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知乎,剛發視頻

2021-01-10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王雪琦,36氪經授權發布。

知乎終於正式加入了視頻大會戰。

就在愚人節這天,初代知識網紅羅永浩開啟了自己的直播帶貨生涯,知乎則推出了視頻屬性頗強的新產品「B乎」。

當天,用戶打開知乎後,都會彈出一個對話框,詢問是否開啟B乎模式,點擊兩個選項「康康無妨」和「我可以!」中的任意一個,都會進入B乎的界面。愚人節過後,「B乎」的入口被隱藏起來,但仍可通過搜索框檢索進入。視頻內容多是「B乎」的一大特點。

知乎一貫喜歡在愚人節上線新產品,2015年推出付費問答的產品「值乎」,2017年上線了資訊產品「明日頭條」,2018年是可以通過上傳個人照片,來獲得與自身顏值相匹配的影片推薦的小程序「知乎知影」。

早在「B乎」發布之前,知乎站內的視頻內容佔比已經開始明顯增加。借著愚人節發布新產品,知乎似乎是在昭告天下,「視頻大戰,我來了!」

在「B乎」的視頻欄目「B乎有視頻」中,視頻「仙人指路科學使用知乎」,作者正是最近站在知識內容視頻化潮頭的半佛仙人。

半佛仙人最早成名於知乎,在微信公眾號完成了影響力破圈,而他通過知識視頻化受關注的平臺,卻是B站。

B乎的名字取自「知乎的B面」,但還是有不少人立馬聯想到了B站。

兩個平臺都是社區起家,一個是知識分享型問答社區,一個是二次元視頻社區。成長初期,兩家平臺從覆蓋的人群到平臺特質,並沒有太多重疊之處。

但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產品迭代速度太快,隨之而來的則是無限戰爭模式。企業們為了生存,多方出擊,一家企業即便在一個領域獲得了優勢,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巨頭和其他原本不是競對的公司隨時可能空降而來。

知乎在知識問答這個細分領域早已沒有對手。最近的一次「危機」還是2017年夏天,今日頭條推出問答產品「悟空問答」,不僅頻頻向知乎大V遞出橄欖枝,還公開表示2018年將拿出10億元來補貼答主。結果顯而易見,悟空問答很快被頭條戰略放棄。

但是,2019年以來,隨著知識類內容和知識營銷的廣受關注,盯上這個細分領域的公司也越來越多。

除了虎視眈眈的抖音、B站,連微信都推出了視頻號,想幫生態裡那些文字作者們找一條新的變現渠道。

加入視頻大會戰,這是知乎不得不打,還得趕緊開打的一場硬仗。

A

2019年初,抖音向知識類創作者開放了5分鐘的錄製權限。2個月後,愛奇藝也正式發布了垂直類App「愛奇藝知識」,主打各類音視頻課程。

到了2020年,知識類內容視頻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一批陣地原本在微信公眾號的生產者紛紛將自己的文章轉成視頻,發布在各種視頻類平臺。

知識類內容視頻化背後的驅動力,正是廣告主和用戶。

視知傳媒創始人馬昌博曾經告訴字母榜(ID:wujicaijing)記者,早在2018年,廣告客戶對於知識類短視頻的熱情就開始高漲,等到2019年初,很多廣告主甚至明確表示要做知識營銷。

不難理解廣告主心態的變化。早些年,廣告主們信奉流量時更強調「量」,娛樂營銷大行其道,因為娛樂內容接收門檻低,覆蓋範圍廣。

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和經濟周期的到來,廣告主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勒緊褲腰帶的第一步就是收緊廣告預算,相比於「量」,此時的廣告主更在乎流量的「質」,即銷售轉化率,不能帶貨的流量不是好流量。

娛樂流量的劣勢也暴露出來,此前業內甚至把這種流量稱作「下水道流量」,量足夠大卻不精準。比如,4S店為了賣汽車,請網紅在店門口唱歌跳舞一番,製作成短視頻,點擊量雖然不少,但這些觀眾可能壓根沒有購車需求。真正的潛在消費者需要的是「性能介紹」等硬核內容,知識類短視頻,才能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帶來更好的銷售轉化率。

除了廣告主,知識內容視頻化也是用戶的需求所在。

文字的信息含量固然高於視頻,但對注意力的要求也高,尤其是一些相對深度,需要更多思考的內容。這類內容如果只是以文字形式存在,將會勸退很多用戶。

另一方面,哪怕是不愛讀長文的用戶也在成長,他們越來越不滿足於只消費娛樂視頻內容。抖音橫空出世時,唱歌跳舞的娛樂類內容大行其道。但幾年下來,娛樂內容逐漸走向疲軟和千篇一律,用戶的審美疲勞也逐漸加重,他們希望能獲得更加有深度的內容。

網際網路經過多年發展,並不缺乏優質的知識型內容,只是以往這些內容的受眾相對比較狹窄。

知識內容視頻化,是廣告主和用戶的需求,也是平臺的機會。視頻降低了知識內容的吸收門檻,優質的平臺有機會藉此收穫更多的新用戶。與此同時,在知識內容視頻化的潮流下,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避免流量和用戶被其他平臺吸走。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頭部知識內容社區,知乎一直處在一條火熱賽道的核心。知乎加入內容視頻化大潮,是必然的結果。

B

當抖音、B站、微信在知識內容視頻化方面動作頻頻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好奇,「知乎的大動作怎麼還不來」。

外界對知乎在內容視頻化領域的高期待值,除了知識問答社區屬性使然,還有對知乎知識內容儲備的關注。

內容視頻化的本質其實是對現有內容的一次再輸出。這種再輸出包含兩種模式,一種是半佛仙人式的,把已有的文字內容重新製作成視頻。另一種模式是在某些領域已經有所積澱的大V,再次回答該領域的問題時,以視頻作為回答方式。

而對於知識類內容和答主的儲備,正是知乎的強項。

2010年底開放註冊以來,知乎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內容。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9年1月,知乎用戶已經貢獻了超過3300萬個問題和1.3億個回答。

從數字的絕對值來看,優勢似乎並不明顯。但是,知乎是作為精英社區起步的,在這1.3億個回答中,高質量內容的佔比相對其他內容資訊平臺,也會更高。

此外,知乎在硬核內容方面的儲備也有明顯優勢,比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高精尖領域。這類內容閱讀門檻非常高,能夠鼓勵這個領域的人士持續不斷地生產內容,社區氛圍比物質和流量激勵更重要。

「中國機器學習半壁江山都在知乎」,一位資深知乎用戶如是說。

認證為「日本會津大學機器學習博士」的知乎用戶「YJango」,一年前就開始製作科普機器學習的系列視頻「學習觀」,內容並不簡單,但仍然有一批忠實的讀者。

瑞幸咖啡因為偽造巨額營業收入暴雷後,知乎立刻就出現了一系列相關問題,截至4月3日,僅「如何看待瑞幸公布調查顯示偽造交易價值達22億,盤前下跌超80%」一個問題下已經累積了2418個回答。

知乎活躍答主,經緯創投副總裁莊明浩回答了類似的問題,他的回答不僅有文字,還有視頻。

從內容生產的難度來看,視頻比圖文高很多。很多擅長圖文的UGC創作者,限於自身能力,很難順利向視頻轉型。知乎聚集了很多能力超過平均線的內容創作者,這批人的視頻化轉型,相對會更加順利。

對於知識內容型平臺來說,視頻化的另一個意義是在公共傳播中承擔更多的責任。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用戶對各類科普知識的需求。大眾需要的不僅僅是防疫知識,還包括健康、理財、保險等領域的知識。視頻化的知識,更加生動直觀,有助於覆蓋更多受眾。

公開數據顯示,知乎自1月23日起上線「抗擊肺炎」系列專題以來,涵蓋了疫情實時速報、一線直擊、科學闢謠、防護指南、心理援助等基礎版塊,並推出社會就醫、開學就業等延伸討論,專題開設一個月,累計瀏覽量接近10億次。

在知乎和新華社共同推出的「世界冠軍教你健身」視頻欄目下,張繼科、傅園慧等運動員都出鏡分享了健身教學視頻。

視頻作為一種回答方式,也出現在熱門問題中。在「如何看待 3 月 31 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 18 萬,死亡人數超過中國?」的問題下,答主「我是郭傑瑞」發布了一條視頻,實拍了紐約疫情,引發了1000多條討論。

但是,作為平臺,知乎仍然有必要加快內容視頻化的腳步。眼看著流量紅利見頂,內容生產者們的尋求新渠道的渴望是極其強烈的,一個平臺滿足不了,他們就會去另外的平臺。

此前,B站引發關注的原因正是吸引了一批內容生產者前來進行內容再輸出,這些內容生產者很多都是從知乎火起來的大V,比如半佛仙人。

C

據字母榜記者了解,最近半年以來,視頻在知乎站內內容所佔的比例有明顯增加。

用戶反響也不錯。2019年底,黑色幽默博主「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入駐知乎,目前每條視頻的平均播放量超過100萬次。

半年前,正是知乎完成F輪融資的時間點。

2019年8月,知乎宣布了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4.34億美元的F輪融資消由快手領投,跟投方包括百度,以及騰訊、今日資本等原有投資方。

這場融資,幫知乎解決了發展壯大道路上的兩大隱患。

一個是資金問題。放眼整個網際網路領域,內容社區的變現都是一大難題。知乎本身的社區調性,也決定了它的商業化道路會更加艱難。資金充沛,知乎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深耕內容和運營。另外,在F輪融資中,投資機構以快手、百度、騰訊這樣的大公司為主,對他們來說,投資知乎更多是出於戰略需要,而非財務投資,這也決定了他們會給知乎更多時間完善內容生態,抓住視頻化的風口。

流量是另一個問題。百度和快手都是能給知乎帶來可觀流量的入口。問答社區和搜尋引擎先天具備很高的協同性,許多用戶正是通過搜索這個入口進入知乎主站。快手作為目前量大短視頻平臺之一,也能為知乎的內容在視頻化的過程中,提供新的分發渠道。快手投資之後,就攜手知乎推出了「快知計劃」,鼓勵更多知識生產者,促進知識類型創作者結合短視頻。

掃平了這些隱患,知乎就能更加心無旁騖地開啟視頻化進程。

在新產品「B乎」中,還有一檔直播辯論欄目,「如何優雅地抬槓」。直播是知乎在2019年10月上線的新功能,入口位於首頁搜索框左側,每天提前預告近期20場直播供用戶預訂。直播中用戶可以通過充值鹽粒(1元可購買10鹽粒)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給知乎主播。

打開直播頁面,最上方的位置,就是「如何優雅地抬槓」。直播辯論的主題大多跟時下熱點話題結合,比如「醜聞主角就活該被萬人虐嗎?」、「大學生畢業去正常薪資的大公司,還是去喜歡的小公司?」。

這是一檔知乎色彩很濃的欄目。

理性、專業、客觀,一直以來,知乎的社區氛圍都有類似標籤,這樣的標籤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內容的質量,缺乏論證、沒有根據、帶有歧視的發言,在知乎很容易遭到反駁。

很多人會認為知乎門檻太高、不夠友好,但這樣的「嚴格」,恰恰也是公共討論最需要的。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的一段時間裡,信息爆炸但又真偽難辨。知乎成了很多人了解疫情背後相關知識的重要平臺。就在疫情期間,知乎站內新增了11.7萬個與「疫情」和「健康」相關的問題,生產出超過50萬個相關回答。

在知識視頻化的這波浪潮中,知乎不是最早下海的,但論「家底」,知乎或許是最有機會後發先至的。

相關焦點

  • 謝邀,人在知乎,剛好十年
    問答,知乎社區的起點據考究,知乎史上第一個使用「謝邀體」的用戶叫「flypig」。2011年1月27日,知乎正式上線的第二天,「flypig」首次在回答中表明自己受到了邀請,隨著邀請回答機制的普及,久而久之,答題前先「謝邀」就變成用戶間的約定俗成。隨後,「謝邀體」更是因「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突然出圈,有了完整的格式。
  • 知乎十周年公布十知乎梗:謝邀、剛下飛機等上榜
    很快知乎也要迎來10周年紀念了,今天官方發布了一系列「十年十大」盤點,包括十大知乎梗、十大知乎腦洞、十大知乎故事、十大領域問答四個不同名單。
  • 知乎十周年首次發布十大知乎梗 謝邀、剛下飛機等上榜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知乎最新資訊 > 正文 知乎十周年首次發布十大知乎梗 謝邀、剛下飛機等上榜
  • 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
    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很多梗一開始並不是梗,只是一個看似很正常的話語,但是被網友玩多了之後,自然而然成為了一個網絡梗。這句話也是如此,它出自於知乎,很多人在知乎上不是會邀請別人回答他提的問題嗎。於是,這句話經常會被寫在他們的評論區中。
  • 謝邀,開槓!知乎首屆直播辯論大賽解鎖直播新可能
    近日,知乎開啟首屆「謝邀,開槓!」直播辯論大賽,邀請廣大網友通過即時直播連麥的形式,展開一場針鋒相對、有理有據的辯論賽。本次活動中,知乎特邀法律領域優秀答主王瑞恩,科幻作家王諾諾,情感領域優秀答主宏桑,網際網路行業老兵程墨Morgan四位知乎優秀答主組成導師陣容,領隊「開槓」。
  • 謝邀!非同凡響的李雪琴、林更新、德雲社
    晚會由馬東、歐陽娜娜主持,還邀請到了德雲社、李雪琴、韓昊霖、李光潔、林更新、五條人、陶昕然、鄭雲龍等諸多明星到處表演與互動,同時還結合了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全景舞美等等高科技視覺,讓整場晚會刷新想像。
  • 知乎十周年特別企劃來了!吐血整理知乎十年精華高贊內容!
    知乎發布 2011-2020 大事記短片《向上的答案》2011-2020 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也是知乎的十周年。站在 2020 年的尾巴上,我們推出「知乎十周年特別企劃」,歷數這些年一起發現的好奇世界。除了十年大事記視頻,接下來這幾天,還有準備了連續不斷的驚喜在等著大家!
  • 2021新知青年大會|知乎十周年周源演講全文
    來源:知乎2021 新知青年大會暨知乎十周年謝答禮,知乎創始人、CEO 周源的十周年主題演講如約而至。知乎十歲了,在這十年的問與答中,我們鼓勵真誠的表達、專業的討論、友善的互動;我們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找到自己的解答;我們互相幫助,也彼此變得親密。
  • 2021 新知青年大會 | 知乎十周年周源演講全文
    社區也會形成獨特的文化,知乎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社區文化。我認為,一個網際網路社區是否形成了獨特文化,有三個核心標誌。第一,形成了一批有辨識度的專屬詞彙。「謝邀」「認真你就贏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不要跨界強答」「熟人太多,利益相關」等,這些詞彙想必大家都熟悉。知乎的邀請回答機制一開始就有。
  • 知乎的「中年危機」:圖文與視頻進退兩難,創作者賺錢難上加難
    最近,大家打開知乎的衝動是什麼?靈魂段子手們給出了他們的答案:而一提起知乎,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年薪百萬等的梗是逃不掉了,而「逼乎」、「分享剛編的故事」等諷刺標籤更是撕都撕不掉。▲ 由劉昊然代言的「你真的知道嗎」三連問知乎廣告2018年,大概是知乎從小眾社區真正走向大眾的裡程碑式一年,不僅是廣告在線上線下刷屏,連用戶數也從2013年剛開放社區時的40萬,一路狂奔到2018年末的2.2億,甚至與2017年的同期對比,增長也達到102%。知乎破圈成功。
  •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是什麼梗?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全套梗匯總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是什麼梗?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全套梗匯總 最近不少的網友在各大網際網路論壇上經常的看到「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博士學位,月入千萬」的梗,一些小夥伴還不知道這個梗到底出處是哪裡,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知乎十年:讓問題與答案坐下來聊聊天
    眼前是世俗的、被數字包裹的快節奏生活,但五條人的底色裡,有著一種篤定感,這與他們「無名」時期賣打口碟、盜版書的經歷密不可分。無論紅與不紅,向外探索,是五條人的常態。類似的感覺,也會在知乎這個與思考有關的地方出現。一開始,知乎吸引人們關注的,也在於很多新鮮的東西,比如各類神回復。題主問:同齡人中不少人結婚生子了,對你有什麼影響嗎?
  • 知乎10年,計劃投入數十億支持創作者,或已啟動IPO
    營收模式上,知乎成立初期,廣告為其主要營收來源,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開始不斷拓展新的變現模式,先後上線了付費問答產品「值乎」、實時問答產品「知乎Live」、學院式產品「知乎大學」、付費精品內容服務「鹽選會員」、「好物推薦」等多種產品服務。2020年,知乎開始在視頻領域發力,構建視頻創作生態。以圖文+視頻的多元化內容生態中,實現知乎創作者收益大幅提升和規模化效應。
  • 請回答2020,知乎發布「十周年特別企劃」
    謝邀,這裡是知乎的答案。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從大事記視頻、十年100問、十年十大盤點、十年軌跡、小藍星推薦榜、鹽選內容推薦等多個維度,回望十年間與用戶的共同記憶,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迎接下一個十年的到來。
  • 請回答2020 知乎發布「十周年特別企劃」
    謝邀,這裡是知乎的答案。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從大事記視頻、十年100問、十年十大盤點、十年軌跡、小藍星推薦榜、鹽選內容推薦等多個維度,回望十年間與用戶的共同記憶,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迎接下一個十年的到來。大事記視頻 用瞬間見證十年記錄轉瞬即逝的美好,銘記直擊心靈的一刻。
  • 2020 我在知乎開直播、打辯論
    這些問題都來自知乎直播正在舉辦的直播辯論賽「謝邀,開槓」。「謝邀,開槓」是一個很有知乎精神的名字,「謝邀」如今是知乎回答最常用的開頭之一,「開槓」則從一個側面代表著知乎用戶的求真精神——質疑,基於專業積累與基本事實的質疑。
  • 被B站「搶活」,知乎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謝邀,人在B站,剛發視頻。文 | 李曉蕾編輯 | 張宇婷上刑法課的羅翔教授在B站迅速「破圈」了。就在4月1日,羅翔也正式入駐知乎,發布第一條短視頻。作為中文社區中最大的知識內容生產平臺——知乎,恰好在這天推出愚人節欄目「B乎——知乎的B面」,短視頻在這一欄目上為第一順位。目前,羅翔在知乎粉絲僅為5000餘人,無論短視頻,還是專欄文章均未起量,未能掀起諸如B站一般的影響力。
  • 知乎十年,大V出圈難
    |方正   編輯|夏添謝邀、如何評價、什麼體驗、利益相關匿了、人在美國剛下飛機. 在名為「2021新知青年大會」的十周年謝答會上,知乎答主們被尊為絕對的C位。比如,CEO周源的主題演講裡就宣布了,「2021年,知乎計劃再投入數十億元現金和流量來扶持創作者。」而在當晚,晚會的高潮是「十年新知答主」和「2020新知答主」兩大榜單的發布,此為知乎官方對優秀答主們進行的一次集體表彰。
  • 十歲的知乎抵達IPO路口,「曲高和寡」亮劍「娛樂至死」?
    2013年,剛開放公眾註冊的知乎因為初期受邀大V們高質量的專業問答而受到眾多科技、網際網路愛好者的追捧,從而被打上了小眾、圈層感以及極高的認知門檻的烙印,在開放註冊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註冊用戶數量從40萬增長至400萬。然而現在的知乎在維護初始調性和犧牲內容質量換流量之間選擇了流量,已經從單純的圖文內容,開始擴展到集短視頻、直播於一體的內容聚合平臺。
  • 章澤天起訴知乎「內容不宜公布」,我去圍觀了一下「真相」……
    從新聞描述裡,我也沒看出門道,奶茶妹妹為啥要告知乎?知乎裡不都是各領域精英的人嗎?「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惹事了?判決書裡「不宜在網際網路公布」是指?猜測章澤天告知乎的原因是這樣的,因為知乎上前段時間一直有一條很火的帖子,標題就是如果奶茶妹妹和東哥離婚,大家會不會接盤。結果帖子一出,很多人都發表了看法。知乎當時這條文章給我推了好幾遍,不想看都難。來源:知乎網友他就這麼一說,我們就這麼一聽真真假假的,再網上似乎也沒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