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紅十字會「五抓五促」 規範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0-12-22 澎湃新聞

福建省紅十字會「五抓五促」 規範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0-12-16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福建省紅十字會認真貫徹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部署要求,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依法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和《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等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積極主動作為,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全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2014年以來,全省人體器官捐獻報名登記人數達38711人,特別是2020年1—10月新增18399人,克服了疫情影響,報名登記數已超過上年度15%。2011年以來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327例,其中今年以來已實現84例,是上年度的2.5倍;共捐獻大器官985個,眼角膜213片,讓1200餘名器官衰竭患者等重獲新生,紅十字「生命接力」工程品牌逐步形成。

一是抓組織領導,促責任落實

成立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人體器官捐獻專家組、人體器官獲取組織、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等,並明確了相關組織機構的職責和作用。2017年經省編辦批准,依託「福建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成立「福建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 各地紅十字會、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二級以上醫院明確職能部門、專人負責,形成職責明晰、分工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為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協同省衛健委,嚴格督促省內4家器官獲取組織在劃定片區開展工作,由具備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開展器官移植。明確由紅十字會對捐獻者困難家庭實施人道救助,嚴禁醫院或器官獲取組織對捐獻者家屬給予任何形式經濟補償,倡導「自願無償、高尚利他」的人體器官捐獻理念。

二是抓機制建設,促規範運行

聯合省衛健委、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等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通知》《關於推進道路交通事故醫療救助及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通知》,對器官捐獻工作涉及到的各相關部門職能、各環節流程予以規範明確,確保器官捐獻工作取得實效。每年組織召開省衛健委、器官獲取組織所在醫院三方座談會,總結工作,分析問題,加強溝通,切實推動工作落實。各級紅十字會也主動聯繫當地醫療機構、片區器官獲取組織等單位,建立定期會商機制,不斷完善宣傳、登記、協調、緬懷、人道關愛等工作制度,為促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規範有序提供機制保證。

三是抓宣傳發動,促氛圍營造

全省紅十字會圍繞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緬懷紀念、救助激勵等各環節工作,主動聯繫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媒體,圍繞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報導,解讀政策、答疑釋惑、推廣經驗、樹立典型。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製作專題片,在《福建新聞聯播》前黃金時段連續播放3個月,協調各主流媒體加大對典型案例宣傳報導,籌集專項經費支持基層紅十字會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進醫院、進高校、進社區、進單位」的公益宣傳活動,不斷拓寬與公眾的互動交流渠道。明確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在醫院門診大廳、住院部、ICU室、急診科、神經內外科等醒目處,張貼懸掛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海報、擺放宣傳資料等。各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認真履行職責,積極主動向社會公眾宣傳、教育、普及人體器官捐獻知識。

四是抓人文關懷,促和諧發展

結合春節、清明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期,組織各級紅十字會、器官獲取組織、醫學院校等相關單位,開展緬懷紀念、入戶慰問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等活動,讓失親者感受到紅十字組織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目前,全省9個設區市全部建成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園。設立福建省紅十字永生天使基金,制定專項管理辦法,給予人體器官捐獻者困難家庭必要的人道關懷。通過爭取各醫療機構、地方政府、彩票公益金、99公益日募集等多種方式擴大救助基金規模,2018年至今,已對156戶人體器官捐獻困難家庭進行了救助,總金額達1112.6萬元。

五是抓隊伍培訓,促能力提升

指導各地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及服務區域內的器官獲取組織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圍繞人體器官捐獻開展系列培訓工作,提升各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捐獻協調員隊伍的業務能力。建立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微信群,即時通報各地紅十字會參與開展的捐獻案例,加強工作經驗交流。編制紅十字會、醫療機構及器官獲取組織所在醫院三方通訊錄,完善信息溝通機制,確保全省人體器官捐獻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福建省紅十字會)

謹為生命,傳遞美意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誠摯邀請您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方式如下:

微信登記:

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擊「志願登記」進行登記。

網站登記: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進行登記。

現場登記:

前往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書面登記。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福建省紅十字會「五抓五促」 規範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高質量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平首先通報了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工作情況,隨後與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代表曹燕芳共同回答了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部長邵鋒主持。來自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中國紅十字報等二十餘家媒體參加了發布會。
  • 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
  • 張藝謀特邀執導《「移」路同行》,真實記錄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
    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面臨哪些挑戰?……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期間,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對話國家衛健部門官員和國內外權威專家,探尋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的改革發展歷程。
  • 王海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器官捐獻不僅是科學問題,還是文化和社會問題。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醫生近期在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簡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正根據本國文化習俗和社會規範,建立符合倫理的、可持續發展的國家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在訪談中,王海波還介紹了該系統如何運作,以及影響成功的若干因素。以下是 王海波與Fiona Fleck的訪談錄。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 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實現...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懷著難以言狀的感情接受《經濟參考報》獨家專訪。  黃潔夫用「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改革形容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改革的艱難歷程。
  • 深圳市開展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系列活動
    為進一步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普及人體器官捐獻知識、傳播人體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
  • 浙江「生命禮讚」主題文化公園開園 頌揚器官捐獻大愛
    浙江省紅十字會供圖    中新網杭州12月24日電(錢晨菲)24日,浙江省紅十字會在杭州舉辦「生命接力·救在身邊」人體器官(遺體、組織)捐獻主題宣傳暨浙江省紅十字「生命禮讚」主題文化公園開園活動。在杭州的各移植醫院代表、器官和遺體(組織)捐獻者家屬、志願者、遺體(組織)接受單位負責人等100餘人參加,頌揚器官捐獻大愛。
  • 深度|中國器官捐獻調查
    4月2日,一位女士在北京長青園志願捐獻遺體紀念碑前找尋遺體捐贈者的名字。李文攝30萬適移者僅1萬多獲移植我國器官捐獻事業,除了規範禁用死囚器官外,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記者在醫療機構採訪時,眾多從事器官移植的醫務人員認為,在醫患矛盾突出、官辦慈善機構又陷入信任泥沼的當下,器官捐獻事業發展舉步維艱。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觀念影響下,捐獻者義舉得不到應有肯定。江西省大餘縣一位農民捐獻罹患腎衰竭去世的3歲兒子眼角膜,事後許多村民指責他「拿兒子的身體賣錢」。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梁曉寧打通了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的電話,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和角膜等五個器官。丘遠軍的生命定格在了40歲,但他的大愛讓至少5個人獲得了「重生」。 最令梁曉寧感到安慰的,是9歲的兒子。他為他父親能夠救人而感到驕傲,他說:「我的爸爸只是四處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去了,他的眼睛依然是最漂亮的。他是我的英雄!」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河北邯鄲舉辦系列器官捐獻宣傳活動
    志願者們也紛紛表達對本次活動的感受,希望能通過更多的宣傳活動讓公眾了解人體器官捐獻知識,改變傳統思想,更好地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開展。目前,邯鄲市有兩個「為愛接力」專門宣傳人體器官捐獻知識的計程車宣傳隊。8月19日,邯鄲市紅十字會通過宣講器官捐獻理念和觀看器官捐獻視頻,與近百名身穿「為愛接力」定製服裝的愛心計程車師傅共同學習了人體器官捐獻知識。很多人被捐獻者的感人事跡感動,在會後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成為了宣傳人體器官捐獻知識的愛心志願者。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閆娟供圖 攝   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 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  作者 範麗芳  「每天都會看到有人生、有人死,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死者的家屬完成器官捐獻意願,同時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
  • 以「三轉」推動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王綠揚 本報通訊員 王懷東 餘秋梅    「我們堅持黨建、業務『融合抓、雙提升』,深入推進『轉觀念、轉作風、轉方式』,持續營造『三個氛圍』,創建模範機關,以『三轉』工作實效推動河南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10月27日,省審計廳廳長汪中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梁曉寧打通了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的電話,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和角膜等五個器官。丘遠軍的生命定格在了40歲,但他的大愛讓至少5個人獲得了「重生」。 最令梁曉寧感到安慰的,是9歲的兒子。他為他父親能夠救人而感到驕傲,他說:「我的爸爸只是四處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去了,他的眼睛依然是最漂亮的。他是我的英雄!」
  • 為全球器官移植事業群策群力
    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通過網絡連線,從不同層面及維度對近年來國際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探討。同時,探索在新冠疫情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器官移植工作,實現全球一體化健康新形勢,共同為全球器官移植事業發展貢獻智慧。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正式發布
    12月19日,正在花城廣州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正式發布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會議發布會上介紹,我國新修訂的器官移植條例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出臺。
  • 福建省四部門回眸」十三五」 謀劃「十四五」
    福州新聞網12月25日訊(記者 蘇怡蓮 文/攝)25日,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舉行。福建省民宗廳、福建省公安廳、福建省司法廳、福建省信訪局四部門相關負責人通報「十三五」工作成效和「十四五」的發展思路。
  • 生命是一首歌,器官捐獻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接力
    6月11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的主題為「生命是一首歌」的第四屆「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首次採用了「雲音樂節」的直播形式,通過數十家直播平臺同步在線向公眾傳播器官捐獻的理念。同時,來全國近50個城市的10所高校及110家大型醫院共同參與了線下的公眾宣傳教育活動,共同推動公民自願器官捐獻,引導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
  • 鵲華秋色——致敬抗疫英雄,器官捐獻公益跑在濟南舉行
    10月31日, 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山東省紅十字會、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水滴公益等單位主辦的 「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暨馬拉松比賽」在濟南開展。▲杜冰致辭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和志願服務工作開展,傳播器官捐獻理念,呼籲更多的人報名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