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近日,天氣逐漸回暖,在家蟄居近月餘之後,終於有機會去寺院禮佛。
一路上心中滿是慚愧,反省這段時間的過失,發覺造了太多的口業,牢騷滿腹的話講過很多,卻幾乎沒說過讚揚之詞。痛定思痛之際,發願今後多講讚美的話,以此廣結善緣,降伏自己的嗔心、慢心。
車到山門時,已近中午,像往常一樣上香禮佛,然後到客堂拜謁師父。想到自己的願行,便對師父說:「師父氣色真好,不愧是得道高僧!」結果,師父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笑著說:「小居士打算捧殺老和尚!」我頓感局促不安,不知該怎麼回答。師父見狀,讓我近前坐下,接著說到:「有一則佛典,說來給你聽聽?」
《雜譬喻經》中有載,過去在中天竺國,有一片大湖,到了枯水期,湖水漸漸乾涸,其中的生靈都在想法求生。一隻甲魚爬到岸上,假如沒法找到新池塘,它很快便會渴死。
甲魚在岸上不停張望,希望能有人幫忙,這時恰巧有一隻大鶴,落在湖邊歇腳。甲魚求它幫幫自己,大鶴非常有善心,於是銜起甲魚,一飛沖天。但是到了空中,甲魚卻不消停,它一會兒誇大鶴心腸好,一會兒又誇大鶴飛得遠。鶴覺得沉默不禮貌,剛要張口回答,甲魚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佛法講應機,一切言行都要對機而發,隨意開口讚嘆,非但沒有功德,可能造下惡因。」我有些赧然,師父又說:「悲智雙運不是空話,《普門品》裡觀音菩薩教你慈悲為懷,這是就發心來說,但不是讓你一味說好話。別忘了菩薩以百千萬億化身度眾生,什麼境界該讚嘆,什麼境界該呵斥,這背後離不開大智慧!」
我趕忙起身,行禮感激師父的慈悲,並請師父開示,哪些境界,不能讚揚他人。師父說,有三種讚揚的話,永遠不要說出口。
第一種,讚揚頑劣幼童的話。
人在幼年時期,性志未定,日常舉止收斂還是放縱,無不是因父母的喜怒而遷。古人云:「慈母多敗兒。」對幼童嬌生慣養,即使他生性頑劣,也一味讚嘆,不知管教,只會助長他的驕慢習性。長此以往,一旦習氣成性,就再也難以約束了。所以,讚揚頑劣孩子的話,無異於毀人。
《華嚴經》裡的善財童子,遍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各位大菩薩、居士,都是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他折服心中的驕慢、放縱。
第二種,讚揚自矜自誇者的話。
凡夫俗子內心痴暗,常被種種煩惱障礙,譬如有人「慢心」重,自視甚高,處處誇耀自己。對於愚昧自大者,誇讚的話只會增上他的愚痴、煩惱,儘管你出於慈悲心,說愛語、軟語,結果卻做了壞事。
就如同一泓清水,你拿來澆灌莊稼,便能收穫糧食,若將它澆灌毒草,則會貽害無窮。
第三種,讚揚罪業深重者的話。
何為罪業深重呢?譬如佛經中有「五逆」重罪,所謂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再比如,世間也有十惡不赦之人,言行被國法、道德所不能容。所謂「天道福善而禍淫」,罪惡深重者,與世間正道相背,讚揚這樣的人,在世人的感覺當中,你也是惡人的同類。
古德說,讚揚惡人,就如同往空中潑灑汙物,最終會落到自己身上,毀壞自己的聲譽。再者,若有不明事理之人,聽了你的話去效仿惡人,這番罪業你自身也要承擔。
聽過師父的話,我深感語言的取捨,真的是一門大學問。倘若沒有足夠的智慧,雖然自我感覺是在行善,實際上卻造了惡業,譬如上文這三種讚揚的話,就永遠不要對人說。希望大家都能蒙佛菩薩加持,悲智雙運,修福積德。南無阿彌陀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親關注蓮荷居士。
舉報/反饋
--
歡迎您戳「閱讀原文」,免費結緣法寶!
點點再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