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蘇莉 通訊員 劉昆
12月16日、17日,兩場等待了5年的少數民族文化盛會,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驚豔上演,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讓觀眾陶醉其中,目眩神迷,流連忘返。
作為全省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少數民族藝術盛會,湖南省少數民族文藝調演已經成為一個展示我省少數民族文化風採的品牌活動,也是我省少數民族文化藝術成就的集中展示。
湖南擁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據全省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我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唱響了一曲新時代的「最炫民族風」。
搭建民族團結大舞臺,保護傳承三湘大地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
苗族聲樂《尖朵朵》、維吾爾族歌舞《萬裡共茶香》、土家族舞蹈《纖魂》、白族舞蹈《山茶花兒開》……本屆少數民族文藝調演,一個個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節目同臺競豔,五年一次的集中亮相精彩紛呈。
「我省始終把舉辦全省少數民族文藝調演作為繁榮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抓手。」省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向恩明介紹,定期舉辦全省少數民族文藝調演已經寫入《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自2001年啟動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
為全面推進民族文藝繁榮發展,省民宗委還積極引導和支持民族地區利用基層豐富的平臺和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各具特色的節慶文化活動。先後支持民族地區舉辦了張家界國際山歌節、吉首鼓文化節、鳳凰苗族銀飾節、桑植民歌節、城步「六月六」歌會、通道大戊梁歌會等節慶文化活動,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節慶活動品牌,極大地豐富了各族人民的文藝生活。
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民族文藝精品工程,精心創作的一批少數民族文藝精品力作在全國脫穎而出。由省民族歌舞團創作的大型民族歌舞《五彩湘韻》榮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最高獎項劇目金獎,大型民族舞劇《鳳凰》榮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十大最受觀眾歡迎劇目」獎,城步苗族自治縣編排的傳統文藝表演項目《苗族吊龍》榮獲全國民族運動會表演項目金獎,隆回縣藝術團創作的《魅力花瑤》晉京參加了六十周年國慶期間演出。
「搭建民族團結的大舞臺,為保護傳承三湘大地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提供了陣地和載體。」向恩明介紹,近年來,我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同時加強民族圖書古籍和非遺保護工作,民族文化藝術傳承和保護工作卓有成效。
在非遺保護方面,各市州加大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有效搶救和保護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城步、隆回等縣鼓勵非遺保護名錄項目傳承人通過自己的作坊和創建的傳習所帶徒傳藝。江華瑤族自治縣拿出10餘萬元專項資金,重獎18名在傳承瑤文化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員。隨著一系列強有力政策的實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得到了有力的保護和推介,土家族打溜子、桑植民歌、江永女書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關注,有力地提升了我省民族文化的影響力,促進了民族大團結。
唱響民族進步主旋律,推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創新發展
在本屆少數民族文藝調演的舞臺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舞蹈《快樂苗繡婆》的演出團隊,是一群平均年齡55歲的苗家阿婆。楊勝珠是主演之一,來自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十八洞村。楊勝珠介紹,近年來,精準扶貧不僅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條件,也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熱愛生活的阿公阿婆們,也學年輕人追趕潮流,組建了一支文藝隊,學會了玩抖音。通過抖音直播,她們的繡品受到網友的喜愛,還在網上出售。繡出脫貧攻堅的累累碩果,也繡出紅紅火火的苗家小康生活。《快樂苗繡婆》完美呈現了苗繡阿婆們的幸福新生活。
在這次文藝調演中,像這樣展示時代主題的節目還有很多。瑤族舞蹈《甘甘了》通過豐富的舞臺表現形式,將炎陵黃桃改良品種、打開銷路的故事娓娓道來,以小見大演繹出產業扶貧的動人故事;湘西州土家族器樂《鑼樂土家》描繪了土家兒女喜慶豐收,山寨舊貌換新顏的幸福場景;懷化苗族聲樂《今日苗鄉多韻味》盡情謳歌苗寨新貌……
一個個精彩的文藝節目,正是我省少數民族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幸福表達。省民宗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些精彩的節目折射近5年來我省少數民族經濟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的進程,唱響各民族發展進步的主旋律。
隨著時代的奔騰向前,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僅僅有傳承和保護還不夠,還要有創新和發展。為此,省民宗委大力支持民族文藝院團和民族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為民族文化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力量源泉。針對民族文藝專業人緊缺的問題,累計安排300多萬元文化專項資金,支持省文化館、民族民間文藝院團、民族職業院校等機構開展少數民族非遺傳承人才、民族文藝表演人才、文藝創作人才、文化產業人才等學習培訓,並建立了「特邀專家」機制,民族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同時,大力推動少數民族文化「走出去」,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省民宗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依託湖南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省先後在北京舉辦了「瀟湘風情——湖南專場」匯報演出,創作原生態文化劇目《楚風湘韻》赴臺灣進行了一個月的巡迴展演,成功接待了澳大利亞多元文化代表團和臺灣少數民族訪問團,組織省民族歌舞團到香港、澳門開展了多次交流和商演。「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展示少數民族文化的鮮明特色,也在走出去中豐富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