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城鄉居民生活,讓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得以弘揚與傳承,把民族元素融入時代,達到豐富開陽精準扶貧感恩黨,唱響周末大舞臺內容的目的。目前全鄉85%的刺繡產品全部定單外銷。」開陽縣高寨鄉黨委書記黃健說。近日,在開陽縣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點廣場上,來自該縣南江鄉、高寨鄉等少數民族鄉鎮的苗族同胞民族刺繡比賽,吸引了1000餘人的市民前來圍觀。
開陽縣少數民族傳統刺繡大賽
近年來,開陽縣採取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重點鄉鎮全面抓,民族工作社會化延伸到基層、到社會各領域的方式,倒排時間進度,推進落細、落深、落實、落地、落好細化措施,制定出臺《開陽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縣測評指標責任分解表》,保障創建責任人人擔,人人肩上有目標,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鞏固提升創建工作,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繁榮發展。
開陽縣少數民族傳統刺繡大賽
鞏固提升創建成果過程中,該縣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組長的「一把手」工作機制,由統一戰線領導小組統籌,宣傳、統戰、民族工作部門共同負責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同時圍繞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等愛國教育主線,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對祖國、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把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幹部教育培訓,切實提高黨員幹部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嚴格執行國民教育民漢合校、混班教學、混合住宿,引導各族學生互助共學,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常態化。並推動民族團結創建進機關、企業、社區、鄉鎮、學校、街道等9進活動深入開展。全縣投入各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費103萬元,打造1個縣級、3個鄉級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基地。
苗族蠟染刺繡展示
與此同時,該縣還深化各民族交流交融,開展各民族嵌入式社區社會服務管理。深化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和易地扶貧搬遷少數民族群眾的服務管理,設置「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特殊困難和問題;實行無差別的民族就業創業扶持制度。
2020年以來,該縣城鎮新增就業6812人,其中新增少數民族就業798人,佔比11.7%。失業人員再就業1634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少數民族23人,佔比1.4%。發放自主創業補貼130人、資金65萬元,其中少數民族16人,佔比12.3%。全縣貧困勞動力5060人,其中少數民族536人,佔比10.6%,就業4909人,就業率97%,其中少數民族516人,就業率96.27%。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064.16萬元,扶持655人,其中少數民族22人,佔比1.5%,帶動就業1470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055人,其中少數民族224人,職業技能鑑定1527人,其中少數民族72人。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針對高寨鄉部分少數民族同胞存在漢語言障礙問題,成年開設雙語教學班。2020年爭取市級專項資金27.4萬元,在高寨鄉苗族同胞中開展了苗漢雙語培訓,目前共開展培訓13期,共培訓548人。
開陽縣少數民族運動會
截至目前,開陽民族鄉村道路和30戶以上自然村道路暢通率達100%。居民生活用電、廣播電視、4G網絡實現全覆蓋;義務教育鞏固率、城鄉居民參保率、社保應保盡保情況、農村危房改造率、水量水質和使用方便程度保證率均已達到國家相關要求。民族鄉全部納入城鄉建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逐年提高。 開陽縣還常態化開展以舉辦一次民族知識競賽及演講比賽、民族民間手工藝設計大賽、一場民族團結進步籃球賽、拍攝一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片、創作一首反映民族團結的歌曲、打造一條民族進步街區、建設一個少數民族展示中心等「八個一」工程為載體,推動優秀民族文化融入生活,融入學校教育、村規民約及家風建設等,促進交流,共同發展。
開陽縣少數民族運動會
近五年來,該縣投入南江布依族苗族鄉專項扶貧資金1245萬元,發展枇杷、蜂糖李、食用菌等優勢產業,全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11080元預計增至2020年的17183元。投入禾豐布依族苗族鄉專項扶貧資金2156.66萬元,用於基礎設施改善和水果、茶葉等優勢產業,全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9231元預計增至2020年的17685元,年均增速達13.89%。通訊員 李培遠 李東華
編輯 羅昌
編審 孫曉蓉 田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