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凱薩琳·厄爾利
來自不同科學領域的專家得出結論稱,治理人畜共患病,事先預防比事後治療更便宜、更有效。
開鑿機在印尼西加裡曼丹省挖掘富含泥炭的溼地。圖片來源: Ulet Ifansasti / Greenpeace
生物多樣性和流行病問題國際專家表示,全球需「徹底改變」應對大流行病的方法,將預防放在首位。專家警告稱,未來全球性大流行病會更加頻繁地出現,傳播速度會更快,對全球經濟的破壞更大,死亡人數也將超過新冠肺炎。
報告稱,此次新冠疫情至少是1918年流感爆發以來的第六次全球性大流行病,且所有六次大流行病都源於人類活動。科學家估計,哺乳動物約攜帶170萬種「未發現」的病毒,其中約85萬能夠感染人類。
對於應對大流行病來說,依靠公共衛生措施和技術解決方法來快速研發並推廣新型疫苗和治療方式是 一條「緩慢而不確定的道路」,科學家稱。
他們強調,預防全球性大流行病的成本還不到爆發後治療成本的百分之一左右。根據目前的估算,到2020年7月新冠疫情已經給全球帶來8至16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說明有充分的經濟理由來改變對待大流行病的方式。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以下簡稱IPBES)於今年7月舉辦研討會,審議自然退化與日益嚴重的大流行病危機之間的聯繫。該報告正是此次研討會的成果。
參與此次研討會的包括流行病學、動物學、公共衛生、疾病生態學、比較病理學、獸醫學、藥理學、野生動物健康、數學建模、經濟學、法律和公共政策領域的領軍人物,並引用了700多個研究成果和信息來源。
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IPBES研討會主席彼得·達什亞克博士(Dr Peter Daszak)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了解大流行病出現的過程,但要減少未來的風險並非易事,不只是投入大量資金來研發疫苗這麼簡單。這是全球經濟不可持續增長的產物,歸根結底是系統問題。」
他說,目前這種等待疾病出現,並在廣泛傳播之前的早期階段對其進行識別的策略並不好。「儘管中國行動迅速並努力將這種新型疾病控制住,但疫情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爆發。我們正在等待疫苗和藥物,」他說。
報告給出了若干旨在降低大流行病爆發風險的建議,包括設立一個預防全球性大流行病的政府間委員會負責向決策者提供最佳科學建議;評估重大開發和土地使用項目出現新型疾病的風險;以生物多樣性和健康問題為明確宗旨,改革土地使用的財政支持;通過對肉類徵稅等措施,減少導致全球性流行病的消費、農業擴張和貿易類型。
報告建議應禁止高風險野生動物物種的國際貿易,同時加大對非法貿易的執法力度,並在疾病熱點地區開展社區教育,幫助其了解相關風險。
紐西蘭梅西大學( Massey University)傳染病生態學教授大衛·海曼(David Hayman)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球性大流行病出現的熱點區域往往是生物多樣性高、人口增長率高、有時候牲畜數量也很多的地方。
他表示已經開發了用於識別目前熱點、並預測未來熱點區域的新工具。「這個工具可能有望降低熱點地區的風險,因為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人類在某些區域的哪些活動導致一些區域的風險提高,」他說。
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高級氣候變化生物科學家李·漢娜(Lee Hannah)稱,熱帶地區有10%左右都是新出現的疾病熱點地區,一半以上的病毒外溢風險都來自這些地區。
各國政府一旦在昆明生物多樣性大會上就保護至少30%的陸地的擬議目標達成一致,就需要用科學的方法決定在哪裡和如何恢復和保護自然,以預防大流行病的發生。例如,修復森林的時候,在現有區域周圍建立緩衝區有助於降低風險,但其他恢復方法將增加人類和野生動物的接觸,進而提高風險,他說。
降低森林砍伐率、停止野生動物貿易和養殖也是必要的,他說。「我們需要明白現在討論的不是漸進式變革,或者是加大改革力度,而是重大變革,並且投資水平也是前所未有的,」他說。
「這是一個年投入100到200億美元的解決方案,但回報是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避免數萬億美元的花費,」他說。
對後新冠疫情經濟刺激方案的分析表明,全球在改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生態系統的措施方面已經花費了約930億美元。但相比可能會對自然產生負面影響的1950多億美元的量化刺激措施,這一數字還是遠遠不夠的。
生物多樣性融資(F4B)倡議和智庫機構「生動經濟學」(Vivid Economics)的評估結論是,接受分析的23個主要經濟體的刺激方案中,僅5個能給氣候和自然帶來有益的淨影響。
翻譯:YAN
了解抗疫現場,參看財新「萬博匯」:
財新博客版權聲明:財新博客所發布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博主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博主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財新網對相關媒體的網站信息內容轉載授權並不包括財新博客的文章及圖片。博客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財新網的立場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