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胡金銓的傳統文人本質

2021-01-09 騰訊網

今年是胡金銓經典傑作《空山靈雨》上映40周年,一個120分鐘的高清修復版作為最大的驚喜於近日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與觀眾見面了。這一使用了韓國和港臺不同來源拷貝拼在一起的珍貴版本,從紐約、臺北一路來到北京,與大陸觀眾見面,在四十年後能看到這部經典最完整的樣子,可謂「殊勝」。

胡金銓通常被認為是武俠片鼎盛時期的一位高手,也經常被與張徹等導演相提並論。然而這種見地或許隱蔽了一個我們本來就不易重視的問題,那就是胡金銓電影的中國傳統文人本質。上世紀90年代,武俠片又重新崛起後,有的動作片導演被認為是胡金銓的傳承者,但實際上,和他的傳承關係更為明顯的是拍文藝片的李安。他的「文人俠客夢」正與胡金銓如出一轍。

1

「文人精神」是個複雜的問題。但總體來說,可理解為儒釋道精神的一種融合。在胡金銓的時代,國際上活躍的華人導演不乏這種探討。例如李行的《秋決》、唐書璇的《董夫人》可視為儒家思想的表達,而胡金銓的《俠女》偏重於儒道互補,影片中石雋的那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徐楓的白衣青鋒相得益彰,他的文人精神從他和白景瑞、李行、李翰祥合作的《喜怒哀樂》亦可見一斑。而上世紀70年代末的《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則是對釋家思想深入而淺出的闡釋——儘管如此,這兩部影片依然是「難懂」的——有多少人已經把「古風」等同於古裝影樓風了呢?正因如此,今天就更有解讀的必要。

《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都遠遠不止於武俠片,它們是胡金銓一生真正想拍的電影,也屬於中文電影史上最具精神高度的傑作之列。這兩部影片直接闡釋了兩部佛經,前者是《大乘起信論》,後者為《大手印》。那麼,胡金銓的高度在哪兒?

兩部影片都是在韓國的某個海島拍的,它足夠人跡罕至,還有個足夠大的、明代風格的古寺,這對於影片要營造的那種詭異神秘的氣氛非常有利。導演還「因地制宜」,不知通過怎樣的途徑調動了島上監獄的囚犯來扮演僧眾。兩部影片都有著胡金銓電影一貫的美學風格,那是一種脫胎於宋元明中國畫的審美,著重於意境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營造。單是影片前五分鐘的「上山」就值得編入教材,在今天尤其值得學習。

「上山」本身就有甚深的精神意義,它被導演拍得意境高遠,通過導演的運鏡,我們移步換景,如同走進了一幅宋元山水畫。有準備的觀眾一定是「會心」的,我們認出了中國的自然,我們認出了中國的人文。大部分人物造型他也直接從古畫裡「拈來」,極少「發揮」,這也使得他的電影與中國文人畫一脈相承。比如他電影中的美人。《山中傳奇》改編自宋人小說《西山一窟鬼》,這個關於「觀一切如夢如幻」的密宗主題非常宏大,故在此不展開論述。

《空山靈雨》講三寶寺藏有一件無價之寶,玄奘手抄《大乘起信論》的殘卷。老住持智嚴即將涅槃,尚未確定繼任者,故而請三位大施主:大居士物外、大財主文安和鎮守王將軍上山商議,誰知文安和王將軍都覬覦《大乘起信論》,他們暗中分別勾結了老住持的大弟子慧通、二弟子慧文,文安帶了女飛賊白狐,王將軍帶了酷吏張誠,旨在奪寶。但出人意料的是,老和尚卻直接將法位傳給了剛剛上山剃度的囚犯邱明,於是藏經閣內颳起一陣血雨腥風,最後以文安落崖、張誠被白狐手刃、邱明和物外法師一起燒掉了《大乘起信論》結束。

似乎並不複雜?但正如有的觀點指出的,胡金銓這麼拍,真的是「看得起觀眾」。

2

「禪意」是最難拍的,但也是最容易投機取巧的:我們看過太多雲山霧罩的作品,這些導演都喜歡用「禪意」掩蓋自己思想和藝術的貧瘠。故作神秘、欲言又止,欺騙觀眾的手段多了。而《空山靈雨》整個影像反而是處處顯明的,沒有任何做作之處。只是,我們真的「明了」嗎?

乾脆讓我們簡單粗暴地「切入」吧。能使這部影片列入世界級傑作之列的理由在於,它的核心在講「信」。這裡的「信」,當然不是迷信,甚至不能算我們認為的那種「信仰」,它有點接近於「信念」——當今世界最稀有的珍寶。

《大乘起信論》正是關於「信」最美好的傳授之一。作者馬鳴菩薩是禪宗天竺十二祖,他出身高貴,天資聰慧,熟讀吠陀經典,自視甚高,卻讓北印度高僧脅長老徹底摧毀了驕慢。脅長老告訴他,我們的自性本是無染汙的明珠。他從此頓悟,皈依佛法(這個意思轉化成漢地禪宗的公案,就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大乘起信論》的「信」,就是這「真如本性」了。我們之所以有煩惱,是因為看不到自己的「明珠」,有太多「我要,我覺得」。

這就是首當其衝要解構的。例如,生活中我們看到文安這樣的大施主,就想當然以為他們即「慈善」,卻看不到這種「慈善」常常隱藏著心的居高臨下,本質是一種施捨,或一種登上「頭條」的享樂,而真正的修持者最害怕的恰恰就是這一點。劇中的文安和王將軍對《大乘起信論》的執著都是最愚暗的執著,他們所執著的是「天價」和「名人手跡」,唯獨不執著於「信」。

我們心量的狹小,當然也體現在如何看物外法師這個人物。這是個顯然源自《維摩詰經》裡維摩詰居士的人物。「物外」這個名字來自於禪宗。他聲名顯赫,喝酒吃肉,身邊圍著一群美女,或者我們可以想為定製保時捷、被「網紅」環繞的某個富豪。當影片中物外法師出場的時候,相信大多數觀眾會和白狐一樣,認定他是個老色鬼。但是我們不知道,維摩詰早已經摧毀了如同須彌山一般的二元對立、我執,安住在空性中,各種習氣和染汙都能被他轉為度化眾生的方便。胡金銓的隱喻是非常通俗的,他將物外法師身邊的美女打扮成花朵的樣子,他們正是維摩詰的「花雨滿天」:眾天女聽維摩詰說法,歡喜不已,從天空降下花雨,鮮花落到菩薩身上就滑落了,落到阿羅漢身上就粘住了,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阿羅漢「好色」,而是因為他們依然有「我是修行人,所以不能有花」這種二元分別的見解。

影片中,白狐為何是被這些美女降服的?導演設計的那個鏡頭正是表明,降服她的,正是她自己的「粘著」與「我執」。為何物外法師給三寶寺僧眾講法時,這些美女在海中遊泳嬉戲?只是為了「考驗」他們嗎?可是,在《維摩詰經》中,當舍利弗詞窮,氣急敗壞地回懟天女:「你是怎麼回事,難道不是因為前生修得不好,才轉生成一個女人嗎」的時候,天女卻詫異道:「女人?什麼是女人?」

正是物外法師與邱明,一起燒掉了《大乘起信論》。那麼,為什麼是邱明?恐怕很多觀眾看完電影依然會問。是為了讓劇情「出人意料」嗎?

固然,老和尚讓位給囚犯,這裡隱含著禪宗五祖傳給六祖惠能的故事,但為什麼是他?我們能看到胡金銓的厲害:電影其實已經清晰地回答了「為什麼」。

起「信」,尤其是還要成為住持,首要的是什麼?不是別的,正是一個賢善的人格基礎,邱明具備了這一點,他對解押自己的老解差的那一跪,是最清淨的「感恩」。太多的人心貪圖「高深莫測」,比如老和尚的兩大弟子,可是他們卻看不到自己的傖俗!假如不具備賢善的人格,連最起碼的修持都做不到,何以談禪?那無非就是「天花亂墜」和「口頭禪」罷了。須知,一個修行人,要如同受傷的鹿尋找療傷的地方一樣去尋找清靜地方修持,要像獅子一樣的勇猛,要像風一樣對待順境逆境,要像瘋子一般,不在意別人的評價。這與大眾所謂「佛系」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

3

其次,導演已經為我們展示,邱明已經圓滿了「六度波羅蜜」。

「布施」,是一種「給」的心,而最上等的布施是「法布施」。在這部影片裡,我們看到邱明對白狐,以及對一些弟子的「度化」,就是最好的布施。而為什麼在這些作惡的人中,只有白狐被度化?那正是因為只有她,在得知張誠要謀害邱明時,剎那間產生了無偽的、雖然只是世俗意義上的菩提心。

「持戒」,邱明之所以面對殺兄仇敵,沒有將其殺死,便是持戒。當然這也可以用另一波羅蜜:「忍辱」來解釋。邱明被誣,被吊在樓上,同樣也是忍辱的修行。「精進」,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對「信」產生信心。「禪定」,掃地、挑水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正是一種禪定的修持。「智慧」,這是最厲害的武器,也是在這場事件中,邱明之所以最後取勝的根本原因。這些特質,導演都已經一一交代,但觀眾是否有能力去品嘗、去咀嚼,確實不太好說。

人們常常用「隨性」、「感性」、甚至「禪意」,去為某些導演的無邏輯、無思想、故弄玄虛去辯解,而在胡金銓這裡,我們看到對於中國文化的一些核心思想命題,一個真正優秀的導演可以做到怎樣的深入,怎樣的淺出,而這一切,首先取決於導演本人正見具足,這便是差距的根本所在。

文 | 黑擇明

相關焦點

  • 《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名句】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只知道就在這座山中, 山高雲深不知在何處。 後兩句既說明隱者所去之處,又暗以高山白雲象徵這位隱士的人格高潔。由此,我們再來體會作者心情,他本想來瞻仰這位隱者的仙風道骨,現在卻不遇而歸,自然也就更能領悟這首詩的獨特韻味了。
  • 安化雲臺山風景區: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安化雲臺山風景區: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是我的榮耀,因為真實在此。」這裡所說的「地下室」和作者一開始投身文壇時所說的「人是一個謎」是一脈相承的。「地下室」和「謎」都是隱藏得存在,需要解開和發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創作就是為了解開這個「謎」,給大家看看這個被忽略的「地下室」。
  • 樹下問老農,此茶百年生。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問其茶名,村民遙指屋後一片近似原始森林曰:樹下問老農,此茶百年生。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呂兄愛茶之人,回港後飯不香,寐不安,腦海中總是茶香揮之不去,後多次親赴雲貴,拜訪老農,其誠心終於打動老農,帶其深山老林中轉悠數日,在一山坡下駐足,呂兄放眼望去,一大片百年老茶樹一眼望不到邊,鬱鬱蔥蔥,香氣撲鼻,令人陶醉,大有世外桃源感覺。
  • 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是黃易大師作品中慈航靜齋山門前刻的詞句,靜齋是黃易筆下最神秘最有仙氣的門派,所以這兩句我用來做本文的題目。在紀念,祭奠,記述,三個ji字之間,我最終選擇了記述的記,此文只為記述。因為大師並沒有離開,他永遠都在,就像他自己描寫的一樣,生命只是不同的形式。
  • 只在此山,雲深不知歸處
    童子伸手指著西面的一座籠罩著雲霧的大山,說道:「就在那座山裡,只可惜此刻雲霧繚繞,我也不知道具體在什麼位置。」賈島望著童子手指的方向,微微點了點頭,自語道:「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胡金銓的武俠世界,古色古香的《山中傳奇》,《大醉俠》英氣十足
    胡金銓的武俠世界重意境,單看鄭佩佩在客棧與敵人互相試探的戲便能窺見一二。胡金銓的靈性與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哲學略有表現。用京劇的板眼做電影,用儒士的文風拍武俠,胡金銓作為此類的開山鼻祖,將本片鍛造的出奇樸實整潔、乾淨利落,同時流露著骨子裡的那股傲氣—俠就該是這樣的。拍狹小空間裡的動靜衝突,胡金銓堪稱古今獨步。少女鄭佩佩英氣逼人,猶帶一絲嬌俏,最讓人難忘。
  • 雲深不知處|胡因夢
    某天在鴻霖藝廊遇見剛從義大利回來的徐進良導演,他說他準備導一部具有現代感的古裝劇《雲深不知處》。他想採用義大利式的昏黃調,男主角已經敲定谷名倫,他問我有沒有興趣當第一女主角。義大利昏黃調的古典劇一向是我所偏愛的,而且當時還沒決定真正的去向,於是我答應了徐導演的邀約,在毫無演技訓練的狀態下開始演出第一部處女作。
  • 上映時被刪減66分鐘,大師胡金銓和他的《山中傳奇》
    1978年,導演胡金銓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評選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時值邵氏黃金時代的末期,攝影棚拍攝的時代即將告罄。1979年,胡金銓攜劇組到韓國拍攝了兩部影片,分別是《空山靈雨》與《山中傳奇》。
  • 文人武俠:從《俠女》和《龍門客棧》看一代大師胡金銓的戲夢人生
    頗高的評價和影響在紀錄片《藝術的追尋:李安談胡金銓》中,李安表示胡金銓是中國最早注意到電影的藝術性的人之一,並有志於在電影中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自己受到其影響,尤其是受胡金銓電影中的「氣韻」影響最深。在其影片《臥虎藏龍》中,李安就致敬了胡金銓電影《俠女》中著名竹林戲場景。
  • 劍膽琴心——胡金銓
    文|李小飛胡金銓在中國影壇之成名,始於1966年的《大醉俠》,而為西方電影界所認知,則始於1975年《俠女》於坎城電影節獲最高技術大獎,這也是中國電影在坎城電影節上首次獲獎。1978年,胡金銓被英國權威雜誌《國際電影指南》評為世界五大導演之一,為中國電影導演獲此榮譽的第一人。此前首獲此譽的亞洲導演是日本的黑澤明,繼胡金銓後被評為「五大」之一的中國導演則是張藝謀。
  • 影抒|胡金銓,大道無名
    胡金銓導演在片場但凡痴人埋首鑽入書典,便漸生文人之識,滋養文人之份,終得文人風骨。自出得影棚踏入寶島,胡金銓於明史之趣已無可抑制,此舉當是受史學大家吳晗先生之影響頗深,與其自言本是被007諜戰片的濫殺無節所生義憤而驅動,要走出一條『本土文明』諜戰之作,不如說深則是因『可憐一覺金陵夢,留得身前身後名』觸動,文化救亡之念陡然昭興。
  • 胡金銓去世後,港片再也沒有中華的魂
    輾轉於大陸、香港乃至是韓國的胡金銓,一直以來都以極強的個人風格影響著武俠電影的創作。實際上,胡金銓影片的個性歸根結底還是他「血統」中的「傳統文化」的根基在「作祟」。在成為導演前,胡金銓在片場幹過很多雜活,但他最終以導演身份留名影史,也是因為這份傳統文人的積澱使然。 所以,與其說胡金銓是導演中的一代宗師,倒不如稱其為以導演為業的一代文人。
  • 《陳情令》之忘羨1:雲深不知處,唯獨不禁你
    我將你帶回了那個有著三千多條家規的地方,可你不知,這家規從來都不是為你給設。魏嬰,如果你足夠細心,一定會發現我在床榻旁弄了一個暗閣。好奇如你,我想你一定會將它打開一探究竟,待你打開的那一刻,你會看到滿滿一格子的天子笑。因為你喜歡,我便買回來送你。都說雲深不知處禁酒,可那是對眾人而言,並非對你。
  • 「紅寶石」只在此山中
    春意正濃,這個季節,懷想山間的辛夷花應開得正盛,在寂靜無人的山中,燦爛招搖,自開自落,不為任何世俗而活,得到生命最本質、最純真的自我完成。現代人久居樊籠裡,寧靜悠閒的山居生活成為內心深處的白月光。△山居,是一種淡泊的生活狀態,是心靈的放逐、自我的歸宿,是生命的自由書寫。
  • 《陳情令》番外二,忘羨回到雲深不知處的甜蜜生活
    這是雲深不知處平平無奇的一天,魏嬰睡到日上三竿才被藍湛從床上「拔」起來,把他從床上拉起來後藍湛給他穿好衣服,然後開始餵他吃飯。這邊魏嬰正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粥,外面就響起藍景儀咋咋呼呼的聲音。藍景儀高興地喊著:「魏前輩!魏前輩!!......」
  • 胤禛在奪嫡戰中的幕後推手: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胤禛並非一開始就對太子之位垂涎欲滴,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快樂而豐富的,他並非想當一位儲君,因為他所處的兄弟行次,且康熙還在青壯年的時間裡,太子已立,老大,老三和他處於前列,並沒有過多非分之想,只要康熙有所安排,作為兒子們,理當擔負起為君父分憂的責任。但是,對於儲君胤礽的地位,顯然作為兄弟的胤禛並沒有過於想像。
  • 《陳情令忘羨》之魏嬰:雲深不知處,藍湛,我終於忘記是非
    四月楊柳依依,姑蘇的天氣稀薄,臨近盛夏,姑蘇街頭小巷熱鬧無比,同輩的小孩打鬧著,藍氏家族內一片安靜,後輩們乖巧著聽從指揮,雲深不知處內,有個人睡得昏昏沉沉。藍湛邁入屋舍,擔心地問醫師:這情況,啥時候會見效?
  • 胡金銓: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作者導演
    胡金銓,開創了新派武俠電影,第一次把中國電影帶上了國際舞臺,是中國電影史第一位成熟的作者導演。胡金銓在世界電影史上,雖然不如希區柯克和黑澤明那樣如雷貫耳,但是我們不能只看世界,有時候也要看自己的本民族的東西。中國電影,最獨特的就是武俠電影,中國唯一原創的電影類型,就是胡金銓一手將武俠電影提到了藝術的範疇。
  • 「雲深不知處」的上一句是什麼?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此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稱。著名的「推敲」典故便源於此。全詩只是敘寫了詩人走訪好友李凝未遇的這樣一件尋常事。首聯「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寫友人所居之處少有鄰居,門前的路也只是一條長滿荒草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