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文字很俗但真實,談及童年:抱歉,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2021-01-17 歷史國學智慧

王朔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但他不普通的地方你們算是小看了他。當年的他可是北京城裡的人尖子,人家那文學能力有多強?給他一個諾貝爾獎都不為過。——馬未都

對於王朔,或許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沒人不知道他,那些俗到極點但是又深入人心的觀點一下子就闖入每個人的心中,也瞬間讓他紅遍大江南北。

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市井氣與諷刺的意味,不同於其他文學家那樣,他直接用直白的話語對當時陳舊的文學風氣進行了批判,並開創了中國新時代文學的先河。

王朔和女兒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這是王朔在寫給女兒的《致女兒書》這本書裡的一句話,就這短短的幾句話,就道出了現在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

王朔生活在一個軍人之家,父親是一個軍人,他一直堅信的原則就是「棍棒教育」,棍棒下的王朔的確是成材了,但是兩人之間的親情也打斷了,也給王朔的童年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但是王朔的灰色童年的大部分責任卻是母親帶給他的,他的母親是冷漠地,給他的愛是沒有溫度的,不容許一個孩子犯錯,無疑就是剝奪他的大多數快樂。

就是這樣的母親,甚至是影響到了王朔的女兒王咪。她覺得自己的奶奶冷漠得像個「死人」,讓人愛不起來,也不知道怎麼去愛。

而且他的性格也導致了女兒對他的梳理,在女兒婚禮的時候,這個看起來「不負責任」的父親甚至沒有出席,一個人躲在家裡餵貓,只是讓陳丹青和馮小剛去到了現場。

就像陳丹青說的:他沒有勇氣站在女兒的婚禮上,因為他用自己的痞氣和野心毀掉了自己和前妻的家庭,仿佛像女兒婚禮這樣的圓滿場面本身就與他這個人的氣質不符,他便選擇缺席了這個重要的時刻。

也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造就了王朔的作品如"痞子"一般,直來直往的刻畫下了栩栩如生的社會現狀。

很多人最初開始喜歡上王朔,主要是他作品的語言特色,而且仿佛是天生的,沒人學的來,聽著俗氣十足,但又那麼真實深刻。就是這種語言風格,讓王朔成為痞子文學的代表,讓小眾的痞子文化帶動了當年的大眾文化。

真正的作品來自民間,「俗氣」的話語中透露著一絲率真

有人說過由王朔的《動物兇猛》改編成姜文、寧靜、和夏雨主演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大概是近三十多年來最有文學味的電影。

而且米家山執導的《頑主》、夏鋼執導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黃建新執導的《輪迴》以及葉大鷹執導的《大喘氣》這四部電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編,王朔達到了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高峰。這一年,被中國影視界稱為「王朔電影年」

而他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對女兒的愛也全部寫在了《致女兒書》和《我是你爸爸》中,這幾本書都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王朔文字最大的特點是口語,不作,敢說!讓我們一起從王朔的作品中體會最真實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王朔談童年:「我對親情是懷疑的,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在我少年時代,偉大感情並不像標有刻度的咳嗽糖漿瓶子那樣易於掌握流量,常常對微不足道的小事反應過分,要麼無動於衷,要麼摧肝裂膽,其縫隙間不容髮。這也類同於猛獸,只有關在籠子裡是安全的可供觀賞,一旦放出,頃刻便對一切生命產生威脅。」這是著名作家王朔在作品《動物兇猛》中的文字,字裡行間,都有壓抑和暴躁的情感溢出。
  •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當心理學家讓王朔在孫悟空、皮諾曹和哪吒三個動畫形象中選擇一個最符合自己的形象時,王朔選擇的是哪吒,並激動地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我選哪吒是他父親不問青紅皂白讓他死,他說你不就是生我嗎?我把我的生命還給你。我喜歡這個。我不欠你行嗎?你們對我有什麼權力呀?」縱橫江湖,所向披靡的朔爺,一直困在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上而無法和解。
  • 王朔:「我對親情是懷疑的,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有這樣一位叛逆作家,以對抗世界的姿態,用文字書寫著內心的直白,他就是被稱為「文壇惡評者」的,王朔。他兒時遠離父母,從出生到求學,一路形單影隻。也許王朔的性格,從他童年歲月的孤獨寂寞中,就已經埋下了不可逆轉的悲涼之筆。
  • 著名作家王朔: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我對親情是懷疑的
    王朔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和編劇,他依靠寫作、編劇和賣版權就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事業的發展是極其順利。在一本書裡,他曾經寫過自己的童年:"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在王朔看來,他的童年是十分灰暗的,沒有快樂、沒有光明。正是童年的不快樂,養成了他現在怪僻的性格。王朔曾經坦言,母親最害怕的是躺在病床上他卻不看她一眼。
  • 十歲前不認識父母,十五歲打仗進公安局,王朔:我不記得愛過父母
    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估計沒人不知道王朔。他那犀利的筆鋒、巧妙的構思、俗到極點但又極度打動你的語言迅速讓他走紅大江南北。上個世紀,引發全民追劇熱潮的《渴望》,就是由他參與製作的。據說,當時一到播出時間,大街上都沒什麼人影兒,全都躲在家,守著電視機追劇。
  • 王朔不記得愛過父母,為什么子女不親父母?愛發自內心,無法強迫
    許多孩子幼年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的愛,導致了長大後和父母不親,還出現了很多其他心理問題。甚至,他們自己有了家庭以後,認為家人之間不親密是人生的常態。王朔成長於軍人家庭,父親給他留下的印象是嚴格與暴力。他說:「我父親打我的時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動。」
  • 王朔:我為什麼猛烈批評金庸是媚俗
    王朔:不是雅俗之爭,這是俗俗之爭王朔這篇《我看金庸》,論語言風格並不是邏輯嚴謹《射鵰英雄傳》然後是語言,王朔認為浙江話和廣東話都「入不了文字」,因此老金只好用死文字做文章,說是白話文實質仍是文言文然而如果由此斷言,這篇文章是王朔站在嚴肅文學的陣地上對以武俠為代表的通俗小說進行批評,那又言之過早。王朔說了,他自己也俗,但他身後的是四大支柱——「新時期文學、搖滾、北京電影學院幾代師生、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十年」。所以我們其實不妨將之看作京味文化圈與「東南亞庸俗文化圈」(王朔原話)之間的一次俗俗碰撞。
  • 為何王朔認定母親不愛他,讓他和母親的關係不斷惡化
    其中一位警察還算負責,語氣和善地向李嬸講了事故前後經過,並把人證、物證拿給李嬸看,李嬸知道瞞不過去,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對警察說:「我兒子還小,不小心犯錯了,他還是個孩子,不能坐牢,我代替他去吧。」李嬸的行為,理性判斷來說挺可笑的,這世上哪有兒子殺人,母親替坐牢的?但是,當時12歲的我記得很清楚,周圍有人看哭了。
  • 王朔痛批金庸武俠小說:一無是處,金庸:你罵你的,我八風不動
    可是,這些粉絲之中並不包括作家王朔。又或者說,王朔是金庸的一個黑粉。1999年,《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王朔的文章,名為《我看金庸》,對金庸的武俠小說進行了不留情面的批判,引起學術界的軒然大波。王朔洋洋灑灑兩千餘字,全是乾貨,一點不摻水,將他看不慣的文化現象一吐為快。
  • 【經典歌曲】 我記得我愛過
    即使想要握住即使捂住胸口也會從手指裡漏走即使心臟停止了跳動也似乎沒有這樣疼痛請幫幫我請治癒我這樣下去  我的心將千瘡百孔、 象中槍一樣  真的  痛徹心扉這麼痛  很奇怪竟然也可以活著要怎麼才能忘記你我不知道  不知道
  • 王朔 撒旦就是我的宿命
    童年創傷、殘酷青春、年少輕狂、中年危機統統過去,從一場漫長妄境裡醒來的王朔,發現人生賽程已然過半,所餘大事,無非是保住晚節。本刊記者 蒯樂昊 發自北京/編輯 翁倩/圖 本刊記者 姜曉明南方人物周刊微信號:peopleweekly第一次我們聊了3個多小時,從歷史不存在處聊到時間不存在處。笑語晏晏,錄音筆忠實地走著。
  • 《抖音》抱歉我不抱歉是什麼歌
    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抖音抱歉我不抱歉歌曲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名叫《抱歉 我不抱歉》。 《抱歉 我不抱歉》試聽地址: 抱歉 我不抱歉試聽地址:點擊播放 推薦使用QQ音樂:點擊下載 抱歉 我不抱歉歌詞 詞:黃偉文 曲:佳旺 恨 什麼叫恨 這個單字 好陌生 我只記得 一路走來 愛的人
  • 朗誦:我愛過春天,愛過你
    點擊"花開心靈驛站"
  • 【心語】我記得我愛過
    我記得我愛過哭著 要不回那些快樂怕情緒失控著怕我淚流成河怕你所有些許勉強不得在何潤東溫柔而略帶心痛的嗓音中,這首歌不但概括了劇情,也投射出每一個人深埋於心中的記憶。網易雲上,有這樣的評論:S版和:我曾經以為。對一個女生好,不求回報。就算她的心真的是冰做的。我有一天,也會把它融化。可是我沒有想到的事。原來我遇到的不是冰。我遇到的是整個,北極。遠方。:我愛你,真正的愛情不是一時好感,而是明明知道沒有結果,還想堅持下去的衝動,我知道遇到你不容易,錯過了很可惜,反正不過最好餘生只有你,最壞不過餘生都是回憶。
  • 王朔、米家山與《頑主》:哥們兒就喜歡俗的
    經驗豐富的老編輯看出了王朔的才氣,但是文字有點囉嗦,就讓他改了四遍,九萬字精煉到了四萬字,發表後馬上就被改編成上下集的電視劇,導演是尤小剛。初入文壇的王朔與日後的形象判若兩人,他主動服從編輯的改稿要求,《當代》的老主編秦兆陽就曾讓他修改《空中小姐》的結尾,秦:這個主人公總要有歸宿啊。
  • 王朔:我對不起我的妻子沈旭佳和女兒,但我去世後遺產全歸徐靜蕾
    01你們知道王朔嗎?其實很多人對這個名字都很陌生,那我換一種說法你們看過《編輯部的故事》嗎?而王朔就是就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編劇,其實王朔身上的光環遠不止只有這一個。而王朔從小就跟隨著父母生活在北京地地道道的胡同中,和別的男孩子不同,王朔從小就對文字格外感興趣。
  • 王朔問母親: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母親回答的三觀太正
    「我選哪吒是他父親不問青紅皂白讓他死,他說你不就是生我嗎?我把我的生命還給你。我喜歡這個。我不欠你行嗎?你們對我有什麼權力呀?」他在《致女兒書》中曾對女兒提到過對自己父母的態度。他在荒蕪之上孤獨生長埃裡克森認為母親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構成了孩子對所生存世界最初的信任感。
  • 62歲王朔經歷徐靜蕾、王子文,自認對不起老婆孩子
    這是我對歲月的感受。」這是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的話,很難想像曾經懷著《動物兇猛》《玩的就是心跳》的王朔,竟然也會寫出這樣的文字,還被選入「正能量語錄」。王朔也的確很愛過沈旭佳,否則痞如王朔不會選擇結婚還生孩子,談及沈旭佳也曾一臉甜蜜滿口溫柔,兩個人從艱苦時期一起走到王朔輝煌
  • 王朔八年來首次開聊:是徐靜蕾在幫我
    尤其那種海軍的藍軍裝,無沿帽,我覺得老式藍軍裝特別簡單,特別稱人,不像現在的軍銜顯著亂,那時軍銜特別簡單,就兩塊紅的配著紅五星,特別好看。  記者:細節記得這麼清楚,可見惦記得很深。  王朔:就成為我白日夢的一部分了。幾十年過去了,有時候等車,還會覺得自己在那個場景之中。  記者:這種偶遇,連話都沒說,只是人群中看了一眼,怎知不是錯覺?你看中的就是容貌?
  • 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認識王朔,那獨樹一幟的父親觀——都說父母不容易,其實孩子更不容易王朔在有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感嘆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主動要求到這世上來的,在親子關係當中,如果一定要說到誰欠誰,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來到這個世上就開始給予,我的女兒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的,與之相比,為了養育她而所花的金錢根本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