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2021-02-15 娛樂老九

著名作家王朔的女兒王咪與著名畫家朱建新之子硃砂在北京舉辦婚禮的時候,姜文、馮小剛、劉震雲、沈宏非、孫甘露等等各界超級大腕出席,卻惟獨不見王朔本人。

婚禮現場,畫家陳丹青一語道破王朔沒有出席女兒婚禮的原因:同為父親,我知道他為什麼沒來,親手把自己的女兒交到另一個男人的手裡,他沒這個勇氣,他扛不住。

陳丹青的一席話,道盡了王朔和女兒之間那種深沉真摯難以言表的深情,一向以「頑主」形象留在公眾記憶裡的王朔,只有在女兒面前,才流露出自己最本真最脆弱的一面,而女兒,就像是一面鏡子,讓他看見自己身上自私、軟弱的部分,讓他不能停止地去修正和完善自我。

認識王朔,那獨樹一幟的父親觀——

都說父母不容易,其實孩子更不容易

王朔在有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感嘆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主動要求到這世上來的,在親子關係當中,如果一定要說到誰欠誰,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來到這個世上就開始給予,我的女兒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的,與之相比,為了養育她而所花的金錢根本微不足道。

他更提出:許多父母拼命要求孩子,說什麼要贏在起跑線上,把孩子訓練成一個賺錢機器,這就叫成功,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其實是想自己將來老了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能有個靠山,說白了就是自私,為著自己的未來能有保障,而去罵孩子打孩子逼孩子考好成績,無情地剝奪孩子的快樂。

也是因為這樣吧,王朔在自己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女兒能快樂度過一生,他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是: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個詞兒了,什麼成功,不就是掙點錢,被SB們知道嗎?!

王朔自己的童年,是在父親的暴力中度過的,他說印象裡最深的一次挨打是父親打他打到筋疲力盡,抽支煙,休息一會兒,緩過來繼續打,當時年少的他跪在那裡,看著香菸的霧氣裡父親那張讓自己感到心悸的臉,心想:要是和這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多好。同時也暗暗發誓: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將來也有這樣的想法。他真的做到了,在女兒的成長曆程裡,沒對女兒動過一次手。

對於女兒的學習,王朔的觀點是:小孩子有興趣的東西,你不用去逼他,他自然會去學,如果他不喜歡的東西,你逼他去學,也沒用,很快就會忘掉,等於白花功夫,而且還剝奪了孩子的無憂無慮。所以他對女兒說:「你喜歡學的你就去學學,不喜歡學的,差不多就行了。」去學校開家長會,女兒的老師向他告狀,說某某學生品質不好,讓你女兒少和她來往!他一聽這話就氣不打一處來:「老師就愛挑撥小孩之間的關係,小孩哪有品質不好的?我聽了都懶得搭理。」女兒王咪從小學到初中的表現都是一個不太愛學習的孩子,用王朔的話說就是「一個跟大家混日子的學生」,可是他拒絕給女兒壓力,也和老師說好:「孩子不愛學習我們家長不怪你們,那你們也就不要因此去責怪孩子。」所以女兒雖然學習不好,但在父親的保護下,一直是個自信而快樂的孩子。王朔說過女兒的一件趣事:有一次,有人問王咪:人家小朋友都考第一名,你怎麼考不到啊?王咪回答:「那是我不想考,我怕他們在我面前自卑!」

王咪面臨中考的時候,王朔對她說:「你不要去參加中考了,你要是考過去你就是個傻子,你要考不過去,你的自信心會受到很大打擊。」他送女兒去了美國讀書。有意思的是,在國內不愛學習的女兒,到了美國變成了一個特別愛學習的人,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加利福利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藝術史專業。對此王朔非常得意:其實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愛學習的,因為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國內的那種教育,扼殺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幸虧我有遠見卓識,及時保護了我女兒對學習的興趣,她到美國以後,被美國那種寬鬆、趣味的教育氛圍一激發,學習的欲望馬上就出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

王咪大學畢業以後,回到國內找工作,一開始並不順利,王朔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一直告訴女兒:「有困難就開口,這一點爸爸還是可以幫忙的。」但獨立的王咪固執地拒絕了父親的好意,堅持靠自己的能力去求職。有一次,王咪去一家自己很喜歡的雜誌社應聘,王朔實在很想幫女兒得到這份工作,一時沒忍住,就託了關係和那家雜誌的主編打了個招呼,結果,王咪順利得到了這份工作,歡天喜地去上班了。可上班沒幾天,主編就來套近乎:「什麼時候讓你父親答應我們雜誌做一個專訪啊?」從未對任何人提過自己的父親是王朔的王咪立即警覺:他怎麼是知道我父親是王朔?聯想到自己順利得有點不太正常的應聘過程,她意識到一定是父親在其中做了手腳,當即給父親打電話:「你以為你是誰?你不就是一個作家嗎?你的名氣我不稀罕!我的事兒你也少管!」一席話說得王朔握著電話一疊連聲對女兒說對不起,事後,王咪不顧挽留憤怒地辭去了這份工作。最終,她完全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藝術財經》雜誌的一名編輯。

女兒的獨立,讓王朔非常驕傲,他說:我從未對女兒要求過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但是她一路走來,真的成為了我最希望她成為的那種女性:「你必須只有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髮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女兒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

在許多讀者的印象裡,王朔總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敢言敢為快意恩仇的樣子,但是他說:其實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扮演一個叫「王朔」的人。

他心裡其實也明白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自私、欺軟怕硬、富貴可淫、威武可屈……這是他在這麼多年闖蕩人世的過程中提煉出的生存法則,這麼多年,他就是靠著這一套生存法則活著,用他自己的話說是 「苟全性命於亂世,惹不起躲得起」。但隨著女兒逐漸長大,大到可以和他探討人生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面對著女兒那雙清澈的眼睛和如花般盛開的笑容說一句:爸爸的人生,是這樣走過來的……女兒就像是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他看見自己身上的一切偽善,並為此感到深深的罪惡感,這種罪惡感逼迫他去拷問那個隱藏在「作家王朔」外衣之下的靈魂,讓他再也沒辦法心安理得、沾沾自喜。

他決定寫一本書,寫給女兒看,在這本書裡,他要告訴女兒,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寫到了自己五歲時在保育院,過早就知道了人分為兩類:可以欺負的和不可以欺負的,為了讓自己不被大孩子欺負,他學會了獻媚和屈從,去討好強者,和強者結盟,並漸漸習慣不再同情弱者;

他寫到自己骨子裡的懦弱:八歲時和鄰居小孩打架,一棍子打到人家頭上,人家沒事,他嚇得一屁股摔在地上;成年後有一次坐公交車時,曾被人一腳從車上踹下來,他一句話沒說;當兵時和一個老兵吵架,人家要動手,他立刻向人家道歉……

他寫到自己經不起金錢的誘惑:經常為錢接一些寫劇本的工作,但是心裡又很清楚寫那種弱智的劇本,純粹就是浪費生命,於是常常發誓「幹完手裡這活兒再也不幹了」,但下一次,人家又開出一個足以讓他動心的價碼,他又欣欣然接下了又一單活兒;

他寫到自己的虛偽:曾經當著別人的面將一位拍商業片拍得很成功的導演朋友嘲諷得面紅耳赤,說人家急功近利,但是一轉眼,看到那些有權勢的人,再怎麼急功近利,他也不敢說人家什麼……

拷問、自省、反思、懺悔,整個寫作的過程,就是一次次毫不留情地將自己置於審判臺的過程,不過法官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書中,王朔對女兒說道:「今天我終於可以承認我不勇敢了,面對公然的暴力,一心想的就是怎樣逃開,哪怕喪失尊嚴。我就是人家說的那種軟蛋、慫包、雛逼,一直是。能承認這一點真好。我感到放下一個大包袱。這輩子背著它我真是累壞了。」在書的末尾,他以難得一見的溫柔與深情向女兒致謝:「很感激你來做我女兒,在這個關頭,給我一個傾訴機會,讓我有一個能信任的傾訴對象。」寫完這本書,他整個人瘦了一圈,自我感覺像是「好好洗了一個澡,從裡到外都透著輕鬆。」

這本叫做《致女兒書》的自傳體小說出版了之後,他裝作很不經意的樣子送給了女兒,直到今天,他都沒有勇氣問女兒一聲:你看過了嗎?有什麼感受?但是,現在面對女兒的時候,「覺得自己可以不用躲閃地面對女兒那雙清澈的眼睛了」。

也有人越來越多的發現了他的變化。王朔的朋友,導演馮小剛就說過:「現在要見王朔比登天很難,哪像那會兒,隨時一個電話,就可以約到一起喝酒。」是的,他現在不願意參加什麼公開的活動了,因為,一旦參加公開的活動,他就得說話,就得表態,所謂說話和表態無非也就是要說好話,說讚美的吹捧的話。——「我知道自己還是沒有勇氣當眾說真話讓人難堪,但最起碼可以做到:不去、不說。」

女兒讓我活得更接近一個理想中的我

今日的王朔,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寫作。他最大的變化也來自於寫作態度的變化。他坦言:「我以前寫作的時候,總想著要取悅讀者,總想著在這裡或者在那裡抖個包袱,為了追求效果甚至不惜破壞敘事的節奏,加了許多花哨的東西,就是希望能逗讀者樂,以換取讀者廉價的好評。以前寫作主要目的就是沽名釣譽,現在寫作是為自己寫的,就沒想著要拿出去發表,頂多是將來留給女兒看,那種感覺根本就不一樣了。」他現在的寫作,永遠都有一個潛在的對象,那就是女兒,有了這麼一個對象,他的筆下,再也不可能油滑、不可能投機取巧,惟有無限的真誠,掏心掏肺的寫。

剩下的時間,他用來陪伴家人。當年,他和妻子沈旭佳離婚後,女兒歸沈旭佳撫養,母女倆遠赴美國,沈旭佳曾不無憂傷地對王朔說:「你錯過了許多女兒成長中的時刻。」但當時正忙著追名逐利的他,對這句話體會不深,一直到很多年之後,他才體會到前妻的這句話暗含責備,責備他根本不懂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他說:「我沒有勇氣對女兒說我愛你,因為我連最基本的都沒做到,那就是和女兒生活在一起,一個女兒對好父親的最低的要求是和她生活在一起,可是我連最低的這一條都沒有做到,還談什麼愛她?」對女兒刻骨銘心的內疚,以及親身經歷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的相繼猝然離世,讓王朔更加意識到人生中真正有價值的不是名望不是利益,而是家庭。

這麼多年來,王朔和母親的關係一直可以算得上是「針尖對麥芒」,年幼的時候,母親忙於工作,疏於對他的關心和照顧,母子之間一直沒有建立起親密的感情,這使得他在母親年老的時候,有一種心理是:你過去不拿我當回事,不可能現在老了想要兒子了,就來了一個兒子。他可以給母親錢,請個保姆照料,但卻沒有辦法和母親和睦相處,「也不知為什麼,母親特別能激起我惡的一面,一句話不中聽,就能吵起來,好話也不能好好說,說完了又特別內疚,覺得自己特別操蛋,怎麼能對自己的媽這麼兇,但是一和她面對面,她一招我,我的火『噌』一下就上來了。」也是有了女兒之後,他慢慢能體會到母親的心情了:女兒小時候我管過女兒嗎?不也沒管嗎?可是現在,我不也牽掛著她,希望她能陪在我身邊?

現在的每個星期,王朔都會去看望母親,陪她聊聊天,一起做一頓家常飯,白菜凍豆腐,或者是蔥爆羊肉,然後母子倆一起吃,家裡的飯菜吃到嘴裡總是特別的美味,雖然母子倆一說話還是難免要嗆嗆,但對於母親來說,兒子在身邊,一起吃頓飯,一起說說話,已經是很大的快慰了。

女兒大學畢業之後,王朔心裡一直非常希望女兒能夠回國發展,但又不願意勉強女兒。有一次,身在美國的王咪突然發現聯繫不上父親了,家裡電話一直是忙音,網絡又不在線,她心急如焚,非常擔心獨居的父親會遇到什麼危險,不得不打電話給年邁的奶奶,讓她去父親的房子看看,結果是王朔前天晚上喝酒醉得不省人事,而家裡電話又沒掛好,氣得王咪在電話裡和父親發飆,罵他是「白痴」!也是這一次,促使王咪回國發展,「他身邊也確實太需要一個人了。」

如今王朔和女兒的關係,更像是朋友。父女倆長得特像,這也使得王咪經常怪他:「都是你,肥頭大耳的,把我拐帶醜了!」他就安慰女兒:「你別急,咱走不了美女路線,咱走氣質路線。」父女倆在一起經常這樣相互打趣。他感嘆:「有個女兒真是太好了,到我這樣的年紀,許多常人眼中的快樂都算不上是快樂,惟有和女兒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是快樂的。」

在王咪的結婚典禮上,她提到自己的父母:「我特別幸運,有一對非常寬容我的父母,讓我自由自在的成長,即使在離開他們的日子裡,他們的愛,也一直保護著我……」

王朔雖然沒有勇氣去參加女兒的婚禮,他怕自己會當場哭得不成樣子,「那也太丟人了」,但當他聽到朋友給他轉述的女兒在婚禮上的這番表達,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他說:作為一個父親,能夠得到女兒這樣的評價,我已經很滿足了,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欣慰。

作者簡介:卡瑪,專欄作家,婚姻家庭諮詢師。諮詢範圍:婚戀情感、兩性關係,案例經驗累計10000小時。出版有《和你一起慢慢變好》、《兩個人的修行——給婚姻的50個提醒》、《心理諮詢師手記》等作品。微信公眾號:親愛的卡瑪

相關焦點

  • 王朔:女兒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 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可上班沒幾天,主編就來套近乎:「什麼時候讓你父親答應我們雜誌做一個專訪啊?」從未對任何人提過自己的父親是王朔的王咪立即警覺:他怎麼是知道我父親是王朔?聯想到自己順利得有點不太正常的應聘過程,她意識到一定是父親在其中做了手腳,當即給父親打電話:「你以為你是誰?你不就是一個作家嗎?你的名氣我不稀罕!我的事兒你也少管!」
  • 王朔:我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感情最濃的時候,兩人還合著了《浮出海面》發表在《當代》雜誌上。1987年兩人結束愛情長跑進入了婚姻殿堂。也許戀愛真是催人奮進的良藥,從1986年開始,王朔陸續發表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得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過把癮就死》等重要作品。
  • 王朔:我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也許戀愛真是催人奮進的良藥,從1986年開始,王朔陸續發表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得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過把癮就死》等重要作品。 1987年到1992年更是王朔事業的巔峰,不僅小說大賣,他還搖身一變成了編劇,其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紅遍國內。
  • 王朔:我這一生最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都歸徐靜蕾
    清朝詩人龔自珍曾經評價陶淵明說: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對陶淵明的恭敬之意,在龔自珍的眼中,陶淵明的形象可以堪比諸葛亮的重量。而陶淵明除了是一位隱士之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
  • 作家王朔:我這一生愧對妻子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都歸徐靜蕾
    在2007年時,王朔成功入選中國作家富豪榜,拿到了第6名的好成績。可以說王碩的成功,並不僅僅只是作品方面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而且王碩還通過這樣的方式成為了富豪。既然王碩手中不缺乏錢,那麼王朔的家人日子過得也應該還算不錯。  但是王碩曾經在採訪時表示過,我這輩子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是我死後財產會全部歸徐靜蕾。這背後的原因又到底是什麼呢?王碩的妻子叫做沈旭佳,兩人在結婚之前談了三年的戀愛,結婚之後很快就生下了女兒,看上去事業家庭雙豐收的景象,應該會讓王朔過得很幸福。
  • 王朔的文字很俗但真實,談及童年:抱歉,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王朔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但他不普通的地方你們算是小看了他。當年的他可是北京城裡的人尖子,人家那文學能力有多強?給他一個諾貝爾獎都不為過。——馬未都對於王朔,或許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沒人不知道他,那些俗到極點但是又深入人心的觀點一下子就闖入每個人的心中,也瞬間讓他紅遍大江南北。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市井氣與諷刺的意味,不同於其他文學家那樣,他直接用直白的話語對當時陳舊的文學風氣進行了批判,並開創了中國新時代文學的先河。王朔和女兒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 王朔評價餘秋雨:他是90年代出名,我是80年代,我是他前輩
    相信面對別人的批評與詆毀,沒有人能真正強大到不在乎,也相信一個正能量的人會在當下調整好自己,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給那些人看,他們是沒資格評論別人的。我想借用孔夫子的一句話來回擊那些總是批評別人的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想對那些人說一句:未觀全貌,請不要評價。
  • 王朔:這輩子最對不起老婆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文採斐然的王朔,不僅在文學上的成就被人關注,就連他的感情生活也被人津津樂道。王朔曾說過這輩子最對不起老婆和女兒,但我死後要把財產留給徐靜蕾。說了一番讓人大跌眼鏡的話後,王朔背上了「中國好前任」的稱號,可是何原因導致王朔說出這樣的話呢?娶妻生子1984年,王朔與幾位好友去了北京舞蹈學院時,見到了青春靚麗的沈旭佳。只是一眼,就讓王朔為之傾心。
  • 王朔:我這輩子最對不起我的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曾說過:「我這輩子最對不起我的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那一個炎熱的夏天,王朔和兄弟們去舞蹈學院遊蕩,沒想到看到了風情萬種的沈旭佳。王朔當場就下定決心:我要追她。1987年初,王朔與沈旭佳領取了小本本,婚後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 王朔:我這輩子對不起我的前妻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王朔:我這輩子對不起我的前妻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在我們認識的明星裡有些是從沒成名就跟另一半在一起的,即便成名後也沒有拋家舍業的,但是 有的明星卻在成名後放棄了另一半,轉投到了別人的懷抱,如果是和平離婚或者分手後又找的另一個人,我們無可厚非
  • 王朔:我這輩子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這輩子對不起老婆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歸徐靜蕾所有。」王朔也是曾經這樣說過,多年之後依舊是舊情難忘,然而此時的徐靜蕾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年輕漂亮,才華橫溢的校園才女。1958年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在一個部隊大院生活長大。
  • 王朔 撒旦就是我的宿命
    王朔樂了,「我覺得我就算夠亂七八糟了,結果跟朱新建一比,顯得特別正常!」他那神神秘秘捂著的新作,也只偶爾在電腦上給女婿硃砂看一段,這是種莫大的信任。系統性的崩盤4年前,從《非誠勿擾2》開始,作為編劇的王朔開始回到大眾的視野之中,但是作為作家的王朔還需要等一等。
  • 王朔為何說:「這輩子對不起老婆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歸徐靜蕾」
    為了紀念這份愛情,王朔和沈旭佳在1985年一起寫下《浮出水面》,當中記述了他們之間的感情生活。早期時,王朔還未成名,所以沈旭佳跟著他吃了不少苦,但兩人感情堅固,常常苦中作樂,日子倒也過得安穩。直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大爆,王朔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 王朔:我對不起我的妻子沈旭佳和女兒,但我去世後遺產全歸徐靜蕾
    01你們知道王朔嗎?其實很多人對這個名字都很陌生,那我換一種說法你們看過《編輯部的故事》嗎?而王朔就是就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編劇,其實王朔身上的光環遠不止只有這一個。「繆斯女神」結了婚,第二年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 王朔:我對不起我的妻子和女兒,但是我去世後的財產全歸徐靜蕾
    1958年的王朔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中的一個普通家庭中,幼時的王朔住在一個軍區大院中,每天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男生的遊戲就是打仗、分夥一類的。三年後,兩人的感情非常穩定,就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婚後擁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 王朔:整個電影圈都是我的後花園!卻沒勇氣出席女兒的婚禮!
    文//做自己的女王tomorrow王朔,58年生,從小生活在部隊大院,他曾口出豪言:「整個電影圈都是我的後花園!」90年代初,他名聲大噪,寫的書都成了暢銷書,電影拍一部火一部。他的文學作品被更多的大導演改編成電影搬上螢屏。姜文感謝他,從一個籍籍無名的青年成了炙手可熱的一線導演,馮小剛更是他的忠實小弟和跟班。
  •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2007年王朔曾帶著母親參加了一檔《心理訪談》的節目。在訪談中,王朔反覆地問媽媽一個問題:「我是殺人犯你還愛我嗎?」在寫給女兒的《致女兒書》這本書裡,王朔寫了這樣一段話: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同樣的,王朔的媽媽也痛苦,她不是不愛兒子,她在自傳《一家人》這本中就寫到:在這裡,我想對兒子說:「媽媽永遠愛你。」可惜,幼年時候的連結斷裂了,就很難再修復,她的各種關切,都被兒子拒之門外。王朔的母親給王朔買了襯衫,王朔其實很高興,卻非要拿起來塞給哥哥:「這是她給你買的!」
  • 王朔:我這輩子最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王朔:我這輩子最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說起王朔,大家不一定都熟悉,但是說起由他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大家多少都看過。早年經歷1958年,王朔出生於江蘇南京的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在軍區大院裡長大。小時候的王朔特別的調皮,沒事總喜歡爬爬,和小夥伴打打架什麼的。沒想到長大後,和小夥伴們追逐幹架成了他童年最快樂的時光,於是,擅長寫作的他,把這些事寫成了小說《動物兇猛》。
  • 著名作家王朔: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我對親情是懷疑的
    但王朔覺得很好笑,當初應該愛我的時候,你又在哪裡?王朔暗淡的童年1958年8月23日,王朔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個小康家庭,他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王朔的父親曾經當過兵,現在是一名軍官教練,而母親是一個普通的醫生。小時候由於王朔父親的工作原因,他們一家來到了北京的一個軍區大院,在那裡開始了新的生活。由於父親是一個軍人,家裡從小就奉行棍棒教育。
  • 王朔和徐靜蕾分手後,情義未斷,王朔:我死後遺產全歸徐靜蕾
    王朔曾經這樣說徐靜蕾:&34;徐靜蕾曾經跑到王朔前妻面前說:「我倆都這樣了,你就把他讓給我吧而後,前妻帶著女兒遠走美國,直到女兒的婚禮,王朔也沒有出席。見面以後,說得好聽話經常把沈旭佳哄得很開心,就這樣,沈旭佳對王朔有了好感。沒過多久,沈旭佳從學校畢業進入北京歌舞團,相貌優越的她,追求者甚多。她為了王朔拒絕了一個又一個的追求者。兩人戀愛三年終於結婚,後來,沈旭佳又給王朔生了一個乖巧可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