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陀出家記佛教故事

2021-03-02 利生妙吉祥

難陀是佛陀的胞弟,他儀表堂堂,相貌不凡。難陀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名叫孫陀羅。他痴迷孫陀羅的美貌,對她極其寵愛。後來,難陀隨佛陀出了家,可是他心裡依舊念念不忘家中的妻子,總想找機會逃走,只是苦於找不到機會,因此他整天愁眉苦臉。佛陀自然洞知難陀的心事。

一天,佛陀對難陀說:「難陀,我們一起去遊天宮好嗎?」難陀很想去天宮看看是什麼樣子,於是欣然答應。


兩人來到天宮,見一隻母獼猴正在咬蝨。佛指著母猴問難陀:「難陀,你說是這母獼猴長得好看,還是你妻子長得好看?」難陀不高興地說:「世尊,你怎能拿獼猴同我妻子相比呢?自然是我的妻子長得好!」

他們繼續向天宮走,天宮裡的宮殿富麗堂皇,輝煌無比;天宮裡的宮女相貌完美,體態優雅,聲音輕優。難陀看得心花怒放。佛陀接著問:「難陀,你說是天女長得好看,還是你妻子長得好看?」難陀毫不含糊地說:「當然天女長得好看多了。我的妻子孫陀羅和天女比較,猶如把獼猴和孫陀羅比較一般。」難陀一心想看看天女,便將孫陀羅忘掉了。

他們繼續在天宮漫遊,來到一座天宮,只見天女成群,卻沒有天子。難陀疑惑不解,跑去問天女:「其他天宮都有天子,為何獨獨這座天宮沒有呢?」天女笑道:「我們這些天女,現在還沒有夫主,我們的夫主是佛的弟子難陀,現在他正在迦毗羅衛國修行,如果他精進持戒,將來命終之後,便生到這裡來,做我們的夫主。」

難陀聽後,十分高興,立即說:「我就是佛弟子難陀,現在我不回去了,就在這裡做你們的夫主好了。」天女說:「不行,不行,你現在還是下界的人,要等將來命終之後,舍了下界的報身,升到這裡來,才可以做我們的夫主。」

難陀聽完這番話,自然萬分高興,自知將來可以生天宮當天子,因此回寺院後一心修行,再也不想妻子孫陀羅了。


佛知道難陀的目的是希望轉生天宮,坐擁無數天女,於是過了一段時間,佛陀又說:「難陀,我們一道去地獄看看好嗎?」

難陀想到上次遊天宮見到天女,心裡高興,這次遊地獄,可能還有好事呢。

他們一同來到地獄,只見到處是刀山劍樹,銅柱鐵床。一口口沸騰的油鍋,烹煮一個個哀嚎哭吼的罪人。難陀注意到,有一口沸騰滾滾的油鍋卻空無一人。

難陀問道:「為何其他油鍋裡都有罪人在承受下油鍋的果報,沒有一口鍋是空閒的,獨獨這一口鍋……」,獄卒答道:「這是準備給佛陀的弟子難陀,他雖然出家修行得以升天,但因發心不正,天福享盡後,就會墮到這裡來受報。我們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就等他來呢!」

難陀聽了,嚇得喪魂落魄,面如土色,忙辭別獄卒,回到佛陀身邊。難陀說:「世尊,原來那口油鍋是為我準備的。我不希望升天享福了,只希望早日了脫生死,脫離輪迴之苦。」


佛佗見難陀已經覺悟,便告訴他:「不知地獄痛苦,難發解脫之心;享福之日,油鍋在後;愚痴之人,只知一,不知二,只知樂,不知悲。善哉難陀,有大智慧,知道升天不離地獄,自今往後,執戒精進,慎莫放逸。」

自此,難陀一心向佛,終於成了佛的大弟子。

—— 《佛本行集經》(難陀出家因緣品第五十七)

相關焦點

  • 難陀出家記
  • 佛教故事:難陀就是這樣出家為僧
    難陀不肯,生氣地舉起拳頭對剃髮師說道:「迦毗羅衛國這麼多人,你都要給他們剃髮嗎?」 佛祖見難陀不肯落髮出家,便問道:「該剃髮之人,為何不剃?」 難陀回答說:「我不想出家,所以不剃。」 佛祖來到難陀身邊,難陀心中害怕,只好讓剃髮師把頭髮剪掉了。
  • 佛教故事:世尊成道回國弘法 同族六人先後出家
    四、難陀尊者 難陀尊者是釋尊同父異母的弟弟,有「調和諸根第一」之譽。 難陀尊者出家前的妻子孫陀利美貌非凡,他對妻子十分迷戀,對於出家修行並無興趣。一日,釋尊帶著阿難尊者來到城中託缽乞食,難陀尊者看見後,便將他們的缽拿回家盛滿食物供養佛。沒等難陀尊者回來,釋尊便空手離去,難陀尊者便跟隨阿難尊者來到了尼枸陀林精舍。
  • 美是與醜對比產生的,難陀的故事說明,分別美色就出不了輪迴
    在我們人世間,最難克制的就是食慾和色慾。連孔夫子都說「食色性也」,在他看來這是人的本性。若這是我們性中本有的,那我們就一刻也離不開它,可事實上,我們幾天不吃飯,幾年不過性生活也沒什麼,可見這個東西只是習氣,是可以消除的。佛教中有關於孫陀羅難陀出家的故事,最開始,由於妻子孫陀羅美豔絕倫,據說是迦毗羅衛國第一美女,王子難陀對她愛戀不已,根本不捨得出家。
  • 佛經故事:貧女難陀燃燈供佛 蒙佛授記四十劫後成佛
    編者按:佛教常說六波羅蜜,其一是布施波羅蜜。布施又分三種,法施、財施和無畏施,無論什麼布施都有相應功德福報。就財施說,布施所得福報大小關鍵是看布施者的願心。上回小編發過一篇故事,題為「老人施石建寺,臨終往生天道」,那位老人只是施捨一塊石頭,死後就能生在天道;今天這則故事,同樣出自《經律異相》,原始出處是《貧女難陀經》。在這篇故事中,貧女難陀依靠乞討所得,布施一份燈油,但她發心很大,因此佛陀給她授記,說她四十劫後可以成佛。
  • 難陀尊者相貌非常圓滿,他出家的因緣(宣化上人)
    ,他出家的因緣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難陀。」跑不了了,佛知道他是不安心,不想在這兒出家。於是乎,有一天,佛就對他說:「難陀!你跟著我到一個山上去看一看。」難陀說:「好啊!」心裡想,這回上山,我有機會,我還是一樣跑。到山上,這個山上有很多猴子(廣東話叫馬佬,猴子就是這個monkey),大約有五六百猴子這麼多。佛就問難陀說:「難陀!你說這猴子和你太太來比較,是猴子長得美麗呀?還是你的太太長得美麗呢?」
  • 義淨與實叉難陀(上)
    而在這一年,實叉難陀也與梵本《華嚴》經夾同臻帝闕開始譯經。實叉難陀,代表了于闐佛教所倡所興。義淨西行,去與歸都走的是海路,而于闐遠在崑崙之北,故義淨似與于闐無緣。然而在洛陽,實叉難陀與義淨成為密切的合作者。甄別他們翻譯出的佛籍,其實可以看到7世紀後半以及8世紀初期中亞佛教與以那爛陀為中心的印度佛教之間的差異。
  • 難陀的修行過程
    難陀是佛陀的同父異母弟,因看到佛陀出家的莊嚴相,產生歡喜心,所以跟隨佛陀出家修行
  • 阿瑜陀耶時期的文化藝術無不受佛教的影響
    佛教寺院還是人們受教育的場所。泰國古代教育事業是同佛教密切相關的。人們習於將子弟送入寺院當僧人的差使或作短期出家,以便在寺院習文識字,接受佛學知識和修身養性,這被人們視為人生必不可少的受教育的歷程。寺院教育主要是傳授佛教教義和佛教禮儀,實施佛教道德訓練,和學習小乘佛教文字——巴利文等。
  • 難陀出家得道因緣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雜寶藏經》卷8中記載的:佛弟難陀得道因緣。這是一則有關於佛恩的故事,經中記載著 佛在迦毘羅衛國,有一天到佛弟難陀的宅舍前託缽,此時難陀正在房中為妻子孫陀利化妝,但孫陀利怕他被 佛陀度走而出家,於是就跟難陀約定說:「你要記得,在我臉上的妝還沒有幹之前,你就要回來。」難陀回答說?:「好!」
  • 印度通史:難陀王朝創立者出身低卑!
    難陀王朝創立者出身低卑。一說是國王與首陀羅婦女生下了摩訶帕徳摩。另一說由公元1世紀古羅馬史學家昆塔斯庫底烏斯提出:一名理髮匠獲得王后寵愛,謀殺了國王,再作為諸王子的監護人而奪了王權,然後處死這些年輕的王子。這個理髮匠另外與一名高等妓女生了一個兒子,此人便是摩訶帕德摩難陀。
  • 佛教和道教都有出家人,怎麼理解出家的行為,在家眾應該如何修行
    即使佛教後來傳入到中國,我們中國的士大夫還是不曾接受這種古印度的修行方式,尤其是出家,認為出家是種不孝的行為,後來因為歷朝歷代的努力,及其佛教本身也在不斷的吸收消化中國的文化,才使自身在中國扎了根。到底出家這種行為,是怎麼來的呢,這還得從古代印度的生活習慣說起。
  • 難陀與釋迦牟尼佛的故事看後你還會迷戀男女之情愛嗎?
    「難陀」乃「孫陀羅難陀」的略稱,是釋迦牟尼佛同父異母弟弟。
  • 佛心生相好莊嚴,寶喜生願的故事,孫陀羅難陀證得阿羅漢聖果
    寶喜生願的故事  久遠之前,鹿野苑中有一梵施國王,財富圓滿,如理如法主持國政。當時有一商主名為寶,財富廣積猶如多聞天子一般。  孫陀羅難陀以鼻根入道證得阿羅漢之聖果  另外有一位孫陀羅難陀,也是觀鼻中氣息出入,如煙一般,由此而悟道。
  • 楞嚴經·卷五|觀鼻端白,孫陀羅難陀因銷息而獲圓通(21)
    釋迦牟尼佛座下有好幾個難陀。孫陀羅難陀就是其中之一。「孫陀羅」是其妻名,這裡加妻名以示區別。孫陀羅是當時印度最美麗的姑娘,難陀對她寸步不離,寵愛有加。隨佛陀出家後,因為思念妻子,難陀很難專下心來。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 【菩薩與羅漢的故事】4.多聞第一的阿難陀
    關於阿難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當時的教團,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阿難陀和羅睺羅一樣,所謂童年入道。在他兒童的時代就加入教團,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釋種七王子出家時,阿難陀以最小的年齡,參與其中。阿難陀的父親是白飯王,提婆達多就是阿難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夠在童年時加入僧團,可以說就是佛陀的希望。
  • 五大羅漢尊者法相及簡傳,請記好
    據《佛本行集經》卷二十五載,悉達多太子出家求道之初,他與其他四位侍從奉淨飯王之命,親伴苦行之太子在林中修道。據《增一阿含經·弟子品》載,他為佛陀聲聞弟子之一,寬仁博識,善能勸化,將養聖眾,不失威義,為最早受法味而思惟四諦者,他成為比丘後的事跡不詳,僅知在教團中為最長老,常居上座之位。第貳尊阿泥樓尊者,阿泥樓尊者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古代印度迦毗羅衛國城之釋氏,佛陀之從弟,關於其身世。
  • 『南懷瑾』福至則升,福去則墜,難陀舍離漂亮的妻子隨佛出家修行有...
    佛經裡提到釋迦牟尼佛的兄弟難陀出家的故事。釋迦牟尼成佛之後,他的兄弟一個一個都跟他出家了,最後留下難陀,他的父王也準備將王位交給難陀。不只是這位父王擔心釋迦牟尼佛會將難陀帶去出家,難陀的妻子也害怕丈夫會出家,所以對難陀管得極嚴。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七: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是唐朝最為著名的三藏法師,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也是唯識宗的創始者。玄奘大師於公元600年出生在今洛陽偃師陳河村的玄奘寺。玄奘的父母早逝,他於13歲時出家,之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分歧,難得定論,決心去天竺國(今印度的古稱)求經。公元627年玄奘請求唐太宗允許他西行求法,但沒有得到唐太宗批准。
  • 四種賢善男子,難陀非為女人修行的故事,世間三種最勝香
    難陀非為女人修行的故事有一次佛陀停留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這時候,他的父親淨飯王不斷派人來請他回國,佛陀就與一大群阿拉漢弟子一齊返國,抵達迦羅衛城時,佛陀向親戚們說輸安王子本生譚,第二天他進入城內,並念誦以「人應覺醒,不應精神恍惚」開首的偈語。