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談童年:「我對親情是懷疑的,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2020-12-27 騰訊網

「在我少年時代,偉大感情並不像標有刻度的咳嗽糖漿瓶子那樣易於掌握流量,常常對微不足道的小事反應過分,要麼無動於衷,要麼摧肝裂膽,其縫隙間不容髮。這也類同於猛獸,只有關在籠子裡是安全的可供觀賞,一旦放出,頃刻便對一切生命產生威脅。」

這是著名作家王朔在作品《動物兇猛》中的文字,字裡行間,都有壓抑和暴躁的情感溢出。一個少年的情感面貌,一般都被父母的言行所牽動。而王朔這些關於少年時代的壓抑情感,也同樣來源於壓抑的親情。

一 被剝奪色彩的童年

王朔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在遼寧。1987年開始創作的他,開始發表中長篇小說,包括《玩的就是心跳》、《無知者無畏》等。後來進軍影視界的他也大獲成功,2007年,他便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成為「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第六名。這位無論從什麼角度講,都十分成功的作家、編劇,卻在擁有著一個貧瘠而缺愛的童年。

沒有愛的家庭是畸形的,而畸形家庭下的孩子,童年也幾乎充滿陰霾。在《南方都市報的採訪》中,王朔曾告訴記者:「我父親打我的時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動。」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形象威嚴的父親若是拿起棍棒,那便無異於惡魔。

而身為軍人的王朔父親,則是將這恐怖形象演繹到了極致。打罵在很多家長心中,都是最為高效的教育方法。但他們只知道棍棒可以讓孩子閉嘴,卻不知道這會對孩子的童年造成怎樣無法挽回的傷害。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這樣寫道:「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童年的裂痕延申到了未來,這條沒有鮮血,卻照樣駭人,可以看出,長大成人後,這條本應結痂的傷痕依舊折磨著王朔家庭裡的每一個人。然而,王朔的灰色童年,遠不止來自於父親的「家庭暴力」,扼殺他童年美好的人,同樣包含了一個沒有溫度的母親。

不單是母愛,就算是「愛「,王朔也認為她的母親是不曾擁有的:「那是我媽理解範圍之外的事,要一個孩子永遠正確就是她的愛。」不容許一個孩子犯錯,無疑就是剝奪他的大多數快樂。母親這樣冷漠的形象甚至影響到了王朔的女兒,他的女兒王咪,同樣也覺得自己的奶奶冷漠地像個「死人」,讓人愛不起來,也不知道怎麼去愛。

二 弄不懂「親情」的痞子

心理學中有這麼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王朔一直在作家和編劇界都被稱為痞子,然而,他那固執、偏激、事事都橫衝直撞的性格都來源於他那不幸的童年。他也曾希望在他成年懂事之後,能夠從母親那裡得到親情的彌補。

然而,在一次訪談中,王朔曾問他的母親,如果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母親還會愛他嗎,他的母親卻說,會舉報他。這不是一個笑話,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涼薄,仿佛母親的愛,只是來源於她理性的施捨,根本無關親情。王朔對於親情的缺失,終究是不能獲得他人的救贖,所以他選擇了自救。

很多人曾講,在看完《致女兒書》後,他們知道那個情感翻湧、充滿衝突的痞子王朔,已經遠遠離去了。而磨去他一身的尖銳的人,正是他的女兒,王咪。也許是因為從小對於親情的缺失,王朔其實也不明白如何去愛他的家庭。這個痞子也曾那個不願負起家庭的責任,與妻子離異,同樣,他的偏執也曾傷害他的女兒。

知道有一天,王咪無疑地對王朔說:「做你的女兒真倒黴。」王朔才幡然醒悟,十三歲便跟隨母親去美國的王咪,同樣也缺失著親情的滋養。這讓內心世界本就十分衝突和矛盾的王朔十分不安,他不懂如何表達。

但他的心的的確確一直是被自己的女兒牽著走,「我說我愛你,其實最基本的都沒有做到——和你生活在一起。一個女兒對好父親的要求其實很低對嗎,只要他能和自己住在一起,這一條沒有,再說什麼也只能稱為虛偽了。」

的確,王朔對女兒賦予了無數的包容與關心,卻唯獨忘記了陪伴。這個「不負責任」而且十分彆扭的父親,甚至缺席了女兒的婚禮,一個人躲在家裡餵貓。天不怕地不怕的痞子,卻在愛的人面前慫到不敢露面,只是讓陳丹青和馮小剛去到了現場。

就像陳丹青說的,他沒有勇氣站在女兒的婚禮上,因為他用自己的痞氣和野心毀掉了自己和前妻的家庭,仿佛像女兒婚禮這樣的圓滿場面本身就與他這個人的氣質不符,他便選擇缺席了這個重要的時刻。

三 沒有救贖的缺席

親情究竟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就算是單純的孩子也能感受出它的色彩?我想,親情應該是一種需要感悟的本能加上有意識的責任,父母和孩子都應該有愛的本能,而責任,其實是愛的傳遞,從父母,向孩子傳承。本能和責任一旦缺失一環,就會讓親情的關聯破裂。王朔的父母錯了,最初的王朔也錯了。

但錯了終究是錯了,特性被定為痞子的王朔無法挽回,但他永遠在盡力彌補對女兒的愛。但王朔並沒有女兒那麼幸運,自始自終王朔都沒有獲得過父母的理解。當他的母親躺在病床上,死死地盯著他害怕自己被拋棄時,王朔的內心卻只能感受到無數的悽涼:「我需要愛的時候,你在哪裡?」親情,缺席了就是缺席了,就像時光從不會因為人的不甘而倒退,愛也無法反向流回一個人的童年吧。

文/文史旺旺

相關焦點

  • 王朔:「我對親情是懷疑的,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那些直白了當,不加任何修飾的話語,如響徹雲霄的烈性燃藥,轟炸著人們的固有觀念。面對爭議,王朔曾經說過:「我沒有在乎過別人是怎麼看的,僅僅是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此的灑脫直率。王朔回憶道:"小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人是父母生的,我當時還以為,國家有一個專門培養孩子的機器,然後送到保育院長大。"聽到這樣的話,表面上是戲謔的調侃,實則卻透露著無盡的心酸。
  • 著名作家王朔: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我對親情是懷疑的
    王朔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和編劇,他依靠寫作、編劇和賣版權就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事業的發展是極其順利。在一本書裡,他曾經寫過自己的童年:"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在王朔看來,他的童年是十分灰暗的,沒有快樂、沒有光明。正是童年的不快樂,養成了他現在怪僻的性格。王朔曾經坦言,母親最害怕的是躺在病床上他卻不看她一眼。
  • 王朔的文字很俗但真實,談及童年:抱歉,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王朔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但他不普通的地方你們算是小看了他。當年的他可是北京城裡的人尖子,人家那文學能力有多強?給他一個諾貝爾獎都不為過。——馬未都對於王朔,或許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沒人不知道他,那些俗到極點但是又深入人心的觀點一下子就闖入每個人的心中,也瞬間讓他紅遍大江南北。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市井氣與諷刺的意味,不同於其他文學家那樣,他直接用直白的話語對當時陳舊的文學風氣進行了批判,並開創了中國新時代文學的先河。王朔和女兒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當心理學家讓王朔在孫悟空、皮諾曹和哪吒三個動畫形象中選擇一個最符合自己的形象時,王朔選擇的是哪吒,並激動地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我選哪吒是他父親不問青紅皂白讓他死,他說你不就是生我嗎?我把我的生命還給你。我喜歡這個。我不欠你行嗎?你們對我有什麼權力呀?」縱橫江湖,所向披靡的朔爺,一直困在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上而無法和解。
  • 十歲前不認識父母,十五歲打仗進公安局,王朔:我不記得愛過父母
    十歲前不認識自己的父母王朔小時候對父母的印象非常模糊,就記得他爸是一綠軍裝,王朔說到,「我十歲以前不認識我父母,小時候住在幼兒園。生下來第一印象就是在一大屋裡,全都是小朋友,兩個禮拜回一次家,有時候是四個禮拜。每次都需要別人指給我,那個正在和別人聊天的人是你爸爸,這個剛走過去的女人是你媽媽。」
  • 王朔不記得愛過父母,為什么子女不親父母?愛發自內心,無法強迫
    許多孩子幼年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的愛,導致了長大後和父母不親,還出現了很多其他心理問題。甚至,他們自己有了家庭以後,認為家人之間不親密是人生的常態。王朔成長於軍人家庭,父親給他留下的印象是嚴格與暴力。他說:「我父親打我的時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動。」
  • 【經典歌曲】 我記得我愛過
    作詞:方文山作曲:HITMAN  BANG演唱:何潤東 電臺有人點播播我記得我愛過後視鏡裡的我沉默話不多目送你下車 上樓緊握的蕾絲漂泊你的臉一閃而過知道一些線索在這個時刻我忍住沒有問出口我記得我愛過
  • 王朔 撒旦就是我的宿命
    陳丹青說,那麼多寫「文革」的作品,只有王朔《動物兇猛》以及改編成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捕捉住了「文革」的那種氣息。鍾阿城說,《動物兇猛》是對青春期的一種清理,《看上去很美》把這種清理延伸到了童年。方槍槍式的童年,就是試圖混進主流卻一直被拒絕最後乾脆頑劣到底,放大一點來說,這也是王朔一生的主線。他曾有一種大院子弟天然的優越感,認為大院之外的市民都叫老百姓,「我們是優秀人種配的。
  • 【心語】我記得我愛過
    我記得我愛過哭著 要不回那些快樂怕情緒失控著怕我淚流成河怕你所有些許勉強不得在何潤東溫柔而略帶心痛的嗓音中,這首歌不但概括了劇情,也投射出每一個人深埋於心中的記憶。網易雲上,有這樣的評論:S版和:我曾經以為。對一個女生好,不求回報。就算她的心真的是冰做的。我有一天,也會把它融化。可是我沒有想到的事。原來我遇到的不是冰。我遇到的是整個,北極。遠方。:我愛你,真正的愛情不是一時好感,而是明明知道沒有結果,還想堅持下去的衝動,我知道遇到你不容易,錯過了很可惜,反正不過最好餘生只有你,最壞不過餘生都是回憶。
  • 【守護親情 | 討厭自己的父母,我是不是沒良心?】
    」時,想起我被媽媽傷害的事,我有了那麼一點釋懷,「孝道」,讓孩子在委屈不平時,必須閉嘴忍耐,受了苦楚。而「父愛、母愛」,也讓父母 在難過失望時,自我懷疑,忍耐,受了苦楚。 3     討厭自己的父母,但無法割捨親情,是不是就只能忍受了?談個戀愛,傷心了,可能會直接分手,刪照片,扔東西,拉黑電話、微信,避而不見,一套操作下來,很好,世界清靜了。
  • 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認識王朔,那獨樹一幟的父親觀——都說父母不容易,其實孩子更不容易王朔在有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感嘆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主動要求到這世上來的,在親子關係當中,如果一定要說到誰欠誰,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來到這個世上就開始給予,我的女兒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的,與之相比,為了養育她而所花的金錢根本微不足道。
  • 王朔:女兒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 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王朔在有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感嘆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主動要求到這世上來的,在親子關係當中,如果一定要說到誰欠誰,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來到這個世上就開始給予,我的女兒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的,與之相比,為了養育她而所花的金錢根本微不足道。
  • 王朔八年來首次開聊:是徐靜蕾在幫我
    如果由著我的性子來寫,我可能還會寫愛情小說,但是我會把它寫得特別的慘,特別的黑,那種玫瑰色的我現在寫不出來。  記者:你年輕時候寫的愛情也不是很玫瑰。  王朔:我覺得那個確實太欺世盜名,我那時候也並沒有那種體會。我對(愛情)這事兒不熟,嚴重不熟!我沒談過什麼戀愛,我所說的當然是用的最高標準,可能我也是被更 早的文學作品給晃了範兒了,認為存在那麼一類最高標準的愛。
  • 我愛過你,卻什麼也給不了你
    我愛過你,卻什麼也給不了你人活一世,能遇到一個真心喜歡的人,何其不易?多少人窮其一生,也未曾遇到那個能讓你怦然心動的人。大多數的夫妻,起初都是因為合眼緣,不討厭,所以走到了一起,但這未必是愛,相處久了,親情的成分或許更高。
  • 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
    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
  • 王朔:我這輩子對不起我的前妻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王朔:我這輩子對不起我的前妻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在我們認識的明星裡有些是從沒成名就跟另一半在一起的,即便成名後也沒有拋家舍業的,但是 有的明星卻在成名後放棄了另一半,轉投到了別人的懷抱,如果是和平離婚或者分手後又找的另一個人,我們無可厚非
  • 王朔:我對不起我的妻子沈旭佳和女兒,但我去世後遺產全歸徐靜蕾
    01你們知道王朔嗎?其實很多人對這個名字都很陌生,那我換一種說法你們看過《編輯部的故事》嗎?而王朔就是就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編劇,其實王朔身上的光環遠不止只有這一個。而王朔從小就跟隨著父母生活在北京地地道道的胡同中,和別的男孩子不同,王朔從小就對文字格外感興趣。
  • 你來過,我愛過,你的好我記得
    其實,太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放手,並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無奈,就像屬於這個季節的飄零,是任憑誰都無法左右的離殤。無論怎樣,我的世界你來過,便好!01你來過,我愛過,你的好,我記得那一年,我的世界你就這樣進來了,帶著春風陌上的柔軟與溫暖,從此長長久久的幽居於我心間
  • 王朔問母親: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母親回答的三觀太正
    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2007年王朔曾帶著母親參加了一檔《心理訪談》的節目,節目中他反覆問母親: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母親回答:我會舉報你。心理學家分析,王朔之所以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渴望一種母親對自己的無條件的愛,是王朔最初信賴感缺失所急於尋求的心理補償。當被要求從孫悟空、皮諾曹和哪吒三個動畫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時,他選擇了哪吒。
  • 男友一天不找我,我就懷疑他不愛我了
    文/隨心傾訴:我經常懷疑我男友不愛我,只要他一天不主動找我,我就會懷疑。也許是我從小沒安全感吧,父母在我3歲的時候就離婚了,我跟了我爸,我媽從離婚後就沒再管過我,我從小是跟著奶奶住在叔叔家長大的。因為從小就寄人籬下,我選擇早早就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