時任美國國會議員的500多人中,有半數以上淨資產超過百萬美元,最富有者身家過億,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

與陽光並存的陰影:政治獻金

聊完前面兩個話題,就不得不產生一個問題,錢從哪兒來?

前幾天有媒體報導,給紐約州長送巨額獻金後,醫療業高管不必再為養老院高死亡率擔責。其中提到了「獻金」。

何為「獻金」?其實就是政治獻金。公開資料給出的解釋是指,對於從事競選活動或其他政治相關活動的個人或團體,接受了來自外部對其無償提供的動產、不動產、不相當對價給付、債務免除或其他經濟利益。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無償」與「不相當對價給付」,簡單理解就是你給的這些錢是白給的,且不要求即時對等利益的回報(這點有些像期貨)。

真的是這樣嗎?不是。舉幾個例子......

歷史上,共和黨的裡根、老布希、小布希,這三位總統都接受過石油及能源公司的捐款。作為回報,裡根放開了石油和能源的價格管制,布希父子則發動伊拉克戰爭控制中東石油。曾經為了環境保護而籤訂的《京都議定書》,小布希總統也拒絕執行,很顯然,這其中少不了能源集團的影子。

除了這種直白的利益輸送外,還有一種。2000年小布希成功當選總統,政府三分之一的職位被金主瓜分,其中多為駐外大使。

歐巴馬也這麼幹過。2009年歐巴馬上任後,提名約翰·魯斯擔任駐日大使,此事引起軒然大波,要知道此人只是一名職業律師,並沒有處理國際事務的經歷和經驗,但事情一反常態。其中就不免讓人聯想到,約翰·魯斯曾捐給歐巴馬的50萬美元,當然這個50萬還只是官方數字,實際數額不得而知。

川普就更不用說了,內閣成員中的很多人都曾經是他競選時的金主。(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33家中資機構被列入「實體清單」幕後:作祟的美國金融寡頭》,文章「川普內閣中的商界精英及隱藏幕後的寡頭」部分有較詳細的介紹。)

講到這兒大家可能還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近年來的選舉費用越來越高?

這就不得不說此間的法律問題。其實之前關於「政治獻金」是有諸多限制的,但從2002年開始,就一步一步的被放鬆了。

到了2014年,聯邦最高法院在「麥卡沃恩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的裁決中大幅放寬了對政治捐款的限制,在保留個人對單個候選人捐助上限為2600美元的情況下,取消個人對全體聯邦候選人及政黨委員會的捐款總額限制。

這意味著,富人可以同時捐助很多聯邦候選人,更可以無限制地向自己支持的政黨捐款。換言之,富人有了更多賭注,他們可以「廣撒網,多斂魚,擇優而從之。」

「直達天聽」的遊說集團

除了政治獻金,還有一點在權貴遊戲中是不得不說的,因為,他們發揮的作用實在太大了。

距離國會山不到5公裡左右便是著名的K街。這裡是說客們的大本營,雲集著職業遊說和諮詢公司、行業協會以及大公司的公關和政府事務辦事處。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K街說客得天獨厚的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在華盛頓的遊說公司約有2000多家。

那麼,什麼是遊說?遊說是金錢政治的重要實現方式,它是一種美國特有的政治現象,其法理依據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據中國人權研究會發布的數據,1971年,美國僅有175個註冊說客,到1981年增加到2500個,2009年又增加到13700個。

這意味著,平均每位美國參眾兩院的議員身邊,有20多名說客出沒。連年來,利益集團在說客身上的花費與日俱增,1998年為14.4億美元,2011年已狂飆至33.3億美元,14年間增長幅度達131%。

為什麼要投入這麼大?這些說客們主要幹什麼呢?舉幾個例子......

高額遊說投入帶來巨大回報。2005年,醫藥業的年遊說費用為3.25億美元,但從布希政府通過的有關法案中可以受益1390億美元。1998年,當國會準備制定針對菸草業的限制法案時,各菸草公司投入6740萬美元遊說費用,大肆開展遊說活動,最終阻止了這項由亞利桑那州共和黨議員提出的議案,保住了菸草業的龐大利益。

此外,我們較為熟悉的谷歌、亞馬遜、波音以及最近被川普狂懟的推特,在遊說方面都非常捨得花錢。

有媒體報導,亞馬遜、微軟、甲骨文和IBM四家公司為競爭美國國防部「雲計算服務合同」(這項業務總價值100億美元),均在去年一季度大幅提升了遊說支出。其中,甲骨文遊說支出為130萬美元,同比增長近9%。微軟在遊說上花費了280萬美元,比一年前增長了21%,而IBM花費了200萬美元,同比增幅超過35%。當時的結果是,花錢少的兩家公司出局。

看到這兒,諸位應該明白了吧。金字塔尖上這些金錢與政治的「互哺」遊戲,才是美國社會最大的結構性問題。

最後,引用國新辦今年3月發表的《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中的一句話作總結——愈演愈烈的金錢政治扭曲民意,使所謂的民主選舉淪為了富人的遊戲。

作者:萬象之晝夜觀察,圖片源於網絡,歡迎留言探討。

註:如不慎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我們對美國的刑事司法體系有著另外一種期許」。賈巴爾指出,美國日常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歧視黑人,這一現象非常普遍,如果將美國比作是一輛很棒的巴士汽車,前面幾排的座位很棒,但再往後走,最後幾排的座位就相當髒亂,這就是美國黑人的生活現狀。「政治和經濟體系對社會金字塔底層的人仍存在偏見」。
  • 《美國政治:激蕩於理想與現實之間》:解讀當代美國政治與社會
    塞繆爾·亨廷頓是20世紀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最知名和最受推崇的政治學者。他的著述一出,往往是洛陽紙貴,風行全球,不僅改變學術研究的焦點和思路,也影響各國的政策討論與選擇。在他豐富的著作譜系中,本書通常不屬於最受關注之列,但在當前的世界政治氣氛下卻非常具有閱讀價值和思考啟迪意義。
  • 萬象國際丨美國知名嘻哈歌手肯伊威斯特宣布競選總統
    今年6月,黑人弗洛伊德被殺後,肯伊威斯特豪捐200萬美元給弗洛伊德之女及另外兩位被害黑人,且表示,願意全額支付弗洛伊德的女兒吉安娜到大學的學費,此舉一出讓很多人備受感動。肯伊威斯特,美國饒舌歌手、音樂製作人、詞曲作家和歌手。
  • 「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選舉|選民|民主選舉|聯邦_網易...
    這場大選似乎又點燃了國內一些「美分黨」的熱情,他們開始熬製某些政客的「勵志雞湯」,再度跪拜美國的民主制度。  事實又如何呢?且不說「驢象之爭」已經成為美國民主選舉的固定套路,單就「民主選舉」本身而言,在美國也早就變了味。如果說種族歧視和貧富差距等問題是當今美國社會的頑疾,那麼「民主選舉」這一味藥只能是暫時的「鎮痛劑」,治標不治本。
  • 美國種族問題的兩副面孔:不說出口的歧視和被濫用的政治正確
    在無數個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發生的此類行徑說明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生存環境不甚樂觀,而弗洛伊德之死最終成為了一個爆發點。「政治正確」背後的種族矛盾 很多人會有疑問:在「政治正確」的美國,黑人的悲劇為什麼還會屢屢發生?這就是涉及到了「政治正確」背後隱藏的種族矛盾。
  • 「金錢政治」在今年美國大選中再次暴露無遺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大選已經成為燒錢的政治遊戲,而普通民眾在其中的發言權越來越小。  毫無疑問,美國的選舉政治實質上是圍繞金錢的政治遊戲。儘管有學者指出,民主選舉本質上是候選人的個性與觀點之爭。但是,選舉中讓普通民眾了解候選人的唯一途徑,卻是後者發出的信息能夠有效傳遞到選民。
  • 韓劇《妻子的誘惑》編劇新作,金字塔尖的生活,《頂樓》的秘密
    當韓劇《天空之城》「We All Lie」的bgm響起,你是否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2018年,一部關於上層社會名利之爭的電視劇,在中韓兩國引起了極高的討論度。金錢、欲望、升學,圍繞著人們息息相關又很好奇的話題展開,即便不能感同身受,也非常有代入感。
  • 政治信任生成的結構性要素
    政治信任作為民眾對政府的可信任度進行評價後形成的政治態度,其生成是由四個結構性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政治信任的主體、政治信任的客體、政治信任的介體和政治信任產生的環境。  學術界關於政治信任的研究雖然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興起,但是作為一種政治心理現象,政治信任實際上是國家和政府的伴生物。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人類社會經歷了由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居於政治信任主體地位的民眾的實際地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致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中的政治信任具有不同的特點。
  • 罵總統不等於糾錯,美國體制回應社會關切的速度太慢了
    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一個需要思想的時代,思想也必將引領這個時代。本著這樣的信念,我們中國研究院每年都舉行一次思想者論壇,邀請國內外有影響的思想者進行深度對話。今年我們聯繫了斯蒂格利茨教授等一批海內外知名學者,一起探討「疫情後的世界向何處去」。這次我和他聚焦美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等一些問題,進行了一場蠻有意義的視頻談話。
  • 「美國的一些政治家希望我們死」,美國遏華,是國家結構性問題
    從1945年之後,美國從英國手機接過了世界的霸權主義,通過美元把持著世界的經濟和貿易。在1991年蘇聯全面解體以後,美國就成為了世界的霸主地位,美國通過國家的政治、美元、軍隊和先進的軍事力量承擔起了「維護」世界秩序與安全的「任務」。
  • 萬象國際丨新加坡2020上半年十大亞洲電影出爐,7部票房不足20萬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去年6月在新加坡公映,託揚威國際各大競賽包括奧斯卡之福,再度公映後很吸睛,最終票房超過123萬元。新加坡阻斷措施實施後影院暫時關閉,沒有綿延不絕的好萊塢及華語新片,十大排行榜中湧進了許多韓國電影,除了《寄生上流》,入榜韓片也包括《白頭山》《超人氣動物園》《王牌特工》和《陰櫥》,當中河正宇的電影就佔了兩部。
  • 被黨派政治消費的種族問題:過去,現在和未來丨美國向何處去③
    回答這些問題要從歷史說起。制度性歧視、刻板印象,和無法跨越的種族屏障1831年,26歲的法國貴族之後託克維爾,受法國政府委託,借考察監獄制度之由,遊歷美國各地,期間關注到了黑人和種族問題。在託克維爾看來,一道由教育、法律、血統、外貌等等所築起的屏障,將同一片土地上的白人、黑人和美國本土的印第安人完全分隔了起來,無法逾越。
  • 8.19《列寧格勒牛仔徵美記》丨本周電影丨萬象*後浪放映
    10元,到現場籤到全額退還 -(報名詳情請進觀影群後查看群公告)管理員微信/進觀影群方式:請查看本頁內容「萬象觀影群」信息[ 本放映活動由萬象書坊、後浪出版公司、拍電影網聯合舉辦 ]收起小清新!!喜劇·音樂丨芬蘭語 / 英語丨豆瓣評分:8.4分《列寧格勒牛仔徵美記》導演/編劇: 阿基·考裡斯馬基主演: 馬蒂·佩龍帕 / 吉姆·賈木許 / Kari
  • 上世紀:美國民權運動與社會問題,看美國社會的混亂與無奈!
    美國的民權運動在美國的發展史上算得上是一場偉大的運動,在當時美國的黑人的政治地位,經濟狀況和社會生活都有明顯的改善,但是黑人在街頭上的犯罪問題就成為一項嚴重而尖銳的社會問題。照比過去有極大改善,但是相比於白人,黑人的漲幅依然過慢,只不過在政治層面來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保護黑人公民的權利,首先廢除軍隊當中的種族隔離,並進一步推進社會化的改革運動,包括社會上針對黑人中心的隔離但平等原則,廢除學校種族隔離原則。
  • 國際銳評丨種族歧視緣何成為美國社會無盡的 「噩夢」?
    國際銳評丨種族歧視緣何成為美國社會無盡的 「噩夢」? 原標題: 連日來,美國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持續舉行。儘管針對非洲裔的種族隔離制度在20世紀中期之後逐步被廢止,但囿於國內政治架構、歷史傳統和意識形態,美國的種族關係從未得到根本改善。2016年以來,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呈現回潮之勢,2017年夏洛茨維爾右翼極端勢力遊行及其後發生的種族主義恐怖行為,給美國的種族關係蒙上更重的陰霾。
  • 民主黨的「衛星團體」 慈善背後的政治與金錢操作
    一、安榮的背景安榮社會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註冊性質為慈善組織。最初是一批追求民主發展、有志於參選地區選舉以及服務社區的社工及老師,在中西區建立的一個大本營。1990年民主黨創立後,安榮的骨幹成員成為了民主黨的核心和地區樁腳,為民主黨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政治人物,包括阮品強、甘乃威、鄭麗瓊、陳財喜、許智峰、莊榮輝等等。
  • 「疫情貧困」暴露美國結構性人權困境
    該報告顯示,自3月份新冠疫情在美國開始大規模流行以來,多達46%的低收入美國人支付帳單出現困難,51%的低收入美國人難以儲蓄。與之相比,高收入美國人中出現「難以儲蓄問題」者,佔比僅21%。最近的一次就在10月13日第75屆聯大,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多個美國「不喜歡」國家入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公開表示「遺憾和不滿」。且不說蓬佩奧等這種「遺憾和不滿」本身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多少「共鳴」,單就上述兩份研究報告而言,美國眼下同樣面臨結構性的「疫情貧困」,和因社會階層、族裔等問題所形成的「生存品質窪地」,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人權問題。
  • 手握龐大資金,影響國家政治選舉,探究財閥在韓國的社會地位
    韓國的影視文化中反映了很多他們國家的社會現實,除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地位等等問題之外,更多的則是大財閥社會地位的不可撼動和其對韓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控制作用。甚至還有很多人持有"在韓國,財閥不是韓國的財閥;而韓國確確實實是財閥的韓國"的說法。在私人資本和家族資本的社會地位問題上,韓國可謂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十分典型的例子了。
  • 環球深觀察丨「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 美國社會嚴重兩極分化引擔憂
    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政治人物煽動支持者的不滿情緒、製造社會對立;另一方面是由於當前美國社會嚴重兩極分化,雙方陣營彼此充滿敵意。他們指出,越來越多的人以信仰為名將暴力「合理化」,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涉種族衝突也在助推社會暴力化。自5月弗洛伊德事件以來,全美範圍的抗議活動從未停止,社會治安日益惡化,因亂生亂、趁亂作亂的犯罪活動此起彼伏。
  • 環球深觀察丨揣「私心」的美國政客怎能辦好「公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指出,美國兩黨在救助方案上相互指責,表面看似乎都是為國家經濟著想,但其實各有各的算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認為,目前對救助計劃的拖延是美國兩黨政治上的討價還價,雖然最終總會達成一個方案,但美國經濟註定將因此受到嚴重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