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塔之八:大唐方塔我獨尊,大理崇聖寺千尋

2020-12-22 張名偉字韋登

背靠蒼山,面向洱海。腳踏地,頭頂天,山川被我震懾,雲霄為我衝破。海拔2090米是我的起點,而終點只有天才能看得見。我就是我,大唐方塔一座!

縱觀全國,大唐方塔尚有幾座?大小雁塔高度不及於我。真定須彌塔雖威震河朔,但現存塔為清代重做。而早於我者,規模卻遠遜於我!

彩雲之南,群山之巔。蒼山洱海間,雲南大理是我的居所。正因為此,世人皆說我乃古代大理的產物,我相信有這種想法的人,定不知南詔所謂何物。更有甚者,說我是少數民族風格?身為唐塔風格的我,竟不知該如何解說!遊客的疑惑令我頗為不解,我仰天三聲長嘆,道出三處埋怨。

我之心事,欲付瑤琴,愁知音少。芸芸眾生,庸才多過英才。都說沒文化的迷信神鬼,有文化的尊崇權威。愛思考的愛引經據典,欠考慮的愛道聽途說。來膜拜我者,無知者眾多。只知有宋之大理國,不知有唐之南詔國,更況乎漢之益州郡了。我所居彩雲之南的大理區域,在強漢時已屬中國益州郡,在盛唐時為南詔政權,得大唐冊封,與大唐爭執,最終歸順中央。我的居所古城大理曾稱羊苴咩城,後屢經內變(902-937期間),先後有鄭氏大長和、趙氏大天興、楊氏大義寧政權。與此同時,中原也不安寧,大唐已滅亡,中國陷入五代十國亂局。後晉時期,段氏建大理,享國300餘年(937-1354)。蒙宋戰爭時,蒙古採取斷南宋側翼的戰略,先攻滅我大理國。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朝軍隊消滅盤踞在雲南的親蒙勢力,並在此建立雲南承宣布政使司,我的大理重新納入中原漢族政權懷抱。1644年甲申之變,貳臣吳三桂棄山海關,引滿清入關。甘為滿洲鷹犬,剿殺起義軍,屠戮中原並禍及我雲南。大漢奸「四順王——孔吳尚耿」四人瘋狂捕殺各地抗清力量,除孔有德被南明李定國擊敗,覺得慚愧且恐懼於清廷從而自盡,來不及被未來的康熙清算外,其餘三藩最終全部落下被滿清生剮活剝的下場,真是貳臣二心、嗚呼哀哉!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後,大雲南緊隨其後,脫離滿清而獨立,遂成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省也。以上便是我的前世今生,喜歡我就要了解我,不是嗎?

我之心事,欲付瑤琴,怨知音少。如果你愛我,更要深入地了解我。眾塔皆為塵世中之獨行者,而我是有左膀右臂的塔中王者。南北小塔,伴我左右,陪我度過千年春秋。我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共16層,為密簷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在我南北兩側之小塔均為十層,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簷式空心磚塔。兩塔與我呈鼎足之勢,我居中,而兩小塔做兩側拱衛之狀。唐之後的地方政要、文人墨客、天涯遊者都曾拜訪過我,有名有姓的甚多,更有耳熟能詳者,如徐霞客、李元陽等等。《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二十七》中曾對我如此記錄:「是寺在第十峰之下,唐開元中建,名崇聖。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層,故今名為三塔。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對,勢極雄壯;而四壁已頹,簷瓦半脫,已岌岌矣。樓中有鍾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為蒙氏時即南詔統治時期鑄,其聲聞可八十裡...」。「史上白族第一文人」李元陽先生隱居大理40餘年,寄情於蒼山洱海之間,總不時充滿對我的盛讚,「錯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進入20世紀中期的1961年,我更是被評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列當年入選的77處古建築之一。

我之心事,欲付瑤琴,恨知音少。世人皆謂吾乃少數民族所作之風格,我相信比我誤解更深者,乃新疆也。我很詫異,眾人竟有隻知新疆不知有西域者也,我也懷疑有此認知者小學歷史怎麼學的?我所居雲南大理,地處中國之西南一隅,偏遠於中原。故日本伊東忠太先生與我國梁思成先生各著的《中國建築史》均未見對我之描述,這是稍顯遺憾之處。好在劉敦楨先生的著述《中國古代建築史》對我進行了細緻的講述,讓我有一種突然進入中原之感。故我禁不住要做一番引述,並附上中華民國時期關於我的靚圖一幅。第五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建築,第四節 寺、塔、石窟是如此說的:「唐朝密簷塔的典型有雲南大理崇聖寺的千尋塔、河南嵩山的永泰寺塔和法王寺塔等。這些塔和公元六世紀初建造的登封嵩嶽寺塔相比,除了塔的正面採用正方形這一重要差別外,在唐代的所有密簷塔中,多數只有樸素無飾但具有顯著收分的塔身從扁矮的臺基上建立起來,塔身以上是層層密疊的疊澀簷;相對地面上的出簷比較長,而且整座塔的卷殺在中段比較凸出而頂部收殺比較緩和,這就使得唐朝的密簷塔的外形比北魏的嵩嶽寺塔更加挺拔。千尋塔建於南詔國後期,是現存唐代最高的磚塔之一。方形平面,密簷十六層,位置在崇聖寺前部,和位於稍後的左右兩座宋朝(大理國)的小塔合成一組,在點蒼山的襯託下,顯得格外秀麗。」

我定居大理已有1200餘年,我知道你對我有過多留戀,希望今後我們再次相見,哪怕再等一千年。 你說你的壽命恐怕不足100年,那怎麼辦?只好讓你的後人替你這個先人再看我一眼…

山海坐,分與合,你我都來過,只不過我要說:

汝等皆為過客,吾乃見證者。

相關焦點

  • 1922年雲南大理歷史名勝老照片,大理崇聖寺寶塔與觀音塘
    清代多次重修,城內保持著典型的棋盤式結構,南北城門對稱,城內街道縱橫交錯,有「九街十八巷」之稱。圖為大理蒼山下的西門。大理蒼山下的西門。大理五華樓最早修建於唐代,是南詔宴請貴賓的地方。五華樓歷經千年滄桑,多次被焚毀和重建。最後遺存的是明代初年的五華樓,50多年前被拆除。今日所見之五華樓建於1998年,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層建築,第一層為臺座,上面三層為樓。
  • 大理唯一5A景區崇聖寺三塔,半日遊你要看哪些?
    大理地標建築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的標誌,是大理唯一國家5A景區,距離大理古城西北1.5公裡處。我來大理連這次國慶出遊算上共三次,卻是第一次走近祟聖寺三塔。2013年、2017年來大理,祟聖寺三塔門票都是75元,今年雲南所有A級景區半價,37.5元可以遊崇聖三塔和皇家寺廟還是蠻划算的。崇聖寺三塔,由主塔千尋塔和兩個小塔小北塔和小南塔組成。主塔千尋塔69多米高,唐代建成,是目前國內最高唐代高塔。小北塔和小南塔塔高40多米,是宋代建成。據傳說建三塔主要是因為洱海裡有一條惡龍常常興風作浪,發洪水禍害百姓。
  • 大理古城,崇聖三塔,尋覓民族特色的瑰麗之花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西部地區。其歷史可追溯到唐朝的天寶年間,其時南詔王閣邏鳳在此築城,名為羊苴咩城,並將其定為新都。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獻樓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
  • 大理旅遊,遊古城看崇聖寺登羅荃半島,這種快樂永身不忘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地處蒼山腳下,洱海之濱,是古代大理國的首都,現在是中國十大古城之一。城牆呈方形,上有城樓,下有衛城,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有南北三條溪水。城內南北五條大街,西東有八條街巷,整個古城曾棋盤結構。
  • 【大象視界】神秘的大理古國,這是它流傳至今最重要的造像之一
    大理崇聖寺元代李京著《大理行記》中描寫當時他所見所聞佛教在大理地區興盛之景象:「其俗所尚浮屠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珠;一歲之間齋戒幾半 明代永昌詩人張含的《蒼洱歌》也留下了這樣的詩句 葉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夜半皆鳴鐘。 由於在13世紀,神秘而輝煌的大理古國文明遭遇到了蒙古人的入侵和破壞,如今學術界對於大理特有的阿吒力教的研究,還有著不少的模糊地帶。
  • 求經崇聖 問道西行
    佛教文化藝術的傳播是「絲綢之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值此大唐玄奘法師西行求經1388年之際,為傳播絲路文化,弘揚華夏傳統,探索新絲路藝術,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李鋼教授、姚君喜教授於教學之餘,創作書畫作品、瓷器、扇面等近200件,特舉辦重點以佛教文化傳播為主要內容,致敬玄奘大師西行求經為主題的書畫展覽,進而探索「新絲綢之路」藝術文化的發展途徑和方向。
  • 中華名塔之十五:燕雲地區遼塔之靈丘覺山寺塔
    靈丘覺山寺塔身為遼代密簷式塔之代表,經常作為密簷式風格之典型在各類中國建築史書籍中出現。靈丘遼代屬西京道蔚州,從屬河北與山西交界處的燕雲地區,為高原向平原通行之要衝。覺山寺塔位於山西靈丘縣縣城東南、河北淶源縣縣城正西的深山中,屬太行山與五臺山連接山脈。覺山寺群山環抱,建於覺山山腰。山腳下為靈丘至淶源谷道,谷道最低處有唐河流過。 密簷式塔底層較高,上施密簷5~15層(一般7~13層,用單數),大多不供登臨眺覽,意義與樓閣式塔不同。
  • 中山街道丨平地勢起對九峰,雲間方塔最玲瓏
    我想我的好運氣終有一天會來臨我將被我終生想像著的廖若星辰的那麼幾個佼佼者閱讀,並且喜愛方塔,又名興聖教寺塔,是松江方塔公園的主體。興聖教寺建於五代後漢乾佑枯二年(公元949年),北宋熙寧、元祐年間(公元1068—1094年)造塔,襲唐代風格,呈四方形,故俗稱「方塔」。塔高九層,塔形秀美,結構獨特。網上查到關於興聖教寺的記載,「在府治東南谷市橋西。五代漢乾祐二年(949年)建。
  • 貴州居然私藏了座花城,愜意不輸大理,5000株冬櫻花開得正燦爛!卻少...
    1994年中華書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中華字海》收字85568個,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Q10. 中國有多少位皇帝?騎田嶺、大庾嶺【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名橋
  • 大唐玄奘——佛性佛法堪佛心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愛戀伊,愛戀伊,願今生常相隨」。一曲《女兒情》,恨無雙全法。近觀大唐,遠眺華夏,泛泛塵世,芸芸信徒,不乏懷素之狂,辯機之慧,鑑真之韌,但能稱得起聖僧且毫無爭議的,唯有玄奘。玄奘,大唐高僧。
  • 江西吉安縣本覺寺塔,千年古塔煥然生輝
    本覺寺塔位於江西吉安縣永和鎮南山自然村(現吉州窯遺址公園西南),始建於唐開年間(713—741年),因臨近本覺寺,故稱本覺寺塔。塔高36米,八面九級,青磚石灰砌成,外牆石灰粉飾。塔基0.8米,底層壁厚1.3米,佔地面積14.86平方米。南北兩面各有拱門,塔內一至三層中空,有臺階盤旋而上;四至九層為虛門。
  • 雲南有個寺廟爆紅,是金庸小說中寺廟的原型,距大理僅一小時車程
    愛金庸小說的朋友一定對書中寫的「天龍寺」非常熟悉,這座寺廟位於大理城外蒼山的北部,它的本名是崇聖寺,但當地人叫它「天龍寺」,這正是金庸先生在這裡所描述的,也讓這座寺廟充滿了江湖豪氣,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武術愛好者給大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甚至促進了雲南的旅遊業,讓我們看看這座充滿「武俠」味道的寺廟
  • 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到底是什麼寺?
    古代「三公九卿」之構造唐代是「寺」最多的一朝,統共有「九寺」,分別為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僕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這九寺級別低於「六部」,負責國家具體事務。宋代沿用了唐代的九寺之職,只是各寺職權做了相應的調整。
  • 《武林外傳》邢捕頭閃現大理三塔,唯一旅拍拍下90後新人追星全程
    不會還沒人看過《武林外傳》吧,不會吧不會吧,90後青少年的共同回憶了吧,那時候成天窩在電視機前準時追的「葵花點穴手」、「排山倒海」、「照顧好我七舅姥爺和他的三外甥女!」、「子曾經曰過」、「放著我來」至今還耳熟能詳。
  • 突然,想去大理!
    不過強盛如大唐卻在這場與蕞爾小國的較量中損兵折將先後遠徵邊疆的20餘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公元751年和754年,唐朝曾先後兩次徵討南詔,均以失敗告終;下文引自白居易《蠻子朝》,描述的是公元751年的戰役)隨後大量移民和俘虜進入大理其中有的人一度被任命為
  • 今天起「雲」遊大理
    ,是眾多旅人嚮往之地,《「雲」遊大理》將通過直播的形式,為不同地域的遊客提供景區實時畫面,受眾可通過直播提前一睹大理蒼洱風光,掌握各景區實時天氣、客流量等旅遊信息。三塔倒影公園 蒼山疊翠 三塔雄姿
  • 寧波阿育王寺,贈清香九支,有最純正的佛教氛圍
    阿育王寺廣場上的四根柱子氣勢不凡,但顯然是新建的,我對日漸流行的極盡奢華的做法持保留意見。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寶幢太白山麓華頂峰下,始建於西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有1700多年歷史,素有「震旦聖地」和「東南佛國」之稱。因寺中舍利殿供奉著舍利子,在佛教領域有著很高的地位。那麼「阿育王」又是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