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021-02-19 不敢高聲語只好悄悄告訴你

今天來到「亂燉金庸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系列的最後一篇,來看看《鹿鼎記》和《少年》,看看這兩個故事裡的私生子和「韋爵爺」。

首先來糾正一個廣為流傳的錯誤。新浪微博上經常會看到一段心靈雞湯,說是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這段雞湯是這樣寫的:「少年就是少年,他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是少年。」其實,這真的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的。《少年》中有很多美麗的句子,比這句可是要好太多了。雖然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較冷門的一部小說,但還是建議大家如有興趣就拿來讀讀吧,老陀總是會帶給你驚喜的。

《鹿鼎記》是金庸的最後一部長篇,《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倒數第二部長篇,都是兩位作者的晚期作品。《鹿鼎記》有點兒不太像金庸的作品,以至於金庸對此專門做過解釋。《少年》呢卻是地地道道的陀氏風味,讓人一讀便知。在這裡,兩位作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金庸開始文學創作,是被動的,這可能導致他一直在求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創作是自覺和主動的,他始終很清楚自己要寫什麼。

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韋小寶和阿爾卡季——都是私生子。韋小寶被封為鹿鼎公,成為了韋爵爺。巧的是,阿爾卡季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被稱為「韋爵爺」。阿爾卡季名義上是多爾戈魯基的孩子,而在當時的俄國有一個著名的公爵世家,也姓多爾戈魯基;當阿爾卡季報上自己的姓名時,經常會發生被認成是公爵的尷尬事件。但事實上呢,阿爾卡季是貴族地主韋爾西洛夫的私生子。所以,把阿爾卡季稱為「韋爵爺」,倒也還算勉強說得過去。

這算是兩部小說內容上的一點兒巧合吧。不多說了。還是來借著兩部作品,多說說兩位作家吧。

《鹿鼎記》應該算得上是金庸最想寫的故事吧。金庸一生酷愛歷史研究,甚至到了晚年,他還專門去讀了相關的學位。《鹿鼎記》之前的小說,很多都與歷史有關。但那時的金庸,畢竟還部分地隱藏了自己的歷史癖好。到了《鹿鼎記》,金庸乾脆徹底地暴露自己,寫的東西更多地與歷史有關了。也許是因為這是他寫的最後一部小說的原因吧,乾脆放飛自我吧,此時不放飛,更待何時呢?在金庸其他的小說中,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很難成為主角。而《鹿鼎記》中的康熙皇帝,戲份不要太多。

關於《少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曾這樣說過:「地下室,地下室,地下室詩人。小品文作者們口口聲聲這麼說,作為對我的貶詞。一群傻瓜。這是我的榮耀,因為真實在此。」這裡所說的「地下室」和作者一開始投身文壇時所說的「人是一個謎」是一脈相承的。「地下室」和「謎」都是隱藏得存在,需要解開和發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創作就是為了解開這個「謎」,給大家看看這個被忽略的「地下室」。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一個人的志趣真的是很難改變,而且這志趣固執地要外顯,哪怕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的一生為此,又或者是像金庸那樣的先抑後揚和先隱後彰。

前面說到過金庸文學創作的被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自覺,這也影響到了兩位的創作生涯。金庸寫《鹿鼎記》時,十分明確,這是他的最後一部小說。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他一開始就是被動地來到這個文學場的,或者是寫夠了,或者是厭倦了,或者是滿足了,他自然是要離開的。而有著創作自覺性的老陀就不一樣了。《少年》之後,他還寫出了《卡拉馬佐夫兄弟》,他甚至還想為《卡拉馬佐夫兄弟》寫續篇。他的身體條件並不好,但他對寫作好像有著無盡的熱情。他的去世也與此有關。1881年2月9日,他在寫作時筆筒掉到地上,滾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過程中用力過大,結果導致血管破裂,當天去世。

《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攜妻歸隱,恰似金庸的「事了拂衣去」。《少年》是以阿爾卡季的「札記」為表現形式的,作者不但自己寫作,還讓自己筆下的人物寫了這麼多。這也很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寫照,不停地寫,寫個不停。

今時今日,金庸的熱度已經大不如前了。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呢,他始終是一個讓人敬而遠之的作家。不管兩位作家為創作付出過怎樣的艱辛,也不管他們的作品有過怎樣的輝煌和榮耀,有了「心靈雞湯」和「段子」的我們,正在離他們越來越遠。

金庸於2018年10月去世。其實在那以前,他的小說就已經逐漸被冷落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呢,離開得更早,至今整整140年了。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又或者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有一本書名叫《別想擺脫書》。其實,金庸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他們在各自的創作領域裡矗立起了一座高峰,他們的作品也早已經成為我們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看似漸行漸遠,但那只是我們的錯覺。可真實也許是,我們別盲目自信了,我們其實根本擺脫不了金庸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相關焦點

  • 《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名句】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只知道就在這座山中, 山高雲深不知在何處。
  • 安化雲臺山風景區: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安化雲臺山風景區: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 樹下問老農,此茶百年生。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問其茶名,村民遙指屋後一片近似原始森林曰:樹下問老農,此茶百年生。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呂兄愛茶之人,回港後飯不香,寐不安,腦海中總是茶香揮之不去,後多次親赴雲貴,拜訪老農,其誠心終於打動老農,帶其深山老林中轉悠數日,在一山坡下駐足,呂兄放眼望去,一大片百年老茶樹一眼望不到邊,鬱鬱蔥蔥,香氣撲鼻,令人陶醉,大有世外桃源感覺。
  • 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是黃易大師作品中慈航靜齋山門前刻的詞句,靜齋是黃易筆下最神秘最有仙氣的門派,所以這兩句我用來做本文的題目。在紀念,祭奠,記述,三個ji字之間,我最終選擇了記述的記,此文只為記述。因為大師並沒有離開,他永遠都在,就像他自己描寫的一樣,生命只是不同的形式。
  • 只在此山,雲深不知歸處
    童子伸手指著西面的一座籠罩著雲霧的大山,說道:「就在那座山裡,只可惜此刻雲霧繚繞,我也不知道具體在什麼位置。」賈島望著童子手指的方向,微微點了點頭,自語道:「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胡金銓的傳統文人本質
    而上世紀70年代末的《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則是對釋家思想深入而淺出的闡釋——儘管如此,這兩部影片依然是「難懂」的——有多少人已經把「古風」等同於古裝影樓風了呢?正因如此,今天就更有解讀的必要。 《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都遠遠不止於武俠片,它們是胡金銓一生真正想拍的電影,也屬於中文電影史上最具精神高度的傑作之列。
  • 雲深不知處|胡因夢
    某天在鴻霖藝廊遇見剛從義大利回來的徐進良導演,他說他準備導一部具有現代感的古裝劇《雲深不知處》。他想採用義大利式的昏黃調,男主角已經敲定谷名倫,他問我有沒有興趣當第一女主角。義大利昏黃調的古典劇一向是我所偏愛的,而且當時還沒決定真正的去向,於是我答應了徐導演的邀約,在毫無演技訓練的狀態下開始演出第一部處女作。
  • 《陳情令》之忘羨1:雲深不知處,唯獨不禁你
    我將你帶回了那個有著三千多條家規的地方,可你不知,這家規從來都不是為你給設。魏嬰,如果你足夠細心,一定會發現我在床榻旁弄了一個暗閣。好奇如你,我想你一定會將它打開一探究竟,待你打開的那一刻,你會看到滿滿一格子的天子笑。因為你喜歡,我便買回來送你。都說雲深不知處禁酒,可那是對眾人而言,並非對你。
  • 《陳情令》番外二,忘羨回到雲深不知處的甜蜜生活
    這是雲深不知處平平無奇的一天,魏嬰睡到日上三竿才被藍湛從床上「拔」起來,把他從床上拉起來後藍湛給他穿好衣服,然後開始餵他吃飯。這邊魏嬰正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粥,外面就響起藍景儀咋咋呼呼的聲音。藍景儀高興地喊著:「魏前輩!魏前輩!!......」
  • 《陳情令忘羨》之魏嬰:雲深不知處,藍湛,我終於忘記是非
    四月楊柳依依,姑蘇的天氣稀薄,臨近盛夏,姑蘇街頭小巷熱鬧無比,同輩的小孩打鬧著,藍氏家族內一片安靜,後輩們乖巧著聽從指揮,雲深不知處內,有個人睡得昏昏沉沉。藍湛邁入屋舍,擔心地問醫師:這情況,啥時候會見效?
  • 胤禛在奪嫡戰中的幕後推手: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胤禛並非一開始就對太子之位垂涎欲滴,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快樂而豐富的,他並非想當一位儲君,因為他所處的兄弟行次,且康熙還在青壯年的時間裡,太子已立,老大,老三和他處於前列,並沒有過多非分之想,只要康熙有所安排,作為兒子們,理當擔負起為君父分憂的責任。但是,對於儲君胤礽的地位,顯然作為兄弟的胤禛並沒有過於想像。
  • 「雲深不知處」的上一句是什麼?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此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稱。著名的「推敲」典故便源於此。全詩只是敘寫了詩人走訪好友李凝未遇的這樣一件尋常事。首聯「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寫友人所居之處少有鄰居,門前的路也只是一條長滿荒草的小路。
  • 「紅寶石」只在此山中
    春意正濃,這個季節,懷想山間的辛夷花應開得正盛,在寂靜無人的山中,燦爛招搖,自開自落,不為任何世俗而活,得到生命最本質、最純真的自我完成。現代人久居樊籠裡,寧靜悠閒的山居生活成為內心深處的白月光。△山居,是一種淡泊的生活狀態,是心靈的放逐、自我的歸宿,是生命的自由書寫。
  • 【長篇連載】雲深不知處 19&20
    接上一篇【長篇連載】雲深不知處 17&18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相同的感覺:同有的人相識許久,始終只當他做普通朋友,而當有一天,他突然表白,就算沒有在一起,這個人也會變成一個特殊的存在從前她只覺得魅影刺客一般的合歡最帥,沈清辭和轉眼如隔世也都是合歡,倒是從未怎麼留心過號稱是天音官配的青雲,此番一看,覺得青雲真真是太帥了。不管是他身上那套她最喜歡的鳳凰裝,還是打怪時候放技能的姿勢,看起來都那麼帥。默默對著屏幕花痴了一會,雲瀲灩當了回好奇寶寶。水光:無邪,為什麼你一發真言,悅寶寶就安靜了?
  • 《陳情令》高甜預告,魏無羨重返雲深不知處,藍湛扶額警告!
    不要著急,好事多磨,高虐之後往往就該到高甜劇情了,從最新的預告可以看出,魏無羨在重生後再次到姑蘇藍氏的雲深不知處,十六年前因為魏無羨喜歡兔子和天子笑,在魏無羨去世的十六年裡,藍忘機在雲生不知處養了兔子,還收藏了一地窖的天子笑
  • 《陳情續197》魏無羨:你那麼好,我願意住在雲深不知處
    仙山上沒有酒,飲食跟雲深不知處的一樣寡淡。他呆了幾日,便覺得無趣。魏無羨每日去見師祖,因為修金丹的過程中耗損過大,師祖要為他渡法力修復元氣。含光君連續幾日給抱山散人的弟子們授課,講論禮儀及仙門百家史。子瑜和晨欣訂婚後,抱山散人為他們在雲深不知處的山腳下建府,原意是給他們成婚後居住。那時候晨欣不想離開父親,子瑜為了她願意留在姑蘇。可是現在情況有些不同了。「師祖,你的意思是她喜歡這裡,不想回姑蘇了?」「這倒不是。
  • 雲深不知處4000條家規,管不住這5位乖徒弟,最後一位還是女家主
    雲深不知處4000條家規,管不住這5位乖徒弟,最後一位還是女家主姑蘇藍氏是魔道祖師裡面最神聖的地方,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所人人都嚮往的名校。在魔道祖師裡面也是有著許多家族,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都會不惜一切代價把最有潛質的孩子送往藍氏學習。
  • 杭州秘境,只在此山中
    寫下這句詩的蘇東坡大概也不敢想,一千年之後,有人會在他心心念念,要醉笑陪公的天目山邊,創造了「山中無曆日」的理想生活方式。600米高的窯頭山,天目山脈東端主峰,杭州市區最高峰。在窯頭山腰的密林中,古人們發現了一處」靈隱「之地。公元300年,大麓寺落成。與徑山寺遙遙相望。從西晉到明清,山中香火不散。
  • 為魏無羨,對抗整個雲深不知
    在《魔道祖師》故事當中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藍湛在獨自守雲深不知處,力竭對抗溫氏的大舉進攻時最有男人的魄力。畢竟當時的雲深不知之處大火瀰漫、硝煙四起,就連藍曦臣也不知所終的情況下,藍湛竟然可以獨自抵抗溫賊到最後一刻,若非魏無羨初步鬼道大成歸來,怕是魔道祖師世界裡面再也沒有藍氏家族,也沒有後續的忘羨之情了。當然藍湛一生當中做得最有魄力的一件事情,也是與魏無羨有關的。
  • 《魔道祖師》最新一話:雲深不知處被燒,魏無羨藍忘機成為人質!
    本來岐山溫氏與其他家族比起來就要強大許多,這一次又吞併了許多玄門家族,就變得更加猖獗了,就連雲深不知處也難逃厄運。岐山溫氏竟然帶人燒了雲深不知處,姑蘇藍氏的宗主青蘅君重傷,就連藍氏雙壁之一的藍曦臣也下落不明,藍忘機則是在守護雲深不知處的藏書閣的時候與岐山溫氏發生了衝突,斷了一條腿。即便如此,岐山溫氏的侵略步伐也依舊沒有停止,他們居然讓其他的四大家族派出家族子弟前往岐山當作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