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一周縱覽:人類如何擺脫「大流行病時代」

2020-11-17 健康界

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按照《國際衛生條例》規定召開會議,對疫情現狀進行討論和評估,並於10月30日發表會議聲明稱,新冠疫情仍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聲明,新冠病毒會通過國際傳播對他國構成公共衛生風險,因此需要國際社會繼續協調應對。委員會還就疫情應對提出具體建議,包括重視國際經驗分享、採用動態風險管理方法、就冷凍食品等潛在汙染源開展研究、培養病例追蹤人才隊伍、制定國家疫苗接種計劃、加強對謠言的監管等。

而就在本周,11月1日晚,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個人社交媒體上表示,已確認自己曾接觸新冠病毒感染者。譚德塞在推文中表示,目前自己身體狀況良好,並無任何新冠肺炎症狀,將進行自我隔離,遵守世衛組織規定,居家辦公。而就在兩天前,譚德塞還正常出席了世衛組織舉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例行發布會。譚德塞強調,當前應對疫情至關重要的是所有人都遵守衛生指南,從而打破新冠病毒傳播鏈,遏制病毒並保障醫療系統正常運行。譚德塞表示,自己將同世衛組織其他同事繼續與合作夥伴團結一致,拯救生命並保護弱勢群體。對此,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世衛組織已追蹤所有感染新冠肺炎的員工及其密切接觸者,目前,世衛組織內部沒有出現聚集性疫情,將繼續進行監測。

未來全球疫情將如何發展?近期科研人員對新冠病毒又有哪些新發現?一起來關注一下。

【歐洲再次成為全球疫情震中】

在第一波疫情肆虐歐洲7個月後,第二波疫情又無情地襲擊了歐洲,衝破了在夏季有條件解封後設置的保護性屏障。在歐洲,不論是春季已經遭受重創的國家,還是幾乎毫髮無損的國家都沒能逃過第二波疫情。為什麼歐洲會再次失敗?

一、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超出專家此前預測。在10月第3周,全球有46%的新增確診病例都集中在佔世界人口不到10%的歐洲。而在最近14天內每10萬居民中的新增確診病例數最高的15個國家中,只有阿根廷不是歐洲國家。自10月中旬以來,歐洲已經再次超過美洲,成為新增病例數最多的大洲。此輪疫情來勢洶洶,超出了許多專家之前的預計。

二、相似的疫情走勢圖證明第二波疫情已在歐洲全面暴發。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新冠研究團隊成員、生物物理學家丹尼爾·洛佩斯指出,西歐國家率先遭受第二波疫情侵襲,東歐和中歐國家隨後淪陷。但是,病例數據曲線證實,各國疫情暴發的軌跡幾乎是相同的。數據表明,歐洲國家的流行病監控系統以及發現病例和追蹤接觸者的能力,已經先後被第二波疫情打敗。

目前,歐洲各國的感染人數已經陸續超出政府的控制能力的臨界點,標誌著第二波疫情已在歐洲全面暴發。通常來說,這個臨界點取決於各國的公共衛生防控措施和流行病學監測能力。據測算,要想控制疫情,發病率必須控制在14天內每10萬居民新增確診病例100例至150例之間。超出這一水平,政府就不太可能追蹤到所有密切接觸者了。目前在歐洲,只有希臘、挪威、芬蘭和愛沙尼亞等國的發病率低於這一水平。

三、應對歐洲第二波疫情,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歐洲疾控中心新冠疫情小組負責人布魯諾·西安西奧指出,關鍵要做的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儘快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疫情繼續蔓延;第二,加強醫院內設施和配置,增加醫院床位,包括重症監護病床,確保患者能夠得到救治;最後,增加資金投入完善檢測和追蹤系統,並讓民眾做好長期防疫的心理準備,需要長時間堅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等措施。

【人類如何擺脫「大流行病時代」】

近期,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臺(IPBES)召開了一場緊急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世界有可能擺脫一個疾病大流行的時代,但這需要在應對和預防方法等方面進行徹底的轉變。

專家指出,新冠肺炎是自1918年大流感以來的至少第6次全球疾病大流行,儘管它起源於動物攜帶的微生物,但和所有的大流行病一樣,其出現完全是由人類活動所導致。據估計,哺乳動物和鳥類中還存在另外170萬種當前未被發現的病毒,其中多達85萬種可能具有感染人的能力。

生態健康聯盟主席彼得·達薩克指出,人類大規模的貿易、生產和消費破壞了自然,增加了野生動植物、牲畜、病原體與人之間的接觸,是疾病大流行產生的途徑之一。法國傳染病科學家謝爾格·莫蘭德表示,人類過度開發森林進行耕種導致物質滅絕,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變薄釋放了潛藏的遠古病毒,人類捕食野味等陋習,都大大增加了人類感染傳染病毒的機率。

相關焦點

  • 答讀者問:世衛如何定義全球大流行病
    編輯同志:世界衛生組織周一稱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構成全球大流行。請問世衛組織如何定義全球大流行病?河北讀者 潘 晨【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全球蔓延的大規模流行病所對應的英文是Global Pandemic,有時也可簡稱為Pandemic。Pandemic這個單詞本身是「大流行病」的意思,而另一個英文單詞Epidemic是指一般性流行病,規模要小於Pandemic。
  • 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降低風險方案
    本報訊聯合國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10月29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自然退化導致大流行病暴發的風險上升,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
  • 科學網—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降低風險方案
    ,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造成更多民眾死亡。 該報告指出,新冠疫情至少是自1918年流感大流行以來的第6次全球大流行病。雖然這次疫情起源於動物攜帶的微生物,但就像所有的大流行病一樣,這次疫情的發生完全由人類活動導致。報告估算,目前在哺乳動物和鳥類身上還存在著170萬種「未知」病毒,其中高達85萬種病毒有可能傳染給人類。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任何現代大流行病的起因並非神秘莫測。」
  • 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風險降低方案—新聞—科學網
    ,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造成更多民眾死亡。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任何現代大流行病的起因並非神秘莫測。」生態健康聯盟總裁、IPBES研討會主席Peter Daszak說,「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影響,導致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破壞,這帶來了大流行病風險。土地用途變化、農業的快速擴張和集約化發展、不可持續的貿易、生產和消費活動破壞了自然,增加了野生動物、牲畜、病原體和人類的相互接觸。這就是大流行病產生的路徑。」
  • 流行病是種社會「壓力測試」|專訪《人類大瘟疫》作者霍尼斯鮑姆
    採寫 | 新京報記者 徐學勤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逼近1800萬,死亡人數超過68萬,現有確診人數仍存600餘萬。病毒無差別地侵犯人類疆域,不會去區分國別、種族、階層、貧富等社會標籤,但人類似乎仍未足夠警醒,由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政治衝突與文化撕裂,仍在世界範圍內輪番上演。
  • 新冠全球爆發之際,深度解讀大流行病概念、歷史及其意義和對世界的...
    直到 2010 年 8 月 10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 H1N1 甲型流感大流行結束。持續了一年多的疫情造成約 1.85 萬人死亡,出現疫情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 214 個。 回顧這四場世界大流行病,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將永遠記錄在人類歷史長河中。
  • 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世衛宣布新冠為「大流行病」,預示著什麼?
    大流行病到底有多嚴重?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世衛組織將流行病分為6個等級:1級:病毒在動物間傳染,但沒有傳出人類感染病例。2級:已知一種動物流感病毒在人類造成感染,被視為潛在大流行威脅。3級:有動物流感病毒或動物與人類流感重組病毒造成零星或小規模的人類傳染,但不足以造成社區感染。4級:動物流感病毒或動物與人類流感重組病毒造成的人與人之間傳染,足以造成社區傳染。大流行風險驟升。5級:人與人之間傳染在同一地區蔓延到至少兩國。強烈顯示即將發生大流行。
  • 大流行病與普通疾病有什麼區別?
    儘管目前絕大多數病例都在中國,但由於中國已經出臺了強有力的政策控制了新冠病毒疫情的進一步發展,目前該病毒正迅速在其他國家站穩腳跟,讓人不由擔心世界正處於大流行的邊緣。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大流行病?大流行病與普通疾病有什麼區別?如果新冠疫情成為大流行病,又意味著什麼?
  •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暴發》熱播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暴發》熱播  這部高分紀錄片 讓我們深思疫情和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抗擊疫情的鬥爭也處於關鍵階段,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我們曾經歷過多起肆虐的流行病,這些疫情串聯起來的不僅僅是人類歷史上悲痛的過往,還有無數醫護工作者抗擊病毒的無聲史詩。
  • 紀錄片:2020《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
    1月22日,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上線了。
  • 由於全球貿易和旅行,新型流行病的再三爆發已不可避免
    只要存在官僚主義,隱瞞疫情、推諉責任就不免會發生:1918年大流感期間,紐約公共衛生官員由於擔心影響戰事,刻意誇大流感對德軍的影響,而對美軍的疫情輕描淡寫;1920年代洛杉磯爆發鼠疫,當局害怕影響洛杉磯的公共形象和經濟利益,壓制當地媒體對疫情的報導。
  • 什麼是「大流行病」?盤點史上致命疫情和流行病丨財經科普
    3月11日世衛組織(WHO)宣布將新冠肺炎(COVID-19)列為「大流行病」(Pandemic)。到底什麼是「大流行病」?根據《流行病學詞典》,「大流行病」是指「一種發生在世界範圍內的流行病,或者跨越非常大的區域,跨越了國際邊界並且通常會影響很多人。」人類歷史上遭遇過多次致命疫情和流行病。14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導致高達2億人死亡。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是史上最為致命的流感之一,超過5億人感染、5000人死亡。
  • 世衛宣布新冠為「大流行病」!全球市場再度大跌!
    導讀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病」歐美股市大跌 英國央行緊急降息50個基點國務院: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央行:2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8.8% 新增貸款低於預期重點關注題材:疫情防控概念股、新基建
  • 都21世紀了 為何人類依然如此脆弱?|流行病|傳染病|病毒|細菌|鼠疫...
    即便算上非洲地區,人類總體的平均壽命也攀升到了69歲。四、 如果把生孩子看成一種病,那麼直到18世紀這種病的死亡率依然高達10%,聯想一下這次疫情的死亡率,這是一個極其可怕的數字。下面這個一分多鐘的視頻片段來自電影《傳染病》,它生動地描述了人類活動如何讓流行病爆發——人類的推土機推倒了蝙蝠的家園,蝙蝠飛到香蕉地裡啃香蕉,然後飛到豬圈,豬吃了蝙蝠剩下的香蕉成為中間宿主,劃破手指的廚師處理豬肉,然後和顧客熱情合影,顧客再將病毒繼續擴散——我們野蠻的擴張也加速了病毒的自然選擇——為什麼流行病經常會有的症狀是咳嗽、打噴嚏
  • 曾預言全球流行病大爆發的專家談如何消滅流行病
    布裡利昂特曾預言全球流行病大暴發。日本流行病學家解釋新冠病毒季節性爆發將成為最糟情況的原因 REUTERS / EDGARD GARRIDO布裡利昂特2006年曾說過,未來人類將面臨全球範圍內前所未有的流行病。 他是基於消滅天花、流感、脊髓灰質炎獲得的經驗做出這一預測的,他嚴肅警告國際社會將面臨的危險。
  • 世界衛生組織將流行病分為六個級別,而流行病不等於傳染病
    ▌陳夢溪《病毒來襲:如何應對下一場流行病的暴發》[美]內森·沃爾夫 沈捷 譯浙江人民出版社內森·沃爾夫在近日出版的新書《病毒來襲:如何應對下一場流行病的暴發》中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流行病時代到來的景象:全球交通樞紐將人和動物聯繫在一起,催生出了一個容易被流行病侵害的互聯世界,便利的交通工具、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為擴散的病毒提供了大規模的宿主群。
  • 從對付病毒到重視生態安全——人類與流行病鬥爭的歷史啟示
    作者:梅雪芹 毛利霞(分別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6ZDA122〕的階段性成果)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生命災難和經濟損失,也使人困惑、焦慮乃至恐懼。這是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鬥爭,阻斷病毒傳播、控制疫情波及範圍是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
  • 專家稱全球性大流行病靠防不靠治
    圖片來源: Ulet Ifansasti / Greenpeace  生物多樣性和流行病問題國際專家表示,全球需「徹底改變」應對大流行病的方法,將預防放在首位。專家警告稱,未來全球性大流行病會更加頻繁地出現,傳播速度會更快,對全球經濟的破壞更大,死亡人數也將超過新冠肺炎。
  • 什麼是疾病「大流行」?盤點歷史上最致命的5次疫情和流行病
    WHO一直在評估疫情,對疫情傳播的速度和嚴重性,以及各國對疫情響應的遲緩深表擔憂。因此,WHO認為COVID-19現在可以被表述為大流行病。截止3月12日(中歐時區上午10時)全世界受新冠病毒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什麼是疾病的「大流行」?
  • 歷史上最嚴重的20種流行病和大流行病
    在整個歷史進程中,疾病的暴發時而肆虐人類,有時會改變歷史進程,有時甚至預示著整個文明的終結。以下就是從史前到現代,20種最嚴重的流行病和大流行病。1. 史前流行期:約公元前3000年大約5,000年前,一場流行病席捲了中國史前村莊。死者的屍體被塞在一所房子裡,並被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