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網報導,在當地時間11月17日凌晨1點,一枚洲際飛彈在經過太平洋地區夏威夷島上空時,被一枚由美軍發射的標準3BlockⅡA防空飛彈精準攔截。伴隨著劇烈的爆炸聲,這枚洲際飛彈在空中四分五裂。
隨後,五角大樓方面立刻發布了聲明,稱這是一次裡程碑式的成就,標誌著美軍正式擁有了在海上攔截洲際飛彈的能力。事實上,這也是美軍首次使用陸基反導系統之外的攔截飛彈摧毀洲際飛彈。
據悉,擔任此次發射任務的是一艘名為「約翰·芬恩號」的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在代號為「恆星蘭瑟」的實驗中,假想有一枚洲際飛彈向夏威夷飛來。在偵測到在途的洲際飛彈打擊後,這艘宙斯盾驅逐艦立刻發射防空飛彈攔截,並最終在大氣層外成功將洲際飛彈攔截。
此次進行攔截實驗的新標準3ⅡA防空飛彈是由美國和日本共同合作研製的海基中段攔截飛彈。其中,由美國雷西昂公司負責研製包括第一級火箭發動機、制導段、大氣層外攔截器在內的飛彈核心部件,而日本三菱重工則負責相對不那麼核心的第二、三級火箭發動機、整流罩。有消息顯示,該飛彈的關機速度大約為每秒4.5公裡,射程在2500公裡左右。
如此來看,這次實驗中使用的洲際飛彈實際上並不能夠上洲際飛彈的門檻。因為那些射程上萬的洲際飛彈關機速度都在大約每秒7公裡左右,所以新防空飛彈在攔截這些洲際飛彈時仍然吃力。不過美國方面關於洲際飛彈的射程標準已經下探至5500公裡,飛彈關機速度也因此下降至約每秒5.7公裡。而且,在飛彈到達彈道頂點前還會繼續減速,如此才能與新標準3的速度相匹配。因此,儘管美國方面稱是「洲際飛彈」攔截試驗,但我們也要清楚這個「洲際飛彈」的含金量,別被蒙了。
不過,即便如此,新標準3飛彈在實戰中仍有不小的用處。畢竟射程上萬公裡的洲際飛彈作為戰略力量,由於可以搭載核彈頭,很容易造成對手的誤會,並有極大可能導致核大戰。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發射。而射程在5500公裡以下的飛彈在現代戰爭中反而更有市場。所以新標準3飛彈的成功試射,仍然給全世界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