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阿育王塔位於太原市晉源區晉源街道古城營村東晉源二中內,建於古晉陽傳統區域,原為惠明寺附屬建築。據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太原府志》記載,始建於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為當時晉陽古城內惠明寺院建築,塔屢建屢毀。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在原址上重建惠明寺和阿育王塔,將原九層磚塔改建成喇嘛式。現惠明寺已毀,僅存阿育王塔,佔地面積196平方米。
晉源阿育王塔,即惠明寺舍利塔,為單層磚砌喇嘛塔,通高約25米。塔下為石砌方形塔基,邊長13.8米。其上磚砌疊澀呈方錐平臺基座,高1.66米,邊長8.8米。塔座之上為實心覆缽體塔身,缽體上6層立式蓮花瓣組成的塔脖子,上承圓錐形相輪十三層,象徵十三重天,相輪上覆有流蘇的華蓋,周懸鐵嶺,華蓋上置琉璃瓦塔頂。
晉源阿育王塔反映了明代喇嘛塔的建築形制特點,作為山西省僅存五座,中國19座舍利塔之一,2013年5月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源阿育王塔隸屬中國佛塔中喇嘛塔類型,喇嘛塔主要分布在西藏、內蒙一帶,多作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漢地喇嘛塔始見於元代,明代起塔身變高瘦,晉源阿育王塔從塔基起、到塔剎止,寬廣度逐層遞減,層層上遞,構成甚為壯偉的建築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