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錄影

2021-02-25 岐黃聖道

修行錄影

    我五歲時,常跟母親上山替集體看牛,母去砍柴,我便於山谷盤坐,久之,恍惚之間,身心俱忘,進入一種清朗明晰、無念無住、湛然寂照、光明祥和之境,一坐幾個小時過去而不知曉,直至母親下山呼喚回家,方從境中而出。回到現實世界,竟不知己為何物,不知東西南北,不識父母親人,待十多分鐘後,意識回復,方才知曉。自此,我每天上山便喜坐,村人見者甚奇,有知者言,此小孩在修行。至六七歲時,常思境界中的祥和。回到現實,父母、兄姐、親人均很陌生,只覺觀世音菩薩是自己最親的人,但又見不到菩薩,深感孤獨而悲哭,家人及村人唯說此子好哭。後來我向父母求觀音菩薩像,當時是七十年代,中國大陸沒有宗教,更沒有佛菩薩像。父母找不到菩薩像,又經不住我天天求,終於去找了一木匠,用木頭刻了一個帶毗盧帽的菩薩頭像。我見後喜之不勝,天天帶在身邊。不久,我帶上堂侄(現也學佛)去野外山腳下,用草木蓋了一小廟,並用泥塑了一尊心中想像的聖像,合掌盤坐樣,並去禮拜。

    後至上學,因老師教育均不準相信迷信,遂中斷了幼年種種行為。一直至中學,遇上兩個同學,彼具善根,經常一起討論宇宙、人生、社會及修行問題(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出版宗教書籍,特別是我們家鄉,當時連一個修行道場都沒有。寺院早毀,且在山區)。因我們所談與常人不同,同學們聽不懂,就給我們取了「三怪」之稱。一九八五年因商量準備去深山野林修行,故練習各種適應野外生存的能力,學習識別野草野菜。同時經常去野外、山上練習打坐,每當夜晚月明之時,登上高山,在月光朦朧中,放眼遠望,空曠幽遠,飄渺朦朧,如在仙境。身在草地上,遙望天空,慢慢又觸發出心靈深處的境界,由此引發認以往生的記憶和念頭。中學畢業以後,我放棄一切學業(一方面家境貧苦無力再供我上學),也拒絕了父親給我找到的工作(去工商局上班,或者去稅務局收稅)!決心走一條與眾生生死流轉不同之路,決心把宇宙人生的生死大疑團打破,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到底為了什麼?為什麼有宇宙、人類社會及世間萬物?為解開這些疑惑,我用了近十二年時間,放棄了一切工作機會,也因此弄得生活拮据,日子清貧,但心中無悔! 

    一九八七年始,我開始每天尋找修行資料,但收穫極小。其間多與同學一起打坐、出遊。山川、草地、河流、山洞到處留下了我們的蹤跡,每天與大自然為伍,一種清鮮、自在的覺受自內心升起。

    一九八八年始,同行的同學到湖南長沙讀書,我獨自更加發憤,每天凌晨帶上水和乾糧到山上無人寂靜處修行打坐。同學在長沙買下了大量儒、道,諸子百家和各種醫藥、武術、氣功、書籍資料寄給我,使我打下了廣博多聞的基礎。但這一切資料書籍均無法解決我心中疑惑,因此燒去了許多資料,並決定拋下一切,專心修禪定。當時我內心堅信:只要放下一切,心意專一,久之自會進入禪定,進入禪定就能融通一切。覺悟一切。於是,開始掃開一切觀念,不受一切修行觀點影響,每天訓練心境不隨外境所動,並修諸多苦行:在夏天烈日下坐幾小時不動,任汗水流淌滿地;狂風暴雨中一動不動;五天五夜打坐不睡眠;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然而身心不易調伏,以至於常陷入枯槁、厭離、渾身身心煩躁欲死,甚至出現想自殺的狀態。但因心中疑團不破,心中堅定信念:即使死,也要弄清一切才死。因此再苦再痛,再難過。都靠著內心的信心承受過來了!村民見到我每天坐於山野,一傳十,十傳百,議論紛紛,認為我不幹活,是大懶漢,每天裝模裝樣去發呆、打瞌睡,可能精神有毛病。譏諷、毀謗、攻擊如狂風暴雨襲來,因此心中苦悶彷徨,懷疑到底是他們對?還是我對?後來,我還是堅定了修行的信心。期間有一朋友陪著我,護持我,他當時有點瘋瘋癲癲,似醉非醉。文化淺,識字不多,平時他不懂什麼修行道理,但我在受攻擊、毀謗而猶豫、彷徨之,他告訴了我許多處理世間是非的方法,告訴我修行的珍貴,他說世間人就像廁所裡面的蛆,修行就像人,廁所的蛆和人怎麼比呢?我問他怎麼懂這些,他說這是天意及師父們的力量,只是借他的口傳給我。身心困磨近一年後,我終於慢慢突破障礙,走向了一個與現實社會及世間人類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世界。

    同年,我在一個半山腰找到一處石洞,能避風雨,每天在此敷坐而坐。此處空山幽谷,路靜人稀,花香鳥語,氣息清新,滿山春意盎然。坐下後覺得心底純淨,身心輕盈,飄飄然然,似醉似仙,渾身無比舒泰,恍惚之間,進入一種無思無念、物我兩忘的境地。不思動,也不想動,漸漸地,周圍的山川、樹木花草、萬物、天空雲彩、河流小溪,均不用眼而清晰顯現於心中,而比眼見更清朗,更明淨,一種超越語言、文字及世間各種觀念的智慧生起,身心舒悅,無法言說(此境界與幼時相同)。 

    以後時能入境,有時不能,反覆半年多後,一個深秋的午後,我吃完乾糧喝水之後,坐在山中,先是習慣性地把每天打坐前的思維訓練回復一遍,想到人的一生,從出生、成長、求學、求職、成家、立業,養子女,給老人送終。最後自己老病衰而死亡。到底這樣有何意義,一代又一代均如此生存著,每個人皆如此象車輪般的持續這條路,真可憐憫。想到這些,加上自小家庭不幸的遭遇,更堅定了我修行求道之心,心中發願:我今不與此等眾生同行,唯求解脫破種種疑惑,以求知曉如何正確生存才是正道,再去指示世間人如何走正道。思索完畢,即止心不動,漸入佳境。忽然之間,眼前一片白色光明,周圍也隨之清純起來,先是整個世界均變為心境中一點,然後渺渺茫茫,一切對境俱消。唯有靈覺智慧寂然湛照。此境界每一坐均現,幾個月後至冬天,一個寒冷的日子,風雨迷霧,山川大抵似隱似現,天空也渺茫如霧,在一片安祥的境界中,再現前境,整個宇宙變為一片白色大光明,亮光越來越亮,忽然之間象一個無聲的大爆炸,衝破了現實世界,進入一個無窮無盡,無比廣闊的境界,身心、世界、意識、感覺、思維全無,自己處在一種永恆的寧靜的,不是一切,又包含一切的境界中,唯有無窮無盡的金光智慧,在那種境界中,沒有人、我、是、非,一切語言、文字、形象、思維、種種設施均無,沒有憂愁,沒有煩惱,也沒有歡樂,沒有喜悅,無過去,無現在,無未來,只有一片寧靜(寂靜)安祥,慢慢地,在金光境界中,娑婆世界,宇宙人生,世出世間,一切萬法,皆森然羅列而顯,非有相,但又瞭然明了。特別對眾生痴迷無知流浪生死苦海,顯得更清楚。感到金黃色光中有無盡的佛菩薩,那是法身的根本,智慧之源。自己已投入朗然長存,此一大光明藏,圓滿湛然,能顯現一切森羅萬象之境,但又無法開口言說,語言文字均難以表述,然心中歷歷明朗,生起不厭生死而為廣化眾生不懈的悲憫勇氣,也體會「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之宏願為什麼而發起,絕非妄想及意識上的發願所能及!……不知過了多久,境界一頓全無,就像坐車上被人推下車一樣,睜眼看時天已黑。我又回到現實之中,心中很彆扭,身體粗重不適,總覺得現實中,天空都太小太狹窄,離開那種境界身心很不適應,但又無奈,因為境界顯現是那麼的突然,消失也那的突然,唯在心中留下那些美好的記憶。但從此對人類的知識、思想觀念及行為感到猶如人  看蟲蟻或動物般一樣,也為人類的無智、狹隘而感嘆,多麼的希望那片金光境界存在於每個眾生心中。

    從此之後,我經歷各種各樣的境界,有時出現幼兒時空,當時時空均可重現,山河大地、人、物均可真實重顯。有時進入他方時空,因此在我心中對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均有同體觀。經常處於一種境界(根塵脫落);山河、大地、萬物均存在,眼見耳聞均正常,只是意根不會動、不思維、不分別,同時能幹活,坐車,行走一切均如常。還有許多境界無法一一列舉,但因語言文字無法如實陳述真實覺受。祈禱此生能順利步入法界,明心見性,早證菩提,以隨諸佛菩薩度化無盡眾生。 

    當年在山上修行時,有很長一段時間,出現了許多蒼蠅,小鳥,小動物齊集我身邊或身上,這一現象身邊跟隨我修行的同修都看到過。

    一九九一年,我遇到了皈依師釋上元師父,相談之下,彼此歡喜,後來我求皈依三寶,師父很謙虛,說象我的根基,如有大德長老攝受,必有大成。我說我皈依三寶,只求如法如儀學佛,為度化眾生做努力精進。所以至一九九二年,正式皈依三寶後,(其間出現瑞兆感應很多,也因此引化了許多人學佛。)在金光境界中,對整個世界狀況了了分明對文化,佛法的衰落而痛心。為了聖賢文化復興,而思維觀察,時值末法,正法難求,須拋下外表形式化的佛法,真實修行,方可解脫證果更加希望社會大眾均能真實得到佛法教育,建立正知正見,正受正覺。自一九九二年冬開始在本地幾個道場初學講經弘法,並舉行禪七,與大眾修行禪定止觀。並推廣、講解《大佛頂首楞嚴經》,講此經時均有許多感應,很多聽過我講經的眾均隨我燃臂香發菩提心。   

    公元一九九九年春後在禪定中觀察思維,發現沒有儒道文化基礎,學佛是不成就的,後來開始傳播講解儒道中醫諸子經典!後來接受各地邀請講課,少幾十人,多則3-5千。多年講課,發現短期講課雖然可以使人進步,但是過後時間久了,人又會慢慢被習氣煩惱所轉!貪嗔痴不能轉化為戒定慧。為了真正使眾生受益,必須辦學有一個固定場所,才能使學員長期燻修,才能打下堅實基礎,才真正能夠培養出人才!因此開始為教化更多有緣眾生做準備,開書院計劃就成為我一生最大方向!並買下了萬冊的書,為書院打下了文化資料的基礎。建立了這個時代罕有的上千尊各式各樣的銅佛像壇城。現在真正書院辦起來了,希望能夠盡未來際把聖賢文化和佛法傳播給社會大眾,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佛曆三零二六年( 公元一九九


發願文

虔誠懇禱:

    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諸天聖賢共鑑首:惟因諸佛菩薩,聖賢,國家,諸師,父母之恩難盡酬!得遇正法心體清,願盡全力修佛法,承佛慧命弘正法;一切困難心不懼,險阻萬千志不移;不惜自身全所有,盡力普度有緣人;集行六度諸資糧,共證無上菩提道;所得一切諸功德,普皆回向於法界;所有業障皆懺悔,一切智行願成就;願以無上清淨心,得發無上清淨願。諸佛菩薩與聖賢,國主,師長及眾生。我今叩首以虔心,諸聖天地共證鑑!

 三寶弟子 張海玉初覺頂禮! 

                                   

相關焦點

  • 王心凌、謝坤達聯手惡整 曾國城錄影現場臉都綠了!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型男大主廚》播出邁入第八年,製作單位為了犒賞曾國城、夏于喬的賣力主持
  • 王子邱勝翊回顧奶奶餵雞湯 情緒潰堤哭到錄影中斷
    ,參加MTV臺《我愛偶像》錄影 ,節目一開場,王子就帥氣演出新歌《上位》,大手筆請了8位舞者老師一同演出。MTV臺製作單位特別製作王子出道以來的回顧VCR,包括他參加試鏡時的青澀模樣,以及第一次模仿蔡依林的精彩畫面。
  • 加籍藝人高以翔電視錄影中猝死,他只拿了15萬元友情價酬勞
    據臺灣傳媒引述高以翔的好友透露,高以翔星期一(11月25日)出席活動時已患有感冒,但高以翔沒有休息,第二天就飛到寧波錄影節目,從早上8時半一直錄到翌日凌晨1時發生意外,連續工作了17個小時。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01何為修行?修行一詞,讓我們聯想到了很多玄幻小說中的高大上的情節,一個主角動不動就因緣際會加入到了一個門派裡學習某種特定的武功,然後又莫名其妙的各種狗血劇情,又要高資質,又要上好的根骨,說實話,這些玄幻小說,只要我看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幾乎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模板,都是一個套路下來的,所以我現在幾乎不看。而且書中寫的也並非修行,只不過是作者的中二病罷了。那啥叫修行呢?
  • 成功人生為什麼要修行,修行三部曲
    其實成功的人生離不開自我的修行。由史而來但凡成就偉業的成功人士都是有著一定程度的修行境界,他們的事業成就都是他們的修行之道的衍生品;絕不是靠損害身心、勞心勞肺的術所能成就的。所謂大成成於道,小成成於術,包括養生也是如此。修行其實沒你想的那麼深奧難懂,所謂大道至簡,世間最深奧的往往就是最簡易的。
  • 勘破傳統修行的迷思,走入現代修行的心路
    現代修行與傳統修行不同之處在於:現代修行不再「直指性命」,換言之,傳統修行的意識型態是「拚死求悟」,希望用最精進、最勇猛的修持直搗黃龍、勘破生死,所以修行者往往得離開紅塵;現代修行卻主張俗世生活的必要性,對生活的食衣住行、性愛、生子、就業、養生都不刻意排斥,原因並非「什麼都要」的討便宜,而是有更深刻的理由。
  • 修行悟道 修行必須得吃素嗎?
    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在於是否素食,而是齋心,修心才是修道的關鍵。此話一出,讓我茅塞頓開。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修行人,有學佛的,有修道的,有信奉耶教的,還有很多其他宗教。其實,無論哪個宗教,只要能認真修行並堅持下去,必定能成就正果。
  • 【修行】一位「驅魔人」為你講述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可能會顛覆你對修行的理解!
    我想跟大家說個道理,這個道理是說給修行人聽的,對修行人的破迷及提升境界一定很有幫助。我是一位「驅魔師」,專門從事清理擾亂人間的各種妖魔鬼怪。二十年來驅魔無數,也從中知道了很多不為人知的靈界真相。何為「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你想修「出世間法」你的菩提心一發就會感動靈界,靈界一應立馬就會有魔障來磨你,這些魔障是被你所發的菩提心感召而來的。這些魔障會想盡辦法折磨你的身心,讓你諸事不順、煩惱加劇、身體不適等。你菩提心一發神佛能感知到,魔一樣能感知到。
  • 是出世修行好?還是入世修行好?
    出世和入世,哪個更有利於修行呢?並非完全脫離凡塵俗世才能參禪修行。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入世、出世二者不可偏廢其一,二者之間相輔相成,沒有絕對的界限。一個人若入世太深太久,生活的瑣碎和煩惱便會讓你受困其中,不得解脫,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如陷阱,讓你入世後再無法超脫出來。
  • 【修行】破除色慾的幻境——阿姜譚的修行心路
    在巴蓬寺度過短暫的三年後,阿姜譚先後前往Wat Fakram和Wat Marp Jan兩所寺院,在兩地共修行9年。隨後於1990年獨自前往Wat Boonyawad修行,1992年,經信眾提議並供養,阿姜譚開始在此地建寺。寺院道風嚴肅,專注修行,生活以禪修和經行等修行內容為重心。每年僅舉辦一次法會,以慶祝佛陀的誕辰——衛塞節。
  • 形式、修行與唯心論
    修行要憑藉形式,正如人無法離開形式而存在一樣。故佛在世時曾多次地呵責自毀肢體而欲修道者為愚人,也反覆地提出「人身難得」的思想,向修行人指出修行必須仰仗有形的「人身」。正因為佛陀早已證得實相,早已悟出了「性相不二」的道理,並徹底地看出了部分修行人以為離開「相」而別有「性」的謬見,故佛把這一種思想清楚地指為偏激的二邊之一——常見。
  • 《修行教言》(中)
    很多噶當派的教言也講,我們修行人看你修行能否成功,就看你的煩惱根本上有沒有減少。如果你的煩惱根本上有所減少的話,說明修行有所進步;如果你貪嗔痴沒有斷除,或者表面上壓著煩惱,但實際上你根本沒有傷害它的種子的話,一旦因緣具足的時候,它會對你有害的。
  • 什麼是修行?穿衣吃飯、交朋友、做生意怎麼修行?【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修行就是行解並進,知行合一。誦經禮佛──是修行。講法持戒──是修行。掃地煮飯──亦是修行。就是穿衣、吃飯、睡覺,也無一不是在修行。因是之故,誦經禮佛是修行,講法持戒是修行,掃地煮飯亦是修行,就是穿衣、吃飯、睡覺,也無一不是在修行。有人怕做工沒時間修行,有人怕教書妨礙修行,這是把修行的真諦曲解了!所謂「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人生處處是修行》:修行的本質,是降伏自己的心魔
    以上這些問題,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也許可以給出答案。這是一部讓我們內心滋生力量的能量之書,作者用自己真實的經歷講述了一系列在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他認為每一處都是修行的道場,關鍵是做自己的觀察者,放下對煩惱、痛苦的執念。
  • 太師修行問答5:要修行,素食是必然的選擇!
    既然這裡已經開始教初禪到四禪的高端修行了,就不回答這類純理論性的問題了。你可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後兩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問:食肉和食素有何區別?同為生命體,或者果實視為子孫後代,杆莖視為軀幹四肢,拿來實用,與殺戒有何區別?不是也會給它們帶來痛苦?為什麼有「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一說?
  • 修行筆記丨淺談修行第一病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白海螺之音」磕磕碰碰的修行,嚴格算起來也十幾年了,雖然我很想從小算,但是想了想,那會自己沒什麼發心
  • 人生如戲,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
    修行就是修心,強大的內心,需要一點點去修行,清·金蘭生在《格言聯璧》養生類裡講述到:  「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人生如戲,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人生在世,不凡會經歷一些事情,如:經歷過感情挫折,  貧寒、勤工儉學,大病一場後痊癒;經歷過人間冷暖,嘗盡生活酸辣苦甜,等等,都是人生的修行,修行貴在修心,明白了自然會大徹大悟,更會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我們需要怎麼做?才能內心強大,無往不利,自然而然。
  • 修行人做惡夢
    有菩薩沒修行不做惡夢修行了反而常做惡夢就退轉了這大糊塗********修行人者無論有夢無夢善夢惡夢無不是好無不是善無不是吉********若做噩夢當知是你修行所招致福報本有地獄餓鬼業以夢受之代替了你生活中實際將受************************你不感恩於我佛菩薩大垂憫護法之神眾反倒生退轉心是大糊塗也**********我要是你初學修行我巴不得日起修行夜盼噩夢至先滅掉無始來所有重罪***
  • 修行之後出現這三個「徵兆」,是你的修行已經起作用了,要留意!
    修行之事在人們的心目中很神秘,因為修行的人,會出現很多奇特之事。它與一個人的境界,是不可分割的。在過去,只有具備「根器」的人,才能修行成功有望。很多不具備「根器」的人,只能望而興嘆,對自己與修行無緣,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