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為炎黃子孫在地球上揚眉吐氣,真了不起

2021-01-10 虛情假意看音樂

據報導,上海拍制的影片《城南舊事》在馬尼拉第二屆國際電影節獲最佳故事片大獎時,一位日本人曾大聲呼喊:「今天晚上是屬於中國人的。」我看到這則消息,頓時衷心感奮,心中默念:我就是中國人——雖然我現在身不在國內。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我的一位老友老陳對她比較熟悉。她原名林含英,幼年住在北京,十二三歲時就在北京的小劇院當過小演員,後來考進北京《世界日報》開辦的新聞專科學校。據老友說,從那時起,曾和她在《世界日報》同事多年,那時新聞學校有號稱「關、高、林、夏」的四位女同學,其中的「林」就是她。在《世界日報》一次新聞聯歡會上,老陳曾和她同臺在一出話劇《虎去狼來》中演過戲。陳飾主角華裁縫,她扮演華裁縫的女兒。她的個性潑辣,按照劇本,有一場戲她應該給陳跪下,但她堅決不跪,陳叫她跪,她說:「你才比我大三歲,憑什麼給你跪?」陳說這是劇本規定的,她說:「劇中規定也不行,為什麼偏要跪?跪了你又沒什麼,我就不跪。」結果還是沒跪,但據說在那出戲裡她表演得確實是好,悲劇性的情節演得逼真動人,在一次對白中,扮演她父親的陳被她的逼真表情感染得直哭,真流淚了。

林海音,個子不高,鴨蛋臉,五官清秀,天資聰明,反應快,理解力強,多才多藝。她的丈夫夏承楹是一位口琴名手、排球健將,當時也在《世界日報》工作。1947年他們和陳同住北京南長街一條時,初秋的一個傍晚,她曾到陳家去玩,那時她懷孕在身,已大腹便便了。

1948年,海音偕母親、丈夫和孩子離開北京回臺灣原籍,至今已三十多年了。這些年來,她在臺灣已有不少成就,她寫過很多篇小說,經營過出版社和擔任過臺北刊物的主編多年,成為臺灣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但是,事隔三十多年,她對故地北京還寄予如此深情,《城南舊事》不就是這種懷舊感情的流露嗎?此次《城南舊事》影片獲獎,當又是她晚年文學生涯中的一件可喜可賀之事。

《城南舊事》影片獲獎,使我感觸良多。我想說,不管是臺灣的作家還是內地的導演,反正這部影片評出的獲獎者是中國,不是別的國,凡是中國人都應引以為豪。我只盼望中國人能夠在國際上多多獲得一些「最佳」一類的大獎,願我炎黃子孫永遠在地球上揚眉吐氣。

相關焦點

  • 林海音「自廢武功」
    說起來,林海音創辦的《純文學》誕生於臺北,以學生書局為後援;同時,還有一個香港版的《純文學》,借正文出版社為依靠,在香港主持《純文學》出版的人,就是林海音的好友王敬羲。這本雜誌辦到第四年,即臺灣《大華晚報》董事長李荊蓀因「匪諜罪」被捕那年,王敬羲因事來到臺北,住在館前路的臺北中國大飯店。一天清晨,突然接到何凡打來的電話,語氣十分緊張,電話中說:敬羲,我必須現在來酒店一趟,和你見面談!
  • 林海音和她美麗的家
    人到中年的林海音,仍精神充沛,朝氣勃勃。她進入了創作的高峰期,不斷有新作問世,同時發現和扶植了一批新作者,團結了海內外的一批老作家。  有人說:「林海音的家就是臺灣的半個文壇。」余光中在香港大學教書時,每次回臺灣都要打電話給林海音,她就會出面邀請大家相聚,「好像這才向臺灣的文壇報了到。」林海音沒有「文人相輕」的陋習,文人相聚也都是有意義的交流。
  • 【好書推薦】林海音兒童文學全集(1-8共8冊)
    《我們都長大了》這本童話集,是從作者林海音為少年朋友所寫的作品中選出的。作者把這些或長或短的數十篇作品分成「童話篇」和「寓言篇」兩部分。這些作品大都是作者的創作,只有「井底蛙」是翻譯的,「六趾兒」是從一篇外國兒童故事改寫的。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
  • 憶童年 ——讀林海音《城南舊事》
    >城陽第二十中學  李娜臺灣詩人余光中曾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自1923年隨全家遷居北京到1948年同丈夫回到臺灣,林海音在北京生活二十多年,童年、少女,直到成為婦人,最美好的生命都在這裡度過,像樹根一樣,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到了這座古城,生活的足跡都在北京城南。椿樹胡同、新帘子胡同、虎坊橋,都是城南風光。《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童年生活為背景創作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
  • 友情 林海音
    友情林海音似乎只有春夏兩季的島上生涯過得真快,一轉眼間就是三年了。今天,白天聽著巷子裡叫賣椪柑的聲音,晚上按摩的盲者又拖著木屐,吹著笛子從窗前經過,和三年前自基隆舍舟登岸後,借住在東門二妹家的情景一模一樣。
  • 從城南到城南的「文學冬青樹」——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百年誕辰...
    一場追思會上,林海音長子夏祖焯教授以「林海音的小說與她的為人處事」為題發表演講,與會者就林海音的文學貢獻進行座談。人們以「穿越林間憶冬青」為名,緬懷這位文壇「冬青樹」——《冬青樹》是林海音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苗慄,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1918年在大阪生下林海音,不久便返回臺灣。其父林煥文不甘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生活,於1923年舉家遷居北京。
  • 在北京,尋訪林海音的故居
    昔日的虎坊橋一帶是交通便利、繁榮發達的地區,可以從這裡到天橋,到前門,到八大胡同,大街兩側的店鋪裡有各種新鮮玩意兒,大街上走過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人們……虎坊橋大街上曾經林立著許多地方會館,林海音一家曾在這裡的廣東蕉嶺會館居住過。小說《城南舊事》中《蘭姨娘》一節就是以虎坊橋大街的生活為素材寫作的。
  • 《城南舊事》中北京小姑娘英子的原型——臺灣文學之母林海音
    而出人意料的是,這部電影實際上有著自敘傳色彩,英子的原型就是臺灣文學的地母——林海音。  林海音  這也意味著13歲的林海音的童年的結束,她開始擔負起身為一個長女、長姐的責任。  中學畢業後,由於家庭的經濟狀況,林海音並沒有進入大學深造,而是成為了《世界日報》的一名記者。也是在這裡,她認識了她的丈夫夏承楹,兩人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是林海音新的北京生活的開啟。  1948年,由於局勢的變化和親友的勸解,林海音告別了生活了25年的北京,返回臺灣。
  • 《城南舊事》中北京小姑娘英子的原型——臺灣文學之母林海音
    於是他也像眾多臺灣青年一樣跑到了北京謀差事,在北京安頓下來之後,林爸爸便將林海音母女一同接了過來。這一年,是1923年的3月,也是林海音童年記憶開始的時候。這也意味著13歲的林海音的童年的結束,她開始擔負起身為一個長女、長姐的責任。中學畢業後,由於家庭的經濟狀況,林海音並沒有進入大學深造,而是成為了《世界日報》的一名記者。也是在這裡,她認識了她的丈夫夏承楹,兩人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是林海音新的北京生活的開啟。1948年,由於局勢的變化和親友的勸解,林海音告別了生活了25年的北京,返回臺灣。
  • 臺灣作家林海音的北京記憶:一碗豆汁兒喚回「城南舊事」的鄉愁
    父親去世後,祖父曾寫信來讓林海音一家搬回臺灣與他們一起居住,林海音斷然拒絕了,叔叔直接死於日本侵略者之手,父親也可以說間接死於他們手裡,自己和弟妹又怎麼能回去接受日本人的教育呢?年僅13歲的林海音便已經擁有了良好的愛國民族精神。
  • 下面是一些對林海音的簡介內容
    林海音大家也許都很熟悉,那是小學課本那種初中課本都出現過的名字。但是對於林煥文的了解大家基本就知之甚少了。林煥文是林海音的父親,人們最他最多的了解應該就是那篇《爸爸的花落了》,那個喜歡花,用雞毛撣子轟女兒上學的的形象。林海音的父親林煥文是臺灣人,祖籍廣東,出身書香門第,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也是林海音在後來成為優秀作家的原因之一。曾在日本經商失敗,後來回國發展。
  • 《城南舊事》中的「英子」,與林海音如同祖孫,這37年去了哪?
    01沈潔出生於1972年,10歲就已經在螢屏上迎來自己的首秀。在宋崇導演的電影《閃光的彩球》,沈潔在數百名兒童當中,脫穎而出。雖然沈潔表演的只是一個簡單朗誦,但靈動的外表還是直接讓宋崇導演說出肯定。在一個夏天,導演吳貽弓一眼看中沈潔,並對沈潔的父親說:「有部女作家小說改編的電影,沈潔能不能演這位女作家的童年呢?」。
  • 林海音的書會給你答案|團
    今天想給大家安利一位我個人很喜歡的女作家——林海音。
  • 紀念林海音誕辰100周年:臺灣女性文學的開山者
    林海音20世紀50年代,林海音在歷史記憶的普通社會生活中開拓了新的領域。短篇小說《燭》和《金鯉魚的百襉裙》是林海音小說創作中猛烈抨擊封建婚姻殘害婦女的名篇經典。在「她的人物畫廊中,雖然也有像夏曉雲那樣新、老女性之間的過渡人物,但林海音刻畫最多、最好的是傳統女性的形象:控訴得最為激烈和徹底的,是封建勢力對女性的殘害」。
  • 聽國寶級兒童文學大師林海音講童年故事,讓孩子在愛和溫暖中長大!
    文末有福利~這套書正是林海音奶奶專門寫給孩子的溫暖作品,讀了它,孩子不僅能感受到溫暖與愛,還能遇見和爸爸媽媽一樣美麗的童年。《城南舊事》是既是林海音奶奶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06《傘上一片天》《傘上一片天》同樣是一本記事散文,包括《新竹白粉》《臺北溫泉漫寫》《臺灣的香花》等24部篇目。
  • 攝影師 林海音 攝影作品集 - 獨立攝影師
    林海音,知名時尚攝影師,在紐約和北京都有自己的獨立工作室。她是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校友,是復旦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是閃耀的「畢業生之星」。2016年,她獲得了「十大華人傑出青年」稱號。林海音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以後才真正開始成為攝影師。最初她專攻的大多數是肖像攝影,但是很快,就進軍了一些頂級雜誌——如Vogue和Harper's Bazaar的時尚拍攝。作為一名女攝影師,林海音在工作當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
  • 中國當代十大女作家,你最喜歡哪個呢
    文|時小墨ZYT 中國當代十大女作家,每個人心中的定義我相信是不同的,分享下我心中的中國當代十大女作家,會有你喜歡的女作家嗎? 張愛玲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 炎黃子孫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王朔《浮出海面》:「我和她對視一會兒,承認:『那倒也是,炎黃子孫嘛。』」近義詞有:神州華胄,炎黃子孫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中華兒女。,祖國富強了,我們就揚眉吐氣了。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當為祖國的騰飛出力。 3、篝燈呵凍寫作勤,手不釋卷讀書辛;正風正氣世彰炳,攜手相助奉愛心;炎黃子孫一家親,海內知己若比鄰;人生貴得百善行,留取丹心照汗青。 4、五千年激情衝雲霄,億萬個夢想綴山川。黨徽映照快樂的臉,煙花綻放燦爛的天。華夏風採今勝昔,炎黃子孫譜新篇。為黨歌唱,為祖國祝福。
  • 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讀過林海音《城南舊事》的朋友都知道,這本書以作者童年時期在北京的生活為原型,用純善的兒童視角,描述了一連串溫情與離別如歌謠般動人的故事,在整本書中,有一個貫穿主人公小英子精神世界的重要人物,那就是父親。父親的去世,是林海音一生難抹平的悲痛記憶。甚至在為文的多年之間,一直不敢寫及父親。後來她說:「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 攝影師林海音 | 成長的背後,我一直都在努力奔跑!
    林海音正是因為憑藉著滲透到骨子對於攝影的熱愛與努力,才能一步步的從攝影零基礎成長為如今的知名時尚攝影師,同時在紐約和北京都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攝影工作室。所以今天我們分享一些關於林海音的攝影學習之路,告訴大家學習攝影任何時候都不要怕晚,最怕的是你能否堅持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