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
中耳
寶寶的咽鼓管還沒發育完全,相較於成人,顯得更短、更窄、更直,細菌和病毒更容易進入中耳。發生中耳炎如果不及時治療,耽誤了病情會因為鼓膜穿孔導致耳朵反覆流膿、聽力下降,甚至致聾。
如何判斷中耳炎
中耳炎大多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在寶寶感冒後我們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若寶寶出現以下多個症狀,建議及時就醫確診。
中耳炎常見症狀
1、持續一周不明原因發燒在38℃以上。
2、感冒過後經常哭鬧,或用手扯耳朵。
3、耳朵裡流出膿性的黏液分泌物。
4、粘稠的鼻涕和黃色眼屎越來越多。
5、睡覺長期打呼,反覆有濃鼻涕、鼻塞。
6、寶寶聽力下降。
7、測量寶寶雙側耳溫,若相差 0.5℃以上,考慮溫度偏高一側的耳朵患有中耳炎。
判斷中耳炎類型
如果寶寶得了中耳炎,首先需要分清中耳炎類型才好對症治療!
01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本身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無需特別用藥。
如果是感冒引起,應先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狀。
如果是過敏性鼻炎引起,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噴劑。
溫馨提醒
如果反覆發作,時間超過3個月,有明確聽力下降、中耳結構異常等高危因素的患兒,就要進行手術治療了。
02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又分為非化膿性中耳炎和化膿性中耳炎,通常在48小時之內發作。
非化膿性中耳炎,以耳痛、早期發熱、耳有積液為主要症狀,但沒有膿液滲出。
化膿性中耳炎,以耳痛、耳流膿液、發熱為主要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還可能轉化成慢性中耳炎,給寶寶造成3大傷害:
1、鼓膜穿孔
外界的大量細菌入侵增殖,感染臨近的器官和組織,造成鼓膜穿孔。
2、耳流膿、眩暈和頭痛
急性中耳炎轉變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後,會有反覆流膿、眩暈,甚至頭痛等症狀。
3、引起腦膜炎,危害大腦
中耳炎治療方法
兩者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兩種:
01
抗生素
阿莫西林是急性中耳炎的首選抗生素,但要嚴格遵照醫囑。
即使症狀有所緩解,也要按規定堅持7~10天的治療過程。
02
滴耳液
滴耳液只能治療症狀為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可使用無耳毒性的抗生素,如氧氟沙星滴耳液。
但要注意!滴入藥物時,讓寶寶躺臥約1-2分鐘,以便藥物吸收。
如何預防中耳炎
1、不要小看感冒!
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小寶寶要加強鍛鍊,營養均衡,流感季節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2、正確擤鼻涕
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讓寶寶稍用力向外擤出另一側的鼻涕。
3、接種疫苗
流感病毒和肺炎鏈球菌都容易引起中耳炎,應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4、採取正確的哺乳姿勢
儘量避免側臥餵養,側臥式餵奶哺乳不當會引起奶液回流讓寶寶發生嗆奶的情況,乳汁還可能會逆流進入寶寶的中耳,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致使中耳發生炎症感染。(特別是寶寶經常溢奶嗆奶的)
5、避免耳朵進水
洗澡/遊泳時注意耳朵護理
逃離二手菸!
如果寶寶頻繁生病,咳嗽總好不了,可能就是二手菸正在悄悄傷害他哦。
二手菸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會大大增加寶寶患急性中耳炎、復發性中耳炎的概率。
即使是存在於衣服上,沙發上,汽車裡的三手煙,也會給寶寶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