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6日晚,剛從外地回京,幾天路途積累的疲憊使我不到九點就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睡前朋友圈是多年的習慣,可是昨天我寧願從來沒有這個習慣,這樣就不會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了,雖然只是將時間推後了一個晚上而已。管平潮大人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可是昨晚看到他的朋友圈,我還是下意識的以為肯定是假的,是他弄錯了。於是,我又打開微博查看消息,奇蹟沒有發生,2017年4月5日黃易大師因病去世,享年65歲。
從高中二年級開始看黃易的書,至今已經十多年了,他的書陪我渡過了高中大學研究生工作各個時代,使本來枯燥艱辛的日子變得有趣,使本來快樂幸福的時光更加美好。高中的時候看小說是寂寞的,一個人躲在被窩裡蒙著頭打著手電筒。大學的時候轉為光明正大,宿舍的牆壁被我們幾個人的蠟燭燻得漆黑。工作以後看小說是勞累時候的慰藉,是路途上的消遣。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黃易的作品。通宵達旦的研究討論,各種考據,我一直想,如果我學習能有研究黃易的書那麼認真就好了。
他所有的書我都看過,區別只是熟悉和不那麼熟悉。從最早的尋秦記到最新的日月當空,從百萬字的長篇大唐雙龍傳到短篇凌渡宇,從一招一式的低武荊楚爭雄記到縱橫宇宙的星際浪子。武俠科幻玄幻異能穿越,如今大行其道的各種題材幾乎都和黃易有關。將武俠寫出新意並拓廣延伸為玄幻,點燃了最初的燎原之火,從而引起了如今中國網絡小說的如火如荼之勢。全世界網絡小說能夠稱之為產業並形成一個巨大利益鏈條的,僅僅只有中國。這個產業在中國造就了數不清的年收入過百萬的年輕人,過千萬的也比比皆是。2016年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唐家三少年版稅收入為1.1億元,幾乎可稱為八零後第一人。
在中國,網絡小說的影響力已經不可忽視。黃易也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他的新書日月當空,並曾聲稱要修訂其知名作品大唐雙龍傳。黃易的書由於篇幅較長或者其他原因,確實有著一些瑕疵,如果能由作者親自修訂,不失為一件文壇盛事。和某人不可理喻式的修訂不同,黃易還年輕,且能緊隨時代潮流,我相信他一定能給我們粉絲們不斷的驚喜。一切想像中的未來都是那麼的美好。然而,天不假年,僅僅65歲的他,就這麼突然的離開了。大唐系列再也不可能有結局,修訂版也永遠也不會有了。
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是黃易大師作品中慈航靜齋山門前刻的詞句,靜齋是黃易筆下最神秘最有仙氣的門派,所以這兩句我用來做本文的題目。在紀念,祭奠,記述,三個ji字之間,我最終選擇了記述的記,此文只為記述。因為大師並沒有離開,他永遠都在,就像他自己描寫的一樣,生命只是不同的形式。所以,敲下這篇文字的過程中,我沒有流淚哭泣,我只是拼命的發揮著自己的想像,破碎虛空的黃易大師會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呢,是水中的魚兒,天上的飛鳥,宇宙的星辰,還是天邊的那一抹光芒?
在黃易的小說裡,處處可見的是對生命的熱愛,對信念的堅持,對理想的追求。他的書裡,敵對的雙方都是智慧高絕手段多樣,愚蠢的人在黃易世界裡絕對活不久也練不成高深武功。黃易世界想要出人頭地,一百分的天資一百分的努力一百分的運氣缺一不可。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黃易的小說更接近現實。
和許多人一樣,我最早接觸他的書是從尋秦記開始。尋秦記的歷史地位毋庸多談,黃易也不僅僅是開創了穿越種馬流這麼簡單,以尋秦記的水準來說,至今依然可以完爆99%以上的穿越小說。黃易不僅是開創者先行者,他的寫作水平也在多數人之上,尋秦記無論是打鬥、布局、甚至情色描寫都勝人一籌。
記得高中時候看完尋秦記,有段時間天天到地攤上找穿越書,當時還真找到了一本穿越秦末還帶著衝鋒鎗的,雖然也堅持看完了,但其中的差距哪怕小孩子也分的出來。尋秦記真正的優點不在他流暢動人的情節,而在於黃易將其升華為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正如其中借項少龍之口講述的那個「一滴蜜糖」的故事,不僅僅打動了書中的美人,我這個讀者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生命是美好的可貴的,戰爭是殘酷的,所以項少龍掙扎求存,最後又急流勇退。他所追尋的那滴蜜糖是兄弟情、師徒情、愛情,唯獨沒有生殺予奪的大權。黃易畢竟是寫過科幻的,有一種嚴謹的態度,即便是穿越他也儘量不讓局面無法控制,從他設定項少龍由於不明原因導致無法生育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所以,尋秦記以最終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消滅了項少龍存在過的痕跡。到後面的大唐雙龍傳,黃易依然選擇讓歷史恢復原有的軌跡,成為諸多粉絲的怨念之一,這一點,從尋秦記中就可以看出黃易的態度了。
覆雨翻雲的寫作時間在大唐雙龍傳之前,而大唐的寫作時間又在邊荒傳說之前,而故事的實際發生順序則反之,正如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的關係。由於這種時間的差異,極容易在作品中產生無法解釋的漏洞。金庸用多次修訂解決了這個問題,而黃易以前並沒有修訂的機會,以後也永遠不會有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黃易在寫作過程中肯定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既然秦夢瑤是劍心通明第一人,那麼無論師妃暄如何厲害,她的武力強度已經限制在了劍心通明之下,從而拉低了整個大唐雙龍傳的武力值。同樣的道理,龐斑是道心種魔第一人,所以大唐中尤鳥倦師兄弟只能成為醬油角色,邊荒中向雨田的出場也十分尷尬,最後不得不按上「假死」之類的說法用以自圓其說。
比起後期的小說,包括大唐在內,覆雨翻雲的人物塑造都明顯的勝出。兩大傳奇高手的月滿攔江之戰可以說是武俠小說中最經典的決鬥場面之一。黃易用了整整一本書,上百萬字來烘託這一戰。相比之下,黃易筆下的另外三場經典決鬥(傳鷹對蒙赤行,宋缺對寧道奇,寇仲對伏難陀,)無論在意境、氣氛等方面都遜色不少。而唯獨能夠有希望與攔江之戰相提並論的只有厲若海決戰龐斑這一場。
邪靈厲若海,出場時間短且落敗身亡。我們看慣了主角無往而不利,按說厲若海的這場決鬥是不可能有崇高的地位的。可是黃易偏偏有這個能力,他也做到了。在勝者為王的武俠世界中,厲若海的決死一戰成為任何人都難忘的場景。此人醉心武道,心無旁騖,並達到了「人類所能到達的極限」,除了龐斑浪翻雲二人,覆雨翻雲世界裡無人能夠勝過厲若海。可是在他心中並不在乎這些,因為他一心只求最強。
在決戰之前,厲若海給愛徒風行烈買了一根冰糖葫蘆。所以,並不是像他說的那樣,「我本自信必勝」,武道決戰,懷必勝的信心,做決死的準備,如果是真的必勝,他又何必提前將冰糖葫蘆藏在懷裡,以後自然有大把機會去關心這個徒弟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厲若海此行只為了救出風行烈,並以自己畢生的修為對龐斑表達敬意。這份敬意同樣贏得了龐斑的尊敬並使他初次受傷。厲若海,真英雄也。
正如前面提到的,大唐雙龍傳武力值較低,整部小說到結束為止出場的所有人都不可能勝過邪靈厲若海,更不用說和龐斑浪翻雲傳鷹爭鋒了。所以,大唐雙龍傳少了破碎虛空的仙氣。然而作為黃易最知名的一部武俠小說,作為那個年代最長的小說卻讓人讀的意猶未盡,大唐自然有它的過人之處。
因為篇幅足夠長,所以更能夠展開情節,大唐中黃易將自己的實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各種門派各種武功各種人物紛至沓來,演繹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故事。大唐之後,即便是黃易也有盛極而衰之嫌,無論邊荒傳說還是日月當空系列都再也沒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應出大唐的出色。
大唐對我來說是一個夢境,從高中開始追,到大學看到結局,第一次看這麼長的小說,也是第一次有追連載的感覺。無數個日夜裡,看著兩小強掙扎求存從揚州雙龍變成自稱中原雙龍,後來又變成三小強。從被人欺負,被人瞧不起,到變成天下有數的高手宗師。作為升級流的小說,在武俠當中只有郭靖的成長經歷可以引起類似的共鳴。雙龍有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所以敵人可以變成朋友,也可以使讀者不知不覺就跟著他們的經歷感同身受。在大唐結束的時候,雙龍已經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敵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太強了,另一方面確實是因為他們的人格魅力。大唐結局,婠婠在風雪中漸行漸遠的場景,也是我看過最有意境最引人遐想的重逢。
大唐中可以紀念的場景太多太多,以前在大學裡和舍友秉燭夜談,談的最多的也是大唐,也是我書評寫的最多的小說,我自己也不記得寫過多少了。從一開始對師妃暄的討厭,到最後的慢慢理解,開始喜歡,也見證了我不斷成長的過程。大唐的女子都是堅強而獨立不受任何人甚至命運束縛的。這樣的女子是最美麗的,所以大唐中的美女眾多,而不像覆雨翻雲中的臉譜化。無論兩大女主,師妃暄和婠婠,次一級的石青璇尚秀芳沈落雁商秀珣,甚至龍套玲瓏嬌雲玉真都給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覺,黃易人物塑造能力的不斷增強讓人驚嘆。
踏茄踏蟆的故事正是師妃暄借聖光法師之口傳給徐子陵的,事情發生在塞外徐子陵對她展開追求之後。佛家這種類似禪宗的小故事一向是以內涵深遠隱晦而著名。小說裡,師妃暄的目的是為了點醒徐子陵一切皆為虛幻,修為情感關乎一心的道理。至於黃易想就這個故事說明什麼,我們又從中看到了什麼,這就是見仁見智了。我當時看到這裡,確實領悟了看待事物要客觀,不要被自己心情心境所影響的道理,直到現在依然對我的工作生活有所裨益。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寫的是追憶,是覆雨翻雲一書的點題之句,如今看來可以做黃易大師一生的寫照。黃易曾經帶給我休閒快樂,也曾帶給我智慧和成長,尊稱一聲黃師絕不為過。
如今回頭看來,我十分慶幸自己青春成長的歷程中有黃易的作品陪伴。如今黃師破碎虛空而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懷念和想像還有未完作品的遺憾。金古黃粱溫,五位大師已經有三位離開我們了,五位大師共同開創了一個時代,影響力持續至今經久不衰,可以預見的是這個時代會依然繼續下去,我們有幸見證了這一切。
許多年後想起這一切,我想,我依然會說,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那真是最偉大的大師,最厲害的作品,最美好的時代啊——
謹以此文,紀念黃易大師的離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