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全球性大流行病靠防不靠治

2020-11-17 網易新聞

  2020-11-13

  凱薩琳·厄爾利

  來自不同科學領域的專家得出結論稱,治理人畜共患病,事先預防比事後治療更便宜、更有效。

  

  開鑿機在印尼西加裡曼丹省挖掘富含泥炭的溼地。圖片來源: Ulet Ifansasti / Greenpeace

  生物多樣性和流行病問題國際專家表示,全球需「徹底改變」應對大流行病的方法,將預防放在首位。專家警告稱,未來全球性大流行病會更加頻繁地出現,傳播速度會更快,對全球經濟的破壞更大,死亡人數也將超過新冠肺炎。

  報告稱,此次新冠疫情至少是1918年流感爆發以來的第六次全球性大流行病,且所有六次大流行病都源於人類活動。科學家估計,哺乳動物約攜帶170萬種「未發現」的病毒,其中約85萬能夠感染人類。

  對於應對大流行病來說,依靠公共衛生措施和技術解決方法來快速研發並推廣新型疫苗和治療方式是 一條「緩慢而不確定的道路」,科學家稱。

  他們強調,預防全球性大流行病的成本還不到爆發後治療成本的百分之一左右。根據目前的估算,到2020年7月新冠疫情已經給全球帶來8至16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說明有充分的經濟理由來改變對待大流行病的方式。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以下簡稱IPBES)於今年7月舉辦研討會,審議自然退化與日益嚴重的大流行病危機之間的聯繫。該報告正是此次研討會的成果。

  參與此次研討會的包括流行病學、動物學、公共衛生、疾病生態學、比較病理學、獸醫學、藥理學、野生動物健康、數學建模、經濟學、法律和公共政策領域的領軍人物,並引用了700多個研究成果和信息來源。

  

  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IPBES研討會主席彼得·達什亞克博士(Dr Peter Daszak)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了解大流行病出現的過程,但要減少未來的風險並非易事,不只是投入大量資金來研發疫苗這麼簡單。這是全球經濟不可持續增長的產物,歸根結底是系統問題。」

  他說,目前這種等待疾病出現,並在廣泛傳播之前的早期階段對其進行識別的策略並不好。「儘管中國行動迅速並努力將這種新型疾病控制住,但疫情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爆發。我們正在等待疫苗和藥物,」他說。

  報告給出了若干旨在降低大流行病爆發風險的建議,包括設立一個預防全球性大流行病的政府間委員會負責向決策者提供最佳科學建議;評估重大開發和土地使用項目出現新型疾病的風險;以生物多樣性和健康問題為明確宗旨,改革土地使用的財政支持;通過對肉類徵稅等措施,減少導致全球性流行病的消費、農業擴張和貿易類型。

  

  報告建議應禁止高風險野生動物物種的國際貿易,同時加大對非法貿易的執法力度,並在疾病熱點地區開展社區教育,幫助其了解相關風險。

  紐西蘭梅西大學( Massey University)傳染病生態學教授大衛·海曼(David Hayman)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球性大流行病出現的熱點區域往往是生物多樣性高、人口增長率高、有時候牲畜數量也很多的地方。

  他表示已經開發了用於識別目前熱點、並預測未來熱點區域的新工具。「這個工具可能有望降低熱點地區的風險,因為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人類在某些區域的哪些活動導致一些區域的風險提高,」他說。

  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高級氣候變化生物科學家李·漢娜(Lee Hannah)稱,熱帶地區有10%左右都是新出現的疾病熱點地區,一半以上的病毒外溢風險都來自這些地區。

  各國政府一旦在昆明生物多樣性大會上就保護至少30%的陸地的擬議目標達成一致,就需要用科學的方法決定在哪裡和如何恢復和保護自然,以預防大流行病的發生。例如,修復森林的時候,在現有區域周圍建立緩衝區有助於降低風險,但其他恢復方法將增加人類和野生動物的接觸,進而提高風險,他說。

  降低森林砍伐率、停止野生動物貿易和養殖也是必要的,他說。「我們需要明白現在討論的不是漸進式變革,或者是加大改革力度,而是重大變革,並且投資水平也是前所未有的,」他說。

  「這是一個年投入100到200億美元的解決方案,但回報是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避免數萬億美元的花費,」他說。

  對後新冠疫情經濟刺激方案的分析表明,全球在改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生態系統的措施方面已經花費了約930億美元。但相比可能會對自然產生負面影響的1950多億美元的量化刺激措施,這一數字還是遠遠不夠的。

  生物多樣性融資(F4B)倡議和智庫機構「生動經濟學」(Vivid Economics)的評估結論是,接受分析的23個主要經濟體的刺激方案中,僅5個能給氣候和自然帶來有益的淨影響。

  翻譯:YAN

了解抗疫現場,參看財新「萬博匯」:

  財新博客版權聲明:財新博客所發布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博主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博主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財新網對相關媒體的網站信息內容轉載授權並不包括財新博客的文章及圖片。博客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財新網的立場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20全球性大流行病 都不輕鬆的春天
    來源:秦朔朋友圈原標題:2020全球性大流行病,都不輕鬆的春天進入三月,國內疫情開始好轉,很多人開始戴著口罩出門享受春光了。境外的疫情曲線卻還在不斷走高。日內瓦當地時間3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列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為何此時宣布?此前世衛組織認為絕大多數病例集中在中國,但近兩周境外病例幾乎以難以置信的方式增長,確診病例超過4萬例,已經超過總量的1/3。
  • 川普稱早知道新冠肺炎是大流行病,這些「名言」美國民眾信嗎?
    據《紐約時報》報導,當地時間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答記者問時稱,他自始至終都知道新冠肺炎是一場流行病,並強調,在世衛組織宣布前他就已經意識到疫情嚴重,是全球性的大流行病。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川普此次說法與此前樂觀態度不同,但他否認自己改變主意:「我的語氣和之前沒什麼不同,語氣是相似的。」
  • 澳啟動大流行病應急預案 備戰新冠爆發
    澳洲啟動應對疫情全球性大流行的緊急響應預案。(《雪梨先驅晨報》圖片)據澳洲新聞網道,新冠病毒在中國境外迅速傳播之際,澳洲政府啟動了針對全球性大流行病的應急預案。面對大流行病迫近的警告,這份名為《2019新冠病毒預案(COVID-19 plan)》的行動方案,提出了應對新冠疫情大規模爆發的應對戰略。「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對澳洲構成重大威脅。」文件稱:「這可能會導致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並擾亂我們的社會和經濟。」
  • 流行病是種社會「壓力測試」|專訪《人類大瘟疫》作者霍尼斯鮑姆
    著有多部醫學史作品,包括《人類大瘟疫:一個世紀以來的全球性流行病》《大流感流行史:死亡、恐慌和歇斯底裡,1830—1920》《熱病之旅:探尋治療瘧疾之路》《與恩扎一起生活:被遺忘的英國故事和1918年流感大流行》(2009年被提名為英國皇家學會的年度科學圖書)等。
  • 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風險降低方案—新聞—科學網
    聯合國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10月29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自然退化導致大流行病爆發的風險上升,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
  • 新冠疫情國際日報(0204):新冠肺炎目前並非「全球性流行病」
    對於疫情定性,WHO傳染病危害及預防司司長布裡安德4日在日內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並非「全球性流行病」,因為78%的病例集中在中國湖北省。他還指出,現階段最重要的仍是「早發現,早隔離」。WHO尚未發現對抗病毒的藥物,同時尚未發現新冠病毒變異。
  • 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降低風險方案
    本報訊聯合國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10月29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自然退化導致大流行病暴發的風險上升,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
  • 世衛組織傳出示警信號,未來可能有更嚴重大流行病
    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比新冠更加嚴重的大流行病此次大會主要內容大致分為兩點,首先就是針對當前不斷惡化的疫情狀況做出分析。譚德塞表示,為了對抗疫情,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世衛組織每天都在與各國的專家進行交流以及合作,他們必須時刻了解各國的疫情發展,以便於更好的了解病毒的變化以及傳播原理。而針對那些疫情重災區,比如美國、英國,都必須找到適合他們的抗疫計劃。
  • 中國科研攻關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診、可治、可防」
    中國科研攻關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診、可治、可防」中新網  作者:李純  2020-03-07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中國抗擊疫情的科研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暴發》熱播
    就像紀錄片中所警示的:「當提及又一次流感大流行時,問題不在於它是否會發生,而在於它何時發生。」  阿爾貝·加繆在其經典之作《鼠疫》中說,「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惡意同樣大的危害。」  所以,在我們攻克難關之際,不妨看看這部紀錄片,深思疫情和未來。
  • 科學網—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降低風險方案
    ,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造成更多民眾死亡。 該報告指出,新冠疫情至少是自1918年流感大流行以來的第6次全球大流行病。雖然這次疫情起源於動物攜帶的微生物,但就像所有的大流行病一樣,這次疫情的發生完全由人類活動導致。報告估算,目前在哺乳動物和鳥類身上還存在著170萬種「未知」病毒,其中高達85萬種病毒有可能傳染給人類。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任何現代大流行病的起因並非神秘莫測。」
  • 口臭、牙齦出血等問題靠"洗牙"就能治?松江口腔科專家提醒你……
    沉積在牙齒上的牙結石、煙斑、菌斑和色澤,不僅很不美觀,而且很容易引起牙周炎和口臭等口腔疾病。而這些僅靠日常的刷牙時刷不掉的,這就需要專科的牙醫使用專用器械把它清洗乾淨,所以我們就需要洗牙。洗牙有哪些作用?
  • 窩子狗流行病
    窩子狗流行病                   一隻幸運的狗,揀到了一根帶肉的骨頭,它準備把骨頭弄到個僻靜處
  • 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我們獲得哪些啟示
    :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聊聊我們從中能獲得哪些啟示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這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於今年1月22日在美國上映一共6集,每集50分鐘左右採用多人故事平行敘述的方法聚焦醫護人員、疫情防控專家、疫苗研製者等防治流行病的一線工作人員呈現了美國、印度、越南、中國等多地
  • 歷史上最嚴重的20種流行病和大流行病
    以下就是從史前到現代,20種最嚴重的流行病和大流行病。1. 史前流行期:約公元前3000年大約5,000年前,一場流行病席捲了中國史前村莊。死者的屍體被塞在一所房子裡,並被燒毀。沒有特殊年齡層的人倖免,因為在房屋內發現了少年、年輕人和中年人的骨骼。
  • 【時評】滅罪防貪不該依靠人治模式
    滅罪防貪不該依靠人治模式(信報社論)辣手滅罪通常能夠大快人心,事實上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亦憑其「滅罪先鋒」的硬漢形象贏得民心,然而滅罪假如採取的是寧枉毋縱的濫殺策略,後果卻往往是得不償失,無異於飲鴆止渴格殺勿論既對懷疑毒販不公平,亦容易殃及池魚。丹妮卡的祖父加西亞被認定是毒販,他為表清白,主動前往警局接受問話,幾天後卻有兩名槍手騎電單車闖進其屋內開火,加西亞逃向浴室,孫女丹妮卡剛好從浴室步出,不幸頭部中彈,送院途中不治身亡。加西亞亦身中三槍,目前在醫院接受治療。如此血案帶出三個問題,首先,被認定是毒販的人,是不是應該得到申辯機會?
  • 表示流行病的pandemic和epidemic有什麼區別?
    如果一場epidemic不能被控制住,還在不斷蔓延,公共衛生官員可能就要開始稱之為pandemic,意思是這場流行病已經影響到世界不同地區足夠多的人,到了全球性暴發的程度。簡而言之,pandemic就是全球性的流行病。Pandemic感染的人更多,導致的死亡人數更多,還可能對社會和經濟造成廣泛的影響。
  • 防藍光眼鏡到底靠不靠譜?
    紫色光線直接穿透平光眼鏡的鏡片,直射在櫃檯的白紙上;而防藍光眼鏡則幾乎沒有被紫色光線穿透,似乎將紫色光線阻隔了。「現在配防藍光眼鏡的人特別多,藍光其實就是電腦、手機屏幕發出的一種輻射,屬於有害光,年齡大了還會讓人出現眼底黃斑病變。戴上防藍光眼鏡,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在網絡銷售平臺上,「防藍光眼鏡」的效用更是被宣揚得神乎其神。
  • 麗江「火焰藍」靠前駐防 守護玉龍雪山景區安寧
    原標題:麗江「火焰藍」靠前駐防 守護玉龍雪山景區安寧這裡就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橫斷山區的核心地區、我國高山動植物資源集中的寶庫,也是長江上遊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有「天然高山動植物園」「現代冰川博物館」之稱的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玉龍雪山景區。  3月21日上午,麗江市森林消防支隊玉龍大隊45名指戰員進駐玉龍雪山藍月谷景區旁的駐地,他們將在景區駐防70餘天,直到森林防火期結束。
  • 紀錄片《流行病》我們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病毒允許我們存在
    由於個體微小,只含一種核酸,沒有代謝系統,只能寄生在活體細胞中複製傳播這些致病微生物,最初大多寄生在動物體內,然後再傳給人以人類的角度來說,流行病就像是電影中的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