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應該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並不陌生,熬夜過後臉上長痘,吃完火鍋口舌生瘡……苦不堪言!
但是偏熱體質或平和體質的人易上火也就算了,為什麼手腳冰涼、特別怕冷的虛寒體質還是經常上火呢?
虛寒體質,為什麼經常上火?
《黃帝內經》裡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也就是說:體內寒氣過剩,就會引發上火等熱證,體寒其實也是上火的根源之一。
中醫認為,腎主水、心主火。正常情況下,心火向下供給腎陽氣,而腎臟向上滋潤心火,二者相互作用、互相牽制,平衡人體陰陽調和。
但是若心腎不交,即腎水無法上升,心火無法下降以溫腎水,人就會形成上熱下寒體質。
1、心腎不交的原因
①腎陰、腎陽虧虛。腎陰虧虛,腎水本身不足,難以實現「上濟心火」這一功能;而腎陽虧虛,陽氣過於虛弱,不能鼓動腎水上升,心火也就得不到滋養。
②心陰虛,則陰不制陽,心陽偏亢,則虛火內擾。
③脾胃虛弱。火要下降,水要升騰,必須藉助脾胃之氣的推動,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升降功能失調,自然心腎不交了。
④溼阻中焦。心在上,腎在下,若溼氣過重,堵住中焦,心火和腎水自然無法下降和上升。
2、上熱下寒的症狀表現
①上身症狀
上熱其實是一種虛熱,會有陰精虧虛、虛火上炎的表現,如口腔潰瘍、牙疼、流鼻血、青春痘等問題。
②下身症狀
下寒會有陽氣不足、虛寒內盛的表現,如經常拉肚子、易腰膝腿軟。若是女性還容易有痛經,並且經常手腳冰冷,特別怕冷;而男性就容易出現陰囊冰冷潮溼的症狀。
盲目去火傷脾腎,適得其反
上火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用清熱解毒的金銀花、菊花、涼茶一類去壓制自己的「上火」症狀,但為什麼有些人有用,有些人不但症狀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呢?
1、上火,有虛、實之分,不能一概而論
專家表示,上火不能一概而論。對於「實火」人群,採用瀉火、降火等寒涼藥物進行治療,的確有效;但是對於「虛火」人群,此類方法只會傷腎又傷脾,使得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實火症狀:舌紅苔黃、口乾便幹、面紅耳赤、心煩易怒等。
虛火症狀:舌紅少苔、口乾舌燥、愛出虛汗、消化不良、腰膝酸軟等。
2、苦寒藥,項三條,祛實火
像黃連、黃芩、連翹、板藍根、蒲公英等苦寒藥適用於祛實火。但久服易損傷脾胃,因此平時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另外還可以試試刮項三條:
位置:刮的時候從風府穴一直往下到大椎穴,刮至微紅;再從風池穴到肩井穴,兩側也都刮至潮紅即可。
專家強調,刮痧用瀉法時按壓力要大、速度要快,每一板的刺激時間要短,才能疏洩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
3、甘寒藥,背五條,去虛火
像金銀花、蘆根、石斛等甘寒藥適用於祛虛火,養陰清熱,既祛火又不傷脾胃。
蒲公英:歸肝、胃經,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
金銀花:疏通肝氣,減少鬱結;
杭白菊:降肝火、養目清肝;
枸杞子:清肝明目,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甘草: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
紅棗:養胃、健脾、益血、滋補、強身。
以上6種材料組合一起飲用,有助於減少肝損傷,肝會慢慢變好的。
另外,祛虛火還可以刮背五條:
位置:先刮正中間督脈,從上至下,要輕要慢;接著刮督脈旁開1.5寸,即2橫指的膀胱經第一側線;最後刮督脈旁開3寸,即四橫指的膀胱經第二側線。
專家強調,手法輕柔不要求出痧,來回刮20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